眾人的目集中至酒吞子上,安靜等候他的指示。
酒吞子思索半晌後,沉聲道:“……我們的兵力已相當吃,不可再作過多的犧牲。”
說到這兒,他轉過腦袋,對宿儺喊道:
“把所有的‘煙花’都抬上來!”
……
……
赤坂門,渡櫓門——
“敵軍敗勢已顯!將他們趕下去!”
吼畢,德川家茂吶喊一聲,不顧周圍人的勸阻,架起手中的太刀,踏步向前,加戰局。
俄兵們聽不懂日語,也不曉得“徵夷大將軍”是啷個東西。
奇兵隊的隊士們就沒這麼無知了。
他們已經過德川家茂的扮相以及他所喊出的這一系列話語,看穿其真實份。
“殺了他!他就是德川家茂!只要殺了他,這一戰我們就贏了。”
“別管其他人了!優先對付德川家茂!”
“殺呀!倒幕就在今日!”
茫茫多的敵兵自各個方向殺奔向德川家茂。
面對這驟然而至的危機,德川家茂毫不驚慌。
他一邊架起刀,一邊沉穩地掃視線,觀察戰況。
“該死的國賊!天誅!”
一名敵兵咆哮著撲向德川家茂。
舉過頭頂的刀用力劈向其頭顱。
從劍的角度來評判,他這一刀是很不錯的,力量很足,刀筋很正,對間距的把控也很準確。
不過,他錯判了一件事:德川家茂從來都不是生慣養之人!雖然貴為徵夷大將軍,但他一直保持著鍛鍊、修習劍的習慣。
出於天賦有限的緣故,他並非手過人的武道高手,可也絕不是什麼手無縛之力的孱弱書生!
他盯準敵人的刀路,猛地揚起手中的太刀,斜架在頭頂上方。
鐺——的一聲,兩把鋼刀相擊於空中。
接著,敵人的刀就跟乘梯似的,沿著太刀的刀向一旁。
這一招,正是劍中最經典的消力。
在化解敵人的攻勢後,德川家茂立即發起反攻。
他那由守轉攻的技巧相當嫻。
僅眨眼的工夫,他就將掌中刀擺正右上段,然後利落地劈將而下!
撲哧!
太刀的刀鋒劃過敵人的整個軀,鮮飆出。
敵人的軀在搖晃幾下後,就“撲通”一聲倒在地上。
將軍大人不僅親加戰鬥,而且還親手砍翻了一名敵兵……周圍再度響起士氣振的歡呼。
雖然德川家茂的英勇令將士們深敬佩,但不管怎麼說,他始終是幕軍的最高統帥。
他若出了什麼意外,將會對幕軍造無可挽回的嚴重打擊。
長時間暴在敵軍的刀鋒之下,實在太危險了。
於是乎,有一批將士抖擻神,打算上前保護德川家茂。
只不過……他們才剛走出幾步就統統頓住形。
並非不想支援德川家茂,而是他們後知後覺地發現對方本用不著他們的保護——因為其旁邊有一位非常可靠的保鏢!
“小心!這傢伙是‘劍聖’男谷一郎!”
“別退!就算他是‘劍聖’,也已經是垂垂老矣的老頭了!”
“一個老去的‘劍聖’,有何可懼?”
數名敵兵組一個糙的扇形,朝德川家茂包圍而來。
然而,他們非常忌憚守在德川家茂旁的那位老人,腳步磨磨蹭蹭,短短數步的間距始終沒有越過去。
儘管他們彼此鼓勁、打氣,但他們一直不敢上前撼“劍聖”的刀鋒!古往今來,擁有“劍聖”頭銜的劍士,只有戰國時代的上泉信綱、冢原卜傳,70年前的緒方一刀齋,以及如今的男谷一郎。
這等稀世罕見的強者,由不得他們不張、謹慎。
眼見敵兵們不敢上前,男谷一郎懶得陪他們耗下去!說時遲那時快,他踏步向前,如飛燕一般猛劈第一人的口,然後調整刀鋒,向上一,把第二人砍翻在地,接著將收刀的作化為攻擊的招式,一口氣剮開第三人、第四人的肚腹。
末了,他腳步一錯,撤回至德川家茂旁。
他的刀速極快,莫說是格擋、閃避了,敵兵們連反應都反應不過來,有些人甚至連自己已經被砍了都不知道。
艾並不認識男谷一郎和窪田清音,只聽說過這倆人的名號。
男谷一郎之所以會被尊稱為“劍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對日本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統一了竹劍的長度。
在此之前,因為平均高很低,劍士們普遍耍不長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73cm的竹劍是日本劍的主流。
直到“七尺無雙”大石進的橫空出世,才讓這“主流”遭搖。
高七尺(2米1)、手拿五尺三寸的長劍(1米6)的大石進打遍全江戶無敵手,無數強者慘敗在其劍下。
此影響,一時間,劍界開始流行起長劍,“劍越長越好”的理念為不容置疑的真諦。
劍士們爭相拿起長劍,生怕自己的劍短人半分,全然不顧自己是否使得來這麼長的劍。
男谷一郎看不慣這種風氣,於是用一把當時已被擯棄的短劍,頂著數十厘米的高差把大石進撂倒在地。
在打敗大石進後,男谷一郎憑藉這份戰績以及自的威對日本劍進行了一場大的改革,把竹劍的長度統一為目前的4尺(1米2),徹底終結“劍越長越好”的謬論。
從此以後,所有門派的竹劍都是統一的長度,不再盲目追求長劍。
男谷一郎統一竹劍長度的這一壯舉,可謂是奠定了當前的日本劍的基礎。
若無這麼一位威極高的宗師來整合眾人的想法,恐怕直至今日大夥仍在為竹劍的最佳長度而爭論不休。
當然,他能獲得“劍聖”稱號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他那無與倫比的強悍實力!
關於男谷一郎是如何服群雄的各類軼事,講上一天一夜也講不完。
總而言之,在年老力衰之前,男谷一郎始終是“無敵”的代名詞!有他守衛在德川家茂的旁,任憑敵兵們如何上前、如何拼死攻擊,也無法靠近德川家茂半步。
從總效果來看,德川家茂的勇衝陣起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徵夷大將軍的首級……只要砍了它,這一仗就贏了——這巨大的使奇兵隊的隊士們無法再保持理智。
他們爭先恐後地撲向德川家茂,不顧其他。
擅自離開自己的位置……如此,便使他們的陣列變得凌、搖搖墜!艾瞅準這一戰機,大喝一聲“跟我上”,榨盡殘餘的氣力,加攻勢,試圖一鼓作氣,將敵軍趕出門!做個形象的比喻……敵軍就像是為了打倒德川家茂而揮出了拳頭,拳頭是抬起來了,可把脆弱的側肋給放出來了——艾趁機出一記重拳,正中其放空的側肋!
的進攻登時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憑藉著有如神助的高昂士氣,將士們蜂擁而上,悍不畏死地猛打猛衝。
敵軍節節敗退,死傷慘重。
還活著的人連忙沿來時的路——那一架架長梯——退回地面。
渡櫓門上的敵軍如水般退卻。
守軍趁勢掩殺,將那些來不及逃走的傢伙砍翻在地,再將那一架架長梯砍斷、掀倒。
至此,渡櫓門上再無敵兵的影。
“敵軍退了!我們贏了!”
“我們守住赤坂門了!”
“嗚嗚嗚嗚嗚嗚嗚……”
面對這付出無數艱辛才好不容易換來的戰果,喜極而泣者不在數。
艾一邊著氣,爭分奪秒地調整心狀態,一邊呆呆地掃視四周。
就在剛才,還因無計可施而不心生絕。
沒想,僅僅十幾分鍾過去,戰場局勢就發生了驚天逆轉!
徵夷大將軍與大臺所的駕親征;“劍聖”的趕到……這些意想不到的援軍幫他們撐過了最艱難的苦關。
此時此刻,艾深刻地會到何為“戰場上的一息萬變”。
敵兵們退了……按理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哪怕只是暫時退卻,也能為他們掙來片刻的息之機,好以此來調整狀態。
可是……面對這一景,艾並未到愉悅、放鬆。
算上先前的八王子攻防戰,已經跟法奇聯軍打了兩仗。
對於這夥強敵的棘手程度,艾有著很清晰的認知。
其心思之狡猾,其手段之富,讓現在的每一份喜悅都摻雜著不詳的預。
不知怎的,這個時候,陡然回想起高麗門即將陷落時的那一幕幕畫面。
同樣也是敵軍撤退了……
同樣也是敵軍不再發進攻了……
就像是上天有意捉弄一般,就在其心臟敲起不安節奏的這一瞬間——
骨碌碌碌碌……!門外突然傳來急促的、由遠及近的車轉聲!霎時,艾的瞳孔猛地針孔狀。
三步並作兩步地奔至門邊沿,向外張——足足12輛大號手推車朝他們這兒快速衝來!所有的景象,一如方才。
每一輛手推車都裝載著滿滿當當的木桶……興許是懶得掩飾了——其實也沒有再掩飾的必要了,艾們都知道這些木桶是什麼玩意兒——所以這些手推車沒有再披蓋草蓆。
看著這支規模比剛才還要龐大的車隊,艾頓時到一涼意由心底向四肢百骸擴散,進而直竄上天靈蓋!下個瞬間,宛若條件反一般,扯開嗓子大喊道:“快!阻止他們!那些是炸彈!不能讓這些炸彈靠近門!”
在聽見“炸彈”這一名詞後,德川家茂、天璋院、男谷一郎等人的臉立時變了。
他們馬上明白過來,這些木桶就是害赤坂門的高麗門變為一堆廢墟的罪魁禍首。
敵軍竟還有這麼多炸彈……從這一角度來考量,他們為了攻陷江戶確實是下了本、費了苦功。
近藤周助破口大罵:
“該死!他們到底有多炸彈?!”
不同於方才,這一回兒,艾他們擁有了兩位神箭手。
轉眼間,天璋院和窪田清音不由分說地同時上前,挽弓搭箭,狙擊那些正猛推車輛的敵兵。
他們的弓果然高超。
即使隔著不短的距離,即使敵兵們都將大半個子藏在車輛的後方,也照樣百發百中!一箭矢凌空出。
一名名敵兵倒地亡。
然而……敵兵的數量實在太多了!每一輛手推車都有至4名敵兵來推。
天璋院和窪田清音哪怕是將手中的弓弦給拉出火星子了,也是杯水車薪。
雖然其他將士紛紛拿起火槍、弓箭,上前支援,但他們的弓(槍)水平遠遠不如天璋院和窪田清音,沒法準中敵兵,到頭來只起了個“氣氛組”的作用。
這時,新的意外狀況發生了。
天璋院放出新的箭矢,又倒一名敵兵。
這名敵兵在向前傾倒時,不慎撞到其面前的車輛。車子搖晃了幾下,車上的幾個木桶滾落下來。
這些木桶掉到地上後,立即彈起數寸高,並且發出“咚”、“咚”的清脆響聲。
但凡是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個裝滿東西的木桶是不會彈起這麼高的,也不會發出這麼清脆的響聲。
天璋院馬上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表變得格外難看:“有些手推車並沒有裝載炸彈!”
此言一出,現場頓時升騰起驚愕、懊惱的空氣。
敵軍的把戲,昭然若揭。
他們故意搞來一堆沒有炸彈的手推車,藉此來迷艾等人,增大防守難度!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冷不丁的,某位軍士倏地尖聲慘道:“又出現新的車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