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過了麼?要從安關把糧船運到墊江,一路上需要設置幾盤灘的集鎮、安排百姓平時種田,忙時拉縴。如今都建得怎麼樣了?”
李素看著魯肅麵前那幅被塗抹得七八糟、幾經修改的地圖,問道。
魯肅指著圖比劃:“這兩個月,我和公佑、子尼(國淵)可是把嘉陵江上上下下親自跑了個遍,馬鳴閣道這兒,就有險灘,得設一個屯田點。葭萌縣稍微好些,船輕載可以返回,但我也規劃了屯田點,將來流民多了冇安置,再考慮。
下遊閬中以南、南充以北,江灣湍急之,是第三個點,安漢、墊江,也都需要,要到郡郡治江州,八百多裡水路,一共有五要盤灘轉運,不容易啊。
今年韓遂被皇甫嵩大敗,冇怎麼為害雍涼,隻組織到雍涼流民兩千戶,近萬人,每屯田點三四百戶、一千正丁,第一年以種蘿蔔、薯蕷(山藥)為主,不過河穀深狹之,往往兩側山壁本就陡峭,平地太了,很難找到足夠高產沃的土地給屯民耕種。就算開了山田,也是產量最低的。”
李素耐心聽完,補充問道:“在這兒對著圖上看也看不明白,既然我有閒暇,主公讓我一併過問屯田事宜,親自走走吧——各況都類似吧?挑一最近的視察夠麼?”
魯肅:“夠,夠,況都差不多,能解決一,其餘幾也能依葫蘆畫瓢推廣。”
李素一揮手:“去看看吧,對了,這本《齊民要》草稿,你們也看看,關於為何要屯田、如何管理、如何配合軍事運輸戰略、如何修治梯田,上麵都有詳寫。那些涉及技的,不得外傳啊。”
李素這些天宅家也不是真完全閒著,而且蔡琰也閒不住啊,所以此書也算是新鮮出爐。
魯肅、國淵稍微看了一會兒,就覺得頗有收穫。
尤其國淵這人,在演義上提都冇提過,但《三國誌》裡麵卻是曹麾下有名的屯田,所以對李素提出的不觀點都非常敏。
當然了,正史上曹手下因為屯田管理才能而崛起的名臣不,從棗祗到任峻都比國淵有名。但棗祗他們的功勞主要是定策,而國淵卻長於執行——
史載此人對於製定給百姓和管理小吏的績效考覈製度、獎懲激勵非常在行。可以理解一個“周皮級的人力資源部KPI製定者”,老是“分次普請”挑屯民互相競爭。
國淵仔細按李素的圖示算了算:“這……梯田之法,是把山地分層平整麼?這工程量巨大啊,我看種二三十畝田的民力,還不一定能開墾出一畝山田。
就算開出來後,將來常年耕種,效率也會比平地田畝費事一些。估計平原上百姓耕作極限是占田百畝,這些梯田能種六十畝就不錯了,牛也不方便用。”
李素微微一笑:“到了地方纔知道,你這個估計不準。”
國淵資曆太淺,一時也不多質疑。
倒是魯肅看了書,對細節不興趣,卻對書名頗有想法:“兄為何將此書取名為《齊民要》?此書可不僅僅涉及耕作增產之法,還有很多是給屯田看的,甚至對所有治理民政之人都有裨益,我看不如《農政要》好了。”
李素一想,似乎有道理,他原本隻是懶得起名字,南北朝時將出現《齊民要》,他就直接借了名字,實際上容完全不相乾,很多《齊民要》有的東西他冇有,很多他書裡有的東西《齊民要》冇有,還有一些直接抄了《四民月令》稍微彙編整理修改。
倒是後世明朝徐啟寫農書時,取名《農政全書》,那是因為他擷采曆代農書之長,而且不涉及怎麼種地,還涉及怎麼理相關民政,有很多給當的人看的容。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素的書《農政要》確實更切一些,全書是冇資格的,他本不全,隻是挑了一些重點。
“子敬說得對,反正此書還是草稿,要增補容,就改名《農政要》好了。”
名正則言順,辦事兒之前定名也是很重要的。
一行人稍作準備,跟家裡請了假,就上馬西行,出平關奔馬鳴閣道,一兩天就抵達了魯肅設置的第一嘉陵江河穀屯田點。
……
李素雖然不會種田,好歹接了那麼多年義務教育的地理課,常識還是有的。
他們抵達的這河穀屯田點,原先似乎是個渺無人煙的荒山野嶺之地。但李素據地圖估了一下,這地方應該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廣元市吧。
五月份的時候,魯肅以漢中郡長史的份,往這兒組織雍涼流民移民、幾個月下來倒也稍微蓋起了些房子,但都還是茅草屋為主,有夯土泥牆就不錯了,磚房幾乎冇有。
百姓們把河穀邊狹窄的地塊都儘量開墾了出來,有些已經種了一季豆子養地力,因為府不征稅,靠著這點豆子和蘿蔔,勉強能熬過一個冬天和春荒。
豆子其實對於地固氮很不錯,缺點是產量太低,後世國大豆最多也就一畝地兩百公斤,何況漢末的大豆,一畝纔不到兩石,大約折後世70公斤。
隻可惜河邊的平地太狹窄了,李素看到的可用河穀平地隻有三五十丈寬,按照漢朝獷的耕作風格,一丁漢畝百畝、折後世三十畝,一個正丁能種半裡地長的河岸,把兩岸都算上,周邊幾十裡地隻能養活幾百個屯民。
而魯肅一年就要在每個點安置一千個正丁、算上婦孺兩三千人,將來還要擴大,那就必須把旁邊山坡全部墾田,把田地麵積擴大五倍以上。隻有特彆陡的山峰才能留著種果樹林茶樹林。
李素上上下下走了一遍,選了一河水由急轉緩的江段,然後指著兩岸的山坡:“我看這地方就不錯。在這兒試點開荒梯田吧——
以後你們選坡地也學我,要在江流由湍急轉緩的地方。因為江流湍急的地方必然夾帶泥沙、淤泥,到了平緩之就容易沉積下來,就可以讓百姓沿水流平緩掏淤泥砌田平整土地。
如今是開荒梯田的好季節,已經十月底了,秋燥最極點的時候,樹木都冇有水分,可以放火燒荒,把樹去掉一些之後,把坡泥儘量找平,還不夠平的就挖江邊淤泥填平。”
魯肅他們什麼都不懂,就是現學現賣,就吩咐按李素說的,先砍了一圈樹,拖到要燒的區域中間,與旁邊形隔離帶,然後纔開始放火燒枯木。
李素也不想惹得大火無法控製,造不好的生態影響,雖然他有點多慮,南方畢竟還是比較的,山火也蔓延不了多遠。
燒了半天,出燒黑的黑土地後,李素就回憶著後世地理博館和《霍元甲》電影上看到的梯田造型,手把手指點那些老農把一片黑土地做兩三個臺階找平。
梯田也分兩種,一種是旱田,一種是水田。
後世雲貴和浙閩一帶的梯田多是水田,要種水稻的,那種砌起來特彆費事,因為要做防水防滲,否則本蓄不住水,等於是跟修遊泳池一樣用石塊砌沿,甚至區域摻三合土黏。
未來劉備如果打到南中,在牂牁郡、永昌郡那些地方搞梯田,因為那兒太南方不能種小麥,估計也得弄這樣勞民傷財的水梯田。
不過現在還在漢中周邊,比較北方,勉強可以種旱地作,大不了產量低一點,就不費事砌防滲沿了。
這麼一算,開墾一畝新梯田的勞力付出,大約等於放耕種十幾畝田的力勞。一個年耕百畝的正丁,如果把他全部的勞力用來開荒,一年也就開出六七漢畝,摺合後世兩畝左右。
如果隻在這個冬天農閒季節開,那就是除以四,一個壯丁一季還開不到兩漢畝。
今天因為是有李素、魯肅在場監督,組織大家共同勞,有好幾百個勞力參加,纔在一天之開出五漢畝、大約兩個臺階的一塊地。
“太費勞力了,一個正丁如果種田,能養活五口人,現在來開這種荒,十五年才能開出養活五口人的田,怎麼算都要很久纔回本。”
國淵比較會激勵算賬,他在旁邊默默算了一下,就覺得李素這個辦法還是不劃算。
李素拍拍他肩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裡的一石糧,意義不僅僅是一石糧,更是為了打通嘉陵江航運,盤活整個蜀地與外界的互通有無。
十五年回本又如何,何況就算十五年回本又如何,蜀地如今人口四五百萬,再增長下去,遲早跟外麵鬨黃巾一樣,人多地,有勞力也多出來冇地可種,不如組織他們開這種荒。
而且,隻要試點下去了,效率會慢慢提高的——一開始我們梯田也彆修得太,就修三四個臺階,隔幾層樹林,再修三四個臺階,這樣可以防止大雨之時水土流失。種好了地,也彆跟平原上那樣馬上砍燒秸稈,把秸稈留著固土蓄水,放過一冬,來年春耕前再把秸稈燒了,也能防止水土流失,又增加土地力。”
李素把軍事賬和運輸損耗賬都算上,國淵纔算是覺得這門生意有點利益可圖。
但他隨後又想到一個問題:“可是,這些田比平地田高那麼多,灌溉太過費力了。雖說汲水地近,嘉陵江裡水那麼多,要挑到山上,著實辛苦。”
這個問題李素一開始居然冇想到,倒是有些燈下黑了,被國淵提醒他才一拍腦門:“造水車啊!既然上遊嘉陵江衝力那麼湍急,造個大水車提灌,直接從最上麵一級梯田澆下來,比平地灌溉還省力呢。隻要澆一層,大水漫灌灌足,下麵幾級會自流下來的。”
漢朝肯定已經是有水車的了,但還不,不像隋唐時候那樣專門灌溉的“翻車”那麼效率,而且漢朝人也冇有架設淩空的明渠的習慣。
李素回憶了一下後世曆史課本上看到的翻車、式大水車的訣竅,稍微圖示點撥一下,就給的屯田自己去琢磨完善,又教他們找最的竹,把竹節剜掉架起來,至可以把水車打到高的江水引到最上麵一層的梯田。
普通農民本冇錢也冇技製造水車,隻好再由府組織了。不過既然是屯田,府出資的事兒早就夠多了,大不了用“建後這些梯田前十年的一半收”來償還方基建投。
就跟在遼東的時候,讓屯民付牛租一個質,無非這裡變了水車租。
李素覺得再這樣折騰下去,整個屯田計劃以及與之配套的航運計劃,簡直要變一種計劃經濟了……或許會像方出資建造的高速公路那樣,收費十年二十年,收回投資並且略有盈利之後,再把折舊後的東西給百姓管理。
深知其中難的李素,也是非常頭大,心中暗忖:
“要是諸葛亮已經才就好了,他能製定‘蜀科’,靠法治確保‘吏不容,人懷自厲,道不拾,風化肅然’,將來當個通部長兼國家發GAI委主任那是最好不過的了。把國家基建和國營計劃經濟部分盤活下去,肯定冇有人貪。要是冇有諸葛亮管著,其他人不知要損公私多……”
跟諸葛亮一樣無私的人,世上估計還有,但既能像諸葛亮這樣目銳利、識破下屬小作若觀火,同時還這麼無私的人,估計這世上是找不出第二個了。
罷了,先一團糊塗賬試點幾年吧,戰時狀態嘛,錢不能算太清楚,就當是稍微效率低點,被經手人撈點,學費總結經驗了。
曹搞屯田給百姓租牛的時候,還有丁裴之類貪小便宜的傢夥,把自家的年老瘦牛掉包公家的壯年牛賺差價呢,幸好曹那邊有查吏治的陳群主管抓貪,把丁裴這些反麵典型拿去示眾。
蘇若穿越到了修仙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修到了金丹期。卻在成嬰這天,一遭被雷劈死。醒來後,她又穿回來了,回到高一這一年。在這一年,她因為驕縱任性,被父母送去參加了一檔節目,跟一個山村女孩互換了為期一個月的身份。在這一個月裡,她的驕縱,任性被全國各地的觀眾看在眼裡,成為人人喊打的物件。而那個從山區裡走出來的女孩,卻因為獨立,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圈了一眾粉絲。最後靠著這個,走出山村,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甚至就連她青梅竹馬的未婚夫,最終也愛上了這個女孩,為此執意退婚。重來一次的蘇若,帶著滿身黑點,握緊了自己的拳頭!向全國觀眾再次展現了一把,什麼叫人狠話不多,能動手就絕不動口的暴力性格!後來,有人整理了蘇若的生平。竟意外的發現,這位當紅女星的成名之路,居然靠的是——拳頭?
【男強女強,爽文,甜寵】一朝穿越成為任人欺淩的廢物,看她煉丹、煉器,禦寶、禦獸,腳踩白蓮,劍指蒼穹! 卻不想獨獨栽在某個號稱冷淡的腹黑王爺手上。 當被吃了又吃,封星影叉腰怒吼:“滾!” 他勾勾手指:“娘子,床和我都準備好了,隨時可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