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19章 發現一個屯田都尉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19章 發現一個屯田都尉

李素完全可以想象劉備這邊的屯田也會有無數個丁裴的。

等明年打進江州,將來把劉焉徹底搞定、南中平定。今年諸葛亮都十歲了,到時候十二三歲……貌似還是個工。

……

在廣元鎮視察督導了幾天梯田和水車基建,儘管一切順利,但魯肅和國淵、孫乾略算了筆賬,覺得就憑這個建設速度,明年春耕結束後,這兒能養活的剩餘勞力人口,還是不夠給長期圍困釣魚城和江州的大軍運糧船隊拉縴盤灘的,至還有一兩倍的缺口。

當然這問題也不是暫時不能解決,無非是多運一些糧,路上多損耗一些,從外地水運民夫到這些地方暫住、為到時候每天過往的船拉縴。

堆後勤損耗,問題總歸是可以解決的,反正張魯被滅的時候,漢中的倉存糧還頗有一些積蓄。

就是不知道釣魚城圍城戰到時候要持續多久,要是一年都拿不下來,這麼持久遠程運糧圍城,對劉備軍的戰略潛力消耗就太大了。

最後,還是頗有屯田天賦的國淵,在親自紮下去督導考察了一番之後,向李素提出了一條反對意見:

“中郎,我們為什麼非要給糧船盤灘拉縴呢?反正盤灘過湍急江段的時候,船上的貨本來就是要卸下來、陸路馱運十幾裡,然後再裝船。

Advertisement

咱把船分幾個航段,上遊的船就隻在上遊開,下遊的船就隻在下遊開,到了險灘附近就直接把貨卸了掉頭回去拉第二批貨,下遊的船也是接上貨就走,拉空船的縴夫人力不就省下來了?”

李素心中靈一閃:這特麼不就了宋明時候那些大運河上的漕運重鎮的組織辦法了麼?

明朝的時候,在山東臨清,一個縣城有兩百萬人口,幾乎一大半壯勞力都是槽幫鹽幫的,說白了就是碼頭工人,把大運河下遊的貨卸船、再到上遊重新裝船。因為曆史上直到明朝大運河還冇用上船閘技,南北有海拔落差,就隻能把大運河隔斷,在落差段人力扛活重新到高裝船。

李素心中暗忖:“對啊,我怎麼冇想到?難道是我燈下黑了。可曆史上為什麼四川人千百年來都連著空船一起拉過險灘盤灘呢?記得長征的時候到了金沙江,川軍還在老君灘盤灘呢。

是了,肯定是因為四川這邊金沙江、嘉陵江上的航運度不如大運河那麼集,民間私人船商規模又不夠大、船隻不夠多,貨也不夠多,無法形分段的集散地。為了一次把一批貨從下遊賣到最上遊,隻能讓船全程跟著走。”

Advertisement

但劉備軍明年會有持續、穩定的訂單供應鏈,為釣魚城圍城大軍運糧的需求是不會衰減的。有方組織,總船隊規模肯定可以保證。大不了原先一百條船每條船都跑完全程,現在改把嘉陵江全程改五個運段、每個運段二十條船,跑接力棒。

而且,這一招似乎還能借鑒給上庸那邊的漢水運輸改良計劃,到時候也冇必要都指李素設想的船閘了……

你特釀還真是個搞“計劃經濟”的人才啊!

“此議甚善!這事兒就給你了,子尼,把這事兒做好,我讓主公加你為屯田都尉,要是一直好好表現,拿下劉焉後,等你資曆年限到了,典農中郎將也不是不可能!”李素拍著國淵的肩膀,為這個發明瞭“碼頭工人中轉站”管理辦法的人才表功。

“這如何敢當,您也不過才中郎將而已。”國淵頓時很是惶恐。

他哪裡知道,過幾年,位就冇現在那麼值錢了,到時候,曹手底下都敢封好幾個典農中郎將,劉備陣營這邊也不能吃虧不是?

到那時候,李素早就升到什麼級彆都不知道了。

今年冬天把水車、梯田、碼頭大致開拓出一些,山頂再種上茶樹花椒樹,讓百姓養些適合山地叢林養的鴨、以及如今還冇有人人工散養的兔子,把荒山放牧資源都利用起來。

Advertisement

明年,就可以有源源不絕的軍糧和高保質期的花椒冷吃兔來支撐釣魚城戰役了。

喜歡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更新速度最快。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