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武俠仙俠 人間最高處 第二百七十三章 路漫漫 大道徐行(三)

《人間最高處》 第二百七十三章 路漫漫 大道徐行(三)

搗藥國甘草郡,一茬兒春收在即,路上行人皆極忙碌。

這座小國開國君主自稱曾在夢中藥王傳藝,后來以醫道立國,故而整座搗藥國醫者極多,大醫也出了不

蓌山在茯苓郡與桂枝郡,而山樓就在桂枝郡城。

桂枝茯苓二郡在搗藥國最南端,甘草郡是在最北端,中間隔了約麼六千里而已。

搗藥國后,劉景濁就不那麼著急了。

依照龍丘棠溪的意思,劉景濁扮作一位外地到此求學醫的年輕人,龍丘棠溪則是隨行家眷。

倆人自然不會以本來面目示人,劉景濁著一長衫,龍丘棠溪則是學著姜柚,做了一水藍長褂,改修了而已。

西南有一條由打甘草郡流搗藥國境,再由東南方向的佛手郡流出的河流,在搗藥國人口中,是做兩虛河。

如今劉景濁與龍丘棠溪,剛剛下船,尚在兩虛河畔。

龍丘棠溪始終能變出來葡萄吃,可劉景濁瞧見甜的是真的膩的慌。

龍丘棠溪翻了個白眼,某些正人君子昨夜咋個回事兒?雖說咱倆是天下皆知的道,但你劉景濁尚未明正娶,往我床邊上?不就打了你一頓,還敢跟我黑臉?

先給你記賬,日后一起清算。

劉景濁神尷尬,只好訕笑著解釋:“之前聽你說,搗藥國境山水都是以癥狀藥命名,但這雙虛河到底是哪雙虛,你瞧得出來嗎?”

龍丘棠溪懶得理他,我倒要瞧瞧你能不能憋得住話?

果然,憋不住的。

劉景濁笑道:“這河水平緩,有些無甚氣力的覺,加上水量也不大,便是氣不足了。所以這河,應該是氣雙虛。”

子撇道:“不聽不聽,劉景濁念經。”

Advertisement

劉景濁有些無奈,只好說道:“聽說搗藥國藥膳不錯,要不然去試試?”

龍丘棠溪撇道:“我又沒病,吃什麼藥?與其讓我吃藥,倒不如回去之后給姜柚丫頭開個方子,再長大些就不好治了。”

反正劉景濁是不接茬兒,要是姜柚知道了,還以為當師傅的憋著讓徒弟嫁人呢。

劉景濁一笑,傳音道:“咱倆那兩,可以喊回來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疑陣太多,反而打草驚蛇了。”

北上白鹿城的兩道符箓替,半道上就不見了。而在某些人眼里,劉景濁與龍丘棠溪已經出現在了幾百里外的一座小縣城

可事實上,本就在這甘草郡境

距離城池還有些距離,倆人便想著步行進城。

只是這路上,怎的盡是出城百姓?

打聽了一番,這才知道,原來是消山的山神老爺選親,附近百姓,只要是家中有待嫁子的,都去了那消山。

龍丘棠溪輕聲道:“山神娶親倒是不見,上趕著把閨嫁給山神的,是真不多見。”

劉景濁也是一笑,甘草郡消山?倒是能對上,有趣。

“去看看嗎?”

龍丘棠溪搖頭不止,“不去,沒什麼意思,還是趕路吧。”

結果還沒有走幾步,倆人就瞧見了個老邁婦人,老婦人形佝僂,拄著拐杖,走幾步就要停下來口氣,還要自言自語說一句:“教祖恕罪啊!老實在是子骨弱了些,怕是得去晚了。”

倆人對視一眼,皆是皺起眉頭。

劉景濁走過去攙扶起了老婦人,詢問道:“老婆婆,方才聽你說教祖?可是太平教祖?”

老婦人一把推開劉景濁,面不善,“不是太平教祖,還能是誰?你等不吃菜事魔的人離我遠點兒,魔氣太重,免得污了老。”

Advertisement

劉景濁看了看龍丘棠溪,后者面不太好看。

好一個搗藥國,居然敢把明教引進,真當白鹿城沒有明令止,你們就可以如此不當回事?

劉景濁只好退了幾步,笑著說道:“我們是墨漯國人,兩年前就開始吃菜事魔了,游歷至此才知道原來這里也有明教,只是覺得親切,所以多問幾句而已,老婆婆莫要生氣啊!再說了,我方才聽人說不是山神選親嗎?怎的又有了教祖?”

老婦人聽到二人自墨漯國來,那可是祖庭所在,所以語氣溫和很多。

“消山的山神老爺也是明教信徒,他是遵照教祖法令選親,選中之人可以到下消山擔任明使的。我家孫兒待嫁閨中,我也得去運氣。”

老婆婆著急趕路,劉景濁便又問了別人,這才知道,與消癥一般,消山也有上下之分。

上消山是山神廟,下消山,是教祖廟。

若非親自到此一趟,龍丘棠溪哪里想得到,勞什子明教已經從神鹿洲東北、西南兩,各自開花。

先前還與劉景濁說,明教不過櫻江呢,這才多久就被一掌狠狠在臉頰上。

劉景濁輕聲道:“不著急,晚些時候去看看就是了,咱們先往前走,尋一間藥鋪瞧瞧。”

龍丘棠溪沉聲道:“我親自說的話,新鹿王朝那邊都頒發了律例,這勞什子明教居然還能到搗藥國來!現在的神鹿洲大小王朝國度,是越來越不把龍丘家放在眼里了啊!”

劉景濁輕聲說道:“怕的是遠不止神鹿洲了。”

走了十幾里地,至見了上千虔誠信徒,都是憋著把自家閨嫁去上消山,然后自家就有一位侍奉教祖的明使了。

走到一小鎮,老遠就聞見一陣藥香味兒。

Advertisement

草藥喝著是苦,聞著卻是香的。其實劉景濁打小兒就覺得藥其實不苦,可老三每次病了喝藥都得干娘拿出藤條才乖乖喝下。就連打小兒就憋著當圣人的老大也是一口藥一口糖。他劉景濁小時候最讓人省心的就是喝藥,按權忠的話,二殿下這哪兒是喝藥啊?這明明是品茶。

走到藥鋪門口,劉景濁瞬間面慘白。龍丘棠溪翻了個白眼,也只好配合著攙扶著劉景濁,焦急喊道:“有人在嗎?我相公忽然不舒服,煩勞幫忙瞧瞧。”

有人開口:“門又沒關,腳沒長嗎?”

龍丘棠溪攙扶著劉景濁走進屋子里,里面已經有人了,是個中年漢子帶著小男孩兒,小娃娃捂著,應該是牙疼。

劉景濁都站不住了,龍丘棠溪傳音罵道:“你再敢瞎,等一下我打斷你的手!”

某人偏不,干脆抱住龍丘棠溪胳膊,哀嚎不止:“肚子疼啊!實在是太疼了。”

龍丘棠溪強下心中怒氣,扭過頭,言語焦急:“這位先生,我相公肚子疼,能不能幫忙瞧瞧?”

哪知道那盤坐在團上的老郎中看都沒看劉景濁,只是開口道:“爐子上坐了熱水,自個兒找碗倒給他,覺得不太燙了就可以喝。”

話音剛落,老郎中朝捂著的小男孩一招手,冷聲道:“過來,手拿掉,張開。”

小男孩緩緩拿開手,老郎中又問是哪顆牙齒疼。

邊問邊將手指頭往孩子去,小男孩剛要指出究竟是哪顆牙齒,結果那老郎中冷不丁屈指一頂,收回手時,已經兩指夾著一顆牙齒。

老郎中把牙齒遞給小孩兒,淡然道:“知道你們種甘蔗的不缺糖,但甜食還是吃。去門口拔兩株忍冬,回家煮水喝,要忌辛辣,喝到腹瀉就不用再喝了。”

Advertisement

中年人放下十文錢,抱起這才想起疼的孩子,又是一番謝,這才離去。

此時劉景濁也剛剛喝下滾燙開水,面卻依舊蒼白。

老郎中撇撇,起去藥匣子里拿出一截兒不知是什麼的藥材遞過去,輕聲道:“嚼著吃了吧。”

老郎中看了看劉景濁二人,詢問道:“你們夫妻,外鄉人?”

龍丘棠溪點點頭,輕聲道:“我們是新鹿王朝人氏,我夫君是個讀書人,在寫一本山水游記,我們出來已經好幾年了。”

劉景濁心中哀嘆,心說不是來學醫的嗎?怎的又了寫書的了?

老郎中點點頭,“現在本地人可都不瞧病嘍,人家有個頭疼腦熱的,去找狗屁明使求一道符箓,燒灰化水,包治百病。”

能看出來,這位老郎中頗有怨言。

劉景濁面緩和了幾分,本就是裝作腹中熱不宣而引起的腹痛,嚼了幾片泄燥的藥,很快就能好的。

劉景濁捂著肚子,詢問道:“符水治病?這不是天方夜譚嘛?”

老郎中譏諷一笑,“唉,你可不能說這話,要是被那些個信徒知道了,你就是對教祖不敬啊!打一頓都是小事兒,說不定就把你架火上烤了。”

頓了頓,老郎中說道:“行了行了,以后吃了太熱的以后千萬不要立馬喝涼水,你肚子不疼誰疼?十文錢,我要睡覺了,你們走吧。”

兩人出門時,明明聽見老郎中苦笑自語:“想我堂堂搗藥國,百姓居然愚昧到相信喝符水可以治病了?真是天下之大稽!”

劉景濁面凝重,沉聲道:“看來我們得去瞧瞧了,搗藥國尚且如此,墨漯國該是到了什麼程度?”

龍丘棠溪卻是說道:“即便只是一個通符箓的金丹修士,畫上幾道能給凡人治病的符箓,又能耗費幾兩靈氣?他們切切實實喝符水有用,那還會吃藥嗎?”

這句話,還真是問住了劉景濁。

龍丘棠溪接著說道:“去與不去,怕是關系不大,倒不如繼續往前,走走看看。”

劉景濁一笑,點了點頭,就按說的辦。

這才是龍丘棠溪嘛!

兩人繼續往南,特意繞開了甘草郡城,有些事在城里可是瞧不見的。

結果一路走去,幾百里路上,幾乎每幾十里就有一廟宇。沿途大片耕地荒廢,住在廟宇附近的百姓每夜聚在廟前祈禱,離得遠的,每個村子都有一類似于土地廟的地方給他們聚集,他們聚在一起,吃菜滅魔,極其虔誠。

白天時,大家伙兒也不去地里勞作,吃完一頓飯就跪在米面缸前祈禱。

都走到了甘草郡與葛郡的了,依舊如此。

得了重病,去求符箓治病的,不在數,雖說不是什麼病都可以治,但尋常小病,那真是符到病除。

今個兒下了開春第一場雨,淅淅瀝瀝,下了許久地面泥土才變了

劉景濁又佯裝腹痛,走去了前方不遠的教祖廟里。

結果輕而易舉便討來了一張符箓,那所謂明使甚至都沒有多問,只是遞給劉景濁一張黃符,讓他燒灰燼化水服下即可。

回到龍丘棠溪邊,劉景濁面凝重,將符箓遞給了龍丘棠溪。

龍丘棠溪略微一掂量,詫異道:“還真舍得下本錢,這張祛病符靈氣很足啊!”

劉景濁取出一壺酒灌了一口,輕聲道:“的確,雖說畫符之人本事不到家,但這其中靈氣,很是實誠了。”

他甚至都有些懷疑,自己與天外那個要推翻如今世道的人,到底誰是對誰是錯了。

在絕大多數百姓心里,吃得飽,穿的暖,瞧得起病,娶的起媳婦兒,這就是極好的日子。而且這明教,是真的有人在傾聽信徒心聲,米面缸,是真的會漲的。

我劉景濁縱有天大的道理,要去毀了那所謂教祖廟,也總還是理虧的。

龍丘棠溪沉聲道:“別瞎想!”

你這家伙總是這樣,見到一些事就要想很多,臭病總是改不了。

一把奪過劉景濁手中酒葫蘆,沒好氣道:“當局者迷,你明明是個局外人,偏偏要置其中去局?”

龍丘棠溪沒好氣道:“哄孩子還得拿糖果呢,要收割九洲氣運,能不下點本兒?你劉景濁日后上門提親還能空著手啊?看我爹不打死你!”

劉景濁搖搖頭,訕笑道:“道理是這麼個道理。”

百姓將明教視如神靈,那日后某位教主振臂一揮,哪兒還用得著有人心積慮去讓這人間大?只需要那位教主高呼一聲,無數信徒自會揭竿而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