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權臣閑妻(權臣調教手冊、權臣升級指南、調教權臣手冊) 第126章 畫風清奇的才子們

《權臣閑妻(權臣調教手冊、權臣升級指南、調教權臣手冊)》 第126章 畫風清奇的才子們

不管陸家暗地裡如何風起雲湧,正在與會試的英才們聚會的陸離此時卻是不得空閑。聚會的地方就在翠華樓後園的水閣里,這些人雖然都是書香門第或者宦之家出,卻大都不是缺錢的主兒。是以便在翠華樓後園風景最優的地方包下了一間水閣聚會。既清凈又不怕人打擾。

曹修文和陸離到來的時候水閣里一群人已經在高談闊論起來,談笑聲不斷,顯然心都很好。

最先看到兩人的卻是一個二十來歲模樣的青年男子,一儒衫相貌俊,很有幾分英姿颯爽之。若不是他穿著一儒生,只怕還要讓人以為他是將門之後了。見到他們,那人立刻挑眉一笑,「曹思賢來了,這位想必就是陸兄?好生年輕啊。」

曹修文拱手笑道:「有勞各位久等,這位便是你們想要一堵真的泉州陸雍。陸兄,這位是海臨的百里公子,長安兄。」

陸離拱手,「百里公子。」

青年笑道:「在下百里胤,陸兄若是不介意,喚我一聲百里兄,或者長安兄便是。」

陸離也是從善如流,笑道:「百里兄,久仰。」

其他人也立刻圍了上來,一個明顯更百里胤關係好的青年笑道:「百里長安,你倒是眼尖,倒是先和清籬居士搭上話了。」

百里胤略有些自得的笑道:「誰讓你們自己只顧著玩兒呢。」

其他人一陣笑罵后紛紛上前來見禮。

「華孔聿之,字元皓。」這位便是會試第六的那位。

「華張漸,字公明。」這位會試十一。

「上雍孫維,孫仲平。」這位會試第七。

「上雍莫涵,字文華。」會試第三。

陸離一一見過,這五個人中,年紀最大的是孫維,今年三十一歲,年齡最小的是張漸,今年二十二歲。當然,現在年紀最小的是陸離,十八歲。而且除了曹修文排位稍微靠後,其餘人最低的張漸也是排名十一。可以說,這一屆會試上大半的青年才俊都已經聚集在此了。

Advertisement

第一名,第三名,第四名,前五到了三位,前十到了四位。除了孫維,在場的人都不超過三十歲,真正可謂是年英才。

眾人互相見禮之後重新落座,互相談論著一些詩詞歌賦或者各地的風土人,見聞傳奇什麼的。甚至還有人找陸離切磋棋藝。就如曹修文說得,真的只是隨便聚聚而已。陸離也不意外,雖然現在績出來了,但是還要經過一次殿試,所以本質上說大家都還是對手。而且名次越是靠前的人之間的競爭就也是激烈。甚至就算場,誰又知道政見是不是相合呢?第一次見面,不聊些風花雪月詩詞歌賦,難道還有人聊理想抱負麼?在場的都是英,誰都不傻。

一邊喝著小酒,一邊圍觀陸離和百里胤對弈。旁邊的孫維突然笑道:「說起來,咱們這一屆的座師是禮部尚書吳大人。」

「那又如何?聽說吳大人快要致仕了。」旁邊,莫涵問道。每一屆會試的主考,上榜進士們稱之為座師。古語有云,天地君親師,讀書人重師恩,即便是這個座師本就從未教導過他們,卻也有著師生的名分。因此在朝堂上,極有人會跟自己的座師對著干。這樣的人很容易招惹非議。而一個快要致仕了的座師,有好也有壞,好是將來在朝堂上了這麼一個無法甩開的牽扯。壞是,對剛朝為的進士們來說,也就了一份依靠和幫助。

孫維搖頭,笑瞇瞇地道:「聽說啊,吳大人家中有個如花似玉的孫兒尚且待字閨中呢。長安,文華,雍,還有公明啊,你們可要小心了。」

自古以來科舉就流行「榜下捉婿」,其中特別是前四名,狀元榜眼探花傳臚,只要年齡才貌合適,都是京城的達貴人們喜婿人選。百里胤無奈地嘆氣道:「孫兄別開玩笑了,在下小今年都八歲了。」百里胤今年二十五歲,若是十五六歲婚,如今兒也確實該是這個年紀了。

Advertisement

所有人都將目看向最年輕的張漸和陸離,張漸鼻子道:「在下雖然尚未婚,不過…在下已經有未婚妻了。」

陸離更是淡定坦然,「在下婚兩年,有一…。」

原來大家都是有主的了啊,眾人面面相覷只得無語失笑。

莫涵揮著摺扇笑道:「唉,你們有了,但是還有人沒有呢。據我所知啊,會試第五,第九,十三以及好幾位都還尚未婚娶呢。」莫涵是京城人士,消息自然靈通。

孫維也想起來了,道:「話說回來,排名第五的趙澤林還是你們臨風書院的吧?我記得他今年已經二十八了啊。」

莫涵輕哼一聲,「二十八怎麼了?還不許人家功名未立,何以家為啊?」

「原來如此。」眾人對視一眼,紛紛出瞭然於心的笑容。

曹修文十分無語地看著這一群人興緻地說八卦,天之驕子的畫風都是如此清奇麼?忍不住也摻了一腳道:「我說,想要捉婿的好像還不止是吳老大人一個啊。還有戶部沈尚書家裡,沈小姐可是上雍第一人。」

「哦?上雍第一人?」孔聿之有些興趣地道:「如此說來…其實、那個、在下也還未婚娶。」

莫涵震驚,「你都一把年紀了,竟然還想騙婚?尚書大人可不是好惹的。」孔聿之都二十四歲了,這個年紀還沒婚,誰信啊。孔家可不是一般人家,只怕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該訂婚了。

跟孔聿之算是同鄉的張漸卻道:「孔兄還真的沒有騙你們。」眾人連忙細問,原來孔聿之這人的命數也算是奇葩。原本打算十八歲考上鄉試便婚,不想婚期未到祖父就死了,於是孔聿之只得守孝一年,守完了祖父的孝,母親又死了。於是又守孝三年,連科舉都錯過了。不然上一屆孔聿之就該上榜了。守完了三年母孝總該順利婚了吧?誰知道婚前半個月,他的未婚妻又病了,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所以,雖然孔聿之已經二十有四,卻還真的沒有婚。

Advertisement

這麼不幸的消息,自然沒有人拿來調侃他。孫維拍拍他的肩膀嘆道:「別聽曹思賢和莫文華胡扯,那沈家的千金就算再怎麼國天香也不能惹。他們坑你呢。」

孔聿之不解,「這是為什麼?」

孫維嘆氣道:「沈家姑娘之前與柳家十三公子準備議親,後來又因為聖旨賜婚算了。如今陛下取消了柳十三和高王府小郡主的婚事,柳家和沈家還不定怎麼樣呢。」更何況,外面分明傳言沈家千金和穆家大公子關係不淺啊。夾在柳十三公子和穆家大公子中間,就算孔家也是華族,只怕也有些吃不消吧。

孫維拉著孔聿之如此這般晦的解釋了一番,孔聿之很是,「孫兄,還是你厚道啊。」

孫維嘿嘿一笑,「一般,一般。舉手之勞。」

百里胤著棋子道:「我怎麼聽說,上雍第一人兒不是沈家千金了?」

「這個…好像聽說過。不過卻沒人知道是誰,八也是以訛傳訛吧?」

知道地曹修文瞥了陸離一眼,陸離正專註地盯著棋局,彷彿沒聽見他們的話一般。朋友的妻子不可以隨便議論,曹修文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麼。倒是張漸忍不住道:「你們說,會不會是剛冊封的那位薛修容?柳貴妃專寵二十多年,能分到的寵還能好好活著,必然是個絕人啊。」

「說得也是。不過…似乎沒聽到什麼薛修容是絕人兒的傳說啊。」

「宮中眷的容貌哪裡能輕易泄。」

「言之有理。」

等到陸離和百里胤一局終了,時間已經不早了,百里胤以一子之差輸給了陸離。看看時間,笑道:「時間不早了,咱們這就散了?」確實是不早了,他們這些外地來得就不說了,家在上雍的這幾位家裡還不定怎麼著急等著回家慶賀呢,所以大家見見面說笑一番也就罷了,別的事麼,來日方長。

Advertisement

眾人也點頭稱是,紛紛起往外走去。

一行人說笑著穿過翠華樓後園往前面走去,翠花園的管事也知道這幾位將來必然都是朝堂上的新星,對他們自然都還算十分周到。走到前面口的時候,正好看到柳浮雲負手從外面走進來來。孔聿之幾個都沒見過柳浮雲有些好奇地看了兩眼便被曹修文和孫維拉到了一邊。

「曹公子?」柳浮雲停下腳步看了看曹修文道。曹修文拱手笑道,「見過柳大人,沒想到今天在這裡遇到柳大人。」

柳浮雲神端肅,只是道:「過來走走罷了,還沒恭喜曹公子。這位…便是泉州清籬居士?」陸離其實很好認,為柳家十三公子,柳浮雲自然是知道陸離的年紀的。陸離微微點頭,拱手道:「柳大人。」

柳浮雲道:「陸公子不必多禮,以後想必大家都要同朝為。浮雲這廂,就不耽誤各位時間了,告辭。」

「慢走。」曹修文道。

看著柳浮雲離去的背影,短短幾句話間在場的幾位對他都有幾分好。但是同樣的,在場的各位誰都不是不懂事只憑好惡行事的孩子。柳浮雲,柳家十三公子,不是等閑人可以招惹的。

「這就是柳家的柳十三?」張漸問道,「看上去倒像是個真君子。」跟柳家的名聲也太不合了。如果是真的,那柳浮雲在柳家就可惜了。如果是假的,那柳浮雲也太會演戲了。

曹修文笑道:「可不就是浮雲公子麼?咱們還是走吧,浮雲公子來這裡,只怕不會只是為了走走。」

眾人對視一眼,齊刷刷地朝著門口而去。

後園里,柳浮雲依然不不慢地走著。跟在他後的中年男子忍不住問道:「十三公子,您今天……」只是專程來翠華樓走走?不吃飯,不喝酒,不會友,連茶都不喝,所以這一趟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柳浮雲垂眸,淡淡道:「你看剛剛那幾個人如何?」

中年男子道:「都是青年才俊,不過…比起公子差遠了。」

柳浮雲出一自嘲的笑意,「誰比誰差還不好說呢。那裡面可是匯聚了這一屆會試,第一,第三,第四,第七,第十一名的才子。就連曹家的曹思賢,都是二十五名。老魏,你可還記得,我當年是第幾名?」

中年男子猶豫了一下,道:「十七名。」在科舉上柳家從來都站不到便宜,即便是柳貴妃撒潑,皇帝施,那些朝中的老頑固也扛著沒有將柳浮雲列一甲。其實只要柳浮雲的名次在前十,皇帝是可以自己覺得殿試的名次的。所以,那些看上去剛直不阿的清流在會試上就直接將柳浮雲定在了十名以後。除非考推薦,否則十名以後的殿試卷子是沒有資格讓皇帝看的。而考們,自然不會推薦柳浮雲的文章。所以,柳家人一直為那次的會試到不公。柳浮雲的文采就算不是第一,進前十卻是沒有問題的。

柳浮雲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多想這些事。沒到科舉的時候,他邊的人就似乎對科舉很有怨念。但是柳浮雲自己並不覺得,一甲和二甲又有多大的差別。他的路已經比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順暢不知道多了,如果這樣還要苦,那當真是不知足了。

中年男子反應過來,道:「公子是來見這些青年才俊的?」

柳浮雲無奈地嘆氣道:「柳家的子弟不,就只能從外面找些人才來了。」

「那公子方才為何不與他們多說幾句?」

柳浮雲道:「只是看看罷了,你沒發現麼,曹思賢跟我打招呼之後,在場的幾個人臉都有些變了。他們未必想要跟柳家人打道。雖然咱們讀書人也是為了功名利祿,但是大多數人想要追求的卻還是青史留名而不是臭萬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