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膠西王劉卬居然敢跟著老爹回長安?
膽子還真大的!
不過,劉卬本就是個有點神經質的人,能做出這個事倒也不足為奇。
「卿等皆平……」天子劉啟長袖一張,道:「都隨朕一起去朝拜太后吧……」
於是,天子劉啟率領著上百的文武大臣,朝著竇太后的車而去。
朝覲完竇太后后,漢室兩宮之主天子與太后就帶著文武百,諸侯貴族,浩浩的回到了長安城,先將寶鼎放置在北闕城頭,供萬民朝拜,一時間,整個北闕滿了湊熱鬧的圍觀百姓,人人都爭相著想要一睹寶鼎的真容。
只是,北闕城頭高三丈,城高牆厚,又有護城河相隔,除非拿個遠鏡,否則一般百姓想要看清楚寶鼎的真容,還真是有難度的。
但,長安的百姓卻不管這麼多。
這麼好的八卦機會,要是錯過了,今後可就再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
當天晚上,天子在宣室殿大宴群臣與諸侯貴族。
劉德敬陪在自己老爹的座之下,跪坐在薄皇后的邊。
自去河東以來,劉德還沒什麼機會好好的跟薄皇后說過話,趁著這個機會,倒也是問了安,談了兩句。
但再多的作卻再也不敢了。
最起碼,在明年正月之前,劉德都不宜與薄皇後接太過,否則,就會給人留下口實!
你得知道,這宮廷外八卦黨們的無孔不的報系和超人的腦補能力。
當初,是誰把惠帝太子的怨懟之言傳播的天下皆知,到現在,在長安市井還有著無數個活靈活現的版本的?
又是誰把袁盎跟先帝關於淮南王的奏對容泄出去,結果搞得民間出現了『一尺布尚可,兄弟兩人不相容』的歌謠的?
不要以為得等到明朝才有出現小說的!
事實是,諸子百家裏就有一個派系小說家,這些傢伙至今還在民間活蹦跳的生活著。
他們也最喜歡寫這些宮廷聞和傳說。
想想看漢武故事和三輔雜文是怎麼回事,就知道這些傢伙的腦補能力到底有多強了!
後世類似金窩藏啊汗流浹背啊如芒在背啊這些宮廷聞和典故就是這些傢伙傳播的滿天下皆知的。
可偏偏,漢室朝廷對這些傢伙還束手無策。
因為先帝有詔命,愚夫俗子別說造謠了,就是罵皇帝,也不能治罪。
只有當的誹謗皇帝和君上,才能被治罪!
因為還在服孝期間,劉德沒讓人給他上酒,就在自己面前擺了一壺清水,一疊青菜。
他喝了口水,然後百無聊賴的打量著滿殿的文武大臣們。
殊不知,他在看著這些文武大臣諸侯的時候這些人也在觀察著劉德。
誰劉德現在已經幾乎是儲君,太子了?
如今,朝廷上雖然分幾個派系,但還真沒有哪一個派系,拿得出一個反對劉德為儲君的理由。
至於大部分諸侯王們,更是覺得劉德很親切。
為什麼?
比起晁錯明晃晃的刀子,劉德推恩策,無疑就溫的多了。
特別是膠西王劉卬。
年初被晁錯一刀下去,砍掉了八個縣,心都在滴啊!
雖然劉德提議的推恩策看上去更狠,是要肢解各國。
但是,站在諸侯王尤其是劉卬的立場上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推恩策起碼在他活著的時候對他沒有影響。
其次,即使是推恩了以後,國土還是在他的兒子們手上,沒有跑到朝廷手上去。
這區別就很大了!
爛在鍋里,還是自己家的,但要掉了一塊在別人鍋里,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太子……」劉卬回頭,對跪坐在他側的長子,吩咐道:「去給劉德殿下敬酒,與他說說話,你們二人同名同姓,應該有很多話說……」
跪坐於劉卬後的一個年輕王子輕輕點頭,然後,舉著一個酒樽,踱著步子,緩步前行,來到了劉德面前,拜道:「臣膠西王世子德叩拜殿下,謹祝殿下千秋萬壽!」
說著他就舉著酒樽,呈遞給劉德。
劉德聞言,低頭一看,卻將伏拜於他面前的這個年輕王子,長的還是很不錯的,英氣發,氣宇軒昂,材修長,換在後世,十足的男神!
「王兄客氣……」劉德連忙起,對拜道:「母孝在,愚弟以水代酒,還敬王兄!」
一聽來人自報家門,劉德心裏就有些惡趣味了。
來的這個膠西王世子,假如劉德沒記錯的話,兩人應該是同名同姓,只是這位比劉德自己年長幾歲。
說起來這個『劉德』比他老爹劉卬那個二貨強太多了。
劉德就記得吳楚之發后,這位屢次向他的父王提出了正確的建議。
譬如,叛前主張靜觀其變,被裹挾后就說,必須要『破釜沉舟,直趨滎』不然『死無葬之地』,可惜,齊系四王聯軍簡直就是個渣渣,完全聽不進他的意見,在臨淄城下撞破了腦袋都沒登上過臨淄城頭半步。
最後,這位膠西王世子眼看無力回天,又勸說他老爹趕出海逃難,但可惜還是被拒絕了。終於最後全家自殺……
此刻,見了這個膠西王太子。
劉德覺自己還是很幸運的。
起碼自己老爹還是很可靠的!
兩個劉德談了一會,劉德覺那位膠西王世子跟他居然在很多方面都聊得來,譬如說,對方也是個數據控,也不喜歡炮,以為實事才是王道。
這時候,宴會漸漸到了高之時。
劉德正與對方再聊一會,就聽到了自己老爹的聲音:「劉德,你過來……」
劉德連忙與對方告罪一聲,然後趨步向前,跪到了自己的老爹跟前,拜道:「兒臣在……」
天子劉啟看了一眼竇太后,得到後者點頭才站起來,舉著酒樽,對著滿朝文武百道:「今天,宗室重臣,外戚徹侯,文武百皆在,朕想著,有件事宣佈一下,與你有關!」
「當初,你生下來后,朕為你取名為德,荀子曰: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是為德也!」整個大殿一下子就安靜了,喧嘩聲與議論聲紛紛消失。
誰都知道,一件關乎漢室未來的大事,正在進行時。
劉德連忙叩首道:「父皇嘉恩,兒臣頓首頓首!」
「然,朕皇父太宗孝文皇帝,臨終之時有命!」天子朗聲道:「請詔……」
很快就有一位宦捧著一份帛書匍匐著呈遞給天子。
滿朝文武百諸侯貴族甚至宦侍全部跪下來,叩首道:「臣等恭聞聖意!」
天子將帛書攤開,宣讀道:「朕聞蓋古之聖王皆以養生民為要,人主治政,布政以均,則天示之以嘉!朕獲保宗廟,以微渺之托於兆民君王之上,其已二十有三年,賴群臣努力,上下團結,糜有兵革,朕即不敏,常畏過行,以先帝之德,朕之子孫,見詔自省也。皇次孫劉德,朕常嘉也,有伶俐之才,通便之能,其令,劉德更名為徹,徹者通也,通則達也,達者兼濟,小子劉徹,恭聽朕言!欽茲!」
天子這詔書一宣讀完。
整個宣室殿安靜了有好幾秒鐘。
然後,文武大臣貴族才恭敬的叩首跪拜:「臣等再聞聖意,激涕零!」
劉德自己卻是呆住了。
改名了?
劉徹?
什麼況?
什麼時候有他的皇祖父的詔這種事的?
他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啊!
劉徹,劉徹這可是前世劉彘十六歲加冠后所改的名字啊!
難道說……
劉德想到了一個讓他膛目結舌的答案。
為太子改名,先帝肯定有這麼一道詔在,只是沒有指名是誰。
畢竟,你要知道,劉德這些兄弟,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在世之時的十個兄弟,哪一個的名字將來做了皇帝,都會讓天下很為難。
打個比方,劉德的德字,假如不改,將來當了皇帝,道德經啊什麼含德的統統要改名避諱。
另外一個,劉榮的榮字,也是個麻煩事。
所以,漢室素來有皇帝自己改名給天下讓道的傳統,譬如後世的宣帝劉病已就改名劉詢,好方便百姓們。
只是這種改名的事難道不是應該由他的老爹來決定的嗎?
怎麼就會有一道先帝詔?
但不管怎麼說,劉德都知道,他現在只要恭恭敬敬的接過詔,頓首叩拜。
於是他附叩拜著,淚流滿面的道:「皇祖父聖恩垂憐教訓,孫兒銘記於心,不敢或忘!」
然後就恭恭敬敬的接過詔命。
從這一刻起,劉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劉徹!
聽著這個場景,竇太后悄悄的低下頭。
先帝確實是留著這麼一份詔在的。
但是,卻並非是指定給某個皇孫的,在名字那一欄是空白留著的。
竇太后現在都還記得,兩年前,先帝臨終之前跟說過的話:「漢家以德孝治天下,朕托於億兆萬民之上,略有薄名,朕之後,若有皇孫,用此詔,以朕之名,懋其哉!使之權勢自固,無有廢立之疑!」
…………………………………………
劉德哦不劉徹接下詔,含淚再三叩首。
此時他心中十分清楚,太宗孝文皇帝在此時意味著什麼?
想想南陵鑄錢作坊里一聽到這六個字就淚流滿面,叩首跪拜的老工匠們,看看河東的大縣,那些雖然飢腸轆轆,但卻還是念著漢室的好,沒有造反的農民們,再想想即使百餘年後,起義的農民軍,對其陵墓秋毫無犯的敬重。
就能知道,這份詔,分量有多重。
等同於坐實了劉徹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繼承人。
想想看天朝太宗皇帝指定的隔代繼承人是個什麼況,基本就能猜到劉徹如今的況了。
毫不誇張的說一句,劉徹從此地位可謂固若金湯,無人可以撼,就算他的皇帝老爹也不行!
因為這是太宗孝文皇帝的意思,想要違背的,就是忤逆!
「劉榮前世怎麼沒有變劉徹?」劉徹玩味這個問題,陷了沉思,但也只想了一會,他就自自覺的躬退回自己的位子,坐了下去。
劉德雙腳剛剛跪坐下來。
馬上,朝臣們就開始了起來。
傻瓜都知道,現在就是建冊立大功的時候,再不行,讓儲君看到了,說不準還以為自己對儲君有意見呢!
於是,史大夫朝臣,第一個出列朝著天子和太后叩首拜道:「臣晁錯,上奏陛下,太后,蚤建太子,以重宗廟,皇子劉徹,淳厚慈仁,可為太子!」
即使晁錯覺得已經更名劉徹的皇次子會影響自己將來的一些計劃和政策,但此刻,太宗孝文皇帝的詔在,誰敢不支持,誰不支持就是反對太宗孝文皇帝,反對太宗孝文皇帝就是反對天子,就是自絕於天下!
桃候劉舍也出列道:「臣早前已向陛下建言,請立皇次子!臣其再建言之!」
就連周亞夫都出列了,拜道:「臣以為史大夫、桃候所言甚是!」
於是,軍方大將,欒布、儷寄、韓頹當紛紛出列拜道:「臣等附議!」
徹侯勛臣們也拜道:「臣等附議……」
齊刷刷的跪下了上百人,這樣的壯觀場面,在整個漢室歷史都不多見。
終於,代王劉登也出列道:「臣劉登謹奏陛下、太后,聖明無過太宗孝文皇帝,請立劉徹為太子!」
代王一出首,這下子,就連梁王劉武也不能再安坐了,只能出列道:「臣劉武謹奏陛下、母后,臣附議代王!」
他要是不出聲,那罪責就大了!
一條忤逆先帝命的罪名,就能讓其吃不消!
於是,隨劉武之後,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等也出列拜道:「臣等附議!」
劉閼立刻就挽起袖子加佔據,叩首拜道:「父皇,皇祖母,臣閼亦附議,皇兄為人純孝,慈兄弟,當建太子!」
這時候,劉榮再不願也只能下場:「兒臣附議……」
這話一出口,劉榮只覺自己的心都在滴!
劉徹此刻心中有一種脈僨張的覺在發酵。
太子啊……
歷經千辛萬苦,機關算盡,我終於要坐上那個位子了嗎?
這億兆子民,九州萬方,從今以後,就是我的子民和國家了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能否有能力將之變現實呢?
前世小豬儘管各種錯誤和施政措施都出現了偏差。
但是,天朝上國自其而始,中央帝國之基由其而定,我能做的比他更好更強嗎?
種種疑問,縈繞劉徹此刻心間。
最終,劉徹在自己心中發出一聲怒吼:「我能!」
就讓這腳下的熱土,因我而驕傲!
讓千百世后的人們,傳頌我的名字!
用我的刀,用我的劍,為我的犁頭去尋找土地吧!
揭示神秘雇傭軍生涯:狼群 在一次暑期的度假旅游中,大學生刑天意外遭到劫持。 憑借天生的戰斗能力和豐富的軍事知識,刑天成功躲過被獵殺的命運, 也因此他被國際知名的雇傭軍組織“狼群”相中,開始了他的雇傭兵生涯。 戰爭無情,兄弟有義,在血腥、死亡、遠離親人的孤獨感的包圍下,深厚的兄弟情懷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慰藉。 然而,當接到的下一個任務,是狙殺昔日在同一戰壕并肩作戰的好友時,刑天第一次陷入了巨大的精神恐懼。 在死亡的考驗已能從容應付時,心靈的拷問又將如何去面對?…… 這是一部描述海外特種作戰部隊形式之一--雇傭軍生活的小說。 作者豐富到極致的軍事知識,引無數軍事發燒友為之尖叫,追捧不已。
秦昊穿越了!不知道幾輩子修來的福分,竟然穿成了一國之君!可他還冇在喜悅中回過神來,便得知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原主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一直以來被那位宰相大人掌控,就連後宮佳麗都必須臣服於宰相女兒的威嚴。
秦始皇死后,被傳送到了一座圍城之中。他發現這里的一天等于外界的一年。而且還會按時間線傳送來更多的皇帝。于是第三天胡亥到來:“父皇,您要為兒做主啊!”十二天后劉邦到來:“政哥,難道你還不知道你的大秦已經亡啦?哈哈哈...”王莽到來:“你們這群無知的古代人。”劉備到來:“高祖,我真的是咱老劉家的人!”武則天到來,驚呆眾人,變成團寵。成吉思汗到來:“論江山面積,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朱棣到來:“爹,你先別動手,兒不是故意篡位的...”溥儀到來:“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