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135章 三更合一(霸王票加更)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135章 三更合一(霸王票加更)

 皇帝的駕停留在了曹府。

 胤礽下車時看了曹府擺設一眼。雖然他沒來過曹府, 但也知道曹府不可能將建筑和裝飾逾越到這種程度。

 康熙南巡不像乾隆那樣擾民,一路走一路玩,給民眾帶來了巨大負擔。但南巡對于接駕的大臣本, 還是造了巨大負擔。

 “怎麼了?”康熙道, “嫌棄曹家不如行宮好?南巡不能擾民,將就著住吧。”

 胤礽無語:“汗阿瑪,兒子是這種人嗎?兒子是想,讓大臣接駕,是不是該給大臣一道旨意, 讓他們不用重修院落。否則這還不是擾民嗎?大臣也是民啊。”

 康熙愣了一下, 道:“重修一下院落, 應該花不了多錢吧?他在外面修宅子又不像宮,還會被層層盤剝。”

 康熙已經接了無不貪的現狀,知道江寧織造有多撈錢。曹家在江南撈的錢,難道還不夠修個院子?

 胤礽道:“到時候問問就知道了。”

 他看了一眼跟上來的大臣, 示意康熙現在不是說話的好地方。

 康熙皺了一下眉頭。時隔兩年,他有些不習慣被兒子反駁。

 不過當他看著胤礽飄的小眼神, 心中那點不習慣,被悉的景驅散。

 “好。”康熙胤礽的臉, “眼神別飄了,等會兒朕讓那些大臣住外面, 給你時間玩耍。”

 胤礽立刻眉開眼笑:“謝謝汗阿瑪, 汗阿瑪最好了!”

 康熙笑罵道:“就只有讓你玩的時候,你會說朕是最好的汗阿瑪。走了。”

 他拍了一下胤礽的背。

 胤礽“哎喲”一聲:“汗阿瑪, 輕點輕點, 兒子的小板可經不住您這樣拍。您想測試力氣, 沖著大哥去, 大哥子骨結實。”

Advertisement

 胤禔湊上來:“對對對。”

 “對個……”康熙把臟字咽下去,狠狠拍了胤禔一下,“滾一邊去。”

 胤禔湊上來道:“汗阿瑪在哪,兒子就在哪,能滾哪去?汗阿瑪,兒子給你打傘。”

 胤礽搶過太監手中的大扇子:“兒子給汗阿瑪打扇子。”

 “了,無事獻殷勤,非即盜。”康熙笑著罵了兩個兒子一句,帶著兩個兒子往里走。

 曹璽已經死了兩年,曹府的孝已經撤了下來,但仍舊穿得很素凈。

 前來迎接圣駕的除了康熙的娘孫夫人,還有曹寅的弟弟曹荃。

 胤礽看著一清高氣的曹荃愣了愣,才發現曹寅很在他面前提起過弟弟。

 曹寅看到弟弟很開心,眼神中盡是寵溺。曹荃看著曹寅也滿是眷念之,仿佛看著的不是哥哥而是父親。

 不過想著曹璽事務繁忙,曹寅這個哥哥說不準真的是長兄如父了。

 到了曹府之后,康熙要去辦理政務,兩個兒子都躲懶,說旅途勞累要休息,把中年老父親一個人丟去見使臣,他們帶著弟弟在后院玩耍。

 胤礽和胤禔帶著小皇子們換了一寬松舒適的服。胤礽很快就把小皇子們逗笑,一個個撲在他懷里“太子哥哥”長“太子哥哥”短的個不停。

 著,小阿哥們又哭了起來,讓胤礽好一頓哄。

 胤禔已經在馬車上哄過一次弟弟,不耐煩再哄一次,便跑去打擾曹寅和曹荃兄弟

 曹寅很無奈,又不能把直親王趕走。

 “你弟?怎麼沒聽你說過?上大學了嗎?績如何?什麼職?”胤禔一拍腦袋,“我都忘了你還在守孝,現在肯定沒職。”

 曹荃老老實實道:“上過大學,沒有職。”

Advertisement

 胤禔道:“以前也沒有?子清你不厚道啊,跟本王說一聲,本王還能不幫你給你弟弟找個好職?”

 曹寅苦笑:“大阿哥啊,您看我家和皇上的關系,若是我弟弟想要出仕,皇上能他一個職嗎?”

 胤禔疑:“那為什麼?”

 曹寅道:“他子跟著干娘學,只些書畫,不喜歡仕途。”

 胤禔關注點很奇怪:“干娘?你干娘是誰啊?”

 胤礽拖著掛了一的弟弟,步履蹣跚地走過來為曹寅解圍:“大哥,這里是大清,不是歐羅,別張口就問別人眷的事。”

 胤禔點頭:“哦,對。子清,你干娘是誰啊?”

 胤礽:“……大哥!”

 胤禔道:“子清又不是別人,問一下怎麼了?我就是好奇,曹家怎麼還能由著一個不認識的人把孩子教壞?太神奇了。”

 被教壞的曹荃:“……”有、有點生氣。

 胤礽勸說道:“這哪是教壞?大家族中有了繼承家業的孩子,次子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當一個富貴閑人,不是很正常嗎?”

 曹荃小幅度點頭。是的是的,太子殿下說得沒錯。

 胤禔道:“就像是你繼承家業,我可以在外面開疆擴土吃香喝辣?也對。”

 胤礽臉都黑了:“大哥,你能不能別我痛?我生氣了。”

 胤禔道:“這不是你自己說的。但我還是很好奇子清干娘是誰。”

 胤礽:“……”

 他將上弟弟一個一個的摘下來,準備上演揍哥大戲。

 曹寅趕攔住胤礽,苦笑道:“我干娘是前民民顧氏之。”

 胤禔:“……”

 胤禔訕訕道:“我就是好奇,以為孫嬤嬤的孩子被誰故意教壞了。沒想到……咳,就當我什麼都沒說。你們什麼都沒聽到!知道嗎!”

Advertisement

 小阿哥們仰頭。大哥,你說什麼?你認為我們會聽嗎?

 胤礽安道:“曹家的事,汗阿瑪肯定知道得一清二楚,子清,你不用張。”

 他看向曹荃,想起了曹家這樁事。

 《紅樓夢》出現之后,紅學養活了許多人。大部分民間紅學家都不看歷史,認為歷史是人編造的,而我據野史甚至野史都沒有的蛛馬跡編造的才是真事。

 比如說《紅樓夢》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是他胤礽。

 咳,孤還真是謝謝你們了呢。

 他沒活到曹雪芹的時候,沒有親眼看到《紅樓夢》是不是曹雪芹寫的,但反正肯定不是他寫的。

 因紅學盛行,曹家的人也被爛了。

 比如曹寅在族譜記載就是孫氏之子,但因為他和一位前明民顧氏寫信,稱其為舅舅,便有人說他是不能記載在族譜上的外室顧氏所生,奪了弟弟曹荃的家產。

 這當然是子虛烏有。

 康熙對曹家的信任和親近全來自于嬤嬤孫氏,曹璽敢來這一出鳩占鵲巢,曹家全都得完蛋。

 曹璽在南京當,孫氏帶著曹寅留在北京;之后曹寅去了南京,孫氏也一直跟在曹寅邊,隨曹寅多次接駕;曹荃則一直留守北京曹家宅院。

 若曹寅不是孫氏的兒子,那只有孫氏深顧氏,才有這個可能吧。

 古時舅舅可能是干親的舅舅,可能是妻舅,也可能是父親原配或者妾室的兄弟——古代書上的禮教寫得很嚴格,現實中沒那麼嚴格。

 現在聽曹寅老實坦白,至這輩子曹寅確實有個 顧氏當干娘。

 說是干娘也不準確,可能算曹璽紅知己,但也是孫氏的至好友,還是曹寅曹荃兩兄弟的啟蒙師傅,是個多才多藝的才

Advertisement

 孫氏作為嬤嬤,沒空教導自己的孩子,又不放心曹璽和曹璽邊的人,孩子都丟給了顧氏教養。特別是曹荃,顧氏影響頗深。

 既然是前明民的兒,自然天然帶了一些出世氣度。顧氏也確實帶發修行過一段時間,現在已經去世。

 曹寅知道不說清楚,這個永遠讀不懂氣氛也從不諒太子之外任何人心的直親王,只要好奇心起來了,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便老老實實說了。

 這也不是什麼不能說的事。

 若是朋友,互相八卦一下也正常。比如納蘭德就知道這些事,還假托他的名義和干娘、舅舅討教過詩詞學問。

 “這樣啊。”胤禔失去了興趣。

 胤礽則生出了興趣:“你弟弟是花朝節出生?”

 曹寅:“……太子殿下,您想說什麼?”

 胤礽笑道:“沒什麼沒什麼。”

 哈哈哈花朝節出生,不喜仕途經濟,能做詩詞,擅長畫梅花和怪石,你們曹家人怎麼這麼逗。

 曹雪芹,你是個什麼孝順好孫子啊哈哈哈哈,兩個爺爺就是你的轉白月嗎?

 可把我肚子都笑疼了。

 胤礽自己跟發癲似的大笑,把一群人嚇得不行。

 胤禔抓住胤礽的肩膀使勁晃:“弟弟,你怎麼了弟弟!你是不是被什麼魘著了!!哪來的大膽狂徒,膽敢害我弟弟!!!”

 “夠了夠了,大哥,再晃我要吐了。”胤礽差點被胤禔晃岔氣。

 胤禔擔心道:“你真的沒事?”

 胤礽沒好氣道:“你再晃我就有事了。對了,子清,你弟弟不擅長仕途經濟,之后勉強為大概也難。我有個苦差事給你弟弟做。”

 曹荃:“……”太子殿下您都說了我不擅長仕途經濟,怎麼還給我苦差事?

 曹寅卻來了神,興道:“太子殿下請吩咐,卯君刀山火海都會為太子殿下完!”

 曹荃字子猷,和蘇轍的字同音,曹寅便以蘇軾為弟弟蘇轍所寫的“東坡持是壽卯君”,一直稱呼曹荃為卯君,可見他對這個弟弟有多寵溺喜

 他本打算家業有自己撐著,曹荃寫詩寫詩,作畫作畫,擔任個侍衛或者宮廷畫師的閑職,有他這個哥哥護著,曹荃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但太子發話,曹寅可就不慣著弟弟了。

 太子除非必要,不會強迫別人做不喜歡的做的事。所以太子既然知道自家弟弟不喜歡也不擅長仕途經濟,就不會給曹荃不擅長的事。

 曹寅雖說希曹荃做自己喜歡的事,但若曹荃真的不上進,待曹荃年紀大了,曹寅還是會有些頭疼。若是太子殿下介紹的差事,絕對會適合曹荃。

 看著哥哥瘋狂使眼,自家又是包,曹荃只能跪地磕頭,連委屈都不敢有:“奴才一定認真做事。”

 胤礽道:“起來吧,這件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你肯定做得好。就是會吃苦頭,甚至會喪命。”

 曹寅眼皮子跳了一下。喪命?他有點擔心了。

 胤礽沒有繞彎子,直說道:“此次我們出訪,在海外西方掀起了東方熱。但這種東方熱很快就會退去。雖然大清商品到達歐羅之后,他們會再次向往大清,但這不是我希的向往。”

 胤礽問曹寅道:“子清,你說,我想讓他們羨慕大清什麼?”

 曹寅在腦海里過了一邊胤礽在歐羅做過的事,想起太子說要建立的博館,不確定道:“是文化和思想嗎?”

 胤礽笑道:“沒錯。你應該看到了,現在歐羅的藝飛速發展,我要在他們的藝中早早打下來自大清的烙印。文化融,是比單純的商業流更重要的事。我相信以我們炎黃華夏的文化,一定能讓他們心折。”

 “你也看到了,汗阿瑪已經與歐羅各國簽署了永久中立條約。只要他們不手,我們就不會向他們宣戰。但戰爭不是只有明刀明槍的廝殺這一種。”

 “我現在教你們另外一種戰爭。”

 胤礽最后這句話,擲地有聲。

 ……

 在墻角,康熙找回了失去了近三年的樂趣。

 嗯,窺、聽兒子說話的樂趣。

 太監和大臣們也只能把自己丟失了近三年的技能找回來,跟著康熙躲墻角。

 康熙低聲音道:“明珠,你說這另一種戰爭是指什麼?”

 明珠不敢說話。

 康熙自己回答道:“就是你們滿臣最怕的漢化吧。”

 明珠真不敢說話。

 康熙道:“但朕不怕。因為無論滿漢都是朕的子民,朕是大清的皇帝,是華夏基業的繼承人。無論滿漢蒙,亦或是其他民族,朕都需要包容,這才能讓大清為世界巔峰的最偉大帝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