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邀請朱元璋造反》 第29章 安排作物
“陛下想必已經去那遠文縣看過了,我信中句句屬實,全部都是我親眼所見,陛下明察秋毫。”
師爺恭恭敬敬的拱手,表面上是在陳述事實,卻是在背地里提醒朱元璋是時候該給他頒發獎賞了。
朱元璋頓時冷笑起來。
“你為知府的師爺,為何不將此事告知知府大人,而是直接一封信送往朝廷?”
要知道,師爺屬于書一類的存在,他們沒有任何朝中的級別。
相當于是一個外聘人員,而且完全由當地的知縣知府去進行任命。
按道理來說,他們應當對知遇之恩恩戴德才是,可對方卻越過了知縣,直接將消息告知了朝廷。
聽到這話,那師爺臉上出了一抹為難的神,許久過後還是緩緩開口。
“劉德明大人自從當上了知府以後,就開始變得奢無度,軍隊也被他荒廢的差不多了,若是我通知劉大人,恐怕對方不但不會信,反而會覺得我危言聳聽。”
“萬般無奈之下,我只能將此事上稟朝廷。”
朱元璋頓時輕輕瞇起了眼睛,臉上出了一抹微不可察的鄙夷。
表面上一副為難的模樣,但其實就是想要將知府荒廢政務的事說出來,然後讓朱元璋對其進行定罪。
若是到時候叛軍來襲,劉德明自然因為監察失利從而被趕下知府的位置。
而提前察覺到叛軍并且通知到朝廷書寫信的師爺則可以順理章地得到好。
甚至有可能會為這陜西府的知府。
對方這副惺惺作態的模樣實在是讓朱元璋到惡心,李善長同樣如此。
兩人都在心中給這小子定了一個評價,極為不老實。
“行了,我們已經知道此事了,你退下去吧。”
本來滿心歡喜等待朱元璋獎賞的師爺聽到這話頓時微微一愣,臉上出了不可置信的神。
但看到朱元璋那冷漠的眸子後,他還是點了點頭迅速退了下去。
等他徹底離開朱元璋才忍不住冷笑起來,一旁的李善長臉上也是浮現出了無奈的神。
那小子真以為他的小伎倆能瞞過陛下的眼睛嗎。
二人趁早休息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大門便被人敲響,門外正是恭恭敬敬的劉德明。
“陛下,您要的鐵礦石我已經命人去取了,今天正午應當就能送到西安城,您再稍微等待一下,我已經加派了人手去進行巡邏,如果有敵人想要襲,絕對可以第一時間發現。”
劉德明張的雙手都輕輕抖,似乎不斷的往外冒汗。
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後看向一旁的李善長。
“把東西拿過來。”
聽到這話,李善長立刻在床下進行了一陣翻找,接著一袋子土豆和一袋子玉米便被他從床下拉了出來。
當看到這兩種奇怪的東西,劉德明頓時滿腦子問號。
“這是何?”
朱元璋已經將一部分土豆和玉米給了驤,讓對方用錦衛的渠道以最快的速度送回應天府。
他本來是想將這些全部都給帶回去的,可是思考了一番後打算在這西安城也種植一些。
“此名為土豆,是在土里生長的一種農作,產量極高,可以作為主食食用,這是朕這一次微服私訪偶然間所得的神,一畝地可以產千斤有余!”
聽到這話,劉德明頓時瞪大了眼睛。
他看著面前灰撲撲的土豆,完全不覺得有任何出彩之,如果不仔細看,甚至可能會以為是一個土塊。
“陛下您所說的是真的嗎?若是此有著如此高的產量,那豈不是意味著我大明百姓將永遠不需要肚子!”
劉德明在說這話的時候聲音都在抖,他這些年上繳的稅收都不高,因為他們這邊氣候不好,種出來的糧食數量不多。
百姓甚至在這些年還死了不,就算他開倉放糧也無濟于事。
若是這種農作的產量真的如同陛下所說,那百姓再也不用忍的痛苦。
想到這兒劉德明就忍不住了手,整個人都激了起來。
他出手想要去接住土豆,但卻有些畏懼這種生要是被自己給弄壞了,朱元璋肯定要弄死自己。
“這東西的種植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將土豆切開泡在水里,然後將其撈出,每過幾個時辰泡上一次,讓這些土豆上面長出綠芽,就可以將其埋在地里了。”
“咱可是把這能讓天下黎民百姓吃飽的食給你了,要是出了半點差錯……”
劉德明頓時渾一,連忙恭恭敬敬的雙手上前將土豆接了過來。
“還請陛下放心,我會遵照您的方法,等來年春天直接就進行土豆的種植!”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又拿出了玉米。
“這東西產量雖然不如土豆高,但味道也還算是不錯,可以為一種新的糧食。”
“畝產五百斤,八百斤是沒問題的。”
劉德明頓時更加驚訝了,朱元璋這一次微服私訪就能得到兩件天賜神。
這兩樣東西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讓天下百姓益!
朱元璋看到對方一副震驚的神,頓時心滿意足的笑了起來。
自己當初也同樣是震驚萬分,只不過喜怒不形于,僅僅只是稍微瞪大了點眼睛。
“這兩樣東西你給咱保管的好好的,所有種植出來的作都不要食用,全部留種,等到明年或許能形規模。”
劉德明自然明白此事,連連點頭。
他現在頭疼的不行,自己接下來一段時間恐怕就是吃不好睡不好。
畢竟在這東西從地里長出來之前他都不敢放松警惕。
要是出了半點岔子,他的腦袋就會和這些種不出來的種子一樣,為沒用的東西。
要是把這事辦砸了,朱元璋絕對要把自己腦袋當球踢。
“接下來一段時間,這位大人就陪在你的邊,跟你一同理一些政務,有什麼事你都聽這位大人的,咱在你這里的消息必須給咱封鎖,你明白嗎?”
朱元璋的聲音冰冷,劉德明不敢有毫的反駁,連連點頭。
能做到今天的位置,他自然也懂人世故,像這種事他本不打算過問。
陛下讓他干嘛他就干嘛,知道太多,有時候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