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揚明 第30章 薦將
下載App,免費送500書幣!!!

《揚明》 第30章 薦將

"臣,參見陛下。"

張維賢原以為朱由校在一散朝後就會召見自己,沒想到耽擱了這麽久。

"陛下,臣等三十餘人已經白銀準備好..."

張維賢行過禮之後,便直接開口。

他知道朱由校召見他,定是為了這事。

哪知笑容滿麵的朱由校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

"國公誤會了,朕不是要問此事。"

這讓張維賢一愣,朱由校此刻笑容滿麵,很明顯的是心不錯,可倘若不是此事,還有什麽事能讓他笑容滿麵,還與自己有關呢?

張維賢暗自尋思。

不過很快,朱由校就給出了答案。

"國公,京城士兵招募的如何了?"

原來是問此事,張維賢心中稍定。

這件事他一直親自盯著,不敢放鬆,倒也不怕皇帝來問。

"皇爺,自打您提高了賞格,將軍餉定為以前的雙倍後,一時間報名從軍人數無數,不過老臣按您的要求,嚴格篩選,符合條件者不過四萬餘。

即便算上之前原有老兵,如今京營也不過五萬餘人,距離原有的十萬編製,尚差一半有餘。"

許是怕朱由校責怪他辦事不利,張維賢又連續的開口說道:"京城附近符合條件者且有意從軍者近乎皆,老臣以為不如在其餘幾省招募兵員。"

朱由校聽了張維賢的話後,暗自點了點頭。

對於張維賢的話倒是沒有懷疑。

"朕稍後會下旨,在臨近幾省招募兵員。"

"眼下還有一事要與英國公商議,便是選何人練兵。"

朱由校主的對著張維賢說道。

張維賢聽後,便是苦的一笑。

著頭皮,麵對著朱由校那充滿希的眼神說道:"老臣恐讓陛下失了,老臣家中確有世代傳承的兵書,可老臣愚鈍,隻學得一,恐讓陛下失了,難當此大任啊。"

朱由校對張維賢的話也不意外,他也明白如今大明勳貴們的德行。

"國公莫自責,朕畢竟年,不知兵事,想聽聽國公的意見。"

聽得朱由校沒有讓自己領兵的意思,張維賢這才輕輕的吐了口氣,開始思索起來。

"陛下,我大明能征善戰者無數,但若論戰績,無人能勝戚家軍。"

突然一個名字從英國公張維賢的口中說了出來,讓朱由校眼前一亮。

戚家軍的名字,在後世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戚家軍因為主帥戚繼名,盛名的背後是號稱百戰百勝的傲人戰績。

但是很快朱由校便有些意興闌珊的說道:"戚保的威名,朕自是知道的,戚家軍更是一等一的強軍,隻是這麽多年了,戚家軍恐怕早就不複存在了。"

戚繼的名字,朱由校客可是太悉了,民族英雄,抗倭將領。

但是很可惜,在萬曆初年就已經去世了,他的軍隊隨後也逐步被收編,戚家軍也逐步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但是張維賢聽得了朱由校的抱怨後,先是一愣。

"陛下此言何意,戚家軍雖已不編製,但軍隊尚存浙江,由戚保族侄領兵。"

朱由校一聽,頓時一驚。

連忙站起了

"國公所言當真?

戚家軍尚存?"

朱由校的反應倒是把張維賢給嚇了一跳。

"陛下,戚保雖去,但仍有子侄在世,微臣之言自然為真啊。"

張維賢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朱由校的反應為何如此之大。

聽了張維賢的解釋後,朱由校這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確是有些想當然了。

戚繼雖然是逝世了,但是人家肯定也有子嗣後代啊。

"來人,即刻傳旨浙江,命戚家軍戚金進京。"

朱由校迫不及待的吩咐道。

不怪朱由校如此興,實在是戚家軍的名頭太大了,百戰百勝,這是個什麽概念。

尤其是戚繼自創的鴛鴦陣更是名噪天下。

見自己的提議被朱由校立刻采納,張維賢也是頗為激,這代表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啊。

"陛下,若論治軍嚴謹,老臣仍想向陛下舉薦一人。"

"國公盡可說來。"

朱由校轉而又把目投向了張維賢,希他能帶給自己新的驚喜。

"臣舉薦遵義副總兵陳策,陳策老持重,知兵事,曾援朝抗倭,曾鎮四川楊應龍起義。"

張維賢說出了一個朱由校沒聽過的名字。

這也怪不得他,實在是明朝將領無數,任誰也做不到人盡皆知。

不過能夠從張維賢的口中提出,想必陳策此人定有他的過人之,更何況招來京城,自己一看便知。

"去,傳旨四川,召遵義副總兵,陳策進京。"

朱由校又下了一道旨意。

見朱由校又一次采納了自己的意見,張維賢喜不勝收,這種信任是他從未有過的。

"陛下,臣等三十餘位在京勳貴,均已準備好白銀五萬兩。

隨時可充陛下怒。"

張維賢趁著朱由校高興,連忙又說出了這事。

果不其然,朱由校聽聞之後,臉上的笑容更勝。

這一項,便可得白銀一百五十餘萬輛,在加上王安去接收的福王的一百萬輛,今日怒便可進賬白銀二百餘萬。

"好,英國公你做得好。

從明日起,便通報京城保護費一事,些許青皮,想必各位勳貴的府上的家丁就可以搞定。

有冥頑不靈之人,朕讓錦衛拿他。

還是老國公你來盯著這事,讓惠安伯張慶臻為輔。"

朱由校點了一個名字,他知道這位勳貴,是原本曆史上有的以殉國的勳貴。

張維賢雖然詫異朱由校為何單獨點出惠安伯張慶臻的名字,但也沒有多問,領命之後,又與朱由校寒暄了幾句,躬退下。

朱由校現在的確是有些興,自打登基以來,他還從來沒有這麽高興過。

唯有將兵權握在手中,他才勉強有了能夠與朝野之上的"東林黨“掰手腕的資格。

這大明,已經快要爛到骨子裏了,不用重典,斷然是無法將這座即將快要沉沒的巨重新拉回原定的航道之上。

他要讓大明,在他的手上,重新的煥發輝。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