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33節 索尼亞(12)

《臨高啟明》 第33節 索尼亞(12)

索尼亞把剛才經過脂的藍鵲頭骨重新塞進了皮囊里,仔細調整了一番。接著拿出另一個盒子。

“這是樟腦--一種天然香料,有很強的防蛀效用。我用得這個正好是臺灣出得。”解釋說,“我們已經用砒霜膏對鳥皮進行了防腐理,但是脂木棉也要做理,以防蟲蛀。”

說著脂過的木棉平鋪在作臺上,撒上一層樟腦,再用鑷子夾住一側卷,開始填充鳥羽皮。

“填充的時候按照頭、頸、翼、、腹、尾的順序進行填充。一點一點填充,每個部位都填充飽滿--但又不能多填……”

說:填充時,先要掌握鳥在自然狀態下的形態,按照鳥類的自然形態進行填裝。特別是注意參考博畫的形態。

“如果沒有詳細的外形參考,最好不要制作剝制標本,否則你填充出來的會嚴重走形,完全變另外一種。”

接著邊填塞邊指導:標本組織較多的地方可多填充,部、腹部要填實,頸部填,但是不能留有空隙。如填不實,等標本完全干燥后,會出現塌陷,影響外觀。

邊說邊填塞,練老道,學徒們嘖嘖稱羨。不過對索尼亞來說,做標本算是的基本功,更何況臨高這里的條件要好很多呢。

填充完之后,藍鵲的形態已經基本恢復了,用別針將鳥皮的開口逐一固定在一起。

“這時不要急著合開口,因為現在羽的狀態還沒有恢復,等羽梳理完畢之后,我們再觀察填充的效果,有不理想的地方可以改正,完全滿意之后再用針線合。”

按照索尼亞學得“澳洲式標本制作法”,填充完畢之后應該用吹風機把標本的發吹干,使得其恢復蓬松的質地。

Advertisement

別看電吹風沒什麼技門檻,放到元老院的工業系里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這東西一直沒有量產。標本制作省卻這一道工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自烘烤箱。以低溫輻的方式滿滿將標本的發烘干,為了防止長時間烘烤羽焦糊,標本是固定在一個轉盤上的,由人用手柄不斷的低速轉

這種近乎“土耳其烤”式的干燥需要很大的耐心,否則羽很容易焦糊。索尼亞把標本給大文小文去烘烤,由抓時間開始修復旗魚標本的最后步驟。

旗魚標本這時候已經基本干燥了,檢查了標本的各個部位,看有無破損沒有修復到的地方,然后開始在皮張的釘合膠,以覆蓋住釘頭。

“刷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量,反復的涂抹,再刮。不要一次上得太多,要反復多次的刮,避免膠一次定型而產生的表面凹陷。作用就是木匠上刮膩子:填平空隙,使之與周圍皮張保持高低上的一致。”

膠刮完之后,我們只需靜待膠干燥型就可以了。”索尼亞放下手中的工,“最后的工作是給修復的地方進行著。這個就不是我擅長的工作了--明天由阿薩維來做。”

旗魚標本被搬開之后,烘干了羽的藍鵲標本又被抬了回來。藍鵲標本開始最后一個步驟了:定型、梳理。

鳥類的標本的主要姿勢只有飛行和站立。不過在定形的時候,可以據采集到標本的況和需求,在這兩種基本姿勢的前提之上再加以場景化的細分。比如觀、覓食、尋偶等進行姿態定型。

索尼亞決定不做太復雜的姿態,就用最簡單的站立姿態。按照事先選定的形態把藍鵲標本固定在一段經過防腐理的樹枝上。再加上木架的支持。然后進行姿態的微調。最后用鐵全部固定。

Advertisement

最后從一個百寶箱式的多層屜柜里選出了一對大小適合的玻璃假眼,小心翼翼的裝了藍鵲標本空的眼眶里。因為里面填了頭骨,假眼填頭骨的眼窩之后效果很好。一只栩栩如生的藍鵲標本就誕生了。索尼亞小心翼翼的給標本梳理著羽,還不時將落下來的羽搜集起來,裝專門的牛皮紙口袋里。

“雖然現在標本已經做完了,但是我們還是要每天進行觀察。對變形、扭曲、、落羽區域可及時進行修正、涂、粘羽。一周之后標本會完全干燥,再將寫有學名、特征與習的標簽上。這樣,標本就完了。”索尼亞頗為滿意地端詳著,“大家知道標本該怎麼做了吧?”

“這太復雜了!”

“得有一雙巧手才行吧。”

“還得非常好得耐心!”

“要我肯定會忘記很多步驟……”

“索老師你怎麼能一心多用的?”

……

學徒們又開始嘰嘰喳喳的議論,索尼亞沒有再參與學徒們的討論,敷衍了幾句之后便匆匆趕回了自己的研究室。

手表上的指針已經接近六點了。正當索尼亞準備收拾東西準備下班的時候,大文給送來了一份新得備忘錄。

“這麼晚送備忘錄!”嘀咕著,拿起了信封。

抱怨歸抱怨,但是公文只要送到手上就要立刻開拆閱讀,這是林漢隆反復向強調的。

備忘錄的信封封口的封蠟上赫然打著元老的徽章--雖然索尼亞不可能記住每位元老的紋章樣式,但是元老紋章的共同紋飾還是知道的。

無疑,這是某位元老給寫來的私人備忘錄。

這會是誰呢?

索尼亞不覺好奇起來:在元老院的名氣很大,幾乎每個元老都知道,甚至認得。但是和元老們之間的往并不多,主要是幾位科技部遠程勘探部門的元老和工業口幾位搞學工業的。

Advertisement

但是發件人的名字:杜易斌,別說認識,連聽說都沒聽說過。

一位陌生的元老,為什麼要給發備忘錄?從公文函件編號看,這不單純是發給的,也發給了自然歷史博館相關的另幾位元老。

索尼亞懷著好奇心,拆開了封蠟,取出了里面的函件。

函件一開始是一段自我介紹,實話說,索尼亞并不太明白意思,為了防止自己理解出現偏差。把鞠文祎來了,讓給自己讀出來。

鞠文祎拿起備忘錄就愣了下,遲疑道:“索老師,這是私人備忘錄。”

“那又怎麼樣?”

“私人備忘錄只有收件人可以看,我看不合適……”

“這有什麼關系?反正談得也是公事。再說我中文閱讀不行。”索尼亞不以為意,“你念吧,念吧!”

鞠文祎無奈,只好開始讀信。

信件的一開始是一小段表示仰慕索尼亞的話,只是文法混,顛三倒四,其中有些詞匯也很不恰當。鞠文祎念得時候著一把汗,生怕這是哪個不知輕重的元老寫來的表達慕之的書信。自己要看到豈不是要大大的倒霉!不過轉念一想備忘錄要在辦公廳留底本的公文,說是“私人”其實只是“私人意見”,并不是真得私人函件。心里稍微安定了些。

“這寫得是什麼呀?”索尼亞皺眉,“他很仰慕我?還說我貌與知識并存?有沉到水底的魚那麼漂亮,還說我打死了一只大雁?我的確采集過大雁標本,不過不是在它飛行的時候。”

“是,是這個意思。”鞠文祎小心翼翼地說,“這個魚和大雁只是形容……”

“哦,明白了,是比喻手法。”索尼亞點頭,“然后呢?”

鞠文祎看到第二段直犯嘀咕:接下來這位杜元老啰哩啰嗦的介紹自己,其中大篇幅的講了自己如何的好博學,有很多“飼養繁的經驗”,對“的習有很深的了解和濃厚的興趣”。

Advertisement

既然這麼有興趣干嘛不去農場喂豬?鞠文祎心中腹誹。心想這杜元老莫非是想表達自己和索老師有共同的興趣好?這可大大地不妙……

偏偏這洋人卻渾然未覺,UU看書 www.uukanshu.com聽到這番話之后臉上居然還出了笑容,贊賞道:“原來也是一位好博學的紳士!這真是太好了!看樣子他對學更有了解。還能飼養--這很不簡單!”

接下來的一段讓鞠文祎松了口氣,原來這位杜易斌元老寫備忘錄的原因是提議在自然歷史博設立一個“小型的園”,用來“養有代表的珍惜”。然后他列舉了一份冗長的名單,全是鞠文祎沒聽說過的,其中有些名字一聽就很怪異,比如“渡渡鳥”“象鳥”“巨”等等。后面不知為何,又寫了長篇大論的這些東西的棲息地和目前的境。杜首長還專門說了“很多已經危在旦夕”。看起來非常焦急的樣子。

雖說鞠文祎念得時候覺得這位杜首長的文采實在不怎麼樣,但是看得出索老師并沒有在意,特別是聽到第三段關于各種的描述的時候,的臉上出了“欣喜”“好奇”混合的表。看樣子這段很對的胃口。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打滿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