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32節 索尼亞(11)

《臨高啟明》 第32節 索尼亞(11)

好在當中這段時間也不浪費,正好可以用來繼續修復旗魚標本。但是在此之前,還有一點博學知識要講授。

干凈利落的剖開了已經剝了皮的鳥,從取出了胃和嗉囊。

濃烈地惡臭彌漫在整個房間里,就算戴著口罩也難以遮擋。學徒們紛紛皺眉捂鼻。

“很臭是吧?”索尼亞說,“我們在制作標本的時候,如果有條件,都應該解剖標本的胃和嗉囊、頰袋之類存儲食,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它們的主要食是什麼,這了解的習、棲息地有參考價值。”

小心翼翼地把嗉囊切開,倒出一堆黑乎乎的食碎片,嗉囊的食保存的還比較完整,可以看出有昆蟲,也有植的種子。

“大家可以看看,大概有些什麼種子和昆蟲。”索尼亞用小鑷子把食碎片撥弄開。

接著又切開了胃囊。濃烈的腐敗惡臭熏得原本已經靠近一些的學員又往后退去。索尼亞卻如同沒有聞到一樣,把在搪瓷的盤子里推開。

胃里的食半糊狀,基本看不清里面的了。但是推開之后仔細看,還是能夠看到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碎片。

“大家看看,能看出多種昆蟲和植來?”

“學徒”們圍著兩個搪瓷盆,努力忍住惡臭的氣味,仔細辨認著。

“有甲蟲,但是看不出什麼種類的。”

“沒錯。”索尼亞點頭,把甲蟲的殘骸撥弄出來。

“蝸牛!”

“這個太容易了了,蝸牛殼很完整。”索尼亞笑道。

“蟋蟀。”

“是從它的看出來得吧。”

學徒們七八舌,說出了不昆蟲的種類,但是植就沒人說得出來了--也難怪,這些種子即使沒有消化,也呈現出半腐的狀態,和外形都有很大的變化,要看出來并不容易。索尼亞自己也沒認出多來。

Advertisement

如果借助主人的顯微鏡,應該能分辨得出更多的細節。不過學廠的顯微鏡現在還是俏貨,自然歷史博館這樣的“非生產部門”打了請購報告也得排很長的隊。索尼亞研究室里配置的那一臺還是林漢隆以“生日禮”的名義開后門給弄來得。

不過索尼亞并不打算把這堆酸臭的帶回研究室--眼下的事太多了,顧不上研究藍鵲。

“這個,好像是的肢。”瓦倫迪娜忽然說道。用鑷子從里面夾出了一小段骨頭狀的

“的確是的骨頭。”索尼亞端詳著,“應該是某種兩棲或者爬行的肢骨的一部分。哪一種暫時分辨不出來。不過據其他科鳥類的食類項來看,應該是蜥蜴或者蛙類,”

“那它吃得東西很雜。”

“沒錯,科鳥類的食非常雜,雖然主要以昆蟲等為食,但是也吃植果實、種子和谷常見種類有叩頭蟲、金甲、蝗蟲、蚱蜢、蒼蠅、螽斯、蟋蟀、甲蟲、鱗翅目蟲和其他昆蟲,也吃蜘蛛、蝸牛、蠕蟲、螢火蟲、蛙、蜥蜴、雛鳥、鳥卵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和脊椎。”

索尼亞毫不費力的背誦出從《鳥類學》上看來的資料,當然也不是全然照本宣科--科鳥類解剖過不,通過實驗印證過這一說法。藍鵲作為科鳥類應該差別不大。

最后他們通過辨認食碎片和殘渣,統計出植果實占33.8%,兩棲爬行類占32.4%,昆蟲占22.5%,其他小鳥占7%,無法辨認的4.3%。

講述完藍鵲的食,旗魚增的時間也差不多了,索尼亞讓他們把旗魚標本再抬過來。布剛才已經被解開了,讓空氣稍微干燥一下表面的水分。

Advertisement

小文給索尼亞拿來了工箱。索尼亞各個部位的魚皮,覺得大致已經回說:“我們修復標本,首先是讓標本恢復原狀。對破碎的地方要做修補,凹陷的地方要進行重新填充--如果填料有霉變生蟲的跡象,要去除舊填充,重新填充。”

說完開始著手修補。修補標本是一件復雜的工作,首先據標本的破損況,調整魚部的的支架結構,然后將脂的木棉灑上樟腦對破損凹陷的地方進行填充,然后將皮張開裂的邊緣用小釘釘住--這一步工作特別難做,因為皮張回之后又會漸漸失水,所以很多破損的地方必須暫時專用的木板夾住定形。

皮張缺損已經無法用皮張釘的地方,索尼亞只好用專門的紙皮來“打補丁”。

“只要有可能,最好不要采用打補丁的模式。”索尼亞說,“不論是皮革還是紙張,它的強度和魚皮不一樣,干的時候收率不同,很容易破裂。”

“如果我們有旗魚皮的話不是就可以了?”有個學徒說,“都是旗魚的皮,收率就是一樣的。”

“你說得對,但是我們沒有。”索尼亞表示贊同。

“我們家老爺就是漁業公司,可以和他說一說。把魚皮留下……”

“照你這麼說,還不如直接再捕一條新的旗魚來更簡單。”

“再說漁業公司也不剝皮呀,是漁產加工廠的工作。”

……

索尼亞示意大家不要再討論了, 在等待皮張干燥的空檔里,要開始臺灣藍鵲的制作了。

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拿出一瓶帶著黑骷髏的玻璃瓶。

“這是防腐膏,是劇毒的防腐劑。也是我們制作標本時候常用的防腐劑。它的有效分漢語做:砒霜。實際是一種含砷的化合。毒非常猛烈!如果不小心到了你的,用不了一分鐘你就得見上帝了。”

Advertisement

說著打開蓋子,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個竹制的刮刀,從瓶子里挖出了一些,空氣里散發出一古怪的氣味。

索尼亞展開鳥羽皮,把防腐膏仔細的涂抹在鳥羽皮的部。然后把它晾起來略略吹一下風。隨后開始進制作。

“制作剝制標本的第二個重要步驟是制作支架。支架的材料就是這種鍍鋅鐵度足夠,又有一定的強度。”索尼亞拿起一堆澳洲人的鍍鋅鐵,“這就是澳洲鐵,鍍了鋅有一定的耐腐蝕,對我們制作標本特別使用。”

說:鐵的選擇。要據鳥類大小選定鐵號,一般以能支撐住整個鳥類標本為宜。鐵太細不能支撐鳥類,且不易對標本定型,鐵支架搭建、穿整、定型費力。

“……小型的鳥類用26號至24號鐵,大型鳥類用8號至10號鐵,常用20號至10號鐵。藍鵲作為比較大的小型鳥類,我們可以選用20號。”

索尼亞說著從鐵出一卷鐵和尖簽來。這些澳洲人的工是發自心的覺得好用。

“我們首先來搭建標本的支架。在搭建支架之前,我們首先要有個基本的打算:標本的姿態是什麼樣的。對于鳥類來說,最基本的姿勢有兩個:立姿、飛行。如果細分,還能分出更多的。采用什麼姿勢,可以參考博畫;也可以按照剝取到的皮張的狀況來決定。我們今天就做一個最簡單的立姿。”

索尼亞拿起鐵,量了尺寸之后截下了三。用銼刀將每的兩端都銼了一下。

“切斷下來的鐵端口會比較鋒利,要事先打磨,免得穿模型的時候刺破皮革--也可能把你的手給刺破。”說著拿起一

Advertisement

“支架搭建一般采用三。第一從頭到左側腳,這個時候是標本的腹面朝上,”拿起鳥羽皮比劃著,“鐵要長出鳥3~4厘米,超過腳5~6厘米。”開始把鐵穿過皮革,“作要輕,不要用力。否則很容易把皮刺破的。”

穿好第一之后,第二如法炮制,從左翅到右腳;第三則從右翅到尾。

“這一要長出尾骨5~6厘米,尾羽特別長的種類--比如這個臺灣藍鵲,尾部的鐵要作‘丫’型。”

索尼亞穿好了三,小心翼翼的用手拿住三的中部,把雙翅、雙腳輕輕拉直,使兩邊對稱。然后再把鐵從中間彎轉。大趕遞上一短鐵從中扎,然后分開,整理。

雖然還沒有填充,被鐵支撐起來的皮羽以一種怪誕的形勢“掛”在支架上,但是已經能看出這是一只鳥了。

“支架這就算做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填充了。”索尼亞說,“支架穿整完畢后,要迅速進行填裝,不能等羽徹底干燥,現在鳥的羽還是略微的。如果完全干燥了,鳥羽很難梳理型了。”

填充標本,過去芳草地制作標本用得是稻草。效果不太好,容易腐蝕、蟲蛀和霉變,稻草也容易讓皮革破損,填充的飽滿度和穩定也差。所以現在開始改用脂的木棉。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打滿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