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遊戲競技 大宋超級學霸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

《大宋超級學霸》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

軍營的中間是資糧食倉庫,有數百頂大帳之多,四周被巨大的柵欄包圍,守衛十分嚴,範寧還是第一次來到這座倉庫,陪同他巡視倉庫的做嚴京,是一名文職軍人,擔任司庫一職。書趣樓()

兩人來到一座大帳前,嚴京將一支令箭給守衛看了看,回頭對範寧道:「範史,這裡就是火庫!」

在兩天前土人夜襲軍營的夜晚,範寧還是第一次看見宋軍的火,令他頗有興趣,

範寧跟隨嚴京走進了火藥倉庫,這次遠征帶的火不算多,畢竟不會遭遇實力強大的敵人,每種火隻帶了數十件,最多是火雷,也就是前天發的瓷火雷,瓷火雷的大小如一個茶葉罐,重兩三斤左右,扁圓型,上麵套一個瓷帽,瓷帽就是火繩,使用時要拔掉瓷帽才能點燃火繩。

除了瓷火雷外,旁邊還有幾個紙火雷,裡麵用竹蔑編一個架子,外麵糊了十幾層紙,但無論瓷火雷還是紙火雷,殺傷力都不強,炸時幾乎沒有衝擊波,就靠炸裂時迸的鐵釘和瓷片傷人。

「為什麼沒有鐵火雷?」範寧回頭問道。

嚴京苦笑一聲,「鐵火雷當然最好,朝廷十年前就懸賞製作鐵火雷,獎金已經增加到兩萬貫,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造出來。」

範寧頓時想起當初狄青給自己說過的話,『朝廷除了懸賞製造強弩外,還懸賞製作火。』難道懸賞的火就是指鐵火雷嗎?

當初範寧一心想著神臂弩,從未考慮過火的問題,事實上他也知道,火的發展貫穿著整個北宋,火的外形發展還是隨著火藥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從最初的紙火雷慢慢演變為陶火雷和瓷火雷,這就是火藥的威力不斷提高的緣故,早期的火藥炸不開瓷瓶,還主要起著燃燒的作用,驚唬敵軍的戰馬等等。

Advertisement

現在火發展已近百年,火藥威力也在不斷提高,已經能炸碎厚重的瓷瓶,朝廷自然也考慮到炸碎鐵殼的可能,想必已經開始研究,同時也在懸賞有效方案。

範寧當然知道在北宋末期,李綱守東京時便已經使用了鐵火雷,隻是很不穩定,常常有啞炮出現,這說明配方問題已經解決,但火藥質量還不夠好,啞炮就是燃燒不補充導致。

到南宋末期,戰爭再次催發了火藥技發展,終於能造威力巨大的震天雷,威力十分強大。

史書有記載,'鐵罐盛葯,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裡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

也就是殺傷距離三百平方,炸點附近,鐵甲都被碎片擊穿。

其實這還不是最厲害的震天雷,在宋元之戰中使用的震天雷已經接近了炸藥的威力,一雷炸塌城牆,周圍百丈士兵皆被震死。

如果隻是解決火藥配方,很簡單,範寧現在就可以拿出後世黑火藥的配方,關鍵是如何提高火藥質量,比如顆粒大小,一個酒罈子那麼大的鐵罐,又怎麼保證裡麵的火藥充分燃燒,發出最大的威力?

所以還要保證燃燒速度,否則,火藥隻燃燒到一半就炸,剩下的黑火藥都浪費了,這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案。

隻是可惜這次遠征沒有帶火藥原料,否則他倒可以好好試驗一番。

就在這時,守衛在門口招招手,嚴京走了出去,片刻回來對範寧道:「狄帥派人來找範史!」

範寧一怔,隨即放下手中的瓷火雷,快步走了出去,倉庫門外站在一名士兵,正是狄青的親兵,他見範寧出來,連忙上前行禮,「啟稟範史,狄帥請您去大帳,有重要事。」

Advertisement

「發生了什麼事?」範寧問道。

「好像是北麵的土人來了,要和我們和談!」

這個訊息令範寧大喜,這也是他最期待的結果,其實任何事都能談出結果,並不一定非要殺個你死我活,範寧快步向中軍大帳走去。

中軍大帳坐著十幾名土人,留著蓬蓬的大鬍子,穿皮,目膽怯,神都頗為張,他們中間有一人會說日本語,而宋軍中也有員會說日本語,這樣彼此就能流。

這時,範寧走進了中軍大帳,趙宗實連忙迎上來道:「這是西北部落的土人,他們想和我們談判,希雙方相安無事。」

範寧笑了笑道:「這些土人不是對我們充滿仇恨嗎?怎麼想到談判了?」

「剛才我和他們談片刻,他們和東北部落都是小部落,兩個部落加起來還不到一千人,十年前從北麵一座大島遷移過來,應該是庫頁島,平時常常被半島部落欺淩迫,收穫的食都要上一半,人還被對方掠奪,這次我們滅掉半島部落,他們既高興又害怕,希我們能容許他們留在人島。」

這個結果到出乎範寧的意料,他想了想問道:「你說他們是從庫頁島遷來,為什麼要遷來這裡?」

「你可以直接問他們!」

範寧點點頭,走上前抱拳行一禮,旁邊有翻譯用日本語說了幾句,對方翻譯也給一群人說了,十幾人連忙起給範寧行禮。

範寧見他們目中沒有兇悍之氣,大多和善、膽怯,和半島上的土人完全不同,範寧對他們也有一

他擺手請眾人坐下,笑道:「聽說你們是從北方的大島過來,為什麼要來人島?」

翻譯過去,其中一名首領模樣的男子嘰裡咕嚕說了幾句,宋朝翻譯對範寧道:「他們說那邊太冷了,食人島這邊就溫暖得多,就是常被這邊人欺人被搶走,日子也很難過。」

Advertisement

範寧發現他們雖然也很矮小,但和這邊土人的長相還是略有區別,沒有這邊的土人黑,臉上廓更明顯,模樣倒有一點契丹人的特徵。

範寧倒想起了一種說法,雖然都是阿伊努人,生活習相近,但北海道這邊的阿伊努人是從東南亞海島遷徙而來,但庫頁島的阿伊努人卻是黑水靺鞨的一支,做窟說部,似乎是隋唐時遷到庫頁島。

這時,狄青在旁邊道:「範史,他們說日本國那邊的人也很兇狠,不會容忍他們遷移過去,他們希能留在人島,我和趙使君也覺得也可以,這些人很淳樸善良,和之前的土人完全不同,而且他們對我們將來北上庫頁島會有幫助,你說呢?」

範寧想了想道:「那就讓他們為大宋子民,俘獲的人孩可以送給他們,我們這個條件應該不錯。」

翻譯把範寧的意思說了過去,對方十幾人的目都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激,估計是聽到把人孩送給他們,十幾人一起跪下給範寧磕頭謝。

人對於他們而言是一種財富,其中有不人原本都是他們的妻,被半島土人搶走。

又過了兩天,另外一個部落的十幾名長老也來到宋軍大營,兩個部落最終和宋軍達了協議,他們願意為大宋子民,不再人,而改名為大宋鯤族人。

宋朝不征他們稅賦,每年隻象徵地向宋朝皇帝進貢一張熊皮和幾對鹿角,宋軍則同意他們遷移到半島,這裡食更加富,氣候更溫暖一點。

鯤族人為謝宋軍把被擄走的妻還給他們,又送給宋軍三百張熊皮,這是他們數十年積累的財富。

宋軍則送給他們每人兩套宋朝服和不糧食和鹽,使他們終於告別了穿著皮過夏的生活。

Advertisement

這也是範寧的想法,既然鯤族人已經為大宋子民,在保留他們信仰和習俗的同時,也盡量讓他們向宋朝人靠攏。

要建立學校,教他們孩子學習漢語,要改變他們著,要教會他們種地、織布,改變飲食習慣,延長壽命,或許數十年以後,他們就會逐漸漢化,會從骨子裡認同自己宋人的份。

十天後,宋軍留五百人駐守軍營,其餘大軍在鯤族獵人的引領下,分水陸兩路向北麵的草原浩浩進發。

至此,經略鯤州的大幕終於徐徐拉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