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31節 索尼亞(10)

《臨高啟明》 第31節 索尼亞(10)

“我們先來修復這條旗魚標本吧。”索尼亞說,決定先從這條魚開始。相對而言這條旗魚的修復最為簡單,不但節約時間,也可以借此給學徒們練練手。

學徒們圍了過來--作為未來的遠程勘探隊和自然博館的工作人員,學習如何制作、修理標本算是基本的業務學習了。

旗魚標本的主要問題是皮張開裂。其實就是皮革過度干燥造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恢復皮張的彈

索尼亞先用撣帚撣去標本上積灰,又讓兩個學徒用細刷仔細刷去表面的灰塵和污垢。

“那些刷不掉的污垢可以暫時不理會。”索尼亞說,“一會我們做表面回理的時候可以用水來去除。”

去除掉灰塵之后,索尼亞學徒們拿來干凈的布條,浸水之后將整個標本包裹起來。這一步是讓標本的皮張吸收水分,使其化,恢復皮張的部分張力。

這個步驟需要多時間不全靠標本修復者的個人經驗,索尼亞有一些修復魚皮剝制標本的經驗,給標本室的鬧鐘定了一個時間。

“皮張吸收水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趁著這個時間,我們先來完一個新標本的部分工序。”說著示意大文:“把第171號采集標本取來。”

準備制作的標本就是最近這次臺灣考察采集到的鳥類標本:臺灣藍鵲。

索尼亞首先在畫架上展示了一張臺灣藍鵲的博畫:

“這是在臺東縱谷的山地采集到的。屬于臺灣島的特有鳥類。拉丁文學名Urocissa caerulea。屬于今鳥亞綱,科、藍鵲屬,臺灣藍鵲種。大家可以靠近些看--圖比較小。”

眾人聚攏了一些。索尼亞繼續說道:

Advertisement

“在這張博畫上,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臺灣藍鵲的頭、臉、頸、都是黑,黃的眼珠包圍黑的瞳孔,鮮紅的鳥喙、雙腳,上半部可目視及下半部的腹部呈鮮藍,有十二尾羽,最長二羽為藍白尾,其于為黑白尾,左右對稱。下腹和尾下覆羽灰白。它的尾羽特別長,占了總長的三分之二。”

“和所有的科鳥類一樣,臺灣藍鵲的個喧鬧,鳴大而聒噪。飛行時一般以直線前進,往往雙或者小群活。它在臺灣島的分布廣泛,在臺灣島多個地點都采集到它的標本。一般在較低的山地叢林間活,平原地區見。”

索尼亞侃侃而談,好像是個老練的大學教授。其實過去沒有給人上過課,學徒倒是帶過一個,還是非正式的--畢竟太年輕了,公然帶學徒難免會給公會的同僚們“狂妄”的印象。到了臨高之后,到林漢隆的影響和鼓勵,也慢慢地開始講授專業知識給別人了。特別是能比較好的掌握漢語之后,大部分空閑時間多是自己在上課或者給別人上課。教書的經驗也積累起來了。

“這藍鵲真漂亮!”有個孩子道。

“沒錯,藍鵲的外觀的確漂亮。它和科鳥類一樣,比較聰明。是可以作為觀賞鳥被馴養的,只是它的聲太難聽了。”

“那我們博館為什麼不馴養幾只活呢?比看標本或者圖片更活靈活現。”

“還不用修標本……”

學徒們大多是,一開口嘰嘰喳喳起來個沒完。

“飼養活園的事,我們不是園。”索尼亞說,“也許以后會在臨高辦個園吧。”把話題拉了回來,“據幾次考察時候的觀察:其個兇悍,喜群聚。常小群活。飛行行排一排,結群的臺灣藍鵲全年都在一起,領地強,會驅趕侵的其他種鳥類。”

Advertisement

正說著,大文已經把采集標本拿了過來。

這只臺灣藍鵲放在一個大號的帶蓋搪瓷淺盆里,索尼亞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把采集從盤子里移到了瓷磚砌的標本制作臺上。

“大家可以先觀察一下臺灣藍鵲的外形特點,再對照一下其他藍鵲屬的鳥類。小文……”

小文立刻把另外五種藍鵲的博畫陳列出來了--這是索尼亞事先為今天的標本課準備的。

“在制作標本前,我們首先測量一下它的尺寸。鳥類各部位的長度測量標準是這樣的:

長測量自端以至尾端;峰長:自基生羽至上先端的直線距離;翼長:自翼角至最長飛羽至先端的距離;尾長:自尾的羽基部以至最長尾羽至尖端的直線距離;跗趾長:自脛骨與跗趾關節后面的中點,至跗趾與中關節前面最下方之整片鱗的下緣。

打開卷尺,依次測量了標本的長度:長64.5厘米,翼展20.3厘米,尾常39.7厘米……

按照口述的數字,小文開始記錄制作日志。

“在我們開始制作之前,我們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是要做好防護工作。”索尼亞說道,“所有的鳥,都帶有寄生蟲、細菌和病毒,其中一部分是人畜共患的。所以我們要穿這些白大褂、手套、口罩等防護設施。請大家再檢查一遍自己的防護況。”

屋子里傳來一陣窸窣聲。隨后又安靜了下來。

“我們這次制作的是鳥類標本。在此之前,采集標本已經經過了72小時的低溫冷藏,又經過了除蟲藥水的24小時的浸泡,充分殺滅了其上面附著的細菌和寄生蟲。”

說著, 把藍鵲在制作臺上攤開。

Advertisement

“現在,我們開始第一個步驟,皮分離。請大家注意看。”

索尼亞將消毒滅蟲后的鳥仰面放置在工作臺上,把至腹部的羽分到兩側,然后舉起鋒利的解剖刀干脆利落的在藍鵲的部切下,沿著中線一直切開到腹部,形了一個淺表的開口。

“注意下島的時候要注意分寸,不能切太深,以防直接開腹--這樣腹腔會外泄,污染皮張和羽。深度大致是切開表皮為正好,長度是距離門一到兩厘米的地方。”

用鑷子揭開表皮層,用鑷子夾住皮層,一點一點的撕開和皮

“……剝皮的時候力道要輕。剝鳥類皮的時候尤其要當心,它的外觀特點主要是羽上,所以千萬不能在剝皮的時候損壞羽。”

隨著剝離進行,鳥類的開始流淌出來,門也有排泄。大文在一旁隨時用吸水紙拭。

“要特別注意保持干凈,防止污染羽,影響外觀。”

索尼亞的手指靈活有力,作又穩又快,看似十分輕松。遇到關節或粘連較就拿起解剖刀一邊劃一邊剝。

腹部開始向頭部和尾部分別剝離,剝到肩部時,先將翼部皮剝離,用剪刀把翼剪去,剪斷關節,再繼續向翼端部剝離,至無組織,用剪刀將骨骼和一同剪斷。剝到部時,先將部皮剝離,用剪刀剪斷和關節,再繼續向前段剝離,至無組織,用剪刀將骨骼和一同剪斷。

剝到接近尾部的時候暫時停下來手,用吸水紙干凈皮下和之間的和脂肪。這里要小心,不能一剝到底,否則容易損傷尾部和泄腔孔,避免造尾羽落和排泄、脂肪滲出。

Advertisement

所以只剝到了尾部附近,留下了一些組織。轉而開始剝離上部皮。剝取頭部皮是個難點,下手更加小心,一直到整個頭部皮被剝下來,只剩下在部喙相連的一點點地方。然后拿起剪刀,干凈利落的在鳥喙的基部直接剪斷。

這樣,一張完整的臺灣藍鵲的鳥羽皮就完整的被剝離下來了。平鋪在制作臺上。

學徒們看得十分認真,每到關鍵的地方都會不自的屏住呼吸,這個時候整個制作室里雀無聲,當順利的解決掉之后,大家又會不自的一起吁出一口氣來。

索尼亞拿起解剖刀,干凈利落的切下了已經剝干凈皮的鳥頭,UU看書 www.uukanshu.com放在一旁的小瓷盆里。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保留頭骨,這樣在制作標本的時候,頭部有一個基本的支撐,還原度更好。但是要做好防腐理。”說著用解剖刀剔除了鳥頭骨上的腦組織、眼睛、舌和

“拿去水煮骨。”關照大文。然后拿起皮又說:“皮剝下之后,第二部就是清洗。清洗使用皂角加清水混合即可。”說者把皮了搪瓷盆里輕輕地洗起來。

“清洗的時候外都要干凈。同時檢查皮層,如還有殘存的組織,可繼續剔除。注意不要太用力,防止羽落。”

清洗完畢之后,索尼亞把藍鵲的皮掛在特制的架子放置在,讓它自然滴水晾干。

剝離后的皮容易失水而變,影響后期的制作,所以不能放太久,一般是上午完剝離,清洗后晾至下午再進行填充。這會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今天只能再加個班了。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