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327節 元老的訪問

《臨高啟明》 第327節 元老的訪問

南洋公司募的事,張毓已經從《廣州工商聯合會周報》上看到了。這份周報每周發行一次,免費增援給會員,但是大多數人只是拿它當包裝紙用。但是對張毓這些已經多了解元老院套路的商人來說,這是了解元老院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南洋公司的質、作用和募集份,發行債券這些,在周報上已經有了詳細的報道,張毓雖是個17世紀的小商人,但是募、發債這些商業金融的玩意并不是近現代的發明。明代的廣州也有它的原始版本。就算是他家的老鋪這麼一個小店面,也有附近的鄰居在柜上上存錢取息的--這不就是發債嗎?

張毓對這件事本是非常贊同的,在他看來,元老院做什麼都是正確的。南洋公司募發債其實又是一次巨大的“風口”--對,張毓已經能很練的運用這些新詞匯了。

下南洋賺大錢,這在廣州市民里算是一種共識。畢竟他們見識得太多了。但是,下南洋也意味著極大的風險,許多人一去不回,有些人僥幸回來卻因為各種原因一貧如洗。一般人即沒有財力,也沒有膽量去嘗試。

張毓知道澳洲人自己就是做海商發家的,又有各式各樣的大船重炮。每年賺來得銀子象流水一樣。能依附到他們去南洋做生意,那就是躺著掙錢。如今給工商聯的會員們認購的機會,不但是為了籌款,也有認可是“自己人”的意思。

高舉的意思他是明白的:不論票還是債券,在認購數量上他想和自己協調一下。其中的緣故他也明白,高舉現在是元老院旗下的廣州第一商人,而他是第二號。雖說他的財富規模連高舉的一個小指頭都比不上,但是地位卻非常高。在認購數目上高舉自然先聽下他的打算,再斟酌出一個合理的數目,以顧及他的面。

Advertisement

這種心思換作是其他人,自然心常用--問題是張毓手里一點閑錢也沒有,反而增加了不煩惱。

如果告訴高舉自己不打算認購,豈不是高舉為難?白瞎了他的一片好意。高老爺現在是張毓在廣州商圈中不可多得的一個“友人”,許多經營層面上的事或是他給出建議或是他幫忙解決。從各種角度來看,都不能掃了他的面子。

再說了,自己作為元老院扶持的“重點民營企業”,廣州工商聯的二十五家理事會員之一,居然在元老院這麼大的項目上一不拔,這是什麼居心?又想表達怎樣的態度?

想到這里,他的背上就發涼。

不勝寒。年紀輕輕的張小哥,已經深刻的會到這種覺。

從哪里能找一筆錢來就好了!他暗暗想著,覺自己從來沒有想現在這樣為錢發愁--就算是沒發達之前,他都不至于為此睡不著覺。

這天一早上例行去廠里走了走,順便看看況。聽了管事們的匯報,廠子里一切正常。他也松了口氣回到店里來。

雖說店的招牌掛得是張記老鋪的字號,理論上不是他的公司。但是他是張記老鋪的東家這點在普通的廣州市民心里卻是實打實的。所以他也時常在店里個面,招呼客人,詢問顧客的意見。一是表示自家“不敢忘本”,二來也以此來征詢顧客對產品的反饋--現在產品產量高了,又上了許多新品種,要有第一手的反饋才行。

張毓打小在店里幫忙,迎來送往的套路最悉不過,人長得清俊,又甜。給自家鋪子拉了不良緣。別是他發達之后還時不時到店里招呼客人,更是博得了不人的好

Advertisement

午后客人稀,張毓正在柜臺后整理流水賬,忽然聽到伙計的招呼聲,抬頭一看,進來了兩個顧客。二人一高一矮,均是短發髡。矮個的小伙子走在前面,也就十六七歲的樣子,手里拎著一個公文包,高個的跟在后面,皮白皙,年紀大概三十歲左右,看神不錯。

一看這模樣就是“吃澳洲飯”的。張毓不敢怠慢,趕放下賬本。

再看二人的神舉止,他立刻認定,高個子是個“元老”。這不僅現在他的表姿勢上,還有他的著:看似和矮個子相似的款識,但是用料裁剪都明顯不是一個檔次的。

元老來鋪子參觀、購,對張毓來說并不稀罕,畢竟張家核桃名聲大噪,元老們也想親眼來看一看,嘗一嘗。

但是來得人越多,張毓就愈發小心。他牢記老豆的教誨:“百人百心”。洪元老他們高看自己不假,但是保不定其他元老的心思如何。所以他在店里下了死命令,來得客人都要殷勤招待,絕不許輕慢客人。

來得既然是元老,他更加十二萬分的小心,趕親自迎了上去,躬道:“歡迎二位臨張記點心鋪,請問二位想要點什麼?”

只見這位元老并不立刻答話,目審視整個店鋪之后才說道:“我就隨便看看。”

這下愈發實捶元老份。張毓接元老多了,知道元老們脾各不相同,不過有一點他們倒是很相似,每個人都力圖表現自己的城府很深。所以他們往往說話非常簡短,公開場合更是很表態。

他立刻應道:“是,是,有什麼需要請再招呼。”

楚河掃了掃店,這里的裝修風格和鐘儀商社很相似--十之八九是同一家建筑公司包工的活計。不過裝潢上卻稍微要考究一些。靠墻的柜臺和店鋪中間的展示桌,全都是用玻璃制食品缸,配著玻璃蓋子,里面琳瑯滿目的都是各類點心餅干糖果,恍惚間有些八十年代義利食品公司的味道。

Advertisement

楚河看到這麼多的品種,頗有些躊躇--他有心想嘗一嘗,但是又不知最出名的核桃是哪個, 正要開口詢問,張毓已經接上話了。

“首長,您要是拿不準主意的話可以先試嘗下口味。”說罷親自端著一個大漆盤過來。

漆盤是長方形的,很大。上門分了許多小格子,每個格子里都有若干點心糖果的的碎片。一靠近便是甜香四溢,更有一撲鼻的香料和制品混合的濃膩香氣。

楚河笑道:“你們家的品種還真不!”他沒有馬上拿起牙簽,又問道:“早就聽說你們家的核桃很有名,哪個是啊?”

張毓趕放下盤子,指道,說:“這幾格都是我們店的招牌核桃,有原味、椒鹽、麻糖口味三種口味。”

楚河拿起牙簽,吃了幾片--實話說,滋味雖說不錯,但是這種重油重糖重調味的食品對舊時空的人來說并不是什麼味。

不過他還是出了笑容,稱贊道:“好吃!”說罷又對已經出饞相的樸智賢道:“你也嘗一嘗。”

樸智賢就等著這句話,立刻也拿起牙簽吃了起來,連說:“好吃!”

楚河說道:“這三種口味的核桃,每個來兩斤,我要行遠路的,包裝的結實些。”

張毓忙道:“首長請你放心,小店有專門的行旅包裝,木盒包裝藤編外套,里面還墊了紙,就算車船顛簸,保管到家還是完整的……”

楚河笑道:“你知道我是元老?”

“首長一進門小的就知道了,首長的氣度風范豈是常人能有的……”

“好了,好了,拍馬屁。”馬屁雖然低級,聽著還是用。楚河這時候才正眼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說,“你就是這里的東家張毓吧?”

Advertisement

東家三個字不敢。小的就是張毓。”

“什麼小的大的,你都剃了頭,穿了我們的澳洲服裝,說話怎麼還是這套?”

“是,是,我就是張毓。”張毓心道這首長的套路倒是一般無二!但是每位陌生元老到來,他都是自稱“小的”,一來表示謙遜,二來也有首長明面上說不喜歡,其實很這個調調。

張毓見這位楚遠老四下張,馬上又招呼道:“首長請二樓坐,待我奉茶。”

楚河原本就想和這位元老院的標竿民營企業家談一談,當下道:“好,我原也想和你聊聊。”言罷對正在“試吃”的樸智賢道:“你都嘗嘗,有好吃的再給你姐帶點。”

樸智賢道:“姐姐就吃甜的!我看每樣都買個一斤二斤的正合適……”

楚河笑道:“你這是準備把你姐喂豬麼?這些日子可發福了不!”

張毓陪著笑,講楚河迎進了二樓的會客室。這里是他專門招待客人,洽談生意的地方,裝修也是按照“澳洲式”風格搞得。雖說沒搞到正宗的“澳洲真皮/布藝沙發”,但是滿堂的澳洲款藤編客廳家也是廣州市里頭一份了。

因為正是冬季,藤沙發上都放了手工刺繡的棉墊,坐上去甚是舒服。楚河打量這會客室,只見墻上掛著一副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八個字:實心做人,誠心經營。另一面的墻壁卻又著四副宣傳畫:《開展新生活運!》《防疫滅鼠,人人有責》《嚴防間諜!》《活躍市場,滿足人民需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