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牛率先出發,兩千先鋒軍包圍龍游縣城。
等趙瀚帶著大軍抵達,張鐵牛再次前進,去往金華方向,跟許都率領的起義軍匯合。
張鐵牛那兩千銳,加上本地起義軍,足以拿下整個浙中地區。
趙瀚則沿途搜羅大小船只,率領主力大軍,順東江(蘭江)而下,他要沿江一路打到杭州。
至于瘋狂殺戮起義軍的龍游地主,用得著趙瀚親自收拾?
龍游縣城。
地主們忐忑不安,他們不敢投降,因為殺的人太多。可似乎不投降,又別無選擇,難道還能憑借一群烏合之眾抵抗大軍?
就在他們商量如何投降之時,趙瀚將城外船只搜羅一空,坐船大搖大擺的離開,朝著更下游的嚴州府而去。
走了?
趙天王的大軍這就走了?
為什麼不留下來攻城打我們啊?
當然留了軍隊,足足一千農兵,還有大量吏、宣教員和農會骨干。
整個衢州府,龍游縣的平坦沃土地最多,龍游縣的大地主也最多,自然要抓時間趕快分田。
“就留下一千士卒攻城,他不會殺個回馬槍吧?”
“城外就一千兵,不如殺出去!”
“蠢貨,那是江西兵,一千能打一萬。你能打得過?”
“他娘,當初誰說趙天王不會打浙江?老子信了他的邪!”
“城外在干什麼?”
“丈量土地,在分咱們的田了!”
“……”
一千士卒守在河邊,當著那些守城地主的面,直接開始進行土地清丈。
接著,又派人坐著小船,在城外大喊:“開始分田了,開始分田了。城守軍聽著,出城就可以分田。誰家若有田地,再次不出來,就分給別家了!”
大概喊了十多分鐘,城鄉勇開始失控。
無數人陸續丟下兵,離開他們守的城墻,一腦兒的朝各城門跑。
只一炷香功夫,城墻上變得空,北面幾座城門全部大開。
“趙天王萬歲!”
“那邊有塊田是我家的,莫要胡分出去了!”
“軍爺,先去我們村分田,離縣城近得很。”
“……”
一個軍笑著登岸,大喊道:“都不要吵,每個人都能分田。就算龍游縣的田不夠分,也可送你們去別分,到了新地方還發給種子。現在聽我的,我要揀選兩千青壯!”
看著大同軍,就在城下挑選青壯,城地主士紳全傻了。
這還沒打仗呢,他們招募的鄉勇就跑得。
參與鎮起義軍的士紳商賈,嚇得紛紛跑路。有人躲在城里,有人回到鄉下,左思右想,反正要收拾細跑路。
他們中的某些人,生意做到海外,可以躲到南洋求生。
“跟我抓人!”
一千農兵迅速被打散,十人一組,每組帶二十個本地青壯,開始到各地抓捕鎮義軍的領頭者。
這次不會再饒恕,因為遇害的義軍太多,僅起義士子就被殺了三十二人,而且有幾人是被抓到以后殺害的。
全部抄家!
至于衢州府那邊,死者獲賠一千兩銀子,那不是什麼恤費,而是反地主的買命錢。四死十七傷,總共賠償9100兩銀子,只為給本地起義軍一個代。
義軍不是大同軍,雙方屬于盟友關系。
義軍死傷者,沒有任何軍功可言,子也不優待政策,且戰爭結束必須就地解散。
這筆錢,直接由地主賠給死傷者,跟大同軍本無關,更談不上什麼賞罰不明。
……
蘭溪縣。
李漁正在巡視城墻,突聽家奴大喊:“趙天王來了,趙天王來了!”
聽到呼喊,李漁連忙趴在墻上眺。果然看到規模龐大的船隊,著許多大同軍旗,正浩浩向縣城駛來。
李漁拍手贊嘆:“果然軍威雄壯,趙先生必得天下也!”
蘭溪義軍首領湯玉麒,率領士子和商賈出城,站在碼頭等著迎接趙瀚。
船隊漸漸駛來,終于在岸邊停靠。
“拜見趙總鎮(趙天王)!”
李漁趴跪在地,心中極為興,迫不及待想要見到偶像。
他出醫戶世家,份極為低賤。即便考上秀才,而且通曉五經,被贊譽為“五經子”,可還是得不到上層士子的尊重。
他家里確實在經商,但那是大伯的產業,而且生意做得不大,經濟狀況不能跟大商賈比。
就這樣不上不下,李漁自又極為自負,遭到上層士子的鄙視會是什麼心?
李漁最看不慣的就是冒辟疆,兩人同年同城出,而且同樣都是秀才,還了許多共同的朋友。李漁主前去結,冒辟疆得知其出醫戶,竟然不拿正臉看他,氣得李漁再不跟此人說話。
李漁非常推崇《格位論》,連帶著喜歡江西的所有政策。
一個跟李贄、陳繼儒并稱怪儒的士子,你指他能循規蹈矩?趙瀚再搞得激進一些,李漁都會拍掌好。
“來了,來了!”
一對親衛率先下船, 接著趙瀚和隨軍書現。
趙瀚上前幾步,扶起湯玉麒,又對其他人說:“諸君快快請起,若非重大場合,不行跪拜之禮。跪的也不該是人,而是跪天地父母。”
湯玉麒先是介紹自己,接著介紹士子和商賈,都是在起義當中出力者。
李漁被排在第十二個介紹,湯玉麒說:“總鎮,此乃我縣大名鼎鼎的五經子,年紀輕輕便通曉五經。李仙,字謫凡,號天徒。”
“見過總鎮!”李漁連忙拱手。
“哈哈,好名字,一聽便記住了。”趙瀚笑著回禮。
有個響亮名字真的不一樣,湯玉麒接連介紹十多人,就李漁給趙瀚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你爹是修仙的嗎?居然給你起這種名字。
一通介紹完畢,湯玉麒請趙瀚城。
趙瀚擺手道:“不必了,行軍宜速。大軍在此休整半日,明天早晨還繼續趕路。湯先生,當務之急是接收城池,然后厘定戶冊并分田。各位起義兄弟,可以幫著清冊分田,這些事都需要各位的支持。”
湯玉麒說:“總鎮放心,我等一定把事辦好!”
李漁突然說道:“總鎮,我可以隨軍出征嗎?”
“行吧,你名字吉利。”趙瀚笑道。
笑著笑著,趙瀚突然反應過來,這他媽就是《X團》的作者啊,課堂上老師用了兩節課來講!
當然,講的肯定不是《X團》。
李漁首先是一位劇作家,接著再是小說家,靠稿費就能過上富裕生活。
他跟松齡一見如故,他是曹雪芹爺爺的朋友。李漁的朋友里面,有文字記載的就八百多人。上至宰相,下到販夫,遍及全國二百多州縣。
這是明末清初,一個朋友遍天下的白金高產暢銷書作家。
其實,他是個醫生,也是個士子。
滿清關之后,不肯做。在家鄉修橋鋪路搞水利工程,他修的堰壩幾百年后還在用于灌溉。只因在修水渠過程中,遭到豪強的刁難,敗了司,心灰意冷,才轉行去寫小說。
大軍在蘭溪縣逗留半天,翌日清晨繼續趕路,新派出的三千前鋒已經快到嚴州府。
進山區之后,兩岸景讓趙瀚皺起眉頭。
那些山坡間錯落的農居,八都已經破敗,屋檐長滿雜草也無人清理。
趙瀚把李漁來:“即便是山坡旱田,但毗鄰江水,也不該如此形啊。我看這些農居,至有一半無人打理,難道家里的人都死完了?”
李漁回答說:“連年大旱,又兼朝廷重賦,自是難以得活。并非這里如此,浙江遍地如此也。別全家死絕,自有鄉鄰占其屋。可此乃偏僻鄉村,農屋廢棄之后,也沒幾人看得上。”
“只說你家所在村落,上次大旱死了多人?”趙瀚問道。
李漁說道:“大旱當年沒死多,大旱第二年遍地饉。只因府催、地主盤剝,百姓僅有的口糧也被奪走。要麼逃難去杭州、紹興,要麼逃難去江西,沿途死無數。一人倒下,第二日便沒了尸。晚生所在的村子,只我曉得的,就有三人曾食人。”
“唉。”趙瀚嘆息。
李漁繼續說道:“今年還好,浙江沒有旱災。但府賦稅更重了,許多貧寒士子,家里也已揭不開鍋。因此義社首領許子口(許都),站出來振臂一呼,浙江三府十余縣士子便群相呼應。”
這次浙中起義,好多都是吃不飽飯的秀才。
義社,屬于復社分支,宗旨是驅逐朝中佞,選賢用能振興大明江山。
結果這群士子,竟被得集造反。
趙瀚有些自責,或許應該去年就來,早點打下浙江,就能死許多百姓。
岸邊農居空的,趙瀚心里也空的。
一戶破敗農居,就意味著一家人死絕,趙瀚很討厭這樣的況發生。
行至半路,有小船駛來,卻是先頭部隊送報回來了。
趙瀚拆信一看,卻是浙江巡募集的大軍,已經在嚴州府城駐防,卡住要道不讓大同軍直奔杭州。
(投月票啊,兄弟們。)
他是一個吊耳郎當的新兵,在外人眼裡他是個狂傲不羈的兵痞,但他確是個射擊高手.軍區大比中嶄露頭角,輕鬆贏得大比第一,引來衆多目光注視.加入特種大隊,以列兵軍銜擔任分隊隊長,展現出過人的特種作戰領導才能,帶隊完成衆多艱鉅任務.加入特殊部門,破壞..
農家少年,有如蓬蒿,雷劫之後,風雲變幻魚龍舞。純樸少年為守護家人、親人、友人,不得不步步登高。一個變字,道盡多少無奈,回首望時,初心未改,世事早非。
都說京城居,大不易。前往長安的道一,路上遇風雨,臨機起卦,觀之,樂之,“出行遇貴人,大吉大利呀。”其實這是一個小道士,與師父在線雙忽悠,想要去京城混日子,順便為九宵觀尋香客,遇見了行走的“百妖譜”。然而,混日子是不可能混日子的。很快,道一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齊譽,一個窮書生,經商沒本錢,致富沒門路,只得依靠科舉謀求出路。 一路走下去,去爭做那個笑到最后的人。直到有一天,國家內憂多了,外患來了,皇帝才嘗試著啟用這個寒門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