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瑤民起義有個規律。
瑤造反,一般是府迫太重,跟農民造反沒啥區別。
生瑤造反,一般是下山劫掠。就跟游牧民族寇邊一樣,因生存環境變得惡劣,跑來搶錢搶糧搶資,規模之后破壞極強。
這次起義的八排瑤,全部屬于“瑤”,即已經編戶齊民,必須每年上繳賦稅的瑤族。
劉新宇帶著千家峒的瑤民,前去跟八排瑤義軍接,八排瑤立即帶兵過來匯合。
“哥……張將軍,”劉新宇介紹說,“這三位是油嶺排的頭目公,唐法銀唐頭目,盤承運盤頭目,房知仁房頭目。這三位是南崗排的頭目公,李良勇李頭目,盤恩浩盤頭目……”
一大推頭目公,聽得張鐵牛有些暈,幸好名字都還很正常。
張鐵牛搞不懂頭目公是干啥的,詳細打聽之下,覺這些瑤民的管理模式很奇特。
八排瑤,共有八個大型聚落,還有二十多個小型聚落。
如果把“排”比喻為大村,“沖”就是小村,“龍”則是村中小組。
瑤民先要選舉瑤老,相當于選舉村民自治委員會委員。
又從這些瑤老當中,繼續選舉干部。有天長公(大首領),頭目公(小頭領),放水公(管理水資源),掌廟公(祭祀兼教育),燒香公(供奉香火),管事頭(指揮戰斗)。
天長公,兩年換屆一次,由瑤老流擔任。
相當于村委會員,流擔任村長,兩年一換。
頭目公,兩年換屆,一新一舊。
相當于每個村小組,必須有兩個組長。兩年選舉一次,一個老組長為正,一個新組長為副。
這些瑤民,不但實行選舉制,還實行一夫一妻制。
而且必須是小家庭,新婚一年之,小兩口必須分家出去。
這三十多個瑤民村落起事,天長公(大首領)由于年齡太大,都留在山里沒有出來。但派出許多頭目公(小頭領),公推唐法銀為臨時大頭目,率領兩萬多瑤兵前來與張鐵牛接洽。
眾人坐定,開始議事。
唐法銀直接問道:“我們瑤民造反,是府不遵守約定,每年征收的田賦越來越多。請問將軍,如果趙天王當皇帝,這里的賦稅該怎麼收?”
張鐵牛笑道:“我說了你們也不信,可以派人去江西打聽打聽。趙天王的田賦收得很輕,去年江西大旱,不但減免賦稅,還給災民發糧食。”
“趙天王有兒子嗎?”唐法銀又問。
張鐵牛說:“有一個。”
唐法銀問道:“可曾婚配?”
“沒有。”張鐵牛道。
“那就好,”唐法銀說道,“八排二十四沖瑤民商定,選一個最麗的瑤族子,嫁給趙天王的兒子為妻。只要雙方結姻,八排瑤就永遠效忠趙天王!”
張鐵牛笑著說:“聯姻恐怕有點困難,趙天王的兒子,還不曉得斷沒斷。”
此言一出,眾瑤族首領愕然。
瑤族是不止對外通婚的,至八排瑤不止。
據八排瑤口口相傳的歌謠,大概可以猜測其來源——
秦末趙佗帶兵南征,為了鞏固地盤,鼓勵軍士與本地人通婚。
淮南三苗軍團的首領房十六,娶了瑤族盤古王(首領),并生下三個兒子,此為瑤族房氏的始祖。房十六又招了個婿,唐皇白,此為瑤族唐氏的始祖。
而且,在秦軍將士與土著通婚之前,八排瑤很可能于群婚制的母系氏族時代。
這些八排瑤的頭目,開始竊竊私語,似乎在商量該怎麼做。
突然,唐法銀問道:“趙天王年齡多大,又有多妻子?”
張鐵牛回答:“年齡不大,一個妻子。”
唐法銀居然還會拱手禮:“張將軍,瑤族希與趙天王本人聯姻。”
“這我做不得主,你們派人去江西吧。”張鐵牛笑著說。
唐法銀點頭道:“好,我們派人去江西。”
從湖廣繞路去江西太遠,為了節省路程,大家決定直接打通要道。
這些山中瑤民,已經掌握梯田技,放水公的主要職責,就是主持梯田的放水和蓄水。若非朝廷盤剝太重,八排瑤的日子其實還不錯,甚至征收田賦都相對比較容易。
他們的武就是農,也有一些威力不大的土弓。
張鐵牛帶著劉新宇、唐法銀,再加上后勤部隊,足足三萬人圍困韶州府城。劉柱領著偏師,前去攻打仁化縣。
“箭進去!”
幾十封書信進去,容很簡單,連州八排瑤起義,西邊州縣已經被攻占。趙天王攻占湖廣全境,張大將軍帶兵從湖廣殺來,勒令韶州守軍立即投降。
投降之后,只誅殺高層將領,中低層軍和普通兵,一律發還路費自己回家。
負責駐守韶州府的,是一個參將,名李應升。
他看到進來的書信,又看向城外的數萬大軍,頓時嚇得面如土,還以為趙瀚真的占了湖廣全境。
李應升收起書信,夜里派人出城打探,果然粵北瑤民悉數造反。
那還打個屁啊?
沈猶龍的軍事防線布置,是用來防備江西方向。張鐵牛突然從湖廣殺出,等于從側面繞后,跑來捅韶州守軍的花。
而且,還有幾萬瑤民造反,兵本不可能打贏。
李應升心煩躁,坐著轎子前往府衙,跑去拜見被的知府熊士逵。
為啥要知府?
因為熊士逵是江西新昌人(宜縣),其族親大都在趙瀚治下,萬一知府帶人獻城咋辦?
“府尊,近段時間多有得罪。”李應升賠笑拱手。
“呵呵。”熊士逵報以冷笑。
李應升說明來意:“趙天王已經攻占湖廣, 從湖廣分兵進攻粵北。粵北數萬瑤民起事,已經與趙天王合兵,不如咱們一起從賊吧。”
“什麼?”
熊士逵驚駭道:“趙賊已經占了湖廣?”
“千真萬確。”李應升說道。
熊氏屬于江西大族,熊士逵這一支相對較弱,但也出了幾個進士。兩年前,他調任韶州知府,立即把家人接過來,而且帶走許多財貨,直接在韶州本地強行購置田產。
至于留在江西的族親,熊士逵莫能助,他只能照顧自己的家人。
“完了,完了。”
熊士逵失魂落魄,趙賊占據江西、湖廣,拿下廣東是遲早的事。
早知如此,還把家人接來韶州做什麼?
李應升說道:“府尊,降了吧。”
熊士逵沒好氣道:“你是帶兵的,要降便降,拉著我作甚?”
李應升苦道:“我是統兵大將,城外勸降信,只答應放普通軍和士卒回家。府尊是讀書人,能否出城幫忙商談一番?就說我愿獻城投降,軍中財貨全都出,只求留一條狗命歸鄉。”
“唉,走吧。”熊士逵嘆息道。
熊士逵懸筐而下,徑直前往軍營,被綁了帶去見張鐵牛。
“你是出來投降的?”張鐵牛問道。
熊士逵拱手道:“在下韶州知府熊士逵,祖籍江西新昌。”
張鐵牛笑道:“還是個同鄉。”
熊士逵說道:“城守將打算投降,請求保住命。”
“你回去跟他說,投降就能立功,立功就能活命。”張鐵牛道。
李應升得到承諾,又有點不敢相信,他讓張鐵牛只帶三十人進城降。
張鐵牛真就只帶三十人,大搖大擺來到城下:“快開城門!”
李應升驚疑不定,站在城樓大喊:“為何護城河外還有數萬大軍?”
張鐵牛喊道:“老子進城降,當然得有防備。三刻鐘,老子若出現意外,城外數萬大軍立即攻城!打開甕城,打開正門,莫要想著把老子燒死在甕城!”
李應升見張鐵牛只帶了三十人,其余部隊全在護城河之外,已然相信張鐵牛的誠意。但他還是害怕,說道:“請這位將軍,命令大軍再退半里!”
“沒卵子的慫貨,”張鐵牛吩咐說,“打旗號!”
令旗揮,大軍后撤。
李應升終于放下心來,讓人把甕城城門和正門打開。
一個士卒進甕城查看,出來對張鐵牛說:“里面正門是開著的。”
“走!”
張鐵牛笑著走,李應升也立即下來,準備前去投降獻城。
張鐵牛帶兵穿過甕城,來到正門之,李應升率領麾下軍紛紛跪地高呼:“恭迎將軍城!”
“好!”
張鐵牛笑著走過去,似是要將李應升扶起,李應升也等著張鐵牛來扶。
突然,張鐵牛拔刀揮出:“殺!”
降是一件很復雜的事,至要折騰好幾天。
而且,李應升太過謹慎,竟然讓張鐵牛只帶三十人進城降。
張鐵牛心里會怎麼想?
肯定是心里發啊,萬一降還沒完,李應升突然反悔怎辦?
與其信任李應升,UU看書 www.uukanshu.com還不如信任自己手里的刀。雖然邊只有三十人,張鐵牛卻敢趁機奪城!
李應升正在地上跪著呢,張鐵牛一刀劈出,稀里糊涂就送了命。
“殺!”
吳勇也跟著拔刀,順手將另一個軍砍死。
連同張鐵牛在,三十一個趙瀚的親衛士兵,朝著那些跪降軍瘋狂砍去。
站著的殺跪著的,瞬間砍死一大堆,剩下的軍將嚇得轉就跑。
熊士逵傻愣在旁邊,整個人都懵了。
城中可是有數千兵,幾十個反賊就敢殺人奪城?
張鐵牛真敢殺,兵是真敢逃。
眼見城外大軍重新畢竟,眼見自家將領被殺得竄,附近城墻上的兵直接就潰了。
時至今日,大唐帝國已經達到了國力的巔峰,萬邦來朝,萬國納貢。當萬國使者帶著滿滿誠意,來聆聽帶領大唐走向巔峰的皇帝李城發言時……各國使者:“尊敬的大唐皇帝,請問您是如何帶領大唐走向巔峰的?”李城:“特麼的,誰再說朕帶領的,朕把他頭卸了!都說了,朕那都是在敗大唐國力!”各國使者:“我們都懂,都懂……”【已有完本百萬字
三戒大師的架空曆史小說新書----"權柄" 從來一個窠臼,何故至今脫不得。 多少帝王將相事,多少千古興衰史,皆逃不出‘權柄’這個窠臼。 本書便是一個講述‘權柄’的故事,看秦雷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中,從一個戰戰兢兢的質子通過火與血的洗禮,陰謀與背叛的磨練一步步去了解權柄、接近權柄、掌握權柄,最終令萬萬人膜拜、令萬萬人仰望的。 權柄,公器也,豈能為一人之私所用———這是在朝堂上秦雷道貌岸然的奏對 夫人啊,記住啦,握好軍權和財權,這天下就是咱家的————這是秦雷的……私房話 …
【爆笑+鬥智】本書以搞笑為主,曆史為輔,不是生硬的史記。秦始皇偷聽加和主角的鬥法互損日常。我不坑你,對不起你。我若坑你,損你利己。本書的宗旨隻有一個,那就是,逗樂讀者,餓垮熊貓,要是不達目標,算我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