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父親的他已經做得足夠偏心。可李建的戰績遠不如李世民,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即使如今李世民不在關中,可是一些勝利依然有李世民的影子,除了柴紹在李世民的麾下屢屢陣斬名將外,侯君集、長孫無忌都大有建樹。最替李世民長臉的是左一統軍劉弘基,從霍邑、扶風、渭水一直打到長安腳下,此子連戰連捷,所向披靡。沒等其他各路弟兄跟上,僅憑一支先頭部隊就把長安留守衛文升殺得抱鞍吐。
如果早知道柴紹、長孫無忌和劉弘基、侯君集四人能有如此大的建樹,李淵寧願自己當初把他們全派遣在建麾下。越是這樣想,他越覺得次子世民的厲害。
作爲有著多年識人用人經驗的他,非常清楚麾下人才能不能發揮作用,與主事者的能不能做到知人善用之間的關係。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孬孬一窩。
而反觀建,有陳演壽、錢九瓏這些老將幫忙卻建樹非常,不是能力不足又如何解釋?
要知道次子李世民本人還不在關中,若是次子在關中,哪還有長子建立下大功的機會。
短時間,李淵可以幫助長子制次子的鋒芒。可隨著問鼎逐鹿的戰鬥越遠越烈,到了那時,建憑什麼和自己的弟弟爭輝?
如果一個能力不強,且子仁厚的哥哥做了儲君,而弟弟勇悍、狠辣兼而有之,且素得軍心,那豈不是第二個楊勇和楊廣?
“主公能事先想到這一點,就遠比隋帝楊堅睿智。”裴寂對李淵所面臨的困境也束手無策,只能盡力往李淵喜歡聽的一些話說,“主公這麼早就做綢繆,不會沒有任何效果。況且主公先前的安排本就有問題,看似照顧世子,實際上反而限制了他的施展空間!”
“哦!此言怎講?”李淵聽裴寂的話裡有爲建辯解之意,趕洗耳恭聽。
“老陳、老錢他們幾個的確都是宿將,但年紀畢竟大了。守有餘,進取不足。而我大軍傾巢南下,正是開拓之時,主公用幾個守之將輔佐世子開疆拓土,不是故意縛住他的手腳是什麼?主公仔細看看,自從咱們出兵以來,最善戰的,反而是侯君集、長孫無忌等那些年青人。特別是那些經驗不足之輩,用起兵來天馬行空,常人本無法揣度!”
“的確如此!”李淵想了一下,連連點頭,表示深以爲然。
“所以,日後主公不妨再多調派些年輕人到世子麾下。世子素有容人之量,年輕人在他麾下,不愁沒有用武之地!”裴寂一邊說一邊整理思路,終於想到了幾個堪稱絕妙且能夠被李淵欣賞的主意,至於真實況有沒有用哪隻有鬼知道了。
“的確!你這幾句話又值一千頃地!”李淵皺在一起的眉頭漸漸舒展。他必須給建創造更多的機會,必須努力增加建的班底厚度。可現在他手中還有誰適合放到長子的麾下呢?
劉弘基、侯君集和長孫無忌一直就對建很疏遠,很難替長子拉攏過來。
新來的王元通、齊破凝本事尚可,但比起劉弘集、侯君集和長孫無忌等人還差了不。
思來想去,李淵都沒有在自己麾下的年青一代中找到一個能力可以與劉弘基、侯君集、長孫無忌比肩者。
當然,他可以強行命令侯君集和長孫無忌到長子建麾下做事,可二人早就了世民的鐵桿。自己這個當父親的已經很偏心了,不能做得太令次子齒冷。
直到半夜時分,李淵終於在迷迷糊糊中找到了兩個合適的人選。那兩個人一個英勇善戰,所向披靡,是自己三子李玄霸,另外一個是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的李靖。
“有玄霸和李靖到時候相助建,想來能夠住世民!”翻了一個,李淵心裡的石頭轟然落地,終於安心睡下了。
PS:五千多字的第二更送上,再次祝願看我書的兄弟百毒不侵————————
良田千傾靠山河,父作高官子登科。妻妾成群子孫多,長生不老總活著。 現代草根宅男因為判官的失誤,附身大唐太子李承乾。 上有千古一帝的老爹,下有萬世人鏡魏征,前有千古賢后的老媽,后有萬世老魔程妖精。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里是大唐貞觀年,而他是這個強大帝國的太子殿下;是這個時代最牛逼的紈绔——皇二代(從他便宜老子算起)……。
總之一句話,張大少爺確實是一位非常非常難得的好人,謙謙君子,絕對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當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張大少爺兼張大探花再是好人,總有一批心胸狹窄、心理變態、居心叵測、缺乏教養的宵小鼠輩對他是百般詆毀、萬般污衊——至少建奴們和包衣奴才們就沒一個能看張大少爺順眼的。為什麼呢?因為咱們的張大少爺活生生的毀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毀了康乾盛世!惡狠狠的毀了被包衣奴才無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
穿越成家境中落的杯具書生,外有欠債大筆,內有年幼小妹,前世為會計師的李凌想了想:種田是不可能種田的,這輩子都沒加這個天賦點,做上門女婿、給富婆當二爺模樣長得又不上檔次,只就有做生意、考科舉這種事情,才能維持得了生活的樣子。 於是,在這個魚龍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