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一百八十一【熟人好多】

《朕》 一百八十一【熟人好多】

“朕 ()”

“就這麼走了?”蔡邦俊問。

張應誥嘆息道:“此人怒火中燒,若是不走,怕要真的手。”

蔡邦俊憤怒道:“我就不怒火中燒?大冷天出來奔襲,就為了什麼圍魏救趙?若是反賊不主力不在城怎辦?若是反賊主力就在吉水怎辦?如今永縣不讓進城,萬一作戰不利,你我連個退守的城池都沒有!”

“真到了那個時候,只要我們撤兵及時,永知縣必然開城,”張應誥出無奈笑容,“其一,他畢竟是朝廷命,我見他軍容嚴整,實乃干練之才,這樣的人不可能從賊;其二,我們一路后撤到永縣,屆時反賊大軍近,永知縣不放我們城,他靠什麼抵反賊進攻?畢竟我們有五千大軍。”

張應誥沒有猜錯,劉綿祚這種員,是不可能投賊的。若此人還活著,也肯定把友軍放進城中。

但劉綿祚死了呢?

當然,劉綿祚死不死,其實無關要。因為張應誥出兵的第四天,趙瀚就接到王廷試的報,知道吉水縣后方有人來襲。

吉水縣有五百士卒駐守,主要就是為了防備來自東邊的敵人。

此城離吉安府城非常近,只需堅守半天,總兵府的援軍便能坐船抵達。

不管接沒接到報,吉水縣都不會有失,但吉水百姓肯定遭殃。

張應誥也知道危險,因此他不會去攻城,甚至都不會靠近吉水縣城。

張應誥親自乘坐小船,帶著一個向導,順流而下探查地形,五千余大軍則在永縣境駐扎。

老爺,前面是柏郊鎮(八江鄉),”向導詳細說道,“從永縣到吉水縣,柏郊鎮最是繁華熱鬧,每天都有很多商船停泊。”

烏江和恩江是同一條河,永縣境恩江,吉水縣境烏江。

Advertisement

柏郊鎮位于烏江和八騰河的,距離吉水縣城有四十里。這只是直線距離,河道七彎八拐的,實際路程有六七十里,而且兩岸多山,必須沿著河谷走。

張應誥仔細觀察地形,發現此乃絕佳伏兵地點。

由于有一個大急灣,因此江中泥沙淤積,形大大小小的沙洲。這個地方,200料以上的船只別想通過,稍不注意就會擱淺,甚至100料以上的船只都會有擱淺風險。

如此,即便反賊有水師也不怕,大型戰艦本無法追擊,反賊士兵得下船用腳追。

西岸多山嶺,可設置伏兵,多豎旗幟,定反賊草木皆兵!

東岸的村落,可將百姓驅散,然后順勢搶掠柏郊鎮。村民和鎮上的居民,必然奔去吉水縣城報訊,屆時可佯敗,真敗也無所謂。只待反賊追來,兩岸伏兵盡出,反賊水師大船又過不來,或許可以來一場大勝。

小勝或者小敗也能接,反正他們只是襲擾后方,迫反賊主力從城撤兵。

就算被打得潰敗,由于潰兵不悉地形,也必然沿著河岸潰逃,到時候回到永縣再收攏潰兵便是。

張應誥當即坐著小船,回到永縣地界,跟蔡邦俊商量好第二天發兵。

兵貴神速,他們這次沒有再沿途劫掠,甚至沒有排除搜山隊,也沒有派出查看況的哨船,順著河岸半天就抵達伏擊點。

蔡邦俊率領較弱的州兵,帶上全軍所有旗幟,去西岸山嶺進行埋伏。

同時,張應誥親率銳廣信兵,在東岸掃村落,準備一路殺到柏郊鎮,造的聲勢越大越好。只要反賊大軍敢來,兩岸伏兵皆出,必然殺他個措手不及!

就是,怎麼覺有點不對勁?

村里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Advertisement

此時此刻,費如鶴正在士紳的大宅里打哈欠,他已經帶兵來這里等候足足五天了!

便是永縣城,都有費如鶴派出的哨探,張應誥一舉一都被盯著。

張應誥做夢都想不到,他前腳出兵,反賊后腳就得到報。

否則的話,仗著優勢地形,張應誥真能來去自如。

“不對,快快撤軍!”

張應誥發現江邊村落空無一人,連家禽家畜都沒見著,立即驚恐大喊著撤兵,同時讓人給對岸的伏兵發信號。

他們順著江岸原路撤走,費如鶴則帶兵直撲其后路。

若是張應誥不信邪,繼續前往柏郊鎮,那里有一千士卒等著他。統兵者為李顯貴,武興鎮李家村人,趙瀚的第一任軍法,現在已經轉為帶兵把總。

若是張應誥警覺強,立即全軍撤退,那就要跟費如鶴撞個正著。

趙瀚的主力真在城,費如鶴只帶了五百正兵、一千農兵,李顯貴則是五百正兵、五百農兵。

柏郊鎮碼頭的小型商船,全部臨時被征用,里面藏著古劍山的數百水軍。

“殺!”

哨探傳回兵撤退的消息,藏在鎮上的李顯貴,立即帶著一千士卒追殺過去。

同時,古劍山也駕著小船,從麻麻的沙洲之間駛過。

“不要慌,順著河岸徐徐撤退!”

張應誥急得滿頭大汗,他已經猜出了真相,定然是南昌那邊泄。他雖一路劫掠,卻是在永縣城的東北方,之后都是快速行軍的,而且始終派船在前邊探路,不準任何船只駛向吉水縣方向。

就算有百姓跑去吉水縣報信,反賊也不可能這麼快設伏。

只能是李懋芳那邊,不知怎的就走消息。

李懋芳誤我!

此時此刻,張應誥只想仰天長嘆。

兵在兩岸飛快奔跑,東岸的廣信兵,跑著跑著就驚恐起來,他們發現前方(北邊)已有反賊列陣。雖然只是五百農兵,卻嚇得四千多兵肝膽裂,一腦兒的又朝東邊跑去。

Advertisement

“列陣!列陣!”

張應誥又是打出旗令,又是吹響軍號,可只有幾百兵,還能保持冷靜列陣,其他全部朝著東邊奔逃。

沒跑多遠,卻見東邊也有反賊,費如鶴親領一千正兵列陣。

他們想要往南,李顯貴已經帶兵追來。

北、東、南三面包圍,西邊是江水。

至于烏江西岸的蔡邦俊,古劍山正劃小船追趕,幾百水兵上岸,足夠解決嚇得魂飛魄散的千余兵。

此時此刻,費如鶴威武得很,里層穿著鎖子甲,外面穿著鑲嵌切片的棉甲,總算有一個將軍應有的造型。

一時之間,來自鉛山的士卒,竟沒把費爺認出來。

張應誥慌忙讓人吹響軍號,同時大呼:“反賊人,快快列陣!”

還列個屁陣,兵被三面合圍,直接選擇四散而逃,搞得費如鶴都不好追擊。

“李懋芳,你誤我!”

眼見麾下兵徹底崩潰,張應誥對還能列陣的幾百士卒說:“我死之后,你們降吧。把你們從廣信府帶來,卻不能帶你們回去,是我對不起諸位。”

這幾百士卒,是張應誥在鵝湖鎮編練的第一批軍隊,當時教主張普薇,就盤踞在鵝湖鎮隔壁的上瀘鎮。

而且,在張應誥練兵之前,太監王衡也訓練過這些鵝湖兵。

雖是鄉勇,但滿打滿算,已經練兩年有余,在上瀘鎮、鉛山縣城、南縣多次擊敗剿匪。

其余兵,皆一路劫掠而來,只有這幾百鵝湖兵,張應誥還能勉強約束,沒有對沿途百姓造太多孽。

只見張應誥拔劍自刎,那些鵝湖兵全都傻了。

你看我,我看你,陸續放下兵投降。

這真的是千里送菜,從鉛山出兵去州剿匪,又從州奔襲到此地,橫向跑了大半個江西,然后剛剛開打就直接崩了。

Advertisement

趙瀚一直害怕被兵三面夾擊,但形勢變化之快,讓他都不知該作何表

北面之敵,楊嘉謨帶著幾百家丁劫掠,稀里糊涂就葬送銳。

東邊之敵,跋山涉水而來,悉數自投羅網。

府的神作,讓趙瀚完全看不懂,覺得自己面對的是一群神經病。

王朝末年,這種神作很多。

最著名的當屬昆之戰,幾十萬兵包圍昆小城,里里外外圍了十多層。城守軍都嚇尿了,苦苦哀求著要投降,兵主帥卻愣是不接,非要自己強行攻打,得守軍只能拼命死守。

然后,天選之子劉秀,帶著幾千援兵趕來。四十二萬兵,每次只派幾千人接戰,次次都被劉秀打敗。

當劉秀帶著三千敢死隊,直沖兵的中軍大營時,四十二萬兵就全線崩潰了……

這更像一個玄幻故事。

眼見潰兵滿地跑,費如鶴也讓士卒散開,由什長帶隊進行捕捉。

費如鶴親率五百正兵,前來江邊接收建制的降兵。

而古劍山那邊,也棄船登岸,追殺蔡邦俊的州兵。逃得辛苦,追得也辛苦,因為全是積雪的山嶺地帶。

“剛才自殺的是主帥?”費如鶴上前問道。

一個鵝湖兵抱拳說:“自盡之人,乃廣信巡張……如鶴?”

“如驄?”費如鶴目瞪口呆。

眼前這人,算是費如鶴的族兄,而且是關系很近的族兄。是費如鶴的曾祖的堂弟的曾孫,小地主一個,沒考上秀才,如今在鄉勇當中做軍

費如驄更是驚得語無倫次,指著費如鶴說:“你……你你你,怎做了反賊大?”

費如鶴苦笑道:“兄長,看來不能放你回去了。”

“費爺,我是盧元!”

“費爺,我是陳永順。”

“費爺……”

費如鶴的表極為彩:“人好多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