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顯得極是驚訝與氣憤,但林晧然還是我行我素地扯下了那只花蟹的一只大鉗子,然后放在里吸吮一下里面的蟹。
在蘇世杰忍不住要發作前,他才慢吞吞地說道:“詩,我不是很懂,詞倒有一首半!”
倒還有點自知之明嘛!
詩都不會,還懂填詞,在做夢吧!
別以為這麼說,我等就放過你,可笑!
“別啊!你那句‘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鶩上青天’,就作得很厲害嘛!”跟在鄭世杰后的一個胖子怪氣地說道。
此話一出,廳堂中的學子便是哄笑了一片。
在茂名學子的主導下,電白、信宜、化州已經結了一個利益共同,對著石城、吳川兩縣進行打,一同共進退。
林晧然將蟹鉗子咬破,吮吸里面鮮的蟹,看著笑聲稍微消停,便一本正經地說道:“呃……那不是詩,是我想到的詞句,不過卻只有半首!”
“半首也行,讓我等欣賞欣賞嘛!”
鄭世杰眼睛卻是一亮,對著他便是繼續恭維,并投給同伙一個眼神。
“對!對!讓吾等欣賞欣賞!”
“就是嘛!半首也能讓我們開眼界了!”
“呵呵……東西不在多,在于,有才半首足矣!”
……
眾學子領會到了鄭世杰的眼神,便是紛紛對林晧然起哄,讓他將那半首詞給作出來。
跟著這些起哄的學子不同,石城這邊的學子則是滿臉愁地向林晧然。心里在想,這詞都只填不滿一首,拿出來恐怕也是怡笑大方,怕石城真要淪為笑談了。
“也好!”
林晧然卻仿佛沒有看出大家的心思般,便是將吮吸干凈的蟹鉗子往桌面上一放。倒不需要他手,一些“熱心”的學子便給他鋪上了紙張,還有人將墨都給磨好,一個個活的活雪峰。
谷青峰等人眼帶憂,但卻也不好阻攔,而他們更是被出了人群外。
“長亭外,古道邊。”
林晧然站起來便手,持袖潑墨揮毫,洋洋灑灑,將他們最為悉的開頭寫了出來,亦是被眾人一直詬病的詩句,更因此得了“長亭案首”污名。
一行白鶩上青天嗎?
圍觀的學子便是想著,已經打算要哄笑一團,然后將這詩句親送至陳學正那里。以著陳學正的為人,這個書呆子怕是要毀了,甚至開創縣案首通不過府試的先例。
“芳草碧連天!”
在幸災樂禍的目中,在大家即將彈冠相慶的時候,卻是突然都愣了一下。將前面二句串連起來,個個都如同是吃了蒼蠅一般。
原本讓他們詬病的詩句,但添加之一句后,整個詞句都活了過來,令準備笑話的人有種骨悚然的覺。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山外山。”
沒有等到他們反應過來,接下來的一句又是放了出來,像是被揍了一拳后,一座山峰突然間就從他們頭頂了下來。
前面顯得清淡,但越到后面越到詞的威力,到最后的“夕山外山”,這讓人不由得仰起了頭,這詞仿佛真是泰山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山外山。”
……
雖然只有半闕,但卻是讓眾人彈不得,被這半首詞得不過氣。
那個聲音甜的待被鄭世杰等人的慫恿下,就站在林晧然的側,這時已經將詞句朗誦出來,整個會場落針可聞。
鄭世杰的臉由嘲諷轉為了震驚,那雙藏在袖子中的手竟然微微哆嗦。
坐在對面長桌前的茂名長者和舉人的手心地掐了一把汗,原前他們都以為自江月白后再無人,結果卻狠狠地了一個耳。
陳學正須捋胡,結果不小心扯掉了兩胡須。
那個素的老者倒是沉得住氣,只是那一直未曾過的酒水,卻給他一飲而盡。
珠簾晃了一下,卻不知道是誰揪開,朝著外面瞧了一眼,看那個給他遞紙條的書生。
詞只有半闕,但卻將在場的眾人震得七葷八素。
“詞倒是不錯!但怕是沒詞牌名對得上吧!”
鄭世杰率先反應過來,卻是冷冷地質疑起來道。
“對!本就胡作一通嘛!”
“詞句倒是不錯,但可惜對不上詞牌名。”
“別以為寫幾句漂亮話說是詞了,你差得遠呢”
……
眾學子聽到之后,都仿佛抓到了一條救命草,紛紛出言附和道。在他們看來,這還是一個書呆子,這詞仍然是“狗屁不通”。
詞牌,就是詞的固定格式的名稱。詞如今共有一千多個格式,人們為了便于記憶和使用,所以給這些“獨特”的格式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而每個詞牌都有著來源發展歷程的。
如《念奴》側來源于唐玄宗,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念奴,善歌唱,聲出于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
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
念奴這個詞牌名中,最出名的當屬《念奴·赤壁懷古》,流傳至今。
一般的書生自然沒有開創“新詞”的資格,都是選用古人的詞牌,然后按著固定的格式在填詞。通俗而言,這就是現代的歌曲,每一種詞牌都代表一首曲子,寫詞人負責“填詞”就行了。
但盡管如此,這寫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項工作難度相當之大,往不是詞不合調,就是調不合詞。就如同現代給你一首曲子,讓你來填詞,恐怕你也得兩眼一黑。
正是如此,大家都搜索一番詞牌名后,便是果斷給林晧然扣了一頂“填詞”的帽子。
砰!
此是這時,對面的長桌傳來一下響聲的拍桌聲,眾人疑地回過頭,頓時魂都差點嚇沒了,卻見陳學正怒氣沖天地怒視他們。
頓時,會場便是雀無聲,誰都不敢陳學正的怒火。
“《阮郎歸》倒是出了好詞,但卻可惜只得了半首。”整場詩會沒怎麼說話的素老者捋著胡子,頗為惋惜地著他道。
同時,這無疑也公布了這半首詞的詞牌名。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裡數家村,瀟湘逢故人。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辛棄疾 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宗主梅長蘇化名蘇哲來到帝都金陵,同時也帶來了一場場風波與一團團迷霧。 具有雙重身份的貴公子,爭嫡中的太子與親王,手握禁軍的國中第一高手,統率南境鐵騎的美麗郡主……周旋在這些權高位重身份不凡的人之間,爲什麼反而是行事低調的蘇哲成爲了所有事件的核心? 掀起狂風巨濤的那隻幕後之手,會不會就是前一波惡浪席捲之後留下的泡沫? 他的身份,究竟是雪夜薄甲逐敵千里的少年將軍,還是病體支離年壽難永的陰沉謀士? 他重回舊地再遇舊友,他翻雲覆雨機關算盡,到底是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這是一個既有晦暗陰謀,也有兄弟情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沒有走到最終結局之前,也許你,也可以左右它的走向……期待你的觀看,更期待你的意見哦~~
東漢末年,一個王朝行將就木。一場傳染烈度極強,癥狀奇怪的瘟疫讓這個亂世進入末世。倖存的三百多萬人口散佈在大漢王朝六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內。 試看,一個兩世之人,一個王朝,一個民族,成百上千的梟雄豪傑,三百多萬末世亂離人將在這末世之中如何選擇自己的命運
嬴政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廢材兒子嬴瀾,竟然是在藏拙。 直到有一天,他聽見了嬴瀾心聲。 “陛下,這丹藥乃是天才地寶煉製,一粒可延壽五年!” 【拉倒吧! 吃了能活五月都謝天謝地了,還延壽五年? 】 “陛下,匈奴日益猖獗,老臣願率鐵騎親自討伐,必定踏平匈奴,揚我大秦國威。” 【踏平匈奴? 別逗了! 現在匈奴冰天雪地的,鐵騎直接給你凍傻! 】 “瀾兒啊,這次寡人被困,你是如何讓那匈奴單於開口說出寡人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