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276節 新鮮出爐的南洋公司(6)

《臨高啟明》 第276節 新鮮出爐的南洋公司(6)

下來,他覺得這個人氣質沉穩,辦事有條理,元老院的hr并不好干,工作千頭萬緒,還要理大量的表格和數據……能幾年如一日的獨當一面,工作能力肯定不一般。

他忽然想了起來,許延亮和王愷都是大航海俱樂部的員,當年鼓吹854工程上馬的時候他也有份。

這麼說來,說他來加盟里有很大的可能

果然,周圍找到許延亮一說,他就滿口答應

“hr的活我也干膩味了,換個環境正好。”他說,“反正都是等因奉此的工作,了我這工作歸化民也干得下去。我打個申請就來,你把委任狀準備好。”

“聘書。”

“好吧,隨便什麼。”

于是三天后許延亮就到了海關大樓的三層。正式當上了“南洋公司董事會書”。周圍煞費苦心搞得南洋公司總算是有了一個基本的班子。

南洋公司的三個人就在周圍的辦公室里召開了一個小會。會議的主題是確立南洋公司的未來的發展道路。

議題非常大,但又很空泛,卻是南洋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指導思想。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怎麼干,都得從今天制訂的這個歷史文件來找依據。不太準確的說,這就是未來南洋公司的《基本法》。

“先生們,我們南洋公司的未來,就在今天的議題中了。”周圍說道,“我先大概闡述下對未來經營我的基本看法。”

毋庸置疑,南洋公司的藍本是這個時空最流行的各種“印度公司”,從荷蘭人發起立第一個東印度公司開始,歐洲各國競相立以民和貿易為目的的“東印度”和“西印度”公司。這些公司盡管大多經營況各異,但是從當年風頭最急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到最后退出歷史舞臺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無一不在亞洲和洲留下了各自濃重的筆跡,影響更是深遠。英國東印度公司更是開創了以一家商業公司統治數百萬平方公里的整個次大陸,掌控幾十個土邦的政權,榨幾億人口的前所未有的先例。

Advertisement

不論是先驅者荷蘭東印度還是后來居上的英國東印度,都是周圍這些人的羨慕和仿效的對象。

比起行政機構來,一家公司的所作所為自然要“寬松”的多。可以完的按照“法無止即可”的原則進行。差不多就是什麼都能干。比起到元老院控制和指揮的民貿易部來說,南洋公司可以說是徹底卸掉了枷鎖,輕裝上陣。

南下派和周圍繪制的南洋公司藍圖非常大,從印度、澳大利益、南北洲……但凡有海岸線的地方,幾乎都有元老的覬覦和相關的開發計劃。不過不過飯要一口口吃的道理還是明白的。眼下南洋公司的實力也不容許他揮霍,只能從投資見效快的項目手。

所以什麼諸如洲、澳洲、新西蘭,甚至包括印度,都被周圍從計劃表中剔除出去了。要同時在這麼多地方開分礦,別說他這個空殼子公司辦不到,就是元老院押上全部的資源也做不來。

“……說白了,元老院和政務院現在愿意開這個口子,還是苦于資不足的原因。原來的民貿易部不能滿足需求。所以放開了讓咱們試一試。我的看法是:要盡快獲得收益――這收益還是得是立竿見影的。時間過得可是飛快的,要是到明年這會還在搞布局設點開基地,我們這公司就算黃了一半了。”

“你這要求也太高了吧。”王愷說,“一年景能干什麼?就是造一條船也得半年!出去做海貿,往返都以年計算的。一年功夫能把架子搭好就差不多了。再說我們是自籌資金,又不用元老院的錢,他們憑什麼唧唧歪歪的。”

“我明白周總的意思。”許延亮點點頭,“我們這回借著梧州事件的機會,一把梭哈贏了。心里不服氣的人多得去了。如果到時候不實打實的拿出些業績來,馬上就會遭遇質詢,萬一要是出了什麼紕,那更是要質詢、聽證會著來了……”

Advertisement

“不會吧……”

“我看這是必然的。”許延亮兩手一攤。

“好吧,那你們說吧。”王愷多有些悶悶不樂,他皮包里裝著一份攻占馬尼拉,進而控制菲律賓群島的計劃書。

周圍在會議桌上攤開一張巨大的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地圖。不過他沒有立刻在地圖上指點江山,闡述南洋公司的宏圖大業,而是說道:

“我們眼下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搬家。”他說,“公司的總部不能放在臨高。”

“贊。”許延亮說。

“為什麼?”王愷弄不懂了,現在元老院的“生產力”有七都在臨高,而歸化民干部、技人員、工人的供應更是九以上靠臨高來提供。離開了臨高,豈不是失去了就近獲取資源的便利條件?

“臨高的水太深,眼睛也太多。”周圍說,“雖說跑步申請資源要方便些。但是公司一旦開始運營,很多公司部的消息和狀況會很快泄出去――雖說我們有經營自主權,但是元老對國策企業都有監督權。如果有人要找茬,揪住某些東西搞事,公司的經營就會到很大的影響。”

許延亮說:“既然這樣我提議搬去廣州。我們的出口資大多是從大陸上來得。在廣州設立總公司便于直接采購,如果未來要民,也可以在廣州就地招募移民,不用再到臨高來轉一次。”

在廣州直接采購和招募移民就省卻了企劃院的制肘,只要有錢,愿意進多貨,招多人都是南洋公司自己說了算。

“去廣州的話我們不就是改頭換面的民貿易部嘛。”王愷表示反對,“廣州離東南亞可不近。我們這些人不親臨一線,躲在后方指揮可不行。好歹臨高比廣州距離東南亞更近些。”

Advertisement

周圍點頭:“實話說,我也是這麼想得,但是現在恐怕實現不了……”

廣州在鬧鼠疫,至也得等幾個月之后才會結束。南洋公司等不了這麼久。周圍的想法是先把南洋公司的班子搬遷出去。

“要不然我們拿下馬六甲……”王愷開玩笑地說道。

“我也想啊,但是拿下馬六甲這種遠征行我們暫時就不要想了。”

許延亮忽然說:“我倒是有個地方,可以臨時作為過渡。”

“哪里?”

“三亞。”許延亮說:三亞特別市當初雖然是為了外運當地的鐵礦石和其他特產設立的,但是元老院一直對它抱有很大的期值,三亞一直獲得大量的政策、產業和資金上的扶持。不但有特別市的級別,在各種貿易協定中元老院都把三亞列為開放口岸,很有要發展三亞的外貿的意思。

但是三亞的外貿總來說并不太功,雖然它有良好的海港,但是三亞距離元老院的統治核心區還是通不便,商品運輸不便。對于很多外國商船來說,到三亞貿易,除了數貨之外,大多需要較長的等待船期。貨的可挑選余地也不如臨高和廣州來得大。

“……這些都是三亞的劣勢。不過正因為是劣勢,我們去三亞會得到市政府歡迎。想來很多方面都會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這比我們在廣州或者臨高要強得多。從三亞出發下南洋也更便捷。缺點是臺風比較頻繁。”

“說得也是,外貿總公司在這兩個地方都有很強的勢力,UU看書 www.uukanshu.com我們去了也沒什麼意思。”王愷說,“其實選高雄也可以,鄰近福建――那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輸出地。”

“高雄的基礎建設太差了。”周圍搖頭,“而且還有荷蘭人杵在那里。”

Advertisement

會上很快做出了第一項決定:南洋公司的總部遷往三亞。

“那東南亞公司呢?”

“也一并遷走。”周圍說,“我們和東南亞公司其實就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而已。但是我們得在臨高有個辦事。照顧公司的利益。”

“這得是元老才行。”

“廣州也得有個代理人,”許延亮說。

“嗯。不過這兩人倒不見得需要是全職人員,只要是認同我們公司宗旨和經營方針的元老就可以,算是兼職。”周圍說,“我們可以給他一個董事的席位。當然要有才行。”

大家都無異議,接下來周圍開始談的行計劃

“我的打算是先搞湄公河三角洲。”周圍指著后來的西貢地區,“元老院現在最不安的問題是糧食。拿下西貢,有助于糧食安全。”

“那地方開發度不行。”王愷搖頭,“有開發,但是很我們那個時空相差甚遠。”

“所以我們還要民嘛,一邊收購糧食一邊開發。”周圍說,“實話說僅僅靠貿易能弄多糧食?不如直接從當地獲取來得快。對了,農委會那些人不是最喜歡搞大農場嗎?到了湄公河三角洲他們可以隨便圈地――這個應該夠大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