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春雪欲燃 第81章 第81章 同心 “是……是婢女的……

《春雪欲燃》 第81章 第81章 同心 “是……是婢女的……

第81章 第81章 同心 “是……是婢的……

蕭燃是在隨父收複邑的途中, 結的戚氏二公子。

兩個年輕氣盛的年,為了爭一條糧道的先行權大打出手。

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在蕭燃一槍將戚二拍下馬背後,兩人索摘下頭盔, 坐在塵土飛揚的黃土坡上喝了一夜的酒。

二人同樣是武將出, 又同是家中次子,年歲相仿, 相投, 當即一見如故, 以兄弟相稱。

不久,戚二便從家中率領兩千部曲、一千騎兵, 浩浩前來投奔蕭燃。

戚氏為邊地武人出, 也算一方豪強, 卻始終未能更進一步。

族中雖有佃客、部曲數千, 甚至還有一支驍勇善戰的騎兵, 可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出卑鄙的暴發戶而已。

戚二心知肚明, 家中長兄是個不爭氣的草包, 終日流連于之中,斷然是靠不住的。他若想躋閥閱世家之列,唯有兩條路:與更上層聯姻, 或累積足夠的軍功。

正因如此, 戚二才心甘願追隨戰無不勝的蕭燃,企盼為家族掙一份榮,更要為戚氏贏一份真正的尊重。

彼時的蕭燃, 還是個目空一切、桀驁得不知天高地厚的年,但他的確有狂妄的資本。

一年間,他率領天佑軍, 聯合戚二與江氏的部曲,槍尖所指,攻無不克。他們于烽火世間立下赫赫戰功,一時間,天下無人不知他的威名。

可誰也沒想到,他們這群鋒芒畢年,竟會折戟于一場稀松平常的敵之戰。

“我那時都謀劃好了,先挑釁罵、激怒守軍出城,再佯裝敗退、沿途設伏包抄……每一步推演,我與兄弟們皆爛。”

可那名北淵老將卻像是預判了他們所有的計劃,并做出了致命的反擊。

Advertisement

蕭燃低沉訴說著,帶著些許的自嘲,平靜地仿佛在訴說別人的故事。

沈荔卻在一瞬間冷如冰,心髒猛然揪,喃喃問:“封城之戰,是何時開始的?”

蕭燃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日子,不假思索道:“晉安三年,十月初九。”

晉安三年,十月初九……

是發生在楊窈過河拆橋,設計滅戚氏滿門的二十天後。

蕭燃接下來還說了什麽,沈荔已全然聽不見了。

只知曉封城戰葬送了三萬將士命,將一位十六歲的年推向了風尖浪口。

卻從不知曉除了蕭燃外,還有哪些追隨他的部將與扈從被卷戰之中。

在武將出的長公主執政前——甚至在政權尚不穩固的最初幾年,武將的地位遠比不上門閥世家。那些將士如螻蟻般生,螻蟻般死,一茬又一茬,倒得無聲無息,名姓不存。

而現在,蕭燃告訴,戰死的兄弟裏,還有戚氏二公子和他帶去的三千部曲。

剎那之間,腦中似有重錘狠狠砸下,出一陣嗡嗡的尖銳耳鳴。

無數零碎的線索驟然串聯,拼湊出一個令人膽寒的推測——

會不會是楊窈在滅了戚氏全族後,惟恐尚在軍中、追隨蕭燃出征的戚二公子回來報複,便設下毒計,借刀殺人?

會不會當年那場敗仗,本就不是蕭燃部署失誤,而是有人暗中作梗,以三萬忠魂和一位年將軍的前程,作為掩蓋戚二之死的遮天迷障?

憑楊窈一人之力,斷不可能做到這步。

會是謝家手嗎?

然以對世家的了解,謝氏食大虞之祿,終究為大虞之臣,越是大世家便越講究氣節,再窩裏鬥,也不會做出通敵叛國的行徑……

或許是那位前朝孤,又或許,只是巧合——

Advertisement

天下會有如此巧合之事嗎?

沈荔一時心如麻,呼吸滯緩緩擡眸向蕭燃,只是那樣無聲地著,明淨的烏眸中漸漸泛起了微微的紅。

若真是楊窈所為,以後該如何面對蕭燃、面對那些枉死的將士冤魂呢?

“怎麽了?”

蕭燃察覺到了不對,忙將懷中,指腹破碎的眉眼,低聲哄道,“好了好了,不說這些陳年舊事。本想寬你,結果說的人難,聽的人也難……是我不好,我這個人不太會說話,你別在意。”

他越是溫聲細語,沈荔便越生出一近乎惶然的自責。

擡手握住蕭燃的指節,搖了搖頭,眼中的水波也隨之泛起漣漪。

“不是你的錯,蕭燃。”

抑呼吸,認真道,“或許……是我的錯誤,才滋生出了更大的錯。”

“怎麽還在糾結這個?是個人都會犯錯,不想了。”

蕭燃將攬得更些,下頜抵在的發頂,輕輕挲,“有我在呢,沒事的。”

沈荔檀口微啓,然話到了邊,複又生生咽下。

該如何對蕭燃說呢?

眼下一切都只是推測,真假不論,并無實證,能證明兩樁案確為楊窈所為。

與其胡思想、自陣腳,不如沈、蕭兩家勠力同心,盡快找出人證與證,為亡故的母親、遭遇無妄之災的戚氏與枉死的將士還原真相,討一個公道。

思及此,咬了咬瓣,定神問:“當年親歷封城之戰者,無論敵軍與友軍,可還有幸存之人?”

“戚氏與江氏的部曲幾乎無一幸存,天佑軍倒有數百人僥幸活了下來,但大多傷重,解甲歸田了。至于封城的敵軍……我與他們有海深仇,當然不會留其命。”

蕭燃并不想向提及自己心狠手辣的一面,輕咳一聲,“你問這個作甚?”

Advertisement

沈荔擡首,字字清越:“蕭燃,我懷疑封城戰敗的背後……另有。”

“你也覺得,是有賊暗中勾結敵將,洩?”

蕭燃立刻坐直子,長眉一擰,“可我暗中查了三年,麾下兵皆為英勇之輩,并無發現疑。”

“天佑軍自然是可信的。”

沈荔略一思索,清冷道,“殿下不妨試試,從戚氏手。”

蕭燃著手查謝敬與戚氏舊案,而,則從楊窈手。

敗在此一舉。

沈府書房,燭影搖曳。

沈筠靜靜聽妹妹提及在瑯琊的往事,青黛的長眉漸漸蹙起峰巒,連帶著容也黯淡了幾分,神中既有疑竇開解的欣,又摻雜著綿的心疼。

“這并非你之過錯,阿荔。惡人騙你在先,利用你在後,你也是害者。”

說到這,沈筠面上的心疼之更甚,幾乎令他那張昳麗而完的臉皺了起來,冷然道,“你放心,我會命人徹查楊氏之案。只要一證據尚存,不管天南海北,掘地三尺,為兄也會替你找出來。”

……

謝氏別院曲水蜿蜒,浮瓜沉李,雅致非常。

案幾上的冰鎮甜瓜凝著晶瑩的水珠,冷霧與裊散的雅香融為一,隔絕了夏日的炎炎暑熱。更有侍手持芭蕉扇,隔著冰盆遠徐徐送風,于是涼意自眼底沁,甜心脾。

屏風後,一老一相對而坐,執子對弈。

謝敬峨冠博帶,廣袖長衫,儒雅的面容不見毫焦躁:“丹郡王在查我門下賬目,你可知此事?”

“自然。”

謝敘悠然落下一子,整個人的氣質比盆中冰雪更甚,“從父無需擔心,侄兒已命人理妥善。”

“如何理?”

“自然是連人帶賬本,理幹淨了。”

“唉,可惜了一名賢士,跟了我這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Advertisement

謝敬按下一枚黑子,不收攏殺局,擡起眼皮道:“韞之,你不曾瞞什麽吧?”

謝敘出訝然的神:“豈敢?自先父急病仙逝,從父視我如己出,悉心教養,又鋪就仕途,侄兒豈是不知恩之人?”

謝敬含笑頷首:“你明白就好。謝氏不講究鬥那套,重在上下齊心。濯之雖有才學卻無遠志,又在兒之事上舉棋不定,日後還需你這個做兄長的多多扶持,悉心輔佐。”

青年眼睫微,似是困:“既如此,從父方才之言,可是侄兒何做得不妥?”

謝敬擺擺手:“隨口一問罷了。”

謝敘這才將視線落于棋盤上,一頓,輕嘆一聲。

“是我輸了,自愧不如。”

“年輕人,還是要多多磨煉。”

謝敬留下一句笑言,心滿意足地離去。

“侄兒恭送從父。”

謝敘起相送,攏袖長揖,明月流般的袖袍久久垂落在地。

直至那道飄逸儒雅的姿消失在曲廊之外,他這才緩緩直,走室。

穿過飛瀑般倒垂的帛畫,轉過繪有芳草白鷺的曲屏,如越過萬千執念,最終抵達最深的古董架前。

他斂目靜立許久,方將面前那本燒焦了一角的冊子推暗格,旋機關。

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方才還是晴空萬裏,厚重的雲層一遮,便出幾分山雨來的沉悶。

要變天了。

紙頁被吹得嘩嘩作響,滿天飛。

沈荔不得不擱筆起,舉袖格擋撲面而來的悶熱疾風,朝被吹得吱呀搖的窗扇走去。

這月餘以來,白日去學宮講學,夜間既要與阿兄商討查楊氏舊案的線索,還要伏案編纂石經注解,幾乎無片刻息之機。

就連床笫間的那點事,也常常是敷衍了之,不如從前那般縱盡興。

蕭燃就很不開心。

“你最近……都不看我的臉了。”

越是躲閃,蕭燃便越是不放過,咬著字眼兒沉聲頂撞,“莫不是看膩了,沈令嘉?”

沈荔說不出話來——

一半是累的,一半是因楊窈與戚二公子的事惴惴不安。

真相就如刀尖懸頂,不知何時會落下來,也不知等待的究竟是什麽樣的結局。

這樣的思慮幾乎耗幹了的全部力,以至于好幾次跟不上蕭燃的節奏,被折騰得疲力竭,狼狽不堪。

同蕭燃談養生之道,是沒用的。

因為談著談著,可能就會被他刁鑽的問題帶偏,最終又以一場理智全無的鏖戰收場。

趁著蕭燃與謝敬鬥智鬥勇之時,搬回了私宅,圖幾日清淨。

沈荔合攏門窗,又將散落滿地的紙頁一一拾起,在案頭細心疊放整齊。

剛坐下,酸痛的腰肢,便聽嘩啦一聲,門扇被人大力拉開,年高大赤紅的影卷著疾風闖了進來!

才拾起的紙頁頓時又被掀得漫天飛揚,如天散花,簌簌飛了滿屋。

沈荔深吸一口氣,緩緩擡眸,目幽幽,似嗔似怨。

敏銳的直覺使得蕭燃頓住腳步,因為剎得太急,還單腳跳了兩下,滿張揚的氣勢頃刻收斂。

然後,他老老實實退後關門,蹲拾起滿地散落的紙張。

再起時,年的步履從容緩慢了許多,兮兮地朝笑:“抱歉抱歉!一時急,沒瞧見你在寫字。”

沈荔手接過那一沓紙,低眉細細抹平褶皺,方輕聲問:“何事這樣著急?”

“好消息。”

蕭燃一擺,徑直在面前按膝盤坐,傾道,“你哥的人尋到一位曾伺候楊氏的母,我已將阿姊府中,正想請你同去旁聽審問。”

畢竟,沒人比更了解以前的楊窈。

……

長公主府邸的偏房中,一名四十餘歲、的婦人跪坐席上,錦緞料窸窣作響。

不時擡眼,目蜻蜓點水般掠過上首的貴人們,又飛快低下眼去。

雖姿態拘謹,但變不驚,疊的雙手沉穩非常,儼然是見過世面的面人。

“這母也是走運,楊氏滅族那會兒,剛巧回去探親了,因而躲過一劫。後來老家的房舍被燒,與兒子險些喪命,便遷居去了娘家。”

蕭燃抱臂,低聲音為沈荔解釋,“多虧你哥有位門生的好友與同鄉,打聽了許久,才尋到如今的住。”

蕭青璃饒有興致地看小夫妻頭接耳,眸轉了幾圈,方揚聲笑道:“令嘉,你有什麽話,直接問這位母吧。”

“好。”

沈荔微微點頭,起行至婦人面前,頷首一禮,“敢問夫人,可是皇後殿下的傅母?”

“妾不敢當,不敢當!”

婦人忙匍匐回了一個更大的禮,條理清晰道,“楊氏主君所出的二位小郎,的確是妾大的。”

沈荔又問:“如此說來,夫人定然十分悉楊氏姊妹的容貌,若是見面,必能一眼認出。”

“貴人說笑了,哪有母親不認識自己的孩子呢?”

“那夫人可知,皇後殿下的小臂外側那幾道泛白的舊傷,是因何而來?”

聞言,婦人訝異地擡起頭來:“皇後殿下的臂上,何來舊傷?”

偏房,衆人換了一個眼神,俱是面一沉。

蕭青璃問:“你確定沒有舊傷?”

“妾以命做保,確然沒有!”

婦人似是惟恐影響到舊主的名聲,忙不疊解釋道,“小郎是未來的皇後,上不能留疤的呀!主君和主母對視若明珠,呵護還來不及,又怎會令的完之軀損呢?”

不可能……

沈荔沉眸:為楊窈治傷時,分明看到右臂有兩道泛白凸起的舊傷,且明顯是形于數年之前,母怎會不知?

敏銳地察覺到了不對,問道:“那楊氏族人中,可有與皇後殿下樣貌相似的同齡人?”

婦人只略一沉思,便給出了答案:“有的,主君的第三,楊阿婢。”

沈荔凝眉:“碧玉的碧?”

“不是……”

婦人囁嚅片刻,方小聲道,“是……是婢的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