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倒不是這個。”
張良說道,“想要幫我們的沒能力,有能力的,也的確不愿意幫我們,盟主當然不能知曉知會,不過除了盟主,倒是還有一個人。”
“誰?”
韓馬上問道。
“范增老前輩。”
張良遲疑之后,這才說道。
“范增?他?”
韓訝然。
“是也。”
張良解釋說道,“唯有此人,方能幫助我等,只是,如果這麼做了……對他是十分不利啊!他向來也不虧待我們……”
嗯?
張良的話,讓韓只是稍稍愣了一下,就馬上說道,“子房,你可是韓國人啊!”
“公子。”
“子房,你是韓國人,你何必糾結這些?”
韓說道,“我們不管是牽連了誰,那都是為了韓國,你都是韓國人了,你在意那麼多干什麼?難道,為了外人的死活,而不顧我們自己的死活嗎?范增雖然對我們不差,可也沒那麼好,更關鍵是,他也不是韓國人啊,不能過于考慮他的得失。”
韓的話說的是沒錯,雖然是有些難聽。
可是,本質上講,為了自己的死活,自己生死攸關的時候,有多人會真的在意別人的死活?
只要能讓我免于危險,你死了就死了,我管你無辜不無辜呢?
這,才是許多人的本能反應,只不過,被強大的公序良俗給束縛著,而不能恣意行惡罷了。
春秋戰國幾百年,最是禮樂崩壞的時代,自私自利的行為,被一家家發揮到了極致。
;韓這樣,在他們這個時代和圈子里,的確也算正常。
你可以表面裝的很有道義,或者至很正常,不會恣意貪圖便宜,可背地里,誰都會耍招,乃至于搞背刺。
而此時,張良聽了,面也有些復雜,遲疑。
不過,張良也不是那麼純潔的白蓮花,相反,韓的反應,既是他所完全預料的,同時,也是張良心里所想要的那般。
如果張良果真是不想牽連范增,不想因為自己這些人把范增給牽扯進來,他就本不會提出這件事!
他提了,猶豫遲疑是給人看的,想要把事辦,才是自己心里所想的。
牽連你的事要做,但我的臉,不能丟。
其實張良一直以來,這種風格還真不。
雖然歷史上對張良的評價都是相當高的,但實際上分析一下張良做的那些事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項伯是什麼人?
和張良互為兄弟,而且是生死兄弟!
項伯是項羽陣營的,明知道項羽吃掉劉邦,對項羽整個陣營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可張良還是說服了項伯,幫他和劉邦牽線搭橋,讓項伯一次次的幫助劉邦暗地里化解項羽的攻勢。
雖說項伯也因為腳踩兩條船,在劉邦滅掉項羽之后保留了一定的富貴,為了普通的臣子。
但,比起在項羽陣營中的地位,以及之前劉邦對其的許諾,項伯無疑是虧炸了。
更別說項伯在劉邦稱帝后沒幾年,就被清算了,落得了個家破人亡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