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草原諸部有收繼婚制度,就是父親死后兒子可以娶其除生母外的父親的其他妻子,哥哥死后弟弟也可以娶其嫂子等等。
但這不是草原諸部的獨有,而是源于春秋時期天子諸侯倫之事。
直至近代,在盛行買賣婚姻的社會中,貧者無力娶妻,故有鰥寡兩相將就之事。
而我大明一朝開始,這種行為已經命令止了,《明律集解·附例·戶婚》:兄亡收嫂,弟亡收婦者,各絞。
這一點諸位應該知曉吧!”
眾人點了點頭,雖然是武將,大明律還是很清楚的,否則也不可能升到這個級別的武將了。
見眾人點頭,朱蒙繼續道:“第一點,我們干掉了十七萬軍士和應詔牧民,可以說衛拉特四部的年男被我們干了三分之二了,也就是說至空出來了十七萬的婦。
如果我們下達廢除收繼婚制度,再除去兩的老年人,在未來十年,衛拉特四部的人口很可能會下降到六十萬以、甚至更。
人口了,造反的可能或者說朝廷的力就小了。”
眾人心中猛地一,臉上滿是意之。
人口是一個部落的基礎,人口越多兵力就越多,就能掠奪更多的周邊部落,獲得更多的疆域,富的資源供給人口,人口再次增加,形良循環。
既然存在了這麼多年,朝廷突然廢除,自然是有人反對的。
不怕反對,就怕有人不反對,反抗的全部干掉,這是名正言順的,看看是他們頭還是朝廷的刀。
“朱總兵,您這個想法倒是很好,且有明確的律令,衛拉特劃大明疆域那自然是要遵循大明律令的,廢除也沒有關系,但他們可以相互娶不同緣關系的孀呀。
這種事你我愿,至在律法上是沒有問題的。”
“的確可以如此,但不現實的!”
朱蒙先是點了點頭,而后又搖了搖頭:“《大明律·戶律·婚姻》中明確規定:凡府州縣親民,任娶部民婦為妻妾者,杖八十,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離異。
也就是說,大明在律法上規定的是一夫一妻制,可以娶多個妾,但妻和妾的地位完全不同,所生的兒子地位等等也都完全不同。
收繼婚卻不是如此,而是娶回來的依舊是妻,是一夫多妻,這就和大明律令相違背了。
即便是他們可以改為妾,但那些孤寡們愿意嗎?妻和妾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包括兒子的地位、繼承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
不僅是娶,連同新妻子所擁有的的財富等等一共嫁給新丈夫,再也沒有所有權與支配權了。
繼承的問題是導致家庭部的矛盾和資源爭奪。
如此況下,后娶的這位愿意當妾嗎?他的兒子愿意將自己父親辛苦所得給繼父然后給繼父的兒子繼承嗎?
所以,只要朝廷廢除收繼婚制度,將其中的區別講清楚,他愿意娶對方還不愿意嫁呢,這是人的問題。
;所以,你擔心的這點可能會發生,但數量絕對不會多的,影響不了什麼大局。”
聽著朱蒙的解釋,眾將齊齊松了口氣,這其中的差別若不是朱蒙講述他們還真不是太清楚。
收繼婚制度除了照顧孤寡之外,還要承擔繁衍人口的重任,如果廢除了,那麼衛拉特人口就沒辦法快速增加。
單靠那未戰死的六萬年男的家庭和一的老年男,人口怎麼可能增加?
“第二步,征召牧民修城、修路,消耗他們的意志,同時也是對他們的懲罰,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是戰敗方,是大明的俘虜,大明對他們有絕對的置權,包括直接死,要給他們十足的迫。
第三步,開墾農田后,不是直接給牧民,而是讓他們當佃農,朝廷就是最大的地主,給他們報酬,但也僅僅維持在溫飽線上,苦不堪言。”
嗯?
眾將有些懵,實在是朱蒙的這兩部讓他們滿是費解之。
因為這兩部都與朝廷對東西蒙古、中南半島的政令是完全相反。
“揚先抑!”
洪承疇輕輕一句給出了答案,而后繼續道:“朱總兵的意思是我們先是對牧民苛刻一些,畢竟這是滅國之戰,仇恨極大,
等時機之后我們再宣布給報酬、表現好的給耕地等等,不說讓他們恩戴德,至能極大的對沖仇恨,
將仇恨給變淡,如此在今后的管理中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力了。”
“大將軍英明!”
朱蒙拱了拱手:“這麼做除了對沖仇恨外還有幾大好,一是消磨他們的意志和力,免得搞事,二是省了一大筆修城修路的費用,
三是對他們的束縛,以后城池、道在規定時間壞了,那就是他們的責任,輕則軍,重則死。
但在做這些之前,我們要告訴所有牧民,他們先祖犯下的種種罪行,以及這次的戰爭是他們主挑起的,我們是反擊不是侵,這是本質上的區別。
占據大義,才能實施各種政令。
大明敵人很多,建奴犁庭掃、扶桑徹底鎮失去自我、歐洲諸國被打殘,我們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已經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了。
不僅如此,還建城居住、給耕地、傳授耕種技、發展商業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了,如此種種還有搞事的,那就別怪大明心狠手辣了。”
眾人恍然大悟,看向朱蒙眼中滿是佩服之。
簡簡單單的一件事兒能整出這麼多花來,本來的仇恨了恩戴德,簡直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不得不說,文治世、武安邦,這才是最默契的配合。
若是讓他們來搞,大概率是直接鎮,以殺止殺,見效最快,但會埋下無盡禍端,哪能像朱蒙這樣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問題。
“朱總兵,是不是這些就可以了?”
“差不多了,還有一些小的方面,也一并說了,諸位看看行不行!”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
「好吧! 我承認我頭頂生瘡,我承認我腳底生膿,我就是卑鄙無恥的混蛋混世主」 「可是陛下,我為大唐流過血,我為大唐流過汗啊,陛下」 .......這是一個現代人帶著百科全能金手指穿越大唐的故事,嗯,古人不會的,我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