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2275章 超低戰損,銀子砸出來的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2275章 超低戰損,銀子砸出來的

“你們覺得呢?”

洪承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

眾將陷沉思之中,傷亡數據只有幾路統帥最清楚,諸如南線的洪承疇、北線的虎賁衛指揮使魏知道各路的全部數據。

武驤右衛指揮使孫應元、甘肅鎮總兵崔玉明也只是知道各自隊伍的傷亡,更別提下面的指揮僉事、千戶之類的了。

之所以這麼嚴格的保,主要是因為此次行軍途中的兇險,容易影響軍心。

好一會兒后,朱蒙再次出聲:“末將看過一些記載,到大玉茲的時候又和葉斯穆汗等人做了一些了解,知道這其中的兇險,末將以為到一半到兩左右。”

洪承疇從桌上出一張紙張遞了過去,繼續道:“我們北線從阿克蘇出發時是五萬四千四百二十六人,抵達新源時有四萬九千一百一十七人,

非戰斗減員五千三百零九人,其中直接死亡三千七百三十七人,其余原路返回的一千五百七十二人,這些是否能安全返回是未知的。

另外,從新源一直到特克斯一帶的清理和戰斗,戰死將士六百七十六人,傷一千兩百二十一人。

北線總計死亡將士四千四百一十三人,傷兩千七百九十人。”

“南線出發時五萬七千七百六十五人,抵達特克斯時五萬一千六百一十一人,

非戰斗減員六千一百五十四人,其中直接死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一千八百三十三人原路退回,生死未知。隘口這邊戰斗陣亡兩百二十九人,傷七百三十七人。

南線合計陣亡四千六百人,傷兩千五百七十人。”

“南北兩線合計死亡九千零一十三人,傷六千三百一十人。”

嘶……

不止是朱蒙,眾將都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眼中滿是震駭之

Advertisement

尤其是朱蒙,整個人都呆愣住了。

正面對決中軍士傷亡只有幾百人這很正常的,因為敵人火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明軍一方那是準備了滅國級的數量,大量炸火覆蓋之下什麼騎兵都是白搭。

他震驚的是翻山越嶺千余里行軍路上的傷亡,遠遠超過了他的擔憂。

從大玉茲冬盤營駐地到隘口這千余里中,他們經歷了太多的事,暴雪、大風、沼澤、冰裂等等,死亡超過了八九千人。

在數據上和大明這邊差不多,但你要知道大玉茲這邊走的基本都是平地,偶爾有一些山也都是幾百米高,

相對于明軍兩線都要攀爬幾座千米以上的山峰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大玉茲只有五萬余人,且都是世代生活在這邊的,早就習慣了這邊的嚴寒氣候,而明軍則是有十萬余人,七以上都是中原腹地的,從未經歷過極寒條件。

所以這個傷亡數據才會讓他無比的驚訝。

他從葉斯穆汗的口中得知,這個季節南北兩路行軍歷史上也有幾次,最起碼得傷亡六七以上、甚至九以上,即便是大明做了很多準備三四傷亡也是有可能的。

他之所以說一半到兩也是照顧幾位統帥武將的緒,以及……一的期盼。

;傷亡大一些,只要能將衛拉特四部主力給干掉,也是值得的。

但沒有想到,傷亡遠比他想的小的多,算下來不足一,何等的夸張。

“朱總兵,您從嘉峪關直接去了大玉茲的部落,不清楚我們在阿克蘇這三個月的準備,您要是知道我們為了此戰的準備你就明白這個傷亡是正常的。”

孫應元出聲了,驚醒了錯愕的朱蒙,而后快速將大軍的準備講了一遍,并且最后做了總結。

Advertisement

“此上種種準備合計耗費白銀四百五十萬兩,平均每名軍士四十兩左右,這還不算上三個來月的天天頓頓的牛羊等等,若是算上,那就得再加個五十萬兩以上。

而且還是本價,若是按市面價算,至要翻一倍。

所以才有了這麼低的傷亡,實屬正常。”

我艸……

蒙再次被震住了。

這簡直是不要太豪橫了。

奢侈、太他媽的奢侈了。

如果只是四十兩白銀的數據不夠直觀,那來個對比就清楚了。

大明武將的鎧甲種類繁多,價格自然也是不同的。

正六品的百戶以制布面甲為主,數如騰驤四衛的百戶在布面甲的基礎上,在手臂等增加鎖子甲,工部本十五兩到二十兩之間。

正五品千戶以制布面甲為主,輔助鎖子甲和臂手,極銳千戶配備簡易山文甲,工部本四十兩以上。

正三品指揮使,以山文甲為主,輔以豪華布面甲和金漆鐵甲,工部本百兩以上,數量工匠得耗費半年以上。

而總兵之流,基本都是賜山文甲和定制豪華甲胄,價格至三四百兩以上。

也就是說,此戰所有西征軍士在軍需資上耗費的和一個千戶的鎧甲所需一樣,換句話說,這十余萬將士耗費的銀兩可以人均一件制布面甲和鎖子甲與臂手。

如果大明有十萬這種鎧甲裝備的軍士,攜帶千余輛戰車,加上一名善戰武將,有沒有火不重要,能直接扛同等數量的草原騎兵。

別說是在狹窄山谷、沼澤、森林、河流旁、堅固的橋頭堡等特殊地形了,就算是在一馬平川的地形也能對抗。

騎兵戰力主要現在機和沖擊力上,機主要是自由選擇進攻的時間、地點和方向,能能進行大范圍迂回、側翼包抄、背后突擊,或是在戰局不利時迅速撤離。

Advertisement

沖擊力主要現在戰馬高速沖鋒產生的恐怖沖擊力,帶傷敵,長矛和騎槍、破甲箭等傷敵,戰車就剛好克制了騎兵的沖鋒。

由此就能看出此次西征軍士軍需上的夸張了。

當然了,這種況幾乎不可能出現,一套制布面甲和鎖子甲與臂手的制作時間極長,哪怕是工部和兵部工匠齊上陣,材料齊全,沒有三五年時間都搞不定。

話又說回來,如果能一次四五百萬白銀作為賞賜且能足額發放到軍士手中,有沒有鎖子甲等等無所謂,照樣能干翻敵人。

你以為‘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擋’這句話只是一句簡單的調侃嗎?

不,那是現實的寫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