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東宮福妾(清穿) 第89章 闖禍

《東宮福妾(清穿)》 第89章 闖禍

第89章 闖禍

額林珠與弘晳搬到寧壽宮時, 不僅伺候的奴才全都跟去了,怕沒人照料,咪咪和旺財也一起搬過去和他們作伴, 因為周圍都是悉的人, 他倆倒沒有不適應,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

只是額林珠偶爾會在弘晳找額娘的時候跟著苦惱,也有些想額娘呢。但已經長大了, 額娘要出門前代過是姐姐,要擔起大姐的責任, 照顧弟弟的同時,也得照顧好自己。

額林珠和額娘拉鈎了的,記得牢牢的。

而且皇太後是常見的,頭一天拖家帶口進寧壽宮時,一過去就先滾到皇太後暖呼呼的懷裏撒:“皇瑪嬤,我想看您養的孔雀開屏!”

逗得皇太後笑不攏, 連聲讓太監把兩只綠孔雀牽過來。

弘晳則拖著程婉蘊給他做的小豬布偶,他也不用嬤嬤牽著, 自己端端正正沖皇太後行了禮, 然後自己行完禮了還不算完, 也得抓著那穿長袍大褂帶瓜皮帽的小豬,也擺出個打千的姿勢來,認真地說:“豬豬也給皇瑪嬤請安, 皇瑪嬤萬福金安。”

皇太後笑得險些嗆到, 邊的老嬤嬤連忙過去順背, 隨即又被皇太後揮開,笑著弘晳過來也坐在邊, 然後弘晳走到太後跟前,嚴肅地問:“豬豬也可以坐嗎?”

“弘晳想讓它一塊兒坐在哀家邊麽?”皇太後憋住笑,“行吧,哀家準了。”

弘晳果然開心,又拉著那豬布偶一板一眼地行禮謝恩。這下逗得周圍伺候的奴才們也跟著笑,太子爺家的這兩個孩子,真是討人喜歡。

雖然在皇太後這兒住,旺財就不能進屋子了,但咪咪卻可以,因為皇太後也有一只雪白雪白的長波斯貓,眼睛和咪咪一樣也是碧綠的,脖子上還戴著鑲紅寶與珍珠的項圈,走起路來尾豎得高高的,揚著頭,很高傲的樣子,可算把咪咪迷得魂得丟了。

Advertisement

咪咪整日跟在尺玉屁後頭喵喵——皇太後的貓尺玉。

一會兒要聞聞尺玉的屁,一會兒又要上去蹭蹭它的脖子,之後還翻著肚皮邀請讓尺玉給它,但尺玉顯然對這樣標記氣味和顯示親近的行為毫無興趣,高昂著貓頭,邁著優雅的貓步就在咪咪的大臉上踩過去了。

尺玉是皇太後的貓,它可以進屋子,咪咪自然也可以。

但咪咪這個小公貓,十分不被尺玉看在眼裏,尺玉每日臥在皇太後的膝頭睡覺,著兩個專職的貓太監替它梳、撓、喂食,吃完了還有人專門給,而且尺玉有個比人住得都寬敞的貓屋,裏頭有專門給開了一窯燒出來的貓飯碗、利用虹吸原理做出來的自流水,還有一堆可以讓磨爪子的玩、各式爬架。

至今還住在青杏屋子裏、只有兩個程婉蘊做服用剩下的綢緞的拼小棉花窩的咪咪簡直自殘形愧。

在毓慶宮,添金他們都管咪咪咪祖宗、咪大爺,還有旺財任它欺負,它一直覺著自己是全紫城最有面兒的貓,沒想到貓外有貓,看過尺玉以後,它有點自閉了。

于是它好幾天都不出去追尺玉了,很乖巧地臥在額林珠的頭上陪睡覺,額林珠被它熱醒了以後,它才又一溜煙跑到寧壽宮花園裏去抓鳥了,旺財則睡在額林珠和弘晳屋子外頭的臺階上,青杏給它在廊下鋪了厚厚的氈毯子,還給它點了個火盆,聽見主子們起來後,旺財也立即從睡夢中醒來,搖著尾站起來,很自覺地替弘晳咬著書籃子,準備陪弘晳去上書房當跳級生。

弘晳今年還不夠去上書房念書的年紀,但太子爺不在家,額楚大半時間又在宮外,沒人教導他讀書,因此康熙略想了想便在三月上旬破格讓他也進去跟著讀書,反正弘暄也在裏頭,有哥哥照顧著,弘晳也沒什麽不適應的。

Advertisement

因他年歲最小,康熙和上書房的授課師傅都沒對他有什麽旁的要求,不僅不讓他遵守四點起來多讀書的規定,對他上學的要求只要他能乖乖坐著不出聲、不搗就行了。

他的課業也和別的皇子皇孫不同,一般只給他布置幾個簡單的字,讓他練習握筆、臨摹字形和筆畫。但他們顯然沒料到,弘晳不僅能坐得住,他甚至很喜歡讀書!師傅們講的道理,他總是一邊臨摹一邊豎起耳朵仔細聽著,一心二用,竟然還記得特別牢固,比他年紀大的小皇子、皇孫都還沒背下來的,他連師傅拆解下來的注釋、釋義都背完了。

雖然他并不太懂是什麽意思,但他習慣這樣,先在腦海裏記起來。回頭再自個琢磨,琢磨不出來了,他就會找個機會開口問那些他覺得可能會知道的人。

在問問題這事兒上,弘晳也分人。

比如,他就從來不問額林珠有關學習的問題,一般只問他姐姐怎麽陀螺、怎麽給小魚換水……噢後頭這個問題,弘晳在額林珠手抖把水和魚一塊兒倒進排水渠以後,也不問了。

還不如問添銀呢。

添銀如今算是弘晳最喜歡的人了。

因為弘晳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添銀都會認真回答,他不會像嬤嬤那樣哄騙糊弄他(是的,他已經不會相信嬤嬤那些騙小孩子的話了,他能分辨得很清楚),也不會像其他太監那樣什麽都不知道。

他對他很尊敬,不是主子奴才的那種尊敬,而是把他當個小大人,弘晳喜歡這樣。

添銀是程婉蘊走之前,特意從庫房裏調出來給弘晳當大太監的,因為弘晳邊的太監當初都挑得小年紀的,想著陪他一起長大更好,就像太子爺邊的何保忠一樣。

Advertisement

在毓慶宮後罩房,兩個孩子還睡在次捎間,邊有那麽多人能一起看著兩個孩子,但到了寧壽宮沒個老人看著不行。

添金要總領所有的事,青杏照顧額林珠,何保忠則還管著毓慶宮裏的其他事,弘晳了個能時時刻刻陪伴他的可靠人,于是臨走之前,就笑著跟添銀說:“我把二阿哥給你了。”

添銀也沒有二話,跪下重重磕了頭,默默回去把庫房鎖了,拎著個只裝了幾件裳的破包袱,就走到弘晳邊站著。

程婉蘊見他這樣落拓,不由嘆口氣。

這幾年下來,添金都在外頭給他老子娘買了房屋和田地,幾個兄弟也全仰仗他送出去的銀子過活,他雖然自個沒了,但他哥哥把自己的小兒子過繼到他膝下,日子過得十分紅火。

而添銀呢,還如剛宮時一樣,他這幾年下來一分銀子沒攢下來不說,人也不見有什麽變化,他是心中有堅守的人,深藍的太監服生生穿出了青衫如竹的覺。

但程婉蘊也得謝他,因為他總是拿自己的積蓄資助、幫助很多務府的小太監,有的是使太監,有的原本是使太監,如今已經在務府或者別的宮裏得了臉。

太監沒有,更抱團排外,很多過添銀幫扶的小太監都把他當恩人,畢竟很多人當時真就在生死邊緣,沒有那一頓飯、一件服、一點湯藥、一塊炭火,也許就悄無聲息地死去了。

程婉蘊後來知道後,便每年都拿一筆銀子給添銀當救助基金,讓他拿去幫助那些剛宮的、被人作踐的貧苦小太監。

不想太打眼,因此都不讓添銀說出是的銀子,但添銀對外都說自己是毓慶宮程側福晉的奴才,在外人面前各種誇贊這個主子多麽恤下人、多麽仁善,一只螞蟻都不敢踩死,若不是心善默許,他也不能做這些事

Advertisement

程婉蘊有一回去找王貴人說話,回去路上忽然有個不認得的小太監原本在掃地,見路過,突然撲通就跪下給猛磕頭,差點沒把嚇死。

隨後把人攙起來問了才知道這都是添銀背地裏替結的善緣,讓一時心裏很複雜。

說實在的,給添銀的不過是個安靜的容之所,也知道添銀在庫房裏寫字、讀書,但都假裝不知道。

為了防止明朝的宦之禍,清朝是不許太監明目張膽讀書學字的,所以只能借口說有些筆墨紙張都舊了、黃了,不要了,讓添銀幫丟了,那些東西自然沒有丟,被添銀藏在庫房裏,了他的神支柱。

這樣也好,程婉蘊喜歡院子裏的人都各得其所。添金要掙銀子,每回賞他都給銀子,添銀對這個不在意,便用別的賞。

因添銀多年來堅持不懈做好事的緣故,程婉蘊在後宮裏的名聲越發地好了,後來太子妃也到了這點餘韻——務府推行些新策,本以為會遇到很大的阻力,沒想到很多人都念著毓慶宮的好,這讓太子妃也分外念。

程側福晉看似無為,實際上無意間幫了太子爺許多,只是是遵循本能做事,并非汲汲以求之人,這點更難得。

太子妃因這事兒對程婉蘊大為改觀,後來還將這個仁義之舉告訴了康熙,笑著道:“兒媳想著,這也算一件大好事,皇瑪嬤與宮裏娘娘們又都是念佛的,將這善舉發揚大也是積福的功德一件,不如就讓咱們人家設個救濟銀子,拉上皇瑪嬤牽頭,娘娘們都參與進來,每年捐出一筆銀子,發放給那些需要幫扶救助的宮太監,您覺著呢?”

不用庫出錢,後宮人們又有了新鮮事做,還能落個好名聲,宮裏的奴才也會激皇恩,康熙自然沒有不同意的,誇完太子妃,又點頭道:“這程氏果然不錯。”

後宮裏的人,沒有做了好事不讓人知道的,就是給宮裏的太監宮多做了一服,第二日都能傳得哪哪都是,但程氏讓邊太監接濟貧苦那麽多年,直到太子妃接管後宮才讓康熙知道,一不博名,二不為利,的確是一腔子的好心腸。而且……康熙看著太子妃清澈英氣的眉眼,欣地點點頭道:“你也是好的,去忙吧。”

太子妃恭謹地退下了。

康熙著太子妃如長戟般直的背脊,他當然知道太子妃在福州曾經替阿瑪守過城池,甚至習過武,放在那些迂腐的漢人士大夫眼裏,拋頭面的子怎堪為婦?但康熙相信自己的判斷,他一向敬佩太皇太後,大清關不過幾十年,康熙雖然看重規矩,但卻不會將人看扁。

葛爾丹的闕氏阿奴,還領兵上陣殺敵呢!太子妃替父守城,忠孝兩全,何錯之有?

若太子妃與旁的子一般,眼睛只盯著男人和院那些蒜皮的事,康熙也不會選擇了。其他皇子福晉可以大同小異,但太子妃本就得非同一般的子才擔得!

就好像赫舍裏……康熙心裏升起淡淡的懷念,當初他登基後岌岌可危,鰲拜如此猖狂、三藩烽煙又起,赫舍裏日日夜夜陪著他、為他出謀劃策,說服稱病不出、置事外的索尼出山,在朝堂幫著彈鰲拜,讓康熙能有息之力組建善撲營,也是如此堅強、充滿力量。

如今,太子妃和他說起這件事,一點也沒有往自己上攬功勞,反而如實把來龍去脈解釋清楚,程氏已鋒芒畢沒有嫉妒,也沒有打,反而還替揚名。

這救濟銀子的事若能長久做下去,人人都會知道是程氏,人人都會念著程氏有多好。

可太子妃卻一點也沒抹殺的功勞,有這樣的襟氣魄!康熙也不免更滿意,更加認同當初那個力排衆議把太子妃定下來的自己。

這才是他需要的國母!

太子妃不需要多麽高貴的出,也不需要父兄在朝堂替保駕,自己立得住、站得穩,這樣的才是好的太子妃!

否則,就不是在挑太子妃,而是挑外戚了,要是太子登基後也被權臣得死死的怎麽辦?康熙不想太子以後重蹈他的覆轍,幹脆一開始就掐死了這個可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