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東宮福妾(清穿) 第51章 驚呆

《東宮福妾(清穿)》 第51章 驚呆

胤礽聽不見程婉蘊心底的咆哮,攬著的肩頭心裏一片溫恩。

第二日,雨過天晴,程婉蘊還沒從“太子爺可能變腦”的恐慌中掙出來,胤礽就讓花喇悄悄去請了太醫,從新建穿堂那兒的小門進來,太醫著胡須把完脈就跪下來道喜了:“恭喜太子爺……”

胤礽心好極了,厚賞了太醫,回頭又仔仔細細把太醫盤問了一遍,格格子如何?小格格還未滿周歲,再次有孕可有礙?

太醫只好再細細診治,再看程格格那兒白裏紅的潤臉龐,連連保證:“格格養得極好,沒什麽妨礙。”

而且太醫還說,程婉蘊長高長大了,這時候有孕會比去年更容易生産。而且二胎生産一般都比一胎更快,孕期好好保養,不會特別罪的。

胤礽又讓人去四爺那兒把嬤嬤再請回來,那宋格格反正已調理得差不多了,在他心裏旁人的格格哪有什麽相幹,自然得著他的阿婉!

送完太醫,安排好接嬤嬤的事兒,胤礽板過阿婉的肩頭,深深吻了下去。

一見這形不對,青杏們立刻抓貓攆狗地躡著腳跑沒影了。

“阿婉,你真是我的小福星。”兩人吻得氣籲籲,胤礽將人抱在上坐著,又皙白修長的脖頸親了又親,“每回遇見不順當的事兒,你這兒總有寬我的驚喜。”

程婉蘊也不知太子爺在外面了什麽氣,難不是為了這婚事?但太子妃在歷史上據說人很好,不過聽吃瓜居士小唐的口氣,這太子妃的家世放眼京師宗室勳貴多如狗的態勢下,好像很不夠格的樣子。

不過太子爺也沒見過太子妃,他也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共度一生的正妻長得什麽樣兒、子怎麽樣兒,能不能合得來……貴為太子依然得接盲婚啞嫁,程婉蘊不如憐太子爺的頭。

Advertisement

“二爺,您學著我,凡事往好想,那些煩惱的事很快就不煩了。我一直覺著事有兩面,福禍相依呢!”

胤礽小鼻子:“平日看你也不讀書,你說話又還有哲理。”

程婉蘊驕傲地膛,上輩子也算讀了十幾年的書了,誰說不讀書。

兩人溫存完,程婉蘊便起來替太子換裳,卻聽說李側福晉那頭倒生了一件讓人吃驚的事兒。

那時候正給穿戴裳,扣上他頸下最後一粒盤扣。

與太子爺挨得極近,因高的緣故,眼睛能毫無阻礙地欣賞太子爺那線條明晰的下頜線,然後發現太子爺耳廓似乎新長了個小痣,那痣有些淡,看上去竟像人用指甲掐出來的印子似的。

就有點

程婉蘊咽了咽口水,不由膽大包天地生出了手去掐一把的念頭。

這時,青杏進來拯救了太子爺的耳朵,有些躊躇地來回:“金嬤嬤在外頭跪請太子爺去瞧瞧李側福晉。”

李氏從不做這種半途截人的事,而且有了小阿哥以後對太子爺也頗有些無無求的,所以程婉蘊吃驚地扭過頭:“可有說什麽事?”

青杏搖搖頭。

“我去瞧瞧。”胤礽很平靜。

程婉蘊目送太子離去,就覺得這裏頭肯定有什麽不知道的事,但太子爺不說,一定是覺得不適宜知道的事趨利避害的本與直覺讓從不去問。

昨日本想開口為妹妹的事求太子,誰知被岔開了話題,沒找到機會。正想等太子從李側福晉那頭回來再開口,添金卻一臉喜氣地來回說,程三姑娘複選被撂牌子了。

程婉蘊不由大喜。

婉荷不用進宮耽誤一輩子,以後還有機會能選一個好夫婿琴瑟和鳴,多好呀!而且進了複選再被撂牌子,說明曾好到被皇家看重,算是十分面的事,以後說親十分有競爭力。程婉蘊就覺著們程家這次運道來了!

Advertisement

當然,并不知道——誰也沒有想到,婉荷在宮中等候複選結果的日子裏,曾為結下一份善緣,這份善緣竟在不久的將來幫著與太子爺渡過最難的那道坎。

話說回來。

到了下午,程婉蘊就從碧桃和唐格格的裏知道了李側福晉那邊發生了什麽事

李氏據說做了個奇異的夢,夢裏佛普照,一位衫襤褸的僧人在夢中將點化,讓竟就此頓悟。醒來後,眉心多了一顆朱砂痣,竟與夢中高僧賜的紅檀佛珠一模一樣。因此,李氏請太子爺準許將東配殿的耳房設為佛堂,供奉釋迦牟尼的佛像,著緇帶發修行皈依佛門,一生持戒禪修,靜居東配殿,從此不過問紅塵中事。

碧桃說:“太子爺極高興李側福晉能得遇佛緣,說從皇太後到萬歲爺都是信佛之人,如今李氏由此機緣,是積福積德的好事,準了李側福晉所求,還賜下佛經、佛珠,并令小阿哥移居新建造完的“味餘書屋”,由太子爺暫時教養。”

程婉蘊張大了,筷子都掉了。

唐格格也第一時間跟了這件事,還提到一件誰也不知道的事,昨日夜裏,何保忠去過李側福晉院子裏,結果第二天李側福晉就被“點化”了!

這這這……懂得都懂啊!

聯想到之前那些讓都覺得不安的針對,很明顯背後的人就是太子爺,可他為何突然收拾李側福晉?程婉蘊想不到別的,想來想去只有一種可能——恐怕是李氏之前對付楊格格、王格格的事“東窗事發”了!

猜測,太子爺肯定對這些事早就有所猜測,奈何沒有證據,所以一直忍不發,如今雷霆手段,肯定是查到什麽鐵證了,不然李氏也不會這般束就縛。

Advertisement

程婉蘊說不清什麽,對李氏的有些複雜,對太子爺這出又有些慶幸。

這麽看起來,太子爺并不是什麽腦,他有手段有腦子,也有運籌帷幄的城府。李氏機關算盡,在太子爺跟前,還是沒能逃過他的掌控,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太子爺居然還給李氏留了面子,不知是仁慈還是為了他的臉面。

畢竟傳出去的確不好聽。

胤礽之所以決定留著李氏的原因,程婉蘊竟都猜錯了。

昨日,何保忠將那淋淋的供詞扔到李氏面前,一下就倒在地了。

認出了柳兒的字跡,垂首跪在地上很久都沒言語。

何保忠傳了太子爺的話:“李側福晉,太子爺發話了,您若聰明識時務,那柳兒一家便還有命活。否則,到了萬歲爺那兒,你們就一塊兒到閻羅殿去團聚吧。”

李氏在這時候,都沒放棄掙紮求生,不知過了多久,終于把戰栗、恐懼與憤恨的緒全都收拾幹淨,頗為冷靜地放下那疊供詞,跪倒在地:“求何總管給太子爺帶句話,妾自知罪孽深重,旁的都不求,只求留下妾一條賤命,李家與赫舍裏氏有舊,妾的阿瑪和兩個兄弟都在軍中,太子爺盡可放心用著。”

這話,早已盤桓在李氏心中。

李側福晉與程婉蘊、唐格格不同,沒有因大選完沒出太子妃人選的風聲而放松警惕。的出與眼界比們倆好得多,而自小長在京城的亦深諳世家聯姻的慣例。

太子今年已經十七歲了,底下幾個兄弟都定了福晉,萬歲爺不會讓太子再拖下去了,一是沒法和天下代,二是下次大選要到康熙三十四年,那時候太子都二十歲了!

滿蒙八旗沒有,看來這太子妃要麽出自漢軍旗,萬歲爺心中屬意的人選還不夠大選的歲數,今年未在大選之列。

Advertisement

而遴選太子妃的傳言傳了那麽久,說什麽的都有,卻都沒見萬歲爺或太子爺對這事生氣,甚至任由這些謠言愈演愈烈。

李氏就確信了,萬歲爺定然要在今年定下太子爺的婚事,卻不知為何,讓人出風聲卻遲遲沒公之于衆。

恐怕這位太子妃出“非同一般”。

還有另一件事,也讓李氏對太子爺的份有所猜測。

太子爺自打從木蘭圍場回來後,就一直放任五爺的劉格格、四爺的宋格格與程格格好,別看太子爺一向溫和,但以往他可從不稀得這樣放下好兄弟的。

李氏雖然留在宮裏,雖有了小阿哥,卻從未閉塞自己的耳目,所有的不同尋常與太子的轉變結合起來就很明了了。

——今年,太子爺必會被指婚,而且他肯定早就知道了萬歲爺對他婚事的安排!

李氏眼眸閃著異樣的彩,甚至能明白,太子爺為何選在這時機收拾之前的布置,太子爺恐怕沒起疑心,他一定是因為毓慶宮裏要進主人了,提前要在後院裏安人手,那些事不過順藤瓜罷了……

李氏在這種後宅彎彎繞繞與勾心鬥角中有著出的天賦。

確信,太子妃出不高,甚至低到讓太子爺到不安的地步,所以他才會費心拉攏兩個弟弟,尤其是妻族強大的四阿哥。還要將毓慶宮全都握在手裏,不放心給太子妃。

這又恰恰證明了一點:淩家走了,太子爺邊沒有得用的人。

因此李氏邊太監摔斷恥骨臥床時,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不想死,哪怕茍延殘也必須要活下去,活著就還有翻的希,人死萬事空,還不甘心!阿瑪是漢軍旗鑲黃旗都統、世襲雲騎尉,兩個哥哥也任參領,更重要的是,李家幾乎與赫舍裏氏的包無異,親近無比。

胤礽從何保忠那兒聽到李氏這句話後,也不由對刮目相看。

李氏真是一個堅韌無比又聰明的人,可惜這些優點卻不放在正道上,只知道執著在那些見不得人的事上。

可以說,李氏的猜想已經無比接近了胤礽的所思所想。

在做了第三回 夢之後,胤礽就開始不地接近老四老五了,雖然李氏誤以為是他早已知曉太子妃份的緣故,但可以說誤打誤撞的,猜測他的目的與胤礽考慮的一致。

在知道自己會被廢黜之後,胤礽就開始想法子拉攏兄弟,以後好借助他們母家或妻族的勢力。五阿哥背後是宜妃,宜妃雖是包,他阿瑪三保卻為工部侍郎兼鑲黃旗盛京佐領,掌盛京務府關防印!康熙出巡盛京時,還特意去郭絡羅氏家駐蹕。

更厲害的事,宜妃有九個兄弟,通通都有出息。有任鑲黃旗蒙古副都統的、有務府司庫、務府郎中等等。

宜妃本人也一向皇阿瑪眷顧最深,膝下除了老五還有老九和六公主,既不站老大那邊,平時對自己也不熱絡,郭絡羅氏全家都表現得是皇上的純臣,不結黨不站位,因此深得康熙信重。

由此可見,三保是個聰明人,生兒子養兒子的功夫也不錯。和郭絡羅氏提前結個善緣,沒什麽不好。

老四就不用說了,佟佳氏、烏拉那拉氏,都是讓胤礽有點眼饞的助力。

而收拾淩家、清理毓慶宮,前一個是因夢警示不得不為,後一個卻是為了阿婉。若他大婚,他的耳目一定要能到後院裏,決不能放權讓太子妃為所為,至在看清太子妃為人之前,他都不會這樣做。

李氏能想到這些,自然也能明白他讓何保忠傳的那句“識時務”的意思。

果然,很快給了他答案。在家帶發修行,從此閉門不出,也算全了他的面了。

既然如此,那供詞胤礽便讓何保忠重新改了一份,才遞到康熙跟前讓他知曉。

胤礽也去了乾清宮請罪,康熙卻認為他這樣做很好,沒有意氣用事,也知道顧念李家臉面,此舉更是提前將後院清理幹淨為大婚做準備的表現,便十分滿意地跟著賜下了佛像經書。

胤礽就是知道康熙是這個反應,才敢如此。很快,毓慶宮的李側福晉得了佛緣,願一生為皇家念經祈福的事了宮裏新的談資。

不過這事兒沒能談上幾天,就被萬歲爺兩道指婚的旨意拉下了“紫城熱搜榜”。

第一道是三四五阿哥賜婚,一口氣選了三個嫡福晉,但這事兒宮裏早就知道了,所以大家也就略談談,沒什麽人關注,因為第二道旨意是冊立皇太子妃啊!

就好似頭頂上炸了雷,各宮在看清太子妃的名字、出之後都驚呆了。

一片死寂。

就連天天盼著太子不好的胤褆和惠妃,聽完旨意,一個吃飯時噴了湯,一個被針紮了手,異口同聲道:“你再說一遍,那皇太子妃哪個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