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東宮福妾(清穿) 第15章 小聚

《東宮福妾(清穿)》 第15章 小聚

第15章 小聚

胤礽在乾清宮跟康熙撒的同時,另一頭,程婉蘊則在加預備晚上團建聚餐的食材。

準備得晚了,是金嬤嬤過來傳話,才發覺今兒已到了四月十五。

日子真是過得飛快——吃吃喝喝順便睡睡太子爺,這日子全然沒有想象中那般難捱。原本聽聞要東宮伺候太子,真有些如喪考妣,剛東宮時,不人酸溜溜地議論,說這般出,竟有幸侍東宮,真是祖墳冒青煙。

程婉蘊當時面無表地想,青煙哪夠格,程家的祖墳八被人點著了,才能倒黴這樣。

衆所周知。

不論是正經史書、野史或是後世各類電視劇、電影、小說裏,太子都不算一個正面人,在不同版本的演繹下,不是愚蠢無能就是暴,總之就是炮灰得十分徹底。但真的回到了兩百多年前,這個時代,見過他第一眼,就明白了他與史書上的太子全然不同。

康熙不是腦殼子進水的人,放著一無是的太子竟能忍四十多年才廢掉,甚至廢了以後有那麽多兒子選擇,在各種勢力的迫和對太子大失所形下,仍然願意再立太子。

甚至二廢太子後,康熙心灰意懶,開始逃避立儲之事,不論大臣宗親們如何請柬,他都不願意松口,在他心裏,他這十幾二十個兒子,竟然都不能夠上他心中儲君的標準。

而這樣的高標準之外,太子還夾在年邁敏的親父、虎視眈眈的兄弟、派系林立的八旗勳貴、野心的外戚以及他邊那些賣主求榮的小人們當中,穩穩當當坐了四十多年才被拉下神壇。

常言,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由勝利者書寫。

的確如此。

Advertisement

若要問程婉蘊認為的太子是什麽模樣,又有些說不上來。

只相了一個多月,只能說,太子是個面上溫和、不拘小節的人,但心卻敏多思,神負擔很重,甚至有些討好型人格嫌疑。

但程婉蘊卻沒想明白,太子這格是如何造的,明面上他盡康熙的所有偏,高高在上,按理說不該如此。

碧桃捧著一盤烤得噴香的翅、進來,回道:“格格,您說的這……這奧良翅烤好了。”

這詞兒差點沒讓碧桃的舌頭打結。

程婉蘊才發覺自己的思緒早就飄遠了,本來不是在想今兒小聚的事兒麽?

不過太子這淩晨上學一趟,又是一天不見人影,也沒人回來傳話。

不管了,到時候給他留上兩個翅,就算有心了!

一邊想著,一邊湊過去看搗鼓功了沒。

要知道,為了複刻這奧爾良腌料可費了不心思。

後世的奧爾良腌料主要有百裏香、羅勒、甘牛至、芹菜籽、黑胡椒、幹芥末、紅辣椒、大蒜和姜。很多香料在清朝日常運用得十分稀,但幸運的是,清朝宮廷裏有不傳教士,廣州也源源不斷舶來洋,因此不算難找。

原來給獻過殷勤的掌勺太監鄭隆德連的銀子也不收,盡心盡力替收集到了這些香料,還特意讓那個三寶的小太監過來學,說:“日後格格哪日想吃,也不必親自手,只管遣個人過來吩咐一聲,一定妥妥當當送過來。”

而哪怕鄭太監不當值的日子,其他幾個掌勺太監也早晚都會提前派人過來聽吩咐,今兒要吃什麽,怎麽個做法,不需要碧桃再去膳房點菜了。

程婉蘊也投桃報李,如今的膳食基本都由鄭太監包了,再也沒有被退回務府的風險了。

Advertisement

今兒圓月高掛樹梢,清風朗月,李氏早早便在臨水的亭子裏布置好了——支了張最喜歡的紫檀雕花圓桌,四面掛上紗簾,提前拿驅蟲的香仔細熏過了,又起出來一壇親手釀的青梅酒。

楊格格帶來了兩淮出了名的火茶膳房做了煲了一道火鮮筍豆腐湯。

程婉蘊準備自然是宅快樂專場:特調裏木紅茶(翻譯:檸檬冰紅茶,在此掌聲謝閩浙總督進貢的八百棵檸檬樹)、甘梅水果撈(再次謝閩浙總督進貢的芒果、番石榴)以及炸薯條、脆皮奧爾良烤、蛋撻等,甜品是新做的抹茶巾卷蛋糕。

抹茶起源于魏晉時期,達貴人喜歡將綠茶磨碎了“點茶”,到宋朝才逐漸傳向倭國,雖然清朝大多不那麽吃茶了,但做起來也不麻煩。

擺上一桌子快餐食品,將李氏和楊格格都看呆了。

“這是……”

程婉蘊一臉認真地胡謅道:“這算是歐羅亞那邊的西式宮廷菜品。”

楊格格用審視地目上下打量:“你?怎會做西菜?”

“我阿瑪調任歙縣縣令前,曾任廣州番禺縣令,廣州海運興盛,外國商人隨可見,街上也有許多異域館子,耳濡目染下便學會了。”

其實爹當番禺縣令時,還沒出生。

楊格格接了這個說法,不過還是翻了個白眼,一臉的“你這南蠻下裏人有什麽好得意”的表

自從太子當衆落了見面,就愈發看程婉蘊不順眼,一點面子也不顧了。

程婉蘊并不生氣,本就是塑料姐妹,沒有期待何談失呢?

楊格格天天瞪,也沒耽誤太子爺寵

李氏也猶豫著沒筷。

們吃慣了名曰“清湯白菜”實則要殺好幾只來煨的這樣細的菜。猛然見著這樣簡單暴的西方菜很有些不習慣。但程婉蘊已經將炸都去了骨,有的甚至切塊,就是為了方便們能文雅地吃夜宵。

Advertisement

“既是姊妹間小聚,我心想著便不要太拘束了。”程婉蘊笑了笑,“而且兩位姐姐出世家,什麽好東西沒嘗過?便想著做些不一樣的給兩位姐姐嘗嘗看。”

“聞著倒香。”李氏自從病了以後便瘦了許多,吃不下睡不好,聞言搖搖頭:“可我不大敢用呢,太醫囑咐要忌口,我喝幾口湯,略嘗幾口點心便是了。你們倆多吃些,今兒啊,只是想和你們聚一聚,說說話罷了。”

語氣難掩消極。

“李姐姐,快別這樣說,我特別預備了滋補養生的粥品,這粥益氣養,又開胃,您喝了一碗保管想喝第二碗。”程婉蘊早料想到李氏可能吃不了這全家桶,因此另外代鄭太監按照的配方,以豬骨和湯為底熬制了蠔幹瑤柱粥。

據說這粥最初起源于乾隆朝,這下也被提前搬來了。

李氏微微一愣,隨即笑容真實了些:“難為你惦記著我。”再一看那粥,沒四五個時辰熬不下來,很是用心,轉頭看向金嬤嬤,見晦地點點頭,便知道這粥已驗過了,有益無害,這才放心用了。

也不由暗嘆,程格格別無長,在吃喝方面卻優于常人,說好吃,真就特別順爽口,粥裏配了碩大的瑤柱和牡蠣幹,配著高湯制的粥底,添上姜,又人不覺得膩。

李氏用了大半碗,下腹的痛都好些了。

楊格格面上一副不屑的模樣,暗地裏卻吃了好些炸薯條,那一人一份的蛋撻、巾卷也全部吃了,最後才紆尊降貴發表了一句:“什麽西菜,不過如此罷了。”

程婉蘊:“……”你把你角的番茄醬再來說話。

李氏也很喜歡番茄醬,還在程婉蘊震驚的目裏舀了一勺配粥,津津有味之餘,還和討論起如何這番茄醬熬制。

Advertisement

也不藏私,告訴要先將番茄蒸,除籽漿,還要加白醋、五香、洋蔥、大蒜末、胡椒等一起熬制,把李氏也說得咂舌:“虧你有這巧思和耐呢,熬一個醬就得廢上好幾個時辰呢。”

“這有什麽的,都是些糙東西。”楊格格在一旁嘀咕,“我家下人吃得都比這好。”

程婉蘊忍不住了:“那你別吃了。”

“得了得了,你說兩句吧,”李氏命小宮給楊格格續酒,“我這果子酒不醉人,今晚月這般好,都多飲些。”

程婉蘊也喝了幾杯,度數很低,加點蘇打水簡直就是rio,的確不醉人。

要回去時,程婉蘊除了臉熱了些,并未喝醉,楊格格倒喝得步履已有些蹣跚,連脖子都紅了,回去路上還喊頭,直嚷著備水沐浴。

三個人就屬程婉蘊住得遠,青杏提燈在前,碧桃扶著

還沒進院門呢,就見著何保忠提著燈侯在門口,那張白乎乎的小胖圓臉上滿臉堆笑:“哎呦,格格您可回來了,太子爺等您等得都睡著了。”

程婉蘊忙走進屋子一瞧:“……”

得,抱著的兔子睡在躺椅上呢。

這位爺就不能造辦給他原樣打個椅子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