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閣臣夫人日常 第73頁

《閣臣夫人日常》 第73頁

直到走到徐家正堂,長宜才覺得手中的大紅繡球那一頭好像換了個人拿,永城侯夫人還在一旁攙扶著,拜了堂,隨著一聲‘禮’,一群人簇擁著新郎新娘房。

房里更是熱鬧,還要坐床撒帳,長宜被按坐在床上,永城侯夫人笑著道:“新郎,可以挑新娘子的蓋頭了。”屋子里的人開始起哄。

長宜這才知道徐衍一直在邊,不知為何,突然又局促起來,兩手絞握在一起,剛才哭了許久,不知妝容可哭花了。

徐衍卻很是鎮定,微笑的接過喜稱。

紅蓋頭被挑開,長宜的眼前一片明亮,定了定神,才看清屋子里里三層外三層站滿了人,徐衍就站在的前面,上穿著大紅圓領吉服,背上綴著云雁補子,素金的革帶,烏紗帽上簪了花。

長宜抬頭對上徐衍的雙眸,他臉上帶著笑意,眼眸深邃而平靜。長宜微微吸了一口氣,紅著臉低下了頭。

徐衍也坐下來,永城侯夫人笑的端著托盤撒帳,桂圓、紅棗、蓮子……帶著好寓意的干果落在床上,新郎和新娘子的大紅喜服上。

接下來還要喝合巹酒,徐二太太邊的李嬤嬤端過來一碗餃子,長宜吃了一口,永城侯夫人就問:“生不生?”

長宜的臉紅得像是的蘋果,頗是忸怩的說了一個字“生”。

滿屋人哄堂大笑。

徐衍還要去前院敬酒,走的時候了一眼長宜,倒有些依依不舍的意味,永城侯夫人看在眼中不由掩了帕子笑了一下,催促道:“詹事,你且安心去前院待客吧,誰還會欺了你娘子不。”

Advertisement

徐衍就拱手朝永城侯夫人作了一揖。

早在前幾日徐衍就囑咐過永城侯,讓他帶話給他夫人:“……傅姑娘年紀還輕,臉皮薄,央嫂子多護著些。”

到底都是與徐家常來往的太太夫人,有頭有臉的,就是鬧也不會鬧得太狠,況且新郎都走了,略站了會都出去了。

長宜這才松了一口氣,冠太沉,肩膀酸疼,剛抬手,卻見一個四五歲的小姑娘從屏風后面悄悄溜了進來,生的一團子骨卻有些瘦弱。

“你就是四嬸嬸?”小姑娘烏黑的眼睛忽閃忽閃的,卻在打量

長宜以前在徐府見過小姑娘一面,知道是三太太鄭氏嫡出的兒。“蓁姐兒,過來。”長宜朝招了招手,很喜歡小孩子。

“你知道我是蓁姐兒?”小姑娘走過來,一臉好奇的盯著

長宜聲道:“當然,我不但知道你的名字,還知道你母親是三太太。”

小姑娘疑的道:“你怎麼都知道?”

長宜點頭,笑著問:“你怎麼一個人跑來這里了,你邊的媽媽和丫頭呢?”

“我母親在待客,我跑出來的,娘和丫頭都沒看見我。”徐元蓁走到喜床邊沿,看到紅綾被上灑滿了干果,撿起一顆桂圓問:“這個能吃嗎?”

長宜開桂圓遞給蓁姐兒,和商量:“你跑過來,娘和丫頭看不到你,想來都急壞了,我讓丫頭送你回去可好?”

蓁姐兒邊吃桂圓邊道:“好。”倒很是乖巧。

長宜就了守門的丫頭進來,吩咐道:“好生把蓁姐兒送到三太太邊。”

Advertisement

徐元蓁跟著丫頭走出新房,又跑過來,趴在堆漆螺鈿屏風后面探出一個圓圓的腦袋:“四嬸嬸,你長得好看,蓁姐兒喜歡你。”說完‘登登登’的又跑了出去。

倒是可極了。

長宜坐在喜床上才開始打量屋子里的擺設,桌椅、宮燈、屏風上面都了囍字,紫檀木的方桌上點著龍紅燭,擺著各樣果粘,床帳也是大紅的聯珠紗帳,紅綾鴛鴦被……

外頭天已黑,也不知是什麼時辰了,長宜又又累,聽到門‘吱呀’一聲被打開了。連忙坐好,這次進來的是一位穿深赭比甲的老嬤嬤,一臉的笑意,上前行了一禮道:“四爺說他還得等會子才能過來,讓姑娘不必過于拘謹,在猗園里沒那麼多規矩,隨意就好。”

長宜記得之前猗園連個服侍的丫頭婆子都沒有,見這位老嬤嬤慈眉善目的,問道:“不知嬤嬤怎麼稱呼?”

婆子道:“老奴是從前服侍四爺的,姓姚,四爺撥老奴過來服侍夫人,夫人若是不嫌棄,就老奴一聲姚婆子。”

長宜聽到以前服侍徐衍,道:“那我以后就稱呼您‘姚嬤嬤’吧。”話音未落,長宜的肚子卻不爭氣的了出來。

長宜尷尬的笑了笑,姚嬤嬤道:“是老奴疏忽了,席面已經備好,老奴這就讓傳過來。”

姚嬤嬤退出去后不久就有四五個捧飯的丫頭進來,在一旁的圓桌上擺了席面。過了一會,姚嬤嬤帶著青竺和木槿進了屋。

“夫人初來,想來不習慣他人服侍,這兩位是您的,四爺說了,還是讓們在您邊伺候,以后再慢慢添丫頭。”

Advertisement

安排好這一切,姚嬤嬤又道:“夫人若是要什麼,招呼外面一聲就行。”說完恭敬的行了一禮,又下去了。

長宜就早上的時候吃了兩塊桂花糕,腸轆轆的,聞到香氣差點流出口水來。

剛在圓桌旁坐下,又聽廡廊下傳來一陣腳步聲,這次是刻意低的男聲:“……夫人歇下了嗎?”

長宜子一僵,連忙扶著頭上的冠小跑到床上坐下。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KX5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