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識,和劉進腦子里的畫面疊。
他恍然想起他之前不是暈倒在小皇帝寢殿的嗎?
當時梁王還沒死,可是等他再次醒過來,他便在宮門外的劉府馬車上,看到百聚集著要進宮,他也稀里糊涂地跟著一起進來了。
驚了半晌,嚇了半晌,直到這會兒,劉進才想起這茬。
這一切若不是他在做夢,那便是蕭峙特意饒了他一命。
殺了梁王,饒了他一命,這是因為他還有用?是了,他是門下侍中,還有用,識時務者為俊杰。
劉進腦子一靈,跟在中書令后,毫不猶豫地第二個跪下:“國不可一日無君,蕭太師當登基為帝,以民心!”
中書省門下省兩個頭都跪下臣服,其他有眼力見的便也跟著跪下。
呂太傅怔怔的,有些傻眼,但是蕭峙和他的金吾衛很有分寸,不像梁王把心思都掛在臉上了,還惺惺作態說只是來給先帝討說法。
他覺得金吾衛在蕭峙的帶領下十分有禮,剛剛還把重要證據都給他保管來著。
呂太傅這個最膽大耿直的不反對,那些想反對的,也都不敢第一個開口。
乍一看,百幾乎都贊讓蕭峙登基,起碼無人反對。
按常理,蕭峙當再三婉拒,最后盛難卻,被迫被這些大臣們龍袍加。
但眼前的蕭峙是個不走常理的。
他狠狠皺了下眉頭,震驚之余空反對:“諸位大人未免過于抬舉本太師了,且不說九殿下興許還活著,皇親國戚眾多,這龍椅如何得到我來坐?”
“就是,蕭太師又不姓岳。”有位皇親贊同地小聲嘀咕,是安慶郡王。
周邊大臣都朝他看過去。
他也姓岳,但也只沾了個岳姓,和先帝乃至小皇帝之間的脈已經隔得頗有些遠。
此前一直待在小小的封地,前些日子奉旨京,后來京城一而再出事,小皇帝沒攆他,他便拖到今日還沒走。
謝侍郎冷笑:“梁王謀逆時,安慶郡王在何?小陛下被梁王殺害時,安慶郡王又在何?眼下蕭太師置了梁王余孽,皇宮也清理干凈了,安慶郡王這才跳出來主持大局?”
劉進訕訕,跟著附和。
蕭峙抬手,阻止他們繼續說下去:“安慶郡王畢竟姓岳,諸位大人的好意,本太師心領了。本太師如今只想遵從小陛下的愿,代理朝政,還請諸位大人莫要將本太師陷于不義之地。本太師靜候九殿下歸來。”
安慶郡王聞言,撇撇,沒敢再多說。
商議完這些后,蕭峙朝散了朝。
中書令、謝侍郎等人沒走,劉進猶猶豫豫,在殿躑躅。幾人陸續示了好后方才離開。
初二向蕭峙稟報了京城目前的況,不解道:“侯爺剛剛為何不順勢答應?”
蕭峙搖頭:“那位置必須講究名正言順,否則后患無窮。今日我用權勢奪位,他日那幾個沾了岳姓的郡王亦可效仿。既然已經走到今日這一步,不妨再等等。”
小皇帝便是個鮮活的前車之鑒,上位不正,許多事沒有理干凈,如今小小年紀丟了命,也沒幾個人真的傷心。
他若還活著,即便為天子,也要被這些王公大臣質問先帝之死。
初二沉道:“侯爺問的問題,便是后患?”
蕭峙頷首:“本侯今日主拒絕他們的好意,呂太傅這等正直之人,自會更偏向本侯。”
他今日一拒絕,如安慶郡王這等只沾了一個岳姓的,有膽量便會跳出來。
姓岳的郡王沒幾個,且看看還有誰如此不怕死。
初二似懂非懂,無論如何,九皇子躲不下去了。
那些想要推舉岳家脈登基的大臣會找他;想要討好蕭峙,讓蕭峙龍袍加的人也會找他;心懷鬼胎的安慶郡王之流,也會找他。
不管九皇子是生是死,他如今才是最名正言順坐皇位的那一個。蕭峙可不愿意剛坐上去,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便帶著九皇子到他跟前囂。
再等一等,不急在這一時……
遠在穎州的晚棠,并不知道有一隊人朝奔來。
當天夜后,晚一步得知小皇帝和梁王都已經升了天。
“夫人請搖幫忙寫的兩份傳位詔書幫了大忙,各位大人已經猜到梁王那封信不是侯爺所寫。”阿軻興沖沖地向晚棠報喜,說完又擰眉,“就是不知侯爺為何不順勢答應坐皇位。”
“那個位子哪是那麼容易坐的?眼下輕易答應,日后九皇子被找到,或者皇親們不滿,都有得鬧呢。夫君定是想先解決這些后顧之憂。”
阿軻阿瞞兩個似懂非懂。
“京城如今只有一個安慶郡王,你們遞個消息回京,便道……”晚棠積極地幫忙出謀劃策,蕭峙興許已經想好了對策,但不愿干坐在這里等著。
信鴿哼哧哼哧地揣著信飛往京城,翌日晌午便完了使命。
初二看完消息,及時告知蕭峙。
蕭峙看到紙上常人看不懂的信,眸一:“夫人真乃本侯的賢助,讓人依照夫人之意,去辦事吧。”
城門已毀,京城這幾日戒嚴,不得出。
老百姓們有不屋舍被毀,無辜亡者有二十多人,傷者亦數十人。
不知是誰起的頭,蹲守道安慶郡王,當街哭求,攔住了他出行的馬車:“求郡王救救我家小兒吧,他被梁王的人砍斷胳膊,流不止……”
其實蕭峙已經差人安頓傷民,但他們在藥堂里歇息時,聽說安慶郡王是如今最可能繼承皇位之人。未來的皇帝定不會看著黎民百姓苦,小兒子斷的是右胳膊,以后難以糊口,所以他們便了心思。
安慶郡王聽了他們的話,打開車窗看了一眼,周圍瞧熱鬧的百姓不在數。
他心思微,如今九皇子下落不明,其他郡王都在各自的封地無法擅自離開,他是最有機會的那一個。
他為了展現自己的仁德,當即下了馬車,朝隨行小廝手:“拿五十……五百兩銀票來。”
小廝不敢忤逆,掏出銀票遞過去。
安慶郡王走到那對老夫妻跟前,親手將他們扶起,說了一番安的話,最后把銀票塞到老翁手里:“這些銀子,便當是本郡王對你們家的補償,回去帶你們兒子好好治療胳膊,余下的應該也能養他小半輩子了。”
應該能吧?安慶郡王并不清楚一個老百姓一輩子的食住行大概要多銀兩。
他哪里知道五百兩夠養老翁一家子了。
那些原本只是看熱鬧的老百姓,看到安慶郡王出手如此大方,爭先恐后地圍住馬車,爭相跪下去。
眾人七八舌,個個命苦如黃連。
小廝隨帶的兩張銀票和碎銀,一眨眼便被安慶郡王散了個。
可惜,升米恩,斗米仇,那些一粒碎銀子都沒拿到的百姓哪里肯善罷甘休。
身為王府打秋風的表小姐,林婠婠時刻謹記自己的保命原則:不與貴公子們有所牽扯,不讓他們沉迷美色,不與未來的嫂子們爭風吃醋。哪怕他們偏要不斷撩撥,嫂子們視她為眼中釘,肉中刺,各種陰招層出不窮,她也只是見招拆招,斗智斗勇。好不容易熬到世子與白月光重歸于好,林婠婠也尋得佳婿。哪曾想,剛一遁走,她就被抓了回來。金尊玉貴的世子爺把她抵在墻角,紅著眼眶,啞聲幾乎瘋狂,“婠兒,你到底愛不愛我?”林婠婠嫵媚一笑:“四哥,你猜!”曾經何時,她也有過真心,只不過被他弄丟了而已......人間清醒嬌嬌醫女VS腹黑偏執毒舌世子
祖父是威名赫赫的鎮北大將軍,父親叔伯皆爲國之棟樑,母親乃名門千金,趙晏從出生起,便是衆星捧月、風光無限的天之驕女。 五歲那年,她應選公主伴讀,進宮當天,她遇到一個漂亮男孩,只一眼,他便超越她所有兄弟,躍居爲她心目中最好看的人。 然而沒多久,她與他發生爭執,將他按在地上一頓胖揍,直到被宮人們驚慌失措地拉開。 後來,她才知道,他竟是當朝太子。 兩人不打不相識,自此成爲一對冤家,從琴棋書畫到騎馬射箭,爭鋒較勁了整整八年。 十三歲,趙晏情竇初開,學着姐姐對心上人示好的模樣,悄悄往太子的書中夾了張字條。 誰知轉眼卻見他隨手一扔,不以爲意道:“怎可能是她?孤敢保證,在這個世上,趙晏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孤,當然,孤也一樣。” 次日,趙晏不辭而別,隨父母遠赴涼州,一去就是三年。 三年後,父親回京,風光高升,伴隨而來的還有一道聖旨,冊封趙晏爲太子妃。 趙晏冷笑,發誓要在新婚頭天就從太子手裏拿到和離書。 但這次,任憑她作天作地,曾經驕傲不可一世的太子只是微笑看着她,心想:和離是不可能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的。 他不會告訴她,這是他千辛萬苦求來的賜婚。 他已經爲當年的言行付出代價,以後永遠都不會再放開她了。 這是個“兒時口嗨一時爽,長大追妻火葬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