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青梅嫁人后,新帝占有上癮 第1卷 第378章 張詠取代了自己?

《青梅嫁人后,新帝占有上癮》 第1卷 第378章 張詠取代了自己?

“還請出示皇上親筆手書。”

蘇晚晚冷笑兩聲。

當即寫了封八百里加急的信給陸行簡:“任張詠為司禮監掌印太監。”

陸行簡接到信沉思良久。

還是授了權。

孟岳大吃一驚,猶豫再三還是斗膽勸諫:

“皇上,張詠掌兵權日久,又讓他掌印,只怕會出現第二個柳溍。”

柳溍就是從司禮監掌印太監開始逐漸染指兵權,最后權傾天下。

若是讓張詠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只怕權力更加集中,比柳溍掌權得更快,對皇權更容易構威脅。

陸行簡淡淡道:“無妨。”

……

張詠被任命為新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而魏彬又做回秉筆太監。

魏彬心沉如水,卻不敢表半分。

明明是張詠告誡他,要把忠君當第一要務,不可行差踏錯。

因為有柳溍的前車之鑒,他謹小慎微,不敢得罪張詠。

怎麼到頭來,他被貶回原職,張詠取代了自己?

蘇晚晚忙著讓六部和閣制定安流民、剿滅各地流寇事宜,有了張詠來往坤寧宮和閣,事變得高效許多。

直到一封奏折出現在案頭。

奏折先是寫了柳溍逆黨余孽等事,最后矛頭一轉,直指宮中佞縱容手下為四方。

就差指名道姓罵蘇晚晚了。

蘇晚晚冷冷一笑。

忍了那麼久,李首輔終于出手了。

來張詠和錢檸,把奏折給他們看。

“這事,兩位怎麼看。”

張詠道:“微臣去問詢閣。”

錢檸倒是會歪樓:“先鎮守太監廖鏜的弟弟廖鵬在河南做,有人說河南盜起民窮財盡皆由廖鵬作威作福、橫征暴斂,這宮中佞,指的是廖鏜?”

蘇晚晚冷冷道:“是與不是,把寫折子的員抓起來審問便知。”

Advertisement

張詠來到閣。

“首輔大人,宮里為這折子正生氣,急著拿人,咱家勸了幾句,才爭得機會先來問問閣老。”

李東謙眼神溫涼。

這是著他大義滅親呢。

這位蘇皇后還真不是柿子。

“天漸暮,外臣豈可擅自宮?還請張公公勸勸宮里,莫要阻塞言路。”

張詠皮笑不笑地看著李東謙。

“李首輔為多年,自然知道和同塵的道理,您說是不是?”

李東謙瞇了瞇眼。

“這話說得好,不知道張公公要和誰的,同哪里的塵?”

張詠哈哈大笑,隨即臉變得嚴肅:

“閣老說笑了,咱們都是皇上的人,還能和誰的,同誰的塵?”

既然李東謙不打算見好就收,蘇晚晚也不含糊。

當即讓人抓了上走著的那位刑部員外郎,在午門外施仗刑五十,削為民。

行刑時,李東謙等人正好下值,眼睜睜看著那個員被打得慘連連,橫飛。

閣不久的大學士劉忠步伐踉蹌。

挨打的員外郎正是他的得意門生。

李東謙安劉忠:“不會有命之憂。”

真正要人命的廷杖,本不會讓人出聲,一杖杖打在腰上腎臟的位置。表皮問題不大。

臟全被震碎,口吐鮮,必死無疑。

劉忠長嘆一聲,臉蠟黃。

就是李東謙授意他讓人撰寫這樣一封奏折,以希得到宮里賞識。

哪里知道會招來一場無妄之災?

他是柳溍倒臺后才進閣的,資歷最輕。

劉忠趕上了一道請求回家掃墓的奏折。

一般員被彈劾或者犯了什麼錯,上道請致仕的折子就能試探出君心,或者表達自己的認錯態度。

皇帝一般都會挽留。

畢竟需要人干活。

可劉忠好容易閣才半年,舍不得辭職,就用這個法子來試探上意。

Advertisement

蘇晚晚果斷同意了劉忠的請假折子,算是給李東謙等人一個敲打。

然而。

報復也很快到了。

錢檸急匆匆來報:“山東運往京城的銀,在城南被劫匪劫走了!”

蘇晚晚:???

“在山東境沒出事,在北直隸也沒出事。進京后反倒出了事?”

錢檸臉凝重,“不僅如此,京城各衙門捕盜竟一無所獲,連盜賊蹤跡都查不到!”

這是赤打朝廷的臉,更是打皇帝的臉。

蘇晚晚眼里閃過一抹冷芒,“五城兵馬司、順天府捕快都是死人不?”

“從今日起,命錦衛指揮使錢檸提督巡捕。”

只是并沒有止步于此。

又把一封彈劾兵部尚書的奏折讓閣、六部傳閱。

奏折上說,兵部尚書王敞本來是個庸才,素乏清,投奔柳溍才升的兵部尚書,宜令自陳,或改散職,改任賢能者,或許群盜可息。

這就是擺明了態度,流寇四起的鍋,要兵部尚書王敞來背。

李東謙氣得砸了茶杯。

“牝司晨,荒唐!”

楊廷倒是安起李東謙:“消消氣,現如今流寇四起,局勢不穩,此舉也合合理。”

李東謙冷哼,“介夫,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你兒子用修還是我的學生,如今又高中狀元,難道不知道呂后專權、武帝篡權的后果?”

楊廷面微訕。

“皇上如今春秋鼎盛,哪有首輔說的這般嚴重?”

蘇皇后曾是楊廷的學生,楊廷倒對蘇皇后的一些為政舉措還是很推崇認可。

李東謙卻不肯松口,拉住楊廷,“介夫,新任兵部尚書,得由我們推舉!”

他們都兼著吏部尚書之職,有推舉新任兵部尚書的權力。

實在是這個位置太過要了。

推薦員范圍很廣,涵蓋南京六部、北京六部,還有九邊巡

Advertisement

……

蘇晚晚難得地去東苑接硯哥兒下學,還帶著衍哥兒一同過去。

楊稹已經是翰林院修撰,還是每天出半天時間來這里教硯哥兒讀書。

子認真的態度,讓蘇晚晚有點詫異。

畢竟硯哥兒不是皇子,教了未來也沒多大前途。

他犧牲自己的本職時間來教一個黃口小兒,實在有點大材小用。

與之前的一襲布不同,楊稹如今穿著青服,整個人愈發神,沉穩斂。

衍哥兒對楊稹還有印象,睜大眼睛好奇地打量他。

蘇晚晚笑道:“恭賀楊大人高中狀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