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撩春 第1卷 第317章 龍馭賓天

《撩春》 第1卷 第317章 龍馭賓天

然而,大過后的皇宮依然人心惶惶,因為不論如何,至此為止,三皇子周宣文都是打著“清君側絞逆黨”的旗號在一步一步行事的。

如今叛黨皆俘,可孝帝的這口氣卻還是意外的綿長。

于是,從第二天開始,太醫院總管韓毅就領著一眾太醫進了養心殿。

一天,兩天,到第三日晚上,養心殿方傳出一記悲愴低沉又綿延悠長的唱傳聲——

“龍馭賓天!”

龍馭賓天,天下易主,大周朝這承載著百年春秋的九州之主在平德四十一年的秋冬替之時,終于等來了開啟它新篇章的一代明君。

只是在這之前,所有的流程和過場是務必要走完的。

孝帝駕崩不算突然,太醫韓總管戰戰兢兢地吊了他三天的氣,首輔大人陸晏廷親自擬寫詔書,六部尚書齊聚正殿待命,其實就是在等這一天。

周宣文更是在這三天之以肅清逆黨殘余之由將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從上到下捋了一遍。

第三天晚上,孝帝的這口氣剛咽下,侍總管的那一聲唱傳剛喊完,閣大學士馮縉就在養心殿宣讀了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日:

先皇驟崩,歸于五行,三皇子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命,屬以倫序,奉宗祧,即皇帝位。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

新帝即位,天下初定,改國號為永隆,滋定明年為永隆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

欽此!”

馮縉話音剛落,養心殿的一眾權臣皆齊齊俯跪下,匍匐叩首,以額地,高呼三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孝帝先逝,本是悲慟之事,然而整個養心殿卻莫名地充斥著一種抑的興,大多數人的臉上都尋不著半點悲愴之,更多的反而是如釋重負般的平靜和恬淡。

Advertisement

不過新帝周宣文確實也沒有什麼多余的時間來傷春悲秋,待所有的流程走完以后,他第一時間就傳召了陸晏廷和宋明賢,還有已經在皇宮里憋了好幾天的桑吉。

這幾天,陸晏廷他們吃住全都在宮里,從睜開眼到晚上隨便扯一床被子躺在椅子上糊弄一覺,每個人都在各自管轄的范圍之忙得腳不沾地。

局過后要籌謀計劃的事太多了,包括周宣文,也就是永隆帝在,大家都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

以至于幾人突然這樣閑了下來齊聚養心殿,一時之間都生出了恍惚,總覺得好像在做夢。

“我今日務必是要出宮的!”但很快,宋明賢就反應了過來,不等陸晏廷開口,他就先抬起手擺出婉拒的姿態,“不管你說什麼都沒有用,六部之所有的空缺我都已經填滿了,你別再把什麼奇奇怪怪的活兒丟給我,我頭上大小連個職都沒有,就這樣被你當牛做馬的使喚,我連兒子都沒見著一面!”

一提起兒子,宋明賢聲音就拔高了幾分。

其實早在第一天溫久卿他們被伏的時候李嬋就命人傳話進來,問是否可以進宮,也一并把昭元已經順利產下一子的消息送了進來。

宋明賢當即就要出宮,臨了卻被陸晏廷他們給攔下了。

當時先帝爺還未咽氣,前途并非萬無一失,為怕節外生枝,周宣文當機立斷,差人傳話出去,讓李嬋們一眾眷待在竹院,按兵不

所以這短短的幾天,隔著皇城高墻,宋明賢也算是嘗盡了“相思”之苦。

兩人正說著,忽聽一旁側門風簾一掀,接著便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陸晏廷和宋明賢齊齊回看去,見是永隆帝和桑吉并肩而來。

陸、宋二人忙不迭地向永隆帝作揖行禮,可他們人還未,卻見新帝已沖他們輕輕地擺了擺手。

Advertisement

“今日此聚乃家宴,不做君臣之禮。”永隆帝說著便命侍布上酒菜,然后將三人引座。

千言萬語盡在清酒之中,永隆帝最先舉杯,抹了贅言開門見山道,“今日朕能坐得江山重塑朝綱,爾等功不可沒!諸位昔日所愿,朕銘記于心,從今往后朕定當勵圖治,不負諸位舍命追隨,不泯先祖創國之愿!”

永隆帝說完,對桌三人皆心澎湃,慨萬千。

可是不等旁人先開口,桑吉卻清了清嗓子道,“我西羌自是不可與你們大周同日而語的,然請陛下勿忘我們異族相助之功,關于邊境諸城的農耕、馬市還有商貿往來,懇請陛下務必提上議程。”

“那是自然。”永隆帝鄭重點頭,然后徑直看向了宋明賢。

但新帝的這一眼,直接看笑了陸晏廷,也把宋明賢看得從椅子上彈跳了起來。

“怎麼?”永隆帝不明所以,轉頭問陸晏廷。

“著急看兒子了,怕陛下您又給他派活兒呢。”陸晏廷替宋明賢直言。

桑吉聞言倒是才想起來,連忙拱手沖著宋明賢拜了拜,笑著恭喜他。

宋明賢頷首回應說著“多謝多謝”,又讓桑吉一定要在上京城多待些時日,等吃了他兒子的滿月酒再走,然后才沖陸晏廷咋了舌。

“首輔大人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我初為人父喜得貴子自然歸心似箭,不過我就不信了,這麼多日在宮里待著,你就一點也不記掛妻兒嗎?想那竹院的門頭可都被那些膽大妄為的逆黨燒掉了大半呢。”

見宋明賢開口就直自己痛,陸晏廷也毫不示弱,轉而對著永隆帝說道,“陛下,宋駙馬方才還和微臣抱怨著,說自己職卻還要任勞任怨,干的實在是一筆賠本買賣。”

Advertisement

宋明賢聞言被氣笑了,指著陸晏廷罵道,“珣笙,你這是在陛下面前同我過河拆橋啊!”

看著眼前這似曾相識的畫面,永隆帝只覺得心口微微一松。

好在,摯友依然啊!

過后,他們份都變了,但是那生死之分卻從未變過。

不過,新帝臉上從容淡定的神約已經有了一點國之君主的威震沉穩。

“如此說來確實是朕拘泥疏忽了,明賢,你就趕出宮吧,這一直讓昭元住在外面也不是個事兒。宮里都安排的差不多了,接下來這朝朝外啊,朕帶著你們一起慢慢整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