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帝看看老二,低聲問:“徐東那法子,你教他的?”
趙璲垂眸,道:“雖是兒臣教的,但能不能做、敢不敢做都要他決定,兒臣既無力親力親為,此事若便是徐知縣一人的政績。”
永昌帝:“朕沒想追究他的欺君之責,就是好奇你是怎麼想到的。”
自家老二,怎麼看都跟種藥材的事扯不上關系。
趙璲回憶片刻,道:“那日隔壁的齊老慶壽,兒臣與王妃去吃席,王妃聽席間婦人們提起黃,說早年靈山上的黃很常見,隨著藥商來收黃日益頻繁,村人們大肆采挖才致使山上黃銳減,只能去深山尋找。”
“因為王妃的話,兒臣推測黃在靈山容易存活,便讓隨行的郎中去山上探查,確認黃可否在樹下種植。”
永昌帝意味深長地道:“你那媳婦,還真是什麼蒜皮都要跟你念叨。”
趙璲:“……當時兒臣深居寡出,聽說這些倒也覺得有趣。”
永昌帝:“你哪是覺得有趣,你是聽出了解決當地百姓生活困頓的一個好點子。”
趙璲剛要開口,永昌帝堵住他的自謙,淡然道:“不必思慮太重,朕是為自己有個心懷民生的皇子到高興。”
老大沒有主見,就算看到問題也容易被邊的人左右而無法貫徹到底,老三目高于頂,連春闈選上來的新科進士們都看不上,永昌帝如何指老三能自己栽培賢臣良將?想用現的能臣名將,哪個能臣名將不是一步步歷練起來的?
因為惠王言辭簡練,他在里面連一刻鐘都沒待上就出來了。
這回,到慶王進去了。
今年的文武春闈都還算順利,選出來的進士們也讓永昌帝頗為滿意,永昌帝簡單地夸了夸老三,然后拿出一封奏折,讓慶王自己看。
這是荊州潭州知府遞的折子,稱當地有匪首陳威、王晟、柳四夷三人聚眾上千人為禍鄉里、殺掠過往陸商船商,潭州兵出三次都因匪群藏匿深山且占據地利而失手,百姓不堪其擾怨聲載道,知府請求朝廷調兵前往鎮。
慶王眼睛一亮,禮部除了科舉再難顯出本事,他早就想換個差事了,這波山匪出現的正好!
“父皇,兒臣愿往潭州剿匪!”
永昌帝問:“那你先說說,你準備怎麼剿。”
慶王讀兵書,思索一番,道:“兒臣到了潭州,先找悉山勢的樵夫獵戶詢問清楚都有哪些山道,看看可有小徑供大軍進山殺匪。若無法進山,兒臣會安排一支商旅大餌他們出山,能一網打盡最好,不能也能抓一批人,再威利這批俘虜帶大兵進山。”
永昌帝:“那你覺得,此次剿匪需要多兵馬?”
慶王:“潭州有一千兵,父皇再從荊州軍里給兒臣調一千水軍一千步兵,應該夠用,再多了容易打草驚蛇。”
永昌帝看著面前才二十一歲的三兒子,道:“朕給你調五千,切不可因匪群人而輕敵。”
慶王心里一暖,拱手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永昌帝繼續道:“潭州山多水多,遇事不決可與當地將領商議,力爭用最的傷亡鎮匪,進展順利當然好,若有失手也不要,遞折子過來朕會幫你想辦法,切記貪功冒進。歷練歷練,偶爾小事上栽個跟頭反而是好事,記住教訓了,將來擔著大任才會考慮得更謹慎周全。”
慶王聽懂了,父皇這是不太信得過他啊。
二哥十八歲去南邊帶兵便旗開得勝,他二十一歲去打一千多匪徒若是還能失手,就算父皇不介意,他自己也沒臉回京了。
雖然父皇的囑咐有些畫蛇添足,得了這個機會的慶王還是很高興的,出書房時臉上就帶了些春風得意。
瞧見候在外面的兩位兄長,慶王笑道:“大哥二哥還在等我啊,我還以為你們早走了。”
趙璲:“……”
他倒是想走,可康王掌握著椅堅持要等慶王,他便只能跟著等。
康王對上慶王眼中的得意便心中一突,待離書房遠了,他故作隨意地問:“看三弟一臉喜意,是有什麼好事嗎?”
慶王掃眼矮了他們一大截的二哥,嘆道:“荊州那邊出了一膽大包天的山匪,四燒殺搶掠簡直不將朝廷放在眼里,父皇讓我過去剿匪,唉,此時出發,到那邊正是熱起來的時候,就怕匪徒也嫌熱躲在山里不出來,讓我有兵沒使。”
康王:“……”
慶王:“不說了,我先去兵部問問荊州軍的況。”
丟下兩位等了他至兩盞茶功夫的兄長,慶王邁他那兩條修長長,恍如一匹終于可以放出籠子去撒歡的駿馬快快活活地先走了。
康王暗暗咬牙,低頭對椅上的二弟道:“三弟這脾氣,還是這麼顯擺。”
不就是剿匪嗎,讓他去他也行,奈何他武藝不如老三,遇到這種武差父皇很難第一個想到他。
他的二弟依舊沉默。
在慶王一黨看來,他這番去剿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哪怕戰功不夠大,他們也能吹到大,怕的是康王那樣只能在戶部撥算盤,連立小功的機會都沒有。
短短的兩天時間,沈妃、福長公主、吏部尚書沈世彥以及慶王妃鄭元貞都對慶王做了一番細細的囑咐,直接把慶王聽煩了,越發迫不及待地帶上一隊親衛離了京。
惠王爺不會跟自家王妃提與夫妻倆無關的事,直到端午姚黃隨著惠王爺進宮參加宮宴,聽見周皇后跟沈妃提起慶王此時應該已經到了荊州,姚黃才注意到永昌帝父子那邊果然了一道影。
不過跟慶王去剿匪這事相比,姚黃更好奇那些匪徒,長了多大的膽子敢在國泰民安的時候鬧事?
可惜周皇后、沈妃關心慶王了,沒說到這些。
又該柳了,姚黃悄悄地朝自家惠王爺去。
惠王爺目不斜視地端坐,就算王妃惦記魁首的一百兩黃金,他也不好年年去搶這個風頭。
姚黃當然不會為此怨怪惠王爺,但這不妨礙用此事消遣他。
“才親一年,王爺就懶得哄我開心了,知道我喜歡金子都不去給我贏回來。”
回府的馬車上,姚黃坐在惠王爺的懷里,攀著他的脖子搖晃嘟。
夏日衫單薄,惠王爺不起王妃這樣的撒。
他閉上眼睛,提前報喜道:“今年父皇要去北苑避暑,五月下旬出發,一直住到九月中旬的大閱武結束。”
王妃頓時不嘟了:“我們也可以去?”
趙璲點頭。
姚黃大喜,前不久還憾當了差的惠王爺再也沒法陪去外面避暑游玩,今年竟然可以去皇家的北苑行宮!
“太好了,王爺快給我講講,北苑里面什麼樣?”
“……坐好了再講。”
第122章
端午永昌帝在宮里宴請群臣時,慶王剛剛抵達荊州軍的大營。
他是四月二十一一早出發的,除了兩天被大雨耽誤了行程,短短十二三天,慶王每天都要在馬車上顛簸一百多里地,顛得他都快吐了,下榻驛站的飯菜也不合胃口。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沐家有女,不學無術,貌醜無顏,一無是處,混蛋,她是被陷害的! 天聖國師,清貴絕塵,風華絕代,悲天憫人。眼瞎,就他這破演技! 當穿越女毒醫VS腹黑偽國師,他騙她,寵她,藐視她,最後還要娶了她 她欺他,坑他,壓榨他,絕對不會放過他。 「小姐,國師大人請您去乾大事,奉上五個大洲,神獸百隻,另有百億墨晶。」 拍了拍衣擺,某女施施然起身,「東西留下,人,丟出去。」 「夫人別鬧,小心動了胎氣。」某妖孽笑的無奈。
皇后病重,靖安侯府的五姑娘念善被送進了宮中陪伴自己姑姑。 兩個月后,她回府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請母親推了正在說的親事,閉門不出。 皇后薨逝,侯府眾人哭靈回來后,念善已被一輛馬車接走,以替皇后守陵的名義被暗中送到京郊行宮。 在奢華宮殿中,那個天下都要仰望的人扯下她纏在腰間的布帛,捏緊她的下巴居高臨下的看著她,聲音冰冷又慢條斯理:“善善,還要打掉朕的孩子麼?” *** 起初,宋驍不喜念善卻讓她進宮,只是不想他的長子沒有親娘。 后來,他又讓她生下了公主。 最后,他看著念善玩弄心機去復仇,做盡了他不喜之事。 可這一次,他卻親手將皇后之位送到了她面前,只希望她會喜歡。 1、架空,設定和邏輯為劇情服務,請勿考據。 2、排雷,非SC,文案內容集中全文雷點,慎入。
西涼威遠王府。 虎頭虎腦、年僅5歲的小王爺蕭沫希見自家娘親又扔下他跑到田野去了,包子臉皺得都鼓了起來。 小王爺哀怨的看了一眼身邊的爹爹,老氣橫秋道:「父王,你當初怎麼就看上了我那沒事就喜歡往外跑的娘親呢?」 蕭燁陽斜了一眼自家人小鬼大的兒子,隨即做出思考狀。 是呀,他怎麼就喜歡上了那個女人呢? 沉默半晌...... 「誰知道呢,腦子被門夾了吧」 同命相憐的父子兩對視了一眼,同時發出了一聲無奈嘆息。 攤上一個不著家的女人,怎麼辦? 自己的王妃(娘親),只能寵著唄! …… 身懷空間穿越古代的稻花,只想安安穩穩的在田野間過完這輩子,誰知竟有個當縣令的父親,於是被迫從鄉下進了城! 城裡的事多呀,為了在家有話語權,稻花買莊子、種花卉、種藥材,培育產量高、質量好的糧種,愣是輔助當了九年縣令的老爹一步步高升,讓寒門出身的顏家擠進了京城圈子! 這是一個寒門嫡女輔助家族興旺繁盛的奮鬥故事,也是一個相互成就、相伴成長的甜蜜愛情故事! 男主:在外人面前是桀驁的小王爺、霸道的威遠王,在女主面前,是慫慫的柔情郎。 女主:事事人間清醒,暖心又自強!
當求之不得的穿越終於來了,還穿成了出身相爺府的美豔王妃,趙彥卿卻發現自己這趟穿越之行遠沒有乍一看那麼美好。 天生缺乏政治細胞,老天爺卻讓她穿到這個野心勃勃的女人身上,一個謀劃多年的逆天大局就這麼被她徹底穿抽了。更要命的是,多年修煉的傲嬌脾氣,偏偏遇上這個腹黑毒舌卻又盲目多病的王爺夫君,心疼與肝疼始終同在,隻能每天看著南美洲標誌性駝類動物在眼前結隊狂奔。 嘴賤這種事真不是後天能學來的,王爺請自重,毒舌傷身哎! 本文言情為主,吐槽為輔,劇情狗血,結局HE。看文求個放鬆,較真就跑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