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秧,我對你有別的心思,這心思是做不朋友的。”◎
裴宜覺得這話頭有些不對, 搖了搖頭道:“我哪記得這些。”
趙恒笑了笑:“那日我說話唐突了你,你不高興了,還要踩我的腳,被我躲開了。”
裴宜不自覺有些躲閃他的眼神。
趙恒的眼神太熾烈, 裏面有太多說不清道明的東西, 裴宜有些怕。
“都過去這麽久了, 還說這些做什麽……我, 我還要回去做功課, 若沒什麽事就先走了。”
趙恒突然上前拉住的袖:“秧秧, 我有話要說。”
姜都知見勢不對,上前擋了一下:“二大王有什麽話擇日再說吧, 在這花園裏拉拉扯扯的,總歸是不太好。”
趙恒收回手,著躲在姜都知後的裴宜低聲道:“秧秧, 我就幾句話。”
裴宜看了看他,隨後對著姜都知他們說道:“都知,你帶著金兒玉兒四看著些,我與二大王說幾句話就走。”
姜都知眼神很是擔憂,裴宜寬的笑了笑。
待姜都知走後, 這附近只剩他們二人。
湖水上結了薄薄的一層冰,花園裏落葉凋零,有些破敗,裴宜裹了裹上的鬥篷,著平靜的湖面,心有些忐忑。
趙恒的臉上是抑不住的笑:“秧秧……”
裴宜心裏不知是什麽覺, 不敢去看趙恒的眼睛, 只能著遠, 打斷他的話:“趙恒,今天天氣太冷了,不如我們都回去吧。”
趙恒也不是個傻子,話說道這份上,他也懂了些。
趙恒的笑容僵在臉上,他沉默良久才開口道:“秧秧你,你是不是知道我要說什麽。”
裴宜輕輕搖了搖頭,珠翠作響。
“我不知道,只是,我不想失去你這個好朋友,好哥哥。”
趙恒忽然有些急切:“秧秧,貴妃都同意了的,說可以去給你父母寫信親自商討,你……是我不夠好嗎?我雖不如大哥勤,但我,我能保你一輩子榮華富貴,我馬上就能出宮建府了,到時我帶你游山玩水,我帶你去這世上最最新奇的地方,我……”
“趙恒。”裴宜為難的開口:“你沒有不好,你不勤也不是不好,你就是這樣的人,我知道你是這樣的人,我願意和你朋友,我從不覺得你有什麽壞,只是,只是我對你從沒有那種心思。”
趙恒語氣近乎懇求:“秧秧,我能給你我有的最好的,我心甘願,你想做什麽我都陪著你,咱們或許不能做什麽利國利民的大事,但是我定能讓你為這世間最快樂的子。”
他語氣緩和道:“路我都鋪好了,貴妃同意了,做王妃不好嗎?秧秧?”
裴宜閉雙眼,趙恒剛從啓祥宮裏放出來時幹瘦的模樣還嘲笑過,當初不知他為何那麽執拗,現在想來,他應該就是那時著貴妃同意娶的。
“趙恒,你不必如此,我哪裏值得你這般堅持,咱們可以是很好很好的朋友,你是我在這宮裏唯一說得上話的朋友。”
“可我與你做不朋友了。”趙恒看著,眼神有些空:“秧秧,我對你有別的心思,這心思是做不朋友的。”
這道理裴宜也知道,低下頭,空氣中彌漫著痛苦的寂靜。
趙恒嘆了口氣:“貴妃說直接與你父母商討,但我想著這事我總要先問問你。”
他強撐著神笑了,笑的有些爽朗,又有些決絕:“我覺得我并不差,但秧秧萬一不願意呢?若你不願意,我哪能迫你,秧秧,我……我定然不會迫你。”
裴宜看著他,眼前的趙恒太過陌生,這幅表任誰看了都會有些。
裴宜眼中噙著淚:“趙恒,對我真的很好,只是,只是我喜歡上別人了,我這一顆心就這麽點兒大,再騰不出空去想別的,我本該早些發現你對我的心意的,我也該早些與你說明的,是我太遲鈍了。”
趙恒絕的搖搖頭,自打他從啓祥宮出來,便約約覺得秧秧有些不一樣了,沒想到是因為這個理由。
“秧秧……”趙恒再說不出什麽,他不想去問是誰,因為他心裏已經有了猜想。
裴宜默默掉著眼淚,趙恒強打起神笑了笑:“莫要在哭了秧秧,又不是什麽大事,明日就都忘了吧,今日是我唐突了,我送你回東宮。”
裴宜不想看他這樣,趙恒原本是大大咧咧無拘無束的脾,裴宜對這樣抑著緒的趙恒太過陌生。
但還是點點頭,希這一切盡早過去,明日還和往常一樣,趙恒是最好的朋友,素日裏他們還能在一起談天說地,沒有隔閡。
走在回宮的甬道上,裴宜一路都沒有擡頭,趙恒也神憂思,不知在想些什麽。
到了門口,裴宜輕聲說:“我進去了,你也早些回宮吧。”
趙恒點點頭,擡步走了。
裴宜原本已經進了院子,鬼使神差的卻又站在門口了。
趙恒在抹眼淚,他高大的個子在甬道中有些醒目,兩邊的手臂流擡起又落下,肩膀有些抖。
裴宜咬咬,眼淚像是斷了線的珠子,無關其他,覺得自己再沒有趙恒這個朋友了。
事變這樣,裴宜覺得自己有錯,早該察覺,早該說明白。
那個趙恒拉著跑出去的雪夜裏,就應該察覺,當趙恒一次次來給送東西來看的時候,就應該明白的。
但那時還未開竅,真真是想不到這些。
進了屋子,伏在床被上,也不知自己在哭些什麽,金兒上來勸:“姑娘莫哭了,姜都知下午給您告了假,您好好歇歇。”
裴宜撲進金兒懷裏哭的嗚咽:“金兒,我覺得孤單。”
金兒也跟著拭淚:“奴婢陪著姑娘,還有玉兒,還有姜都知,快到年節了,奴婢陪著姑娘去放煙花,陪姑娘守歲。”
第二日裴宜也告了假,眼睛哭的實在太腫。
第三日上學的時候,宗學裏議論紛紛,顧靜珊過來跟說,二大王自請出宮建府,朝中有些議論言語。
裴宜有些疑:“皇子封王建府天經地義,這有什麽可議論的?”
顧靜珊低聲音道:“聽說二大王自請去霸州,年後不到元宵就走。”
“啊?”裴宜十分驚訝:“不是在汴京建府嗎,為何要去邊境?”
“二大王說邊境局勢不穩,他要坐鎮霸州,一邊練兵一邊守衛皇城,以待收複疆土。”
裴宜皺眉,表十分擔憂:“家與貴妃同意嗎?”
“貴妃自然不願,聽說在家面前哭的都暈倒了,二大王本就是生慣養長大的,連皇宮都很出去,更何況是霸州那種地方……”
說到這,顧靜珊湊到裴宜耳邊說道:“我爹說現在遼國虎視眈眈,怕是不久便會打仗,霸州到時便首當其中為軍事要塞。”
說到這,顧靜珊有些仰慕到:“我爹沒想到二大王有這樣的膽識,回家連連誇贊,若皇子都有二大王這般虎膽,那遼國豈敢造次!”
裴宜一言不發,心裏思緒萬千。
晚上回了東宮,太子來了信,快到年節了,的災大大好轉,想來不過多久就可以回宮,許是得了些空,趙恂的信寫的長了些。
都是些介紹當地風土人的話,本地的父母都是從江南外放來的,說話口音極重,需得有人翻譯著,鬧了不笑話。
天氣冷的時候他便穿上了裴宜送的棉,確實暖和不。
另外賑災的條件確實艱苦,幸而裴宜沒有跟來,否則就要一起罪。
裴宜看完了信,臉上漾的甜的微笑,趙恂說想。
提起筆,也給趙恂寫了信遞出去,思來想去,還是沒有寫趙恒的事。
年節那天,打扮的喜慶,宮裏大宴今日算是沒有把忘了,這都是太子臨走前細細提點過的。
大宴上的意外之喜,是遇到了沈瑛。
看起來容煥發,整個人都神了不。
二人手拉著手一直說話,沈瑛誇贊道:“我公公整日裏回到家裏一直誇贊太子殿下,說他的賑災政策有效,說家國有,讓顧靜水多多努力,好去輔佐太子,近些日子又誇二大王有膽識有魄力,那天喝了酒,竟落下淚來,說他何德何能看著兩位皇子長大。”
說起趙恒,裴宜就笑不出來。
打了個岔,裴宜問道:“侯爵府和你聯系還多嗎,侯爵夫人和沈瑜沒再找你麻煩吧。”
沈瑛撇撇:“真的是,前些日子還要把侄送過來給顧靜水做妾,我真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
裴宜詫異的不得了:“哪個侄?”
沈瑛一翻白眼:“就是想著讓我過去做續弦的那個哥哥家的兒。”
裴宜哭笑不得:“原來想讓你去給做娘,現在看娘做不了,便要送你手下去做個良妾,侯爵夫人真是好心思。”
沈瑛撇撇:“不過就是看上了顧靜水的家世,覺得他早晚會納妾,不如找個自家的先送過來。”
作者有話說:
傻兒子趙恒要下線一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