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馮定忠的第二天,嚴青澤來了。
經略使沒住在衙門,在場上來說是一奇,在化州老百姓眼中,這位“自家”如家人,是鄰家大兄弟。常看到江大人早上上衙的時候到街邊買兩個馕,晚上偶爾會呼朋喚友在攤頭吃羊串,啃牛尾。據慈養院的黃吏說,江大人府上每年資助了大把銀子給那些老人孤兒,便是大人被調到了京里,這銀子也沒有斷過。
去年逐走西域聯軍,江大人從西域各國要回了許多被擄走的鄭人,府拿出銀子安這些難民,替他們造房子、置田地、置營生,在化州無數人家視他為萬家生佛。
江府門前一年四季果蔬不斷,都是那些承了恩德的百姓自發送來,一小籃桃、一筐子杏,一捆自家的青菜,一小袋細磨刷過的面,值不了幾文錢,但卻是尋常百姓最誠摯的心意。
嚴青澤一路打聽著來到江府門前,看到墻邊放著數十個籃子,里面裝著各式的瓜果暗自詫異,拉住一個放籃子的十二三歲的年,問道:“這位小兄弟,你把這籃棗子放在墻邊做什麼?這一排的籃子放在墻下莫非有人來買?怎麼不見人看著?”
那年打量了一眼嚴青澤,嚴青澤此次換了件青衫,胡須也長出了半寸多長,手中拿著包袱,看上去像個教書先生。年人拉了拉上的短褂,向后退了半步,雙手拱起有模有樣地行禮道:“小子見過先生,先生不是本地人吧。”
嚴青澤愣了一下,這年黝黑,看樣子不似在私塾中讀書的年郎,不過舉止言談像是讀過書的人。嚴青澤下意識地還禮,道:“不錯,嚴某是外地人,有事來會野府,看到這滿墻瓜果有些奇怪,不知是何風俗?”
那年人笑道:“這些瓜蔬都是送給經略使江大人的。”不等嚴青澤發問,那年人主地告訴他道:“江大人在化州主政,化州百姓得益匪淺,就拿小子來說,父母本是普通農人,家中耕種二十畝地,上有爺爺、下有兄弟姐妹,日子過得困苦。江大人將水果法授以百姓,家父母又種了兩畝瓜田,日子好過了些。”
“家母看小子年歲漸大,有心讓我讀書,但在晚間擺個小攤賣點吃食補家用,不瞞先生說,江大人時常到我家攤上吃東西。”年人笑容滿面,一臉自豪。
“喔?”嚴青澤滿是驚奇,為經略使江安義居然會在街頭小攤上吃東西,倒是一副親民姿態。
年人起了談興,滔滔不絕地道:“江大人民,約束衙吏不許擾民,也不向小攤販征收稅收,家中有了閑錢送小子進私塾念書,去年小子僥幸通過了縣學考試,算是個生了。”
嚴青澤一驚,為讀書人知道為生并不容易,自己家境富裕,父親是飽學之士,自己讀書也算刻苦,也是十二歲才過的生,十五歲中的秀才,十九歲中舉之后卻一時蹉跎著沒能及第,后來被馮公公召暗衛中。十二歲的生,可以稱之為“神”,沒想到自己隨便在街邊就能遇上個神?
“化州的生可多?有多生參加府試?”嚴青澤疑地問道。
那年人笑容斂了起來,正容道:“這位先生,化州生試并不容易,會野府三年二試,僅有十分之一選,至于秀才每三年取五十人,參試之人多達千人,并非如先生所想。要說化州應試與別州有何不同,只能說化州應試只憑真實本事,并不看家世錢財,江大人說過,誰要敢在應試中做手腳,就讓他斷手斷。”
嚴青澤心知自己失禮,連忙躬賠罪道:“小哥,是我魯莽了,以己度人,請小哥見諒。還未請教小哥尊姓大名,嚴某失禮,失禮。”
“嚴先生有禮,小可姓林,單名一個益字。”年人重新泛起笑容,道:“我化州自江大人來后,文風大盛,濟民書院名聲雀起,有不遠千里前來求學之士,今年會試,化州又得中八人,天下誰人還敢說我化州是蠻荒之地。”
年人臉上泛著自信的笑容,眼中閃著希冀的芒,嚴青澤暗自慨,文治武功、民富州強,江安義在化州確實功績過人,堪稱能臣,從這年上可以看出化州人的自信以及對江安義的尊崇。
“小子還有二個弟弟,一個十歲,一個八歲,都開始認書識字了。”年人笑道。
什麼,嚴青澤今天的驚吃了不,一個普通人家要培養一個讀書人不容易,何況要讓三個娃念書,要知道在普通農家,這麼大年紀的娃兒要幫家里干些活放牛、打豬草、拾糞之類的活了,難道晚上擺小攤這麼賺錢?能一下子將家中三個孩子都送去上學。
年人得意地橫了嚴青澤一眼,滿意他這種驚訝的態度,笑著解釋道:“江大人為了鼓勵孩讀書識字,下令在會野府興辦坊學,府拿錢請先生為八歲以上孩啟蒙,府通告百姓,適齡蒙可以免費學,小可的兩個弟弟便在坊學中讀書識字,會野府中六以上的孩皆在念書識字。”
嚴青澤猛然想起一事,他在合城縣的時候聽過府興辦雨學和夜學之事,就是在下雨天無法出門干活的時候府會在縣學免費教授文字,逢三、七晚間戌時也會授課一個時辰。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以為是府做秀,縣學的那些教諭們本的差事都是敷衍,哪里有那功夫免費教人識字。
如今看來,免費教授適齡兒識字是江安義在化州推出的一項德政,開千年之先河,此事若能堅持下去,江安義的地位將不亞于一代文宗。夫子說有教無類,也僅能教習弟子百余人,可是江安義大打門戶,化州有多適齡兒,有多人因之益,同為讀書人,嚴青澤深江安義此舉功德無量。
“我家院中棗新,娘前些日子跟江大人提過,江大人說等棗子了要嘗嘗鮮,樹梢的棗子已經紅,娘讓我送上一籃給江大人嘗嘗。”年人一指墻邊的那些籃子,道:“這些人都像我家一樣,了江大人的恩惠,無以為報,只有用這些家常之聊表心意。”
嚴青澤暗暗心驚,江安義籠絡民心到了如此地步,但是自立為王恐怕化州百姓多數也會跟從,不知其志如何?嚴青澤心中期待起來,他于馮忠的真誠加暗衛,其實從心來講十分抗拒,作為一個讀書人還是想著能躋朝堂,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
從江安義的作為來看,為一代名臣不問題,如果能追隨他既能報了私仇又能施展抱負,何樂而不為。了夾在腋下的報,嚴青澤對此次求見充滿了期待。
這時,從江府走出幾名子,“嘰喳”笑著奔向墻邊的籃子。林益解釋道:“江府每天都會派人前來收取這些禮,然后將回禮放在籃中。”
“回禮?”嚴青澤一愣,對于百姓送的這些東西江府居然還還禮,還些什麼禮?
林益解釋道:“江府會在放還的籃中裝幾樣竹、瓷碗、酒水等。嚴先生,小可失賠一下。”說著,林益往前幾步對著一名五十來歲的婦人行禮道:“小可見過霞大娘。”
霞大娘,李云霞,江府的管家。江安義帶著彤兒等人回京任職,李云霞并沒有跟隨,知道自己當初的做派惹了主人的厭,江安義對的觀很差,雖然心中舍不得彤兒和的兩個孩子,還是請求留在了化野府照看江府。江安義重回會野府,彤兒卻沒有回來,李云霞有些失落,了念頭前去京城,喪偶后返家,兒們都留在夫家,因為生刻薄,連兒也有來往,所以把彤兒當了自己的兒,也當了自家晚年的依靠。
大夫人欣菲可不是善茬,李云霞小心伺候,趁欣菲心好時提出要去京城照看幾位爺小姐。欣菲知道的心事,看在彤兒的面子上也沒有為難,讓等天氣九月天氣涼爽再不遲。李云霞喜出外,眼看前往京城的日子一天天臨近,行事越發勤勉,生恐得罪了欣菲耽誤了進京。
收取府外的果蔬原本用不著親自前去,不過李云霞喜歡上了百姓們對的尊敬、親切,這種覺無論在夫家還是李家都不曾有過。李云霞知道這是因為是江府的管家,屋及烏,會野府的老百姓見到才會稱呼“霞大姐”、“霞大姑”、“霞大娘”。
自家兒不親是李云霞心中之痛,年過五旬越發注重親,讓忘記了曾經的倔強,來會野府后托人給兒捎了不東西,母子、母間的關系緩和不,互相之間有了書信往來。孫子、外孫差不多跟眼前的林益一樣大,也在讀書識字,只是比不上林益已經是生了。
“林益啊,今天送了些什麼來?”李云霞微笑著打招呼,跟幾年前簡直是判若兩人。
“自家院中的棗,可甜了,霞大娘你嘗嘗。”林益指著后的竹籃笑道。
李云霞點點頭,收到的這些禮夫人讓們自行分配,等下自己要嘗嘗這棗滋味。彤兒和幾個孩子在就好了,他們肯定喜歡,自己進京要不要帶點棗子去,九月正是棗大的時候。
心中想著,李云霞笑道:“林小子,你現在是生了,可要好好用功,你爹娘為了供你們幾個讀書可不容易,長大了要好好報答爹娘。”
“霞大娘說的是,小可記下了。”
林益恭謹的態度讓李云霞十分舒坦,笑道:“小子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那孫兒要像你一樣就好了。你慢些走,府中新近進了一批紙硯,老爺吩咐我用來回禮,小梅,小梅,你去取一套筆墨紙硯來。”
嚴青澤看著林益與江府的管家寒喧著,舉步走向府門,向門子道:“勞煩通稟一聲江夫人,就說京中故人求見。”
許褚“主公,少主又說他病了”許褚“主公,少主又闖禍了”許褚“主公,少主又不見了”曹操猛拍桌子,鐵青著臉吼道“我曹孟德英明一世,怎麼就生了這麼個逆子”許褚“主公,少主把呂布殺了”許褚“少主把鄴城攻下了”曹操仰天大笑“不虧是我曹孟德的兒子,少主現在在哪呢”
武朝末年,天下紛亂。 現代農大研究生魂穿而來,成為一個家徒四壁的農三代。 什麼,飯都吃不飽,還要養活童養媳?什麼,稅都交不起,還要服徭役?什麼,匪都剿不完,異族還要來搗亂?你們都別逼我,逼急了要你們好看! 本書又名《這個農家子明明很強卻不講武德》、《穿越亂世開局一個童養媳》、《回到古代的農大研究生》、《穿越亂世從種田開始》、《這不是水滸》……好看,很好看,30章后如果覺得不好看,請將作者吊打! 警告:書中反派智商普遍較高,邏輯性較強,喜歡看無腦爽的朋友謹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