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庭再次清查田畝的詔書頒到了會野府,江安義沒有在意。接著田守樓的信到了他的手中,得知化州清田督查使是潘和義,江安義覺像金玉中發現了老鼠屎,讓人膩煩得不行。
回到家中,江安義把這件事告訴了欣菲,欣菲豎起柳眉道:“姓潘的居然敢來化州,我非打折他一條不可。”當初欣菲有意撮合思晴和潘和義,結果潘和義背叛江安義投靠楚安王,這場親事自然泡了湯。如今恩晴與右衛長史(已升任右衛司階,正六品上)肖升宜親,夫妻兩人和睦,已經有了寶寶。可是欣菲對當年之事耿耿于懷,一直想著尋機報復,潘和義送上門來,此仇不報非子也。
“我去找思雨去商量,如何對付那個潘和義,非把這口惡氣出了不可。”欣菲一臉興地拋下江安義出了門。冬兒回了平山鎮后,思雨帶著孩子來了會野府與江安勇團聚。江安勇沒有住在府中,欣菲讓人把旁邊的宅院買了下來,江安勇、張克濟、劉逸興等人就住在江府旁邊。
看著妻子興沖沖地離開,江安義不覺好笑。這段時間化州風平浪靜,龍衛府沒有什麼大事,把欣菲閑壞了,潘和義來化州,正好讓解解悶。思雨也是個惹事,兩人湊在一指不定興起什麼事來。
江安義自不會為潘和義擔心,對他來說潘和義是顆老鼠屎,雖然覺得膩味,但卻無足輕重,不值得花心思對付他。對于江安義來說,西域才是值得他關注的大事。
戈壁上的兩軍鎮已經立起,獠牙已經向西域張開,建立軍鎮的事進行的異常順利,戈壁上的馬賊把注意力都放到攻城掠地上去了,對于鄭國的小作沒人在意。無論是鄭國、西域還是馬賊,都知道商路暢通的重要,今年夏季往來化州的商隊增長了三,邊市的三個月的稅賦超過了一百六十萬兩。
陳漢的信每半個月一次寄來,江安義對莎宿國的事十分了解,隆蓋已經親政為國主,太后羅娜聽政,大相吐樂贊執政,朝堂穩定了下來,一批吐樂贊的親信被換下,隆蓋任用瓦哈為副相,與吐樂贊分庭抗禮,將騰毅景、杰翰、諾利等親隨安排王宮近侍,啟用了一批不得志的員,朝堂之上不再是吐樂家說了算。
對尉車國作戰奪取的三城被隆蓋分封給了大相作為屬國,吐樂贊陸續把家族員往屬國遷移,像熱合這樣不被隆蓋所用的親信也被他派去了屬城。在吐樂家的人力、財力支持下,依靠莎宿國的保護,屬國很快安定了下來,百姓們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自然不會思念以前的國主。
莎宿國因為江安義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隆蓋對中原文化興趣大增,與陳師傅的流時間漸多。隆蓋抱怨邊的人才太,陳師傅勸他分兩步走,一是讓各城推薦人才,二是學習中原開科取士。
隆蓋頗為意,向太后羅娜稟告后,羅娜很支持,并讓隆蓋廣開門路,只要是有用之材不拘是莎宿國人,西域諸國、鄭國、北漠、安印、居等國只要愿意來莎宿做,來者不拒。
六月,田韋國、大齊國相繼派遣使者前來結盟,羌蘭國主派人前來參加會盟。六月十八日,四國結攻守互助同盟,加上莎宿國與江安義暗中的這層關系,莎宿國的聲威大漲。
新的同盟結,削弱了戎彌國的霸主地位,東侵失利作為盟主的戎彌國聲威大落,國又開始不穩,虎銳專心鎮國反叛,無心答理尉車國的求助。
尉車國老國主已死,伯廉在大相席爾瓦的支持下為新國主,莫威卻在大帥拔科漢的擁護下割據七城池自立,不尊伯廉的命令。尉車國原有二十七城,被大齊國奪走五,后歸還一座,被莎宿國搶走三,又被莫威分走七座,尉車國四分五裂,元氣大傷,實力甚至比不上僅有六城的大齊國。
最為可怕的是莎宿國與大齊國、田韋國、羌蘭國結盟后,繞過尉車國和休梨國新辟出商路,郭懷理在江安義的指使下,開始通過新的商路販運商品,在他的帶下,新的商路日見繁榮起來。
伯廉著了慌,若是沒有商路支撐,尉車國很快便會失而亡。戎彌國原是鄭國前往田韋國的主要道路,現在鄭商繞道而行,虎銳坐不住了,主派使者與伯廉相商,準備聯合起來對位于大齊國和莎宿國境的商道發襲擊。消息走,楊思齊與瑯聯手作局,借機消滅了戎彌國和尉車國的兩萬軍隊,穩住了商路。
尉車國元氣大傷,伯廉索醉生夢生,只顧自己尋歡作樂,不管百姓死活。這麼大一塊擺在那里,莫威、大齊國、莎宿國、休梨國,甚至連戈壁上的馬賊都在虎視耽耽,準備把尉車國撕咬得碎。
西域局已現,江安義的目的已經實現,剩下的要給時間。每三月一次往戈壁軍鎮換防了安西大營的差,只要是從戈壁回來的將士一個個腰包鼓鼓的,一個小道消息在軍營中流傳:修建軍鎮時無意中找到金礦和玉石礦,前去戈壁駐防不但能拿到都護府發的兩倍軍餉,還能在軍鎮領到一份不菲的補。
安西大營募兵八萬,由于待遇厚,一年時間就招募滿員,十六萬大軍化州人占據了六至七。江安義按照張克濟的主意,開始往安西大營塞人,最初跟隨他的親衛全部被他送到了大營,這些人為了六到八品的校尉,六品昭武尉可能掌管三千兵馬,八品宣節尉手中也能五百人,加上江安勇(從四品上宣威將軍)、何希桂(從五品上游騎將軍)、樸天豪(正五品上定遠將軍)三人是中層將領,管平仲有的時候想起也暗暗心驚,安西大營已有半數姓江。
安西都護府除了大都督外還有兩個副都督,大都督楊祥亮戰死,朝庭讓管平仲繼任了大都督之位,另一個副都督馬辰,管平仲留下的空缺暫未填補。馬辰在副都督的位置上呆了近二十年,朱質樸做大都督的時候他就是副都督,那個時候管平仲還是他麾下的將領;等朱質樸進京,楊祥亮了新的大都督,管平仲便通過江安義幫忙了副都督;楊祥亮戰死,朝庭任命管平仲為新的大都督,馬辰差點沒氣得吐,可是他在朝中無人說話,只能忍氣吞聲。
管平仲封保承侯之后,知道自己仕途走到盡上,封公的可能幾無可能,至于太尉的位置更不可能落到他的頭上,他只想著多撈些銀子平安歸鄉,讓子孫三代不愁錢花。
對西域聯軍作戰,馬辰被管平仲安排在后軍,立功甚微,只得了五百兩銀子的賞賜。馬辰看出管平仲對他的忌憚,他已經年近六旬,再有兩年兵部就會將他召回京,塞進太尉府給個爵位榮養兩年便是解甲歸田之時,到了這個年紀,馬辰已無爭雄之心,倒是同管平仲一樣把目放在金銀上。
安西都護府這麼大一塊餅,管平仲當然不可能一個人獨吞,為副都督的馬辰也分到了可口的一塊,一年也能撈到四五萬兩銀子。江安義往大營里塞人,馬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銀子打點到,隨意。
張克濟每天飯后都會來江府串門,兩人照常在院中涼亭飲茶閑聊,聽到江安義提及潘和義要來化州清理田畝,張克濟道:“主公不可大意,潘和義乃是小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天子派他來化州清理田,既是敲打潘和義亦是敲打主公你,天子對主公頗有猜忌,他若是暗中使壞極可能壞了主公的大局。”
江安義道:“既如此,讓周刺史回來應付他,江某懶得理會他。好在化州的田畝都有登記造冊,職田這塊方公安排的很妥當,讓府衙再發個公文讓各縣按照旨意先行自查,發現疏之及時填補上。”
“化州各種補發得足,但也要防著有人被錢迷了心竅,讓潘和義蛋里挑了骨頭,牽累了主公,經略府還需派人到各縣督促。”張克濟深知場弊端,并不像江安義那樣樂觀,無論查什麼,總能查出點東西來的。
江安義滿不在乎地道:“無妨,這些事讓周刺史去辦,省得讓人說我把他兌得只能游山玩水。再說化州稅賦超四百萬,在諸州中排在前列,田賦不足百萬,天子不會因小失大。”
張克濟不再相勸,心中尋思找劉逸興說說,讓他派人前去督促各縣重清田畝,特別是不可多占職田。按律經略府的員由經略使自行委任,劉逸興現在是經略府的治中(正六品上),李來高是行軍司馬(正六品下),史明玉、易等人本是府衙的參軍,位置讓給了周永桐帶來的人,他們是江安義的親信,江安義一腦將他們招進經略府中做了參謀(從六品上),階反比以前升了兩階,皆大歡喜。
石重偉登基后,江安義想起他牽累的馬遠翔來,把這位“化州狂士”招進了府,做了八品掌書,當年與馬遠翔一同發落到化州的十人,還剩下陸樹鋒、婁清、何建柱三人,都已是化州屬縣的縣令了,有這位經略使大人照看著,前程自然遠大。
這讓那些回歸故鄉的士子頗為眼熱,江安義回化州任經略使,葉孜得到消息馬上收拾行囊前往會野府,被江安義委任為經略府中的八品主簿。江安義倦于政務,經略府日常政務甩給了劉逸興,治中之職治簿書之要,劉逸興則任用葉孜幫忙,又招錄了一批舉人任從事、佐、史之職,加上史明玉、易等老手相幫,經略府運轉通暢。等到林興義、陳海濤等人聞訊到來,只能做做九品的市正、監丞了。
在化州一畝三分地,經略府比府衙可重要得多,各縣進府辦事都先到經略府再去府衙個面,周永桐帶來的那些人氣得要命,可是周刺史都認了,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加上周浩晨這個例子在前面擺著,誰敢去江安義的霉頭。好在化州的補發得夠足,不用手也有些銀兩,足夠安家花銷。
時間長了,府衙的員習慣了辦差喝喝茶,公文蓋蓋章,做起了上傳下達的傳聲筒,等到散衙后相邀著到街邊小攤喝上兩杯果酒,月末發了俸領了補,可以到酒樓中痛飲一回,遇到節慶發錢,那就可以到棲仙樓這樣的大酒樓打打牙祭了。衙門差使不多,喜山水的可以告了假,呼朋喚友或帶了家人乘了威記行的馬車前去香雪居游玩,也可以前往羅白山泡泡溫泉,或不怕旅途勞累,還可以走得遠一些,來過之后方知,化州景賽過江南;若是喜歡舞文弄墨的,登翠山中濟民書院多得是知己,可臨風長嘯,對酒而歌,花賞月,臨溪濯足,用周永桐深有慨的一句話形容:此中樂,不思歸。
陰差陽錯,姬玄竟是成了荒淫無道的周幽王,開局一個老太監,滿朝的奸臣賊子,外圍虎視眈眈的各路諸侯,可以說是一張廢的再不能廢的牌!好在他智謀無雙,最後竟是培養出了“諸子百家,名臣猛將”…且看姬玄如何在各路神族後代的夾擊中,帶領人族重站巔峰!最重要的是他竟然發現前朝的那場封神之戰似乎並沒有表麵上那麼簡單!
朱壽一覺醒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間。家境還算富裕,可他震驚發現,自己竟是一個患有腦疾的人。算了算時間,太子朱標即將早逝,朱壽便趕緊跟一直照顧自己的爺爺商量一件大事。“老頭子,太子朱標馬上就要死了,咱們趕緊跑路吧!”一句話,就把爺爺給震驚住了。朱壽覺得,爺爺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爺爺穿著龍袍出現時,他懵了。“啥?”
劉琦穿越成劉表的兒子,開局迎娶蔡琰。貂蟬一臉崇拜:天下才氣十斗,郎君獨占八斗。郭嘉:主公的謀略,天下無雙。曹操抬頭望天:論狡詐多謀,我不如劉琦,他才是真的亂世梟
穿越到大唐貞觀盛世,且看我怎樣點石成金,大展宏圖,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啊,不,前世只是個老師,寫本網絡小說,就忙死、累死了,這個時代,不用自己大展宏圖,人家皇帝李世民自己就幹出一個千古盛世,哪用得著自己幫忙、瞎操心?這一世,我還是做一個閒散王爺,整天喝喝酒、觀賞觀賞大唐風景,多好。
錦者,錦衣衛;繡者,繡春刀;且看穿越五百年來到大明萬歷初年的楊震如何走上巔峰,重振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