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

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

郡,涇縣,此地位於丹郡治宛陵西南方向,乃是長江中下游平原與南邊山區的界地。

縣城立於羣山之中的一盆地,四面環山,唯有東西兩大路與外界聯通,是真正的易守難攻之地。

而在涇縣之南,卻有羣山,因形似牛骨,故名牛骨嶺。

嶺下又有一村,名爲巧峰村,於此地連通上山,則有一山寨,山寨之中,又有不兵士守衛。

而在寨主屋之中,有一個魁梧大漢正坐於主位之上,聽著麾下人的彙報。

此人,正是劉備心心念唸的太史慈。

只見其長髯及,頗似關羽,形貌威武,不過材卻不似關羽那般龐大,了不威懾力。

此時聽罷了手下人的彙報,太史慈不由須道:

“似如這般說來,現在孫策已經率軍攻至無錫,即日便可兵臨吳縣?”

那人聞此,便點頭道:

“正是如此,此次江東大,孫策便調了徐琨麾下兵馬。”

“現在已至將至吳縣,宛陵空虛,只有三千兵馬,已無援軍!”

“將軍,咱們是不是趁勢出擊,一舉奪取宛陵?”

“現在咱們要是再不作,恐孫策回軍之後,便再無良機矣!”

他如此說著,面上神態自是越發急切。

只待太史慈決定,他就準備前去傳令了。

而聽著此人之言,太史慈卻是須沉看著地圖,並未回話。

實則正當秦瑱這邊在謀劃太史慈之時,太史慈卻也在謀劃襲孫策手上宛陵。

之所以會如此,自然也是秦瑱的蝴蝶效應導致。

有時候蝴蝶效應的恐怖就在這裡,往往一個地方變化,就會導致全局變化。

Advertisement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歷史事件之中,改變一個點,就會導致形勢劇變。

本來在這個時期的太史慈,是不準備奪取宛陵的。

因爲他麾下的兵馬,滿打滿算也就四五千人,不是孫策的對手。

可隨著秦瑱給陳瑀加了一個陳登,使得五家伐袁之時形,局勢就徹底改變了。

周瑜的提前抵達,導致孫策於淮南兵敗。

陳登的上手作,使得江東產生了一場歷史上原來沒有的混

眼見混如此,太史慈自然也就升起了原本歷程中所沒有的心思——奪取宛陵,全據丹

不過他兵力終究太,因而還在猶豫不決。

思慮之間,太史慈不由看向眼前之人道:

“不知劉玄德在淮南可有異?”

對於劉備,太史慈的可謂頗爲複雜。

一方面是因爲二人是舊識,其中有一些恩義雜。

另一方面,現在他獨立領軍在此,已不再是當初那個爲了義氣可以不顧一切,孤敵軍的漢子。

幾千個士兵命握於手中,他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沒有顧忌。

而面對太史慈的問話,那人卻搖了搖頭道:

“未曾聞之,不過如今淮南大旱,想來劉備便取了淮南,也無兵之力纔是!”

“將軍,若行事,須儘早決斷!”

“現在我軍糧食已快見底,若再不奪取縣城,我軍恐再無糧可用!”

“便是不取宛陵,也當先取涇縣,不然我等屬實難以熬到明年。”

聽得此話,太史慈的眉頭自是微微一皺,抓著鬍鬚的手也

錢糧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現在他所況,和之前劉備的況差不多。

Advertisement

兵馬不多,輸不起!

可不打又不行,沒有了糧草,他這幾千人馬恐怕都要耗死在這山中。

想到此,他聲音一沉,便道:

“罷了,傳令下去,準備軍!”

“三日之後,隨我下山攻取涇縣,奇襲宛陵!”

太史慈這一聲令下,那人自是急忙朝著屋外行出。

可他剛一出門,便見一個半大小子一臉欣喜的朝著屋行來,邊走邊道:

“父親,孩兒有喜來報!”

這小子,便是太史慈之子,太史,演義被寫了太史亨。

其人年方十四,卻已生的頗爲高大,與太史慈年輕之時便像一個模子刻出來一般。

見得此子前來,太史慈自是須一笑道:

兒自何來,有何喜事?”

他一說罷,卻見太史笑道:

“孩兒若說來,父親定然不信,因今日孩兒下山打獵,卻在村中見得一賢,容貌不凡。”

“孩兒思之父親於此,並無商議之人,故請來一見。”

“不料此人卻說其爲使者,是來送信。”

“我又問他與何人送信,此人便說乃是劉使君使,因聞父親在此,故而前來。”

“孩兒卻問他使君何人,他又說其諱備,字玄德,乃父親故舊。”

“孩兒想父親曾言與這劉使君到有幾分,故邀寨一敘,方知此人竟是來表父親爲丹太守。”

“此等大喜之事,孩兒不敢瞞,故前來報!”

他自年心不知事複雜,可太史慈一聽,便是暗道不好。

剛剛聽是劉備的使者前來,他心裡就有些不祥的預

畢竟他和劉備多年未見,眼下陳兵在此,劉備又是哪來的消息?

又聽對方是來任命自己職位,更是心中一沉。

Advertisement

現在這個局勢,劉備與孫策生怨,多半有意南下,莫不是想空手套白狼來了?

是想通過一個丹太守之位,讓他率軍北上投靠?

亦或是想要用他來牽制孫策?

要真是如此的話,他確實不好拒絕。

可現在的形勢,這要讓他北上,他便願意,麾下也未必願意,他當然不可能棄部曲而去。

同樣,他麾下兵馬可都是他辛苦帶到此,自也不可能帶著去和孫策火併。

思慮之間,他便問太史道:

“劉使君派使者前來?此使何在?”

太史見太史慈臉上並無喜,一時不解,聽得問話,自忙回道:

“正在廳外等候傳召!父親可是不見得此人?”

“若是如此,孩兒這便將其趕出去!”

可太史慈一聽,便是眉頭一挑道:

“豈有此理,劉使君爲吾之友,今遣使來,不可怠慢!”

“速將使者喚,令人備宴!”

太史被如此呵斥,自是訕訕而去,又外出將使者蔣幹請屋中。

蔣幹見狀,便對太史行了一禮,邁步朝著屋走來。

直至廳,見得太史慈本尊,便行禮道:

“將軍想必便是吾主故人太史子義。”

“在下蔣幹,字子翼,奉吾主劉豫州之令前來拜見。”

太史慈見得蔣幹其人形貌不凡,便是暗自點頭。

心想即便多年不見,劉備還是這般多禮,此人這般,必非常人,當下他便一笑道:

“自當年北海一別,我與使君已是數年未見。”

“至於前日,方知使君竟然已經南下九江,與這丹倒是隻有一江之隔。”

“吾心想派人前往拜見,又恐使君忘卻我名。”

“不料我未前往,使君卻先遣使前來!”

Advertisement

“不知使君這幾年如何,可有恙?”

蔣幹見之如此,自是微微笑道:

“多謝將軍掛懷,吾主安康,並無恙。”

“只是時常唸叨將軍信義武勇,前聞將軍棄了劉繇而去,不知所蹤,便令人四巡查。”

“由此尋到將軍居於此地,心念往日,故而令在下前來問候!”

聽得這話,太史慈自是心中一,他本想客套幾句,看看劉備想法。

可蔣幹這一番話語,卻讓他不回想起了以前和劉備往之時。

貌似以前劉備也是這般仁厚,時常與他談,讓人如沐春風。

若是依照蔣幹這番言語,那倒是讓他暖心的。

不過這蔣幹先以牽扯,恐怕事真是如他所想,劉備來者不善。

見對方不明說,他便冷笑道:

“可聽吾兒所言,尊使是前來表吾丹太守之職。”

“如今卻說只是前來問候,這是何故?”

見其如此模樣,蔣幹自是正一笑道:

“將軍恐有誤會,我主確實是讓在下前來問候,並無他意。”

“只是在下聽聞將軍屯兵於此,自領丹太守,不知可有此事?”

“是有此事,汝待何言?”

太史慈雙眸直視蔣幹道:

“莫非尊駕言表我爲丹太守,不是使君之意,而是先生自作主張?”

蔣幹一聽這話,便即再度笑道:

“將軍又誤會矣,表奏將軍爲丹太守,確實是吾主之意,並非在下自作主張!”

太史慈聽著這番話語,不由暗道這人莫非是個傻子。

先說劉備是來表奏他爲丹太守,又說只是前來問候,沒有別的意思。

可現在又表示劉備想要表奏他爲丹太守,這不是前後不搭,自我矛盾麼。

他一想著,頓時便皺眉道:

“先生前言不及後語,豈不惹人發笑?”

而蔣幹見狀,卻是開口問道:

“將軍先莫發笑,在下倒是想問問,將軍願不願領太守之位?”

太史慈一聽這話,心想這小子是在給自己下套。

他若是應了,對方拿出印信,又他率軍北上,他自然沒辦法反駁。

可若是不應,又別不開劉備面。

由此眼睛轉了一圈,他便即須笑道:

“正是無功不祿,慈雖與使君有舊,卻不當平白領此位!”

可他這麼一說罷,蔣幹卻也笑道:

“正因如此,吾主本表將軍丹太守之位,可在下思慮將軍如此信義之人,必不願領!”

“故而在來之前,已然提前替將軍否了此事!”

“惜哉公子未曾聽罷,便言說在下是來表將軍丹太守之位,故惹將軍誤會,絕非在下言語矛盾!”

說起辯論之道,無非便是時時刻刻掌握主

故而他早就準備好了兩套說辭,如果太史慈說想要,那他就順道給個承諾,而太史慈說不想要,那他就像現在這樣說。

劉備本來是想任命你的,但我給你否了,看我對你多好?

而他這一番話語,把太史慈震得夠嗆,虎目瞪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心想事還能這樣?我和你很麼?你就這麼給我把任命給否了?

雖說他本來就無意領,可不要是不要,但不能被人做主。

偏偏蔣幹這話說得沒病,他還不能否定,當下只得深深吸了一口氣道:

“先生果然知吾,吾卻非這等平白領功之人。”

可如此說罷,他又沉聲道:

“既是先生只是前來問候,如今見也見過了,且下去休整,待我備宴招待一番,便可自去!”

既然這個小子這麼不講禮貌,他自然就準備送客了。

而他話音剛落,蔣幹卻是淡定的搖了搖頭道;

“在下自不敢去,今日既然來了,便先留一陣,待替將軍收,再行返回!”

“免得日後又要南下弔唁!”

砰的一聲,他話沒說完,太史慈就一掌拍到了案桌上怒喝道:

“豎子無禮,安敢咒罵於我!”

雖說他和劉備有,可不代表使者可以隨意說。

可蔣幹一見此狀,便輕笑道:

“將軍此何言也?吾之所言,皆是實!”

“須知當今朝廷尚在,將軍糾集兵馬於此,未獲朝廷任命,便自領丹太守,與造反何異!”

“豈不見袁僭越稱帝,尚被朝廷討伐,至於如今敗退將亡。”

“將軍雖有勇力,兵馬卻不過數千,與袁比之如何?”

“袁尚且如此,將軍豈能不慮?”

“這般困守於此,自是取死之道!”

“此乃實言相告,並無毫咒罵之意啊!”

聽到這話,太史慈自是再度愣在了當場,這小子的皮子,是真利索啊!

見自己幾次都被對方回懟回來,他索面上一沉,直言道:

“那依先生之見,吾又當如何行之?”

他話音一落,便見蔣幹一步上前,拱手行禮道:

“若將軍不願困死於此,只有一策可行!”

“上書吾主,歸順朝廷,以求取丹太守之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