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

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

卻說袁胤這邊行出城來,一心只南下,結果遭到徐璆追擊,好不容易擺追兵,回一看,便發現兵馬已然只有數百。

說來也是袁胤的鍋,本來白天之時,黃猗被關羽斬首,其麾下士卒便都膽怯不已。

其後袁胤畏懼關羽之勢,下令閉城不出,就任由這些士卒回營,並未安

於是這些士卒回到營中,一聽別人問起這次戰,自然就開始吹噓起了關羽之武。

那自是將關羽吹得天花墜,言其萬軍叢中斬了黃猗首級。

兵馬本來就士氣低落,這一聽敵軍有這種神將,哪裡還敢與之爲敵!

正巧那邊徐璆拉著何夔行出府,談及如今形勢,皆是惱怒不已。

何夔也就罷了,徐璆卻是個敢作敢爲的。

其父徐淑至度遼將軍,其人博學,闢公府,舉高第,早年就擔任過荊州刺史。

漢靈帝還在世之時,就已經居高位。

後因天子遷都於許昌,召其朝,卻被袁攔下,留在其麾下。

他一心想回歸朝廷,怎會放過這種機會,當下與何夔一合計,就準備反他孃的,直接就往軍營之中行去。

召集諸將,言說利害,相約夜間而

士兵本已畏懼關羽之勇,聽得此言自無不從。

也是錯,袁胤中了關羽之計,想要棄城而走,也來到了軍營之中。

正好撞見準備起事的徐璆等人,兩方頓時火倂一場。

虧得袁胤邊還有一支銳兵馬,這才得以出城

可相應的,城數千兵馬作一團,僅有數百人隨之出戰團。

眼見此時只有這些兵馬護衛,袁胤自是哀聲嘆氣,尋來惠衢問道:

Advertisement

“今敵大軍在後,又逢徐孟玉等反叛,若敵軍追擊而來,當如何應對?”

惠衢見袁胤前來問計,自是心中一嘆。

早知如此,他就不該勸袁胤棄城而走。

那樣的話,雖說徐璆等人會反叛,可即便城池陷落,他也沒有生命危險。

大不了見得關羽,納頭便拜,怎麼也能活下來。

現在可好,莫名其妙就上了袁胤的破船,袁家小是保住了,可他家小還在城呢!

因而心中自是悲哀不已,又見袁胤問計,頓時嘆道:

“即知敵有追兵,何尋大路而走,當走小道南下!”

袁胤聽得此言,自是形容苦

“吾何不知,因公家小於此,車馬皆在,小路難行,當走大路!”

惠衢見狀,回頭看了一眼袁家小,心慮敵軍追兵將至,如此行進,能走多快?

若被追兵追上,若留袁胤在此,恐又是一陣殺戮,難保他們命。

相反,若是支開袁胤,敵軍追至,他打不了順勢投降,也免得再遭兵

思慮及此,他自是計上心頭,對袁胤道:

“將軍豈不知現在公子爲重,若行大路,被敵軍追上,必其害。”

“但帶嬪妃在此,又難行小路,不妨將軍自帶公子尋小路南下,在下自領軍在此南行。”

“如此,便是敵軍追上,也可保公子與將軍得安!”

他這話說得大義凜然,自是一副獻祭自己,保全袁家小之態。

袁胤不知其心,滿以爲他是忠臣烈士,當即的抓著惠衢的手道:

“未知先生忠勇如此,若此番得生,日後見得吾兄,必言先生今日之恩!”

如此說罷,他又依惠衢之言,帶著二三百人沿著小路行去。

Advertisement

然則他哪裡知道,惠衢等他一離去,便帶著麾下等人一路朝著新蔡方向返回。

這般行路不到三刻,便見遠遠的行來一彪人馬,正是關羽所領追兵。

關羽一路追擊而來,見得有大量車馬於此,心知袁曜便在此,急忙令兵馬殺上前來。

不想一至車馬前方,便見一文士領著兵馬跪地而降。

關羽見之,自是疑,直接問道:

шшш▪ⓣⓣⓚⓐⓝ▪C 〇

“爾等何人,爲何在此,可知袁曜現在何?”

惠衢心知此人定是大將,急忙對關羽道:

“敢將軍知曉,在下乃城吏,名爲惠衢,因被袁胤率兵裹挾至此!”

“因知貴軍將至,心知不可抵抗,故勸袁胤降之。”

“豈料袁胤冥頑不靈,故施一計,讓他沿小路而去,今將軍若追之,尚能追趕!”

說著便將袁胤離去的方向給關羽說了一遍。

關羽聽聞袁胤邊只有兩百餘人,自是大喜,正領兵而去,卻聽邊一人道:

“將軍,此人言語有異,若他不願前來,見徐先生等兵,自當助力,爲何至此方纔用計!”

關羽一聽,自是一異,回頭看去,只見說話之人正是一小將,模樣頗爲陌生,想是後來心募兵馬。

又思慮其言語,覺得有理,這惠衢若真不想去,何必等到現在。

話是說得好聽,多半是臨陣逃,哄了袁胤離下,以此買主求生!

思慮及此,他頓時瞟向了惠衢道:

“汝欺瞞於某家?”

惠衢早就聽到二人言語,當即大驚跪地道:

“在下回軍至此,哪敢欺瞞將軍!”

“實是不想與將軍爲難,方纔明言告知!”

“袁胤確實是往小道而去,非我欺瞞。”

Advertisement

可關羽聞之,便是神一凜,眉頭上豎道:

“背主求榮之人,留汝何用!”

話音一落,他長刀一提,便將惠衢斬殺當場。

他這輩子最看不得這種不忠不義之人。

須知投降是區別的,橋蕤那種誓死不降,後來投靠,那棄暗投明。

惠衢這種舉止卻是臨陣逃,賣主求榮,質完全不同。

現在這貨賣了袁胤,恐怕來日又會再賣他們,還不如一刀殺之。

但他這一兵馬及其家眷看了,又是心驚膽跳,驚慌不已。

見得衆人模樣,關羽一抹長刀,沉聲道:

“某隻誅首惡,餘者不殺,但爾等知曉,再敢欺瞞,格殺勿論!”

“袁胤到底去了何,勿要欺瞞!”

他一說罷,自然便有士兵站起爲其一指方向。

關羽見之,自是大喜,又令此人帶路,一路朝著小路追來。

直到一小徑之間,關羽策馬,又見林間荊棘,正難行路,卻見方纔那員小將上前道:

“將軍軀龐大,難以穿行此,小人願爲將軍開路!”

見此人兩次出頭,關羽自是刮目相看,不由問道:

“汝喚何名,何方人士,爲何吾不知汝!”

那小將聞言,自是著腦袋一笑道:

“將軍想是忘了,小人名爲文稷,本譙縣人,之前得招賢館,被徐兵曹撥調於將軍麾下!”

關羽一聽,突然想了起來,原來在秦瑱南下之後,招賢館依然在照常運行,不過選才之任被秦瑱移給了徐庶。

在這一次南下之前,徐庶言說招到了一個人才,名爲文稷,要他帶著一到南下。

可他歷來不喜歡這種關係戶,就安到了軍中當了個軍侯。

Advertisement

一路南行之後,便將此人給忘了,沒想到現在這人倒是又跳了出來。

因是方纔提醒一句,讓他記住了這人,現在又見其主開路,不由須道:

“我與五百兵馬著你在前開路,若能探到敵軍蹤跡,計汝一功!”

而文稷一聽,頓時大喜道:

“將軍放心,小人常年打獵,似這等小道,斷不能讓敵軍逃了。”

當下他便翻上馬,引著關羽所撥兵馬,一路砍去荊棘雜枝,南下而去。

而另一邊,袁胤離了車隊,行軍速度自然增快了不

可奈何天黑林,又不敢著火把,雖快了不,卻也比不上關羽追擊。

才行兩刻,便聽士卒來報關羽追兵已至,回頭去,只見林中火四起,似有大量軍隊追來。

見得此狀,袁胤便知惠衢把自己給賣了,忙大罵道:

“惠衢小兒,斷不可信!”

說罷,他又見得麾下皆怯意,心知如此逃下去,必然被捉。

看著一旁年紀尚小的袁曜,他一咬牙便回對衆人道:

“爾等四散,留一衆人等,與我穿林而去!”

說罷,一把抱起袁曜,便朝著林木之中行去。

衆人見之,自是四散而逃。

關羽追至此,只見一支殘部於此,又聽袁胤帶著袁曜棄軍而走,不由怒罵道:

“狡詐之徒!”

他心想帶兵追擊,又想著袁胤現在已經棄軍而去,孤於林中,天又黑,若其找個地方貓著,還真不一定找得到。

思慮之間,他一指林中,便對左右道:

“與我搜尋林中,勿袁胤逃!”

衆將士聞之,自是紛紛朝林中行去,正值此時,卻聽林想起一聲道:

“將軍且慢,我已將敵將擒拿!”

衆人聞言看去,但見林中行來一將,馬上掛著一頭,還抓著一個已經昏迷的孩子,正是方纔領路的文稷。

因是文稷自劉備麾下之後,便無表現機會,今夜聽得追擊敵軍,便知自己機會來了!

由此一路領軍,一路讓麾下兵馬林中。

後見敵軍四散於此,便知袁胤已經走,來不及報與關羽,就隻朝著林追去。

正好見得袁胤抱著袁曜,當下一箭出,正中袁胤左

袁胤吃痛之下,一時摔倒在地。

文稷見此,策馬上前將其斬殺,並獲袁曜,一併擒出林來。

關羽見得文稷前來,自是大喜,上前一看,卻見袁曜脖子上掛錦囊。

錦囊之中又有一盒,開盒一看,便見一塊四方鑲金玉印,其下刻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小字,正是傳國玉璽無疑。

見得此印,關羽激得有些抖,心想此印初被孫堅所匿,後被孫策所得,獻於袁

沒想到袁出征之後,竟然將其留在壽春,輾轉來到新蔡,最終落到了他們手上,正是天命在劉!

今日得到此璽,來日劉備獻於天子,看誰還敢他兄長織蓆販履之徒?

想到此,他急忙將玉璽一收,對文稷道:

“今得此,汝有大功,某當親自爲汝表之!”

文稷自然不在乎玉璽如何,只聽關羽要與他表功,便即喜道:

“小人不願表功,只願在關將軍麾下鞍前馬後,做一偏將足矣!”

關羽見其如此,自是暗暗點頭,心道這人倒是個可造之才,來日可以好好培養!

當下也不多言,帶著兵馬便朝新蔡方向行來。

如此一路行至新蔡城前,就見城大局已經穩定。

原是橋蕤聽得關羽調令,就領軍行至城外,見得徐璆等人,互相見禮之後,就開始收納士卒,封存府庫。

等到關羽來之時,城已然恢復了秩序,連帶府庫金銀錢財,並上袁麾下衆將家小皆無所缺。

關羽這邊纔到城外,就見城上正等待幾人。

兵馬一至城下,便見橋蕤、徐璆等人迎出。

衆人敘話一陣,聽到關羽斬殺了惠衢,何夔等人便是一陣唏噓,又聽關羽將傳國玉璽追回,均是欣喜不已。

待得關羽拿出玉璽確認了一遍之後,徐璆便問關羽道:

“不知將軍如何理此寶?”

雖說關羽是劉備麾下,可面對此重寶還需確認劉備是什麼態度。

可他一問出此言,便見關羽正道:

“此乃天子信,今被我軍所獲,自當上朝廷!”

“然則此等大事,須吾兄劉玄德知曉,待我傳信回去,問問兄長當如何上,再行置!”

徐璆聽得關羽的第一反應不是藏下而是上,便是暗自點頭。

心想這劉備不愧爲漢室宗親,果然不是袁孫堅之流可比!

這下也是放下心來,安心呆在此,等待劉備回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