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
二皇子想當儲君,但遭到太子黨猛烈阻攔,史臺天天不重樣地彈劾二皇子。小到後宅蒜皮的事,大到二皇子歷來的朝政過失。尤其去年鬧得轟轟烈烈的城外河堤坍塌之案,彼時這樁案子還將州知府也就是此前的狀元郎陸安荀構陷其中。
太子一黨以此作筏子,咬不放。這案子表面上將罪名推給了李家以及死去的妾室李茹。可地裏是什麽況衆人心照不宣,皇上心裏也清楚,是以遲遲未下立儲結論。
但二皇子一黨也并非坐以待斃,反咬太子是沒用了,畢竟太子已瘋。于是開始在民間造勢,曲線補救二皇子的聲譽。
去年陸安荀提出修河道興南北商市,後來陸安荀去州後,河道修繕便給了工部。而工部正是二皇子的人,原先不大重視的河道修繕如今幹得如火如荼。
據說二皇子還每日親自去監督施工。不僅監督,有時還親自手幹活。更有甚者,二皇子提出了河道兼修水渠之策,也就是把河道沿岸百姓們的農田水利也一并修了,這修渠的錢居然不用戶部費心思,你看,多好!
衆人對此舉很是滿意。
百姓們正是春耕之時,有便捷的水渠一傳十十傳百。意外地,河道兼修水渠的舉措在民間得到了良好反映。
是以,漸漸地,民間多了些立二皇子為儲君的聲音。皇上利索地封二皇子為許王,并任命其為開封府府尹,掌開封府一切事宜。
這一舉看似沒多大改變,但嗅覺靈敏之人清楚,皇上了立二皇子為儲君的心思,正在考量二皇子呢。
二皇子一黨得勢,一邊汲汲經營,一邊乘勝追擊太子一黨。想盡辦法揪太子黨的小辮子,再不折手段拉下馬。
一時間,二皇子勢力在朝中風頭無兩,無人能敵。
然而,就在東京城風起雲湧之際,五月中旬,邊境傳來了個震天地的消息。
——遼國屯兵易州邊境,對中原宣戰,帶兵將領正是遼國的大皇子耶律泓。
耶律泓是誰?正是此前被遼國人劫走的尼教始作俑者周紡。
這一天終于還是來了!
這是所有暗中關注北邊靜的人統一的想法。
自從周紡.......不,自從耶律泓被遼國人劫走後,他們便約預有大事發生。果然,才過去兩個月,遼國集結大軍囂邊境。
遼國宣戰,朝堂上下頓時張起來。也沒人管儲君不儲君了,當下齊心協力對付遼國才是要。
只是,何人掛帥出征,又了衆人爭論的難題。
皇上忖了一宿,次日在早朝上提出駕親征。皇上治世太平已久,堪為明君,還缺個令他為千古一帝的響亮政績。是以,大有親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雄心壯志。
只不過,他的想法遭到了群臣反對。原因無他,皇上年邁,且這個節骨眼儲君未定,萬一皇上有個閃失,不待外敵侵就已。
劃不來!
換個人去吧!
換誰呢?
皇上膝下自然還有其他皇子,但這會兒除了二皇子,其他誰人站出來都有爭儲嫌疑。
一時之間,竟是有些難辦。
沒多久,二皇子上了道折子,奏請掛帥征遼。
頓時,朝堂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皆有些微妙。
遼國宣戰之事也傳到了州,州百姓們議論紛紛。
陸安荀自然也聽到了二皇子掛帥的消息,他神沉凝。
“若知道周紡是耶律泓,當初下就該拼死殺了他。”薛珹道。
陸安荀沒說話,站在署天井的樹下,若有所思。
“大人在想什麽?”過了會,薛珹問。
陸安荀道:“沒什麽,只是在想這次征遼,誰人更適合掛帥。”
薛珹道:“下聽說二皇子上奏掛帥。”
“他不適合。”陸安荀搖頭:“二皇子在朝堂上耍計謀興許還行,可上戰場,他本不是耶律泓的對手。”
他跟耶律泓打過道,這人狠毒堅韌、刁鑽詭譎,最擅謀。若皇上真讓二皇子掛帥,此戰必輸。
薛珹聽他這麽一說,問:“二皇子不合適,那誰能勝任?”
誰人?
陸安荀心裏有答案,可他也不確定那人會不會站出來。
那便是遠在封地、半生低調的三皇子襄王。襄王此人自聰慧,天資過人,小時候與人嬉戲便喜擺陣作戰,十六歲時更是上過戰場建立軍功。
可這位王爺一旦應了掛帥之事,必然會卷奪嫡之爭。素來低調的他,會應嗎?
陸安荀突然有點煩躁,他遠在州,對于東京城朝堂的消息閉塞得很,許多事只能靠自己琢磨。
思忖了會,他轉,回去理庶務。
薛珹問:“大人,已經下職了您不打算回府嗎?”
陸安荀擡眼一看,還真是,夕已經落到了牆角,再過不久便天黑。
“罷了,那就下職。”他轉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去。
世俗紛風風雨雨,他有點想念蘇綰小院裏飄香四溢的寧靜了。
掛帥之事,二皇子蠢蠢。若他能打敗遼國,必定揚名萬裏。別說穩坐儲君之位,將來坐上那個位置,也是他在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馳騁沙場,千古流芳,哪個男人不向往?
想想就熱沸騰!
是以,二皇子也召集了許多幕僚前來商議,務必讓皇上應下他的請戰書。
二皇子這邊積極謀之際,太子黨也不甘示弱。開始積極尋求新的扶持對象,這就給了祁貴妃便利。
祺貴妃膝下有皇子,雖未年,可不妨礙先當儲君。
因此近日朝堂表面上和諧融洽,然而私下謀詭計鬥得你死我活。
但就在朝廷吵吵嚷嚷誰人掛帥之際,遠在封地的襄王回京了。
襄王回京,所有人詭地安靜下來。
就連皇上也些許詫異,襄王若沒回來,他恐怕都要忘記有這麽個兒子了。
這也不怪他,誰讓這襄王實在低調得很呢?往回年節員們給皇上獻禮,為爭得個好印象各自花樣百出。而這襄王倒好,雖也送禮,但中規中矩毫不顯眼,皇上連記都記不住。
“襄王回來做什麽?”皇上納悶。
其他朝廷員也是這麽認為的,這個節骨眼襄王回來做什麽?
然而當襄王站在金鑾殿上提出代父親征時,所有人驚訝卻又奇異地沒反對。
原因無他。
驚訝是因為襄王此舉有爭儲之嫌,這舉不符合他低調無爭的人設。而沒人反對,是因為大家都清楚,這次掛帥征遼沒人比他更合適。
襄王事沉穩,時就曾上過戰場且表現不俗。在衆多皇子中軍事謀略才能突出,堪當大任。
就連二皇子也是這麽認為的。
他面沉如水。
“這時候,他來湊什麽熱鬧?”書房裏,一位幕僚道。
“莫不是也想趁機爭權?”有人不解:“可他也來得太晚了,東京城已經無他立足之地。”
襄王這些年在封地不問朝堂之事,放眼去,朝堂勢力該瓜分的早瓜分完了,他連口湯渣都不剩,拿什麽爭?
況且,二皇子外家勢力以及聖寵哪一樣都比他強,這位襄王本算不上對手。
“但他既然來了,始終對我們是個威脅,得想法子。”
另一人道:“我看,我們不必太過驚慌,眼下,比起襄王,更該防的是祁貴妃。”
“祁貴妃野心,近日頻頻與太子黨走得近,估計是想招攬這批人。”
“祁貴妃可不能小覷啊,在宮中頗得聖心,後又有國公府做靠山。另外,還有刑獄司的那位,他可是天子近臣,在皇上面前一句話頂我們十句。不得不防!”
另一人道:“祁貴妃固然要防,但襄王也不能掉以輕心。依我看,先派人暗中觀察襄王靜,而祁貴妃那邊照舊打。”
說到這,有人看向末端一直安靜坐著的人。
杜文卿低頭傾聽,并未說話,察覺有人看過來,他也無其他作。
二皇子也看過去,想到什麽,開口問:“上次代你的事,辦得如何?”
上次二皇子代杜文卿去查太子暗中還有哪些黨羽,這事已過去多日。
杜文卿忙從袖中掏出個名冊來,然後雙手呈過去。
“殿下,這是下查到的名單。”杜文卿說:“原是想議完事就呈給殿下。”
二皇子瞥了眼杜文卿,暗暗憾,這杜文卿若不是了他底線,留在邊絕對算得上是個得力臂膀。
可惜了........
“做得不錯!”他說:“短短時日就查到這麽多,看來你頗有手段。”
杜文卿謙卑躬。
“退下吧。”
“是。”杜文卿坐回原位。
沒多久,一行人商量結束,衆人送二皇子離去後陸續出門。
杜文卿起,依舊站在最末端,恭敬地送各位大人先走。
忠勇侯正過去與他說兩句話,這時候有人低嗤出聲。
“原先就是條狗何必可憐他?”
“以前投靠季大人上位了翰林院,現在又來投靠殿下。要不是他對殿下還有點用,你以為他能在這與我們平起平坐?”
“果然是條會搖尾乞憐的狗!”
話說完,那人擡腳出門。
杜文卿安靜地聽,仿佛旁人說的不是自己般,面上毫無波瀾。
他轉收拾東西,這時,肩膀被人拍了拍。
扭頭看去,是忠勇侯。
“不必搭理。”忠勇侯道:“這些人踩高捧低,日子久了你就知道了。”
杜文卿作揖:“多謝侯爺寬。”
“這次的事你辦得不錯。”他道:“好好幹!將來殿下用你的地方還有更多。”
“是。多謝侯爺提點!”
忠勇侯說完,也出了屋子,剩下杜文卿是最後一個走的。
他并無進出王府大門的資格,每回只能走角門。這次也一樣,自覺地沿著回廊往東角門去。
只是在經過一座偏僻小院時,聽見一牆之隔的談話,他腳步緩慢下來。
“殿下才起怎麽又回去歇息了?似乎近日變得格外容易犯困呢。”
“是啊,我這還等著給殿下量做呢,看來得等上一會了。”
“一會哪行?你沒聽說那位靈兒姑娘進去服侍了嗎?沒個半天恐怕不行。”
什麽事沒個半天,兩人心知肚明。
靈兒姑娘進去還能服侍什麽?自從這個靈兒姑娘府,殿下整夜寵到三更方歇。也不知這靈兒姑娘使的什麽手段,以前殿下還只是夜裏寵幸,可如今像是越發離不開了似的,連白日午歇也將人喊去服侍。
這不,殿下才議事回房,靈兒姑娘就端著點心進去了。
“唉,你說莫不是虧損過多,容易虛啊?”
“你這個小蹄子!居然敢說這話!”
“怕什麽,現在後院又沒主子,大家私底下都跑去賭錢了,冷清得很。”
“誰知虧不虧,反正那靈姑娘整日給殿下滋補,都是金貴之哪能虧了去。”
“也是。”
聽到這,杜文卿不聲看了看四周,然後繼續擡腳往東角門而去。
襄王回京,不只二皇子一派暗中查探,連太子黨,以及皇上也在紛紛側目。
然而,皇上這邊得到的消息卻是這樣的。
“皇上,”派去打探的人回來稟報:“襄王殿下一直在府中并未出門。”
“沒出門?可有見過其他人?”
“也并未見其他人。襄王殿下在府上看書琴,得閑了還會去演武場跟侍衛們比試。再有閑餘,便收集京城各米鋪的米糧。”
“他收集米糧做什麽?”
“似是要對比哪裏生産的糧更好,然後加以研究推廣。”
皇上若有所思點頭。
太監總管魏德忠聽了,笑著說了句:“這襄王人來了京城,心還在封地。”
皇上道:“論做事,這老三確實是個踏實的。只是........”
魏德忠并未接話,踏實是踏實,本事也不差,但儲君立嫡立長,而襄王哪一樣都沒占。
不過單看皇上今日對襄王的態度,應該是滿意的。
果然,沒兩日,皇上在早朝時下旨封襄王為兵馬大元帥,領二十萬軍出發易州征遼。
虞莞原本是人人稱羨的皇長子妃,身披鳳命,寵愛加身。 一次小產后,她卻眼睜睜看著夫君薛元清停妻再娶,將他那個惦記了六年的白月光抬進了門。 重活一次,本想安穩到老。卻在父母安排的皇子擇婦的宴會上,不期然撞進一雙清寒眼眸。 虞莞一愣。面前此人龍章鳳姿,通身氣度。卻是上輩子與薛元清奪嫡時的死敵——模樣清冷、脾氣孤拐的的薛晏清。 迎上他的雙目,她打了個哆嗦,卻意外聽到他的一句:“虞小姐……可是不愿嫁我?” - 陰差陽錯,她被指給了薛晏清,成了上輩子夫君弟弟的新娘。 虞莞跪于殿下,平靜接了賜婚的旨意。 云鬢鴉發,細腰窈窕。 而在她不知道的上輩子光景里—— 她是自己的長嫂,薛晏清只能在家宴時遠遠地看她一眼。 再走上前,壓抑住眼中情動,輕輕喚一句:“嫂嫂。” 【又冷又甜薄荷糖系女主x內心戲起飛寡言悶騷男主】 1V1,男女主SC 一些閱讀提示:前期節奏有些慢熱/女主上輩子非C,介意慎入 一句話簡介:假高冷他暗戀成真。 立意: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十三年後,科考落榜的少年郎李臨拿著一塊玉佩上門來求娶晉寧侯府的千金貴女。帝城轟動,紛紛在猜想晉寧侯府哪個千金倒了八輩子的黴,要嫁給這個癩蛤蟆。穿書的蘇莞暗搓搓地想,大伯家的嫡女是重生的,二伯家庶女是穿越的,她這個開局第一場就被炮灰掉的小砲灰,要智商沒智商,要情商沒情商,算了,鹹魚點,保命要緊。可是萬萬沒想到,她嫁的這個,才是真大佬。
那年清明雨上,少女跌跌撞撞,闖進了江陳的眼簾,濕透的薄衫裹在身上,抬起濕漉漉的眼,懇請: “但願國公爺,能伸一把援手。” 江陳望著這熟悉的眉眼,輕笑:“自然可以,只需拿些東西來換。” 自此音音便成了他的外室。 起初他以為自己要的只是一晌貪歡,到後來卻越發撒不開手,選妻時便發了話:“我有外室柔弱無依,需得尋個能容人的。” 等賜婚的詔書一下,他以為音音多少會有些芥蒂,卻見她還是慣常溫和的笑,像一朵風中的菟絲花,柔弱易碎, 只能倚靠他而活,讓他徹底放了心。 直到那日,他撞見他那御賜的未婚妻將他的菟絲花逼上了江堤,音音縱身一躍,葬身江流,他才曉得,她亦是有錚錚傲骨。 ...... 後來他在江南再尋到那抹身影,眼尾便染了赤紅,不敢想她這朵溫室裡的菟絲花,沒了他如何顛簸流離的辛苦。 卻見那姑娘握著書卷,溫柔而堅韌的笑,正對身側的女童道: “身為女子,最要緊的是自立,有沒有男人不甚打緊,你看,我們同樣過的很好。” 江陳驟然抬眸,在她清凌凌的眉眼間,再未尋到那乖巧的依賴。
重生歸來,葉知秋作為天才女醫,絕不再受渣男擺布利用!什麼情深似海?都是狗屁!你想娶我?不好意思,雖然以后我們是一家人,但請叫我嬸嬸!醫術在手,天下我有!第一美男攝政王?來,你的陳年舊傷,我負責了!
駱寧替太后擋刀重傷,換取家族爵位。她南下養病三年,回來后卻發現,表妹占據了她的院子。 表妹也取代了她的地位。駱寧的父母、兄長疼她、祖母賞識她;就連駱寧的竹馬,也暗慕她,說她處處比駱寧優秀。 駱寧大鬧,他們聯手害死了她。 做鬼十八年,看到了他們的下場,她重生了。 她又活了。 這次,她想要活得痛快。 ——*——*—— 駱寧重生后為復仇,找攝政王做靠山。 “明面上你是雍王妃,實際上你是本王之奴。他日,助你假死脫身,更名換姓。封你為郡主,有封地、俸祿,同郡王。” 她同意了。 她鎮得住側妃、斗得贏野心勃勃的門閥、哄得了太后。 幾年后,攝政王成了新主。 跋扈狠戾的年輕帝王,用很縹緲的聲音問她:“郡主印換皇后金印,可愿意?” 她忠誠聽話,頭一回忤逆他:“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