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窈曾說過他總是心口不一,確實如此。
所以哪怕先前曾說過讓蕭窈慢慢考慮, 這些時日他所做的種種,卻還是在逐漸堵死的路,令別無選擇。
今日之事後,在旁人口中,他的名字將會與蕭窈一起被屢屢提及。縱謝昭仍有意迎娶公主,謝翁勢必會有顧慮,不會貿然提親。
若是從前,崔循不屑於這樣的手段。
可那夜蕭窈應允了親事,踩過底線,他未曾給自己留退路,自然也不會容改口。
這些的心思崔循未曾提及,可崔欒還是覺出些許不對,端詳著他的神:「你若真心喜公主,便該依從的意思,徐徐待之才是。」
崔循沉默片刻,低聲道:「年紀輕,心不定。」
崔欒從中聽出些患得患失的意味,知道這是已然徹底陷進去了,「嘶」了聲,難以想像若是崔翁得知公主不願嫁自家,是會高興,還是憤憤不平?
「你這些年清心寡,不近。旁的郎君竇初開,與心儀的郎暗送秋波時,你只忙著案牘勞形,於此道全然並無半點經驗,一時想岔倒也是理之中……」崔欒斟酌著措辭,勸道,「但若想討得郎歡心,還是不應太過古板。」
在此事上,崔欒確實頗有經驗。
他昔年對自家夫人朱氏一見鍾時,朱氏已然心有所屬,是他千方百計、勤勤懇懇討得歡心,最後才抱得人歸。
此後更是琴瑟和鳴,十餘年依舊恩如初。
崔欒有自知之明,昔年長兄甩手走人,崔翁有意培養崔循為接班人,他並未有過半分異議,反倒樂見其。
他深知自己並非是能撐起一姓一族的棟樑之才,後來聽從崔循的安排駐於京口,有妻子相伴,日子過得閒適自在。
只是看崔循整日忙碌勞,孑然一,又多會有些虧欠。
正因此,在看出崔循深種後,他並沒如崔翁所期待的那般勸說,反倒恨不得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
兩人結伴同行,一樣的容出眾、俊逸俗。
落在不知的外人眼中,只當叔侄二人是在敘舊,又或是談玄論道這樣的風雅事,任誰也想不到是在聊這些。
離了桓家後,崔欒停住腳步,坦然道:「你嬸娘不適,想吃清水街那家老字號的山楂糕點,我須得買些回去,就不與你同行了。」
這種事吩咐僕役去做也是一樣,但朱氏的吩咐,崔欒從來親力親為。
崔循從前不以為然,總覺著是空耗時間,到如今已然見怪不怪,平靜道:「叔父自去就是。」
崔欒瞥他一眼,無奈地搖了搖頭。
將離開之際又叮囑道:「你阿翁那裡,我自會幫著勸說,你也該多想想,如何令公主心甘願應允才好。」
崔循對此並不意外,只道:「多謝叔父。」
-
蕭窈並未回自己的朝暉殿,下了馬車,逕自去往祈年殿面聖。
殿外候著的侍恭敬行禮,低聲提醒道:「晏領軍正在殿回話。」
蕭窈點點頭,腳步未停,稔地進了殿。
隔著那架十二扇的黑漆檀木屏風,重帝的聲音不大真切,卻依舊能令人覺到其中的凝重。
「……朕收沒王氏那些多出來的奴客,填充軍戶。」
蕭窈停住腳步。
「昔年百姓流離失所,死在南渡途中者不計其數,縱得渡江,依然一飯難求,不人為求生計是能依附士族為奴、為佃客、為部曲。」重帝緩聲道,「他們須得向主家租,其差使,卻無需向朝廷繳納賦稅、服徭役。」
晏游道:「臣聽聞宣帝昔年曾為此下旨,明文規定各家可收容多免於賦稅的僕役。只可惜令雖下,卻未曾落到實,其中王氏尤甚。」
重帝冷笑:「若非屢屢奉違,王家潑天富貴由何而來?」
「只是此事上,各家怕是都算不得乾淨,無非是貪多貪的差別,若強行收沒,恐怕會引得怨聲載道。」晏游微微停頓,斟酌道,「縱使只罰王氏,也難保不會人人自危……」
蕭窈一聽便知,辦此事的難度不遜於學宮之事,甚至難上不。
學宮雖允準寒門子弟學教,可人數到底有限,究竟能否朝為也得過崔循那道坎,並非幾年間就能有大效的事。
彼時雖有人激烈抗議,卻也有人對此並不在意,無可無不可。
可收沒奴客之事就不同了。此事所帶來的影響立竿見影,是切切實實奪取他們手中的利益,便是再怎麼短視的人也能看出這點,又豈能輕易如願?
「朕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也應安好各家,予以寬赦,以免他們與王家抱一團……」重帝早就考慮過晏游提出的這些問題,沉良久,嘆道,「此事亦得徐徐圖之。」
他能用的人太,哪怕登基後這兩年已經竭力收攏,仍難免掣肘。
晏游深知重帝一貫瞻前顧後的行事風格,見他似是鐵了心要促此事,難免有些驚訝。
重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瞭然道:「阿游是不是在想,朕為何一反常態?」
晏游正道:「無論因何緣由,臣皆願為陛下馬前卒。」
「是王家欺人太甚。」重帝自顧自道,「當初朕因窈窈壞了王氏壽宴,便罰去跪伽藍殿,已是多有忍讓,他家卻不肯見好就收……」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 |
顧穗兒本是小家碧玉,因緣巧合腹中懷下尊貴血脈,來到了燕京城,走進了睿定侯府,及至踏入了皇宮內院。 守在那個男人身邊,她別無所求,惟記著他親手教她寫下的那八個字:琴瑟在御,歲月靜好。 細水長流甜
迎親的隊伍遭劫,新郎官失了影蹤。 作爲男方長兄,裴衍還是將喜轎中的秦妧帶回了侯府。 爲了秦妧的清譽,裴衍代替弟弟,與她拜了堂。 秦妧邁不過心裏的坎,但也知裴衍是爲了她好。 婚後,兩人相敬如賓,並未圓房。 爲了給侯府延續子嗣,秦妧猶豫再三,想將自己的陪嫁丫鬟抬爲妾,卻被裴衍拒絕。 “裴某此生,可無子嗣。” 堂堂內閣次輔,簪纓世家的嫡長子,怎可斷了後。 敵不住來自公婆的施壓,秦妧小聲道:“若兄長不介意,今晚回房吧。” 裴衍抬眸,凝了秦妧許久,“好。” 在秦妧看來,裴衍蘊藉沉穩,克己復禮,是位清雋儒雅之士。 卻是出乎了意料。 敵不過那熾烈而偏執的目光,秦妧怯怯喚道:“兄長......” 裴衍扣緊她的十指,輕吻她的手背,“叫夫君。” 不久後,秦妧有了喜脈。 正當府中準備大擺宴席時,失蹤的弟弟忽然出現。 秦妧愣在原地。 裴衍握住妻子的手,看向一臉憤怒的弟弟,沒有一絲詫異,“還不過來拜見長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