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不解:「從行宮到這邊,費不了多大功夫。」
「不一樣。」蕭窈話鋒一轉,笑道,「說起來,我也有段時日未曾見過王四娘子了吧。」
第035章
上巳日天朗氣清, 風和日麗。
柳翠綠如洗,桃杏花團錦簇,蜂蝶環繞。
蕭窈晨起忍著苦意喝了最後一帖藥, 含著顆餞對鏡坐了, 由著翠微幫梳妝。
上穿的是極為鮮的錦繡, 罩著層薄如蟬翼的輕紗,觀之如桃花, 又恍若雲霞。
相貌本就生得緻。
平素犯懶時不耐煩用脂, 依舊清麗人;而今經過翠微巧手修飾, 描眉畫眼, 抿了脂, 便顯得十分妍麗。
翠微又將燕支調開, 取了支羊毫細筆, 輕輕地在眉心描了花鈿。
青禾捧場:「公主這般裝扮, 看起來比窗外的花都要艷,縱是建鄴城中的郎都來了, 也沒人比得過。」
翠微頷首認同,收起胭脂等後,又笑道:「我原以為,公主不喜這樣的場合,怕是未必願出席。」
蕭窈咬了口餞, 促狹道:「想到興許有人會因此不大高興, 我便高興了。」
先前在王氏金闕,曾見諸多郎們眾星捧月似的簇擁著王瀅, 後來種種, 也足夠清此人的脾好惡。
上巳雅集這樣一年一度的重要場合,王瀅不會缺席。
青禾扶起, 細緻地打理了擺。
蕭窈難得在腰間佩了步,環佩著順的擺,連帶著走路的步子都收斂些,施施然,著幾分嫻靜。
抱著書稿往學宮廨去時,時辰尚早,但陸陸續續已有人至此。
冷冷清清的學宮難得有這樣熱鬧的時候。
四下皆有僕役相侯,為前來赴雅集的賓客們引路,錯落的花枝間,時有笑語聲傳來。
或是稱讚風景清幽雅致,或是品評各匾額題字。
蕭窈對學宮各的路徑已極為悉,挑了條僻靜的小路,繞來知春堂。
學宮上下的吏們雖已陸續定下,但還有許多事宜未定,學宮尚未正式開啟,他們也大都還未搬來。
倒是謝昭時常在此。
他理公務的屋舍外刻著「知春」二字,另一側則是崔循的屋舍,刻著「玄同」。
崔循自然不在。知春堂門窗敞著,有琴聲傳出。
蕭窈在院中聽了會兒,待到曲終,這才進門:「我猜你應當在此,果然沒錯。」
謝昭待人事堪稱八面玲瓏,誰也不得罪。
但相得時日久了,蕭窈漸漸看出來,他實則並沒多喜歡那些宴飲,尤其是需要帶著琴去,以表重視的場合。
譬如今日。
以他如今的聲名,哪怕信手一曲,依舊能贏得口稱讚。可眾人與其說是聽琴,不如說是為著噱頭,聽個熱鬧罷了。
沽名釣譽者興許能樂在其中,但對於真正擅琴的人而言,實在算不上什麼好的驗。
可謝昭臉上看不到半分煩悶,修長的手覆在琴上,笑問:「怎的這時過來?」
「整理書稿時有不解之,師父近日愈發繁忙,便我來問你。」蕭窈反倒有些不自在,蓋彌彰地咳了聲。
此舉多奇怪了些。
畢竟前兩日謝昭還曾去探病,那時沒想起來提此事,偏偏選在今日。
好在謝昭並未多問,若有所思看了一眼,旋即道:「何不解?」
蕭窈拿的是堯莊遊歷廣陵時記下的文稿。
未曾去過廣陵,對其中記敘多有不解之,但謝昭卻是生於斯、長於斯,直至後來遇到堯莊,才被他帶離此。
故而對於文稿中記載種種,自然更為了解。
與崔循不同,謝昭若是當師父的話,應當是個極有耐的人。
他講得細緻微,卻並不枯燥晦。
蕭窈聽得神,直到有僕役來請謝昭,才發覺時辰已經不早。
「若還有困之,可隨時來問。」謝昭抱琴起,含笑道,「眼下你我還是同去清溪。」
蕭窈點點頭,收好書稿,與謝昭一同離了知春堂。
學宮從未如此熱鬧過,門外各家車馬能排出二里地,絡繹不絕。
蕭窈與謝昭沿溪行,一路上見他不知停了多回與人寒暄客套,竟不見任何厭煩,儀態堪稱無可挑剔。
與這些士族男實在算不上有,大多不過一面之緣,只微笑頷首問候。
倒是不人對蕭窈好奇。
尤其一些年紀輕的郎君,他們早就聽聞與王四娘子那場風波,或多或在背後議論過這位不知禮數的公主。
有些格外刻薄的,還曾拿懸而未定的親事取笑。
如今親眼所見,才驟然發覺,與傳聞中野俗氣的形象截然不同。
白皙似雪,烏髮如雲。
明眸皓齒,顧盼生輝。
一言一行從容自若,並不見半分拘謹之,反倒是自己被含笑注視時,恍惚間竟有幾分意神搖。
待蕭窈離去,有人咳道:「方才公主是不是多看了我兩眼?」
相的好友嗤笑道:「有謝三郎在,公主看你作甚?」
那人又道:「難道全天下郎都喜歡謝三不?」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 |
一朝變成三個崽崽的后娘,于靈兮也是極為無奈的。才剛嫁人就遭遇分家,這都什麼事呀?還好她早有準備,把娘家的東西都搬過來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三個崽崽都很可愛,那就認真養養吧!至于孩子爹麼,她是真的不怎麼在意………
嫁到秦家第二個月,孟元元獨守了空房。不是夫君過世、遠行,而是他被親爹孃認了回去。 臨行前賀勘問她跟不跟去,她搖頭,他聽完轉身離去,再未回頭。給秦家留下豐厚田產做報答,也算了清。 孟元元毫不意外,所有人都知道,是她利用手段污了賀勘的名,他迫於清名才娶了她。既他不再是秦家二郎,這親事自也不作數。 如此,她安下心來,平淡度日。 不料一年後,秦家大伯輸光家產,更在外面簽了契書將孟元元抵掉。 走投無路,她只能帶着還未及笄的小姑千里奔逃州府,敲響了賀家的大門。 賀府高門大戶,嫡長子賀勘天人之姿,逸群之才,被家族寄予厚望,家中自然不會認他當初娶的粗鄙村婦。 賀勘本人也清醒,念着養家恩情,只在府中給人安置了個容身角落,卻從不理會。 直到一日,一女子在府中打聽公子書房,身姿嫋娜,嬌豔欲滴,衆人才知道,窩在後院的村婦真正模樣。 孟元元覺得小姑適應了這裏,去找賀勘商議:謝公子照顧,改日我便離開。 賀勘見人這段日子還算安分,清淡掃她一眼:留在府裏也無妨。 見她柔婉退下,他當她是答應下。 轉天,賀勘在後巷碰見孟元元,她正和老家來的竹馬表哥見面,商討回鄉。 第一次,賀勘覺得自己該親自管教一下這個妻子。 妻,死後亦要同冢而眠,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