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個很有思想的人,而且心智早,更有熱。
你和他談什麼現實的黑暗和殘酷,反而沒意義,不如走高大上的路子,用高大上的理念激發他的熱,引起他的共鳴。
恰是如此,劉琦用了爛大街的橫渠四句。
這是穿越者必備。
橫渠四句這種高大上的話,對已經遭到社會毒打,見識了社會黑暗的中年人來說,兒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你用橫渠四句,不如給點實在的利益。
可是諸葛亮不一樣,他年紀小,正在形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時期,橫渠四句這樣的話,就仿佛是混沌中的雷霆炸開,亮了諸葛亮的眼睛。
他到四句話的氣魄,心中對劉琦的尊敬更是油然而生。
攝政王真是有大氣魄!
攝政王不出,大漢萬古如長夜!
諸葛亮深吸口氣,穩定了自己的緒后,鄭重說道:“大王的殷切希,亮一定會努力踐行,不負大王厚。”
劉琦微微點頭,繼續說道:“你還年輕,慢慢來,不要急。你現在的這個階段,要做的是抓時間增加學識,磨礪自己的能力。”
“你讀書,不能讀死書。”
“世事明皆學問,人練達即文章,在人練達方面,是為之人的必備素養。”
“你做,尤其是做大,不僅要有匹配的能力,還要有斡旋權衡的手段,這就是人練達。”
“之所以人練達重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朝堂,是更大的江湖。”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世故,所以又回到剛才的原點,徹了人世故,卻不世故,才能走得順利,才能做事。”
劉琦沉聲道:“明白嗎?”
諸葛亮若有所思,回答道:“大王的話,我有些明白,有些又不太明白。可是,亮都記下,會一邊實踐一邊會。”
劉琦眼神贊許,笑道:“目前是荀彧擔任尚書令,執掌朝政。但愿二十年后,你有能力執掌朝政,接替荀彧繼往開來,革故鼎新,重塑大漢。”
劉琦毫不猶豫給了厚。
諸葛亮非常聰明,不需要劉琦重錘去鞭策,只需要給予多多的鼓勵就行。
諸葛亮到劉琦的重,仿佛看到了未來,他屹立在大漢之巔執掌朝政,要重塑大漢的一幕。
他的心也是熱沸騰。
心中無比激。
諸葛亮不認為劉琦會圖謀他什麼?
諸葛家在瑯琊是族,放眼大漢朝,什麼都不是,更別提和荀家、袁家和楊家等大家族相提并論。
諸葛家也沒有什麼老人支撐著,相反諸葛家很落魄,都是寄居在荊州,跟著劉表過日子。
他諸葛亮,就是個小年輕。
在這樣的前提下,諸葛亮被劉琦寄以厚,除了認可他的能力,諸葛亮想不到其他方面。
諸葛亮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沖,鄭重道:“在下一定不負大王的厚。”
劉琦點頭,不再多說。
他看向了門口,吩咐人把劉表和龐德公請來。
兩人進,看到仍然還有些激的諸葛亮,雖然好奇劉琦到底說了什麼,卻也沒有詢問。
劉琦微笑著道:“龐公,孤難得來一趟荊州書院,今天中午就留在書院。麻煩你通知書院的大儒士人,孤在書院請他們吃個便飯。”
“另外,父親說書院還有些才華出眾的士子,比如龐統、徐庶和石韜這些人,都一一請來作陪。”
“龐公意下如何?”
荊州書院是劉琦的人才搖籃之一,劉琦來了荊州書院,自就要展現出平易近人的態度,爭取更多士人的擁護。
龐德公頓時欣喜若狂。
荊州書院是劉琦和劉表父子安排的,雖然有劉表的全力扶持,卻不夠權威。
劉琦為攝政王來了,就徹底不一樣。
龐德公連忙點頭,喊人安排了下去,再讓書院后廚準備中午的午宴。
劉琦和龐德公、劉表聊著天,諸葛亮靜靜的在一旁作陪,看著劉琦談笑自若,心中生出敬仰的神。
他已經十三四歲的年紀,不是小孩子了。可是,攝政王也才二十出頭的年紀,雙方年齡的差距也不大。
可是,份卻完全不同。
攝政王更是說出為天地立心這樣的話。
時間到了中午,龐德公親自帶路,領著劉琦去書院的宴會廳。
這是專門用來接待貴賓的。
劉琦進的時候,已經有了一眾人齊聚,書院的大儒和名士都在,更有龐統、石韜、徐庶等書院的年輕士子。
劉琦略掃了眼,大概有四十余人赴宴。
這個規模不小了。
劉琦坐下后,每個人面前的案桌上,都準備了菜和酒水。
劉琦環顧所有人,神和,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微笑著道:“孫堅突襲荊州,孤帶兵平叛,已經平定了孫堅的突襲,荊州已經穩定。”
“有孤在,荊州不會,荊州書院更不會,請諸公安心教學。”
“聽家父和龐公說,書院涌現了很多的人才。”
“有才華出眾的龐統、諸葛亮、徐庶和石韜等人,更有其它的士子嶄頭角。書院能夠有不斷的人才涌現,都是諸公苦心孤詣教育的功勞。”
“孤要謝你們,謝謝你們為大漢孕育英才,所以這第一杯酒,孤敬在座的諸位老師。”
“諸位辛苦了。”
劉琦洋洋灑灑一番話后,端著酒樽道:“諸位,請!”
“大王請!”
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以及書院的名儒綦毋闿、宋忠等士人紛紛敬酒。
一個個神都頗為激。
劉琦高度肯定了荊州書院的貢獻,這是書院最為榮耀的地方。
劉琦一番開場白后,一邊喝酒一遍和書院的人聊天。
大廳中,氛圍很和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在場的士人都吃的差不多。
劉琦已經吃飽喝足,該說也說了,放下手中的筷子準備起離開。
這時候,一個青年站出來,二十左右的年紀,神桀驁,眼神銳利。他昂首站著,高聲道:“在下禰衡,拜見攝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