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嫁國舅 第114頁

《嫁國舅》 第114頁

除了沿海諸省,其他各省都是越靠近邊緣越窮,再按照這幾年的稅收算,西南挨著云南的貴州乃十三省中墊底的,據說那地方多深山惡水,很多村落的百姓還都是蠻夷之人,連話都不會講,大字不識一個。

乾興帝指著貴州下面的黎平府,幸災樂禍道:“就這里吧,朕封他個黎王當當。”

送二皇子去個苦地方,如果他自己命短病死,可就與他無關了。

曹太后:“封藩乃大事,還是要聽閣諸位大臣怎麼說。”

乾興帝心想,他是皇帝,封二皇子完全是皇族的私事,哪個閣老敢反對,他就換人。

次日早上,以顧首輔為首的五位閣老來乾清宮奏事,商量完急需理的政務后,乾興帝提到了二皇子的封藩。

閣老們都是人,只看乾興帝為二皇子選的藩地,就知道小皇上還為去年南苑之事耿耿于懷。

因為一個年王爺的就藩確實無甚要,他們犯不著為此惹乾興帝不快,免得被太后母子忌憚他們有心支持二皇子。

顧首輔與李家是姻親,李顯又在二皇子邊做伴讀,他就更不好反對了。

此事定了,乾興帝心中很是痛快,派人將二皇子、李顯都了過來。

他先宣布了封二皇子為黎王之事。

年僅十四歲的新任黎王跪下道:“謝皇上隆恩,臣到了封地,必定謹遵皇上所托,全力教化當地百姓、協助朝廷改善當地民生。”

他清瘦俊朗的臉龐神平靜,看不出憤怒,更不可能有什麼喜悅之,跟平時并無反常。

Advertisement

乾興帝有一點點不爽,因為他想看黎王憤怒卻無能為力的可憐模樣。

黎王的表現沒有讓他滿意,乾興帝將目投到李顯上,這次,他甚至都沒有緒,直接冷笑出聲:“李顯,父皇在世時對你極其賞識,要你為二哥伴讀。如今二哥雖然要去貴州就藩了,可他依然年,學業不可荒廢,你便隨二哥一起去貴州吧,繼續為他伴讀,也不枉父皇賞識你一場。”

李顯跪下領旨:“臣遵旨。”

簡簡單單三個字,再沒有別的話,就像當初太子懇求先帝要調他出宮,李顯也不曾做任何辯解。

乾興帝就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憋屈

等兩人退下后,乾興帝朝他最新提拔的大太監萬公公哼道:“看來,朕給他們的懲罰還是太輕了。”

這位萬公公,是十八歲的小萬公公,他的干爹老萬公公早在先帝下葬之后,便主請辭回鄉養老了。

古往今來,對舊主過于忠心之人,肯定不會到新主的重用,與其留權勢最后被人安個罪名排,不如自請離去。

小萬公公同樣明白這個道理,為了不跟著干爹一起失勢,他聰明地抓住機會,當著干爹的面在曹太后、小皇帝面前偽造了先帝言,然后憑著此功順利坐上了干爹曾經的位置,包括“萬公公”的名號。

萬公公在宮里住了十幾年,早已知小皇帝的脾氣,聞言湊到乾興帝耳邊,低聲道:“皇上不必生氣,從京城到貴州千里迢迢路途艱難,王爺與李三郎都是金窩窩出生的金貴人,路上難免有個水土不服頭疼腦熱什麼的,能不能順利走到貴州都不一定呢。”

Advertisement

乾興帝果然大喜,看著萬公公道:“給黎王安排的隨行太醫,你要親自挑選,務必挑個醫湛的,藥材也要挑庫房最好的一批。”

萬公公眼睛瞇了一條線:“皇上放心,奴婢記住了。”

.

從乾清宮出來后,二皇子黎王沒有跟李顯說一句話,直到回到寢宮,進了室。

他坐在椅子上,垂眸沉默許久,才看向站在一旁的李顯,苦笑道:“是我連累了你。”

李顯看過來,低聲道:“王爺何出此言,承蒙先帝賞識,命我陪在王爺邊,此番能隨王爺出去歷練,亦是我之所愿。”

京城就這麼大的一塊兒地方,他真的想去外面看看。

黎王:“就怕你跟我一樣,再也沒有機會回來。”

李顯笑道:“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就像王爺說的,能夠教化當地百姓,改善當地民生,同樣也是大功一件。”

黎王看得出來,李顯對隨他去貴州就藩確實沒有任何怨言,這份心與抱負,連他都自覺慚愧。

他站起來,握住李顯的肩膀道:“好,那你就陪我做好這個王爺!”

兩人剛完心,乾興帝的封藩圣旨就送來了,命黎王三日后啟程。

李顯得以出宮與家人惜別。

云珠一聽到消息便趕回了娘家,過來之時,就見父親正與弟弟說話,母親嫂子坐在旁邊,眼圈都是紅的。

云珠忍了一路的眼淚頃刻滾落。

那可是遠在西南的貴州,大夏最窮的地方,弟弟才十五歲,連今年的生辰都沒過,千里迢迢背井離鄉,得吃多苦頭?

Advertisement

云珠舍不得,既心疼也擔心,最怕的是乾興帝鼠肚腸,一輩子都不調弟弟回來。

撲過去,用力抱住了自己的傻弟弟。

李雍偏頭,可兒的泣聲還是傳進了他耳中,從小疼到大的姑娘,出嫁都沒有掉一滴眼淚。

李顯察覺到,他的襟被姐姐的眼淚打了。

他真的不怕去貴州,可姐姐母親的眼淚他也跟著難

“姐姐,不哭了。”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