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15章 為何總是憂鬱?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15章 為何總是憂鬱?

……

好一番陳詞之後,黃錦、陸炳停下,目看向李青。

李青在沉思……

主要矛盾在赤字,核心矛盾在未知。

百餘年來,一步步營造的小勢,如今已演變大勢,相當大的大勢……

如今,這大勢到了發關頭。

其勢能之強,令人髮指。

權力場渾濁,可這些個大員也並非是大大惡、十惡不赦,對大明千秋計還是上心的……

問題在於……大明離了『正軌』!

歷朝歷代從無如此過,強如漢、盛如唐,亦遠不及也。

何況漢唐之氣候,可比大明強了太多,且漢唐之人口,也只有大明的三分之一。

人口多當然是好事,因為土地資源可以得到更高效的開發,還能催生各行各業蓬發展……

可土地資源總歸是有限的!

誠然,大明工商業發達,單從賦稅來說,時下商稅已超過了農稅一點點,可工商業的繁榮,都是建立在溫飽的基礎上。

一個擁有龐大人口的龐大國家,吃飯才是最重要的!

自古道:民以食為天!

士、農、工、商,士排首位無需解釋,農能排第二,是因為農代表著糧食,代表著生存之道,工再次之,莫等才是商。

之所以將商劃分在最低等,就是因為商人不從事生產,非是當權者不懂商人的價值,而是……

不建立在能吃上飯的前提下,任何治世良策都是瞎扯淡。

歷朝歷代的生產力,都不支持大搞工商業。

大明能例外,是因為紅薯、土豆、玉米等農作的引進,是因為大幅度降低紳在土地上的優待,連藩王都沒倖免……

李青也是在解決了糧食問題之後,才真正大力推工商業的發展……

如若不然,哪怕李青累吐,哪怕皇帝鼎力支持,也推行不下去,更不會有現在的大明。

Advertisement

百餘年的努力,歷代皇帝的各種大小改革,終於締造了一個盛世。

百姓足食,國帑年年有餘,一切大好。

然,惡化的氣候,尤其是近年來的陡然惡化,給盛世迎頭一擊,也警醒了當權者。

哪怕大明還在上升,可都知道……快到頂了。

李青看到了,所以想趁著國力還在上升期,進行的改革,提前解決麻煩。

廟堂君臣也看到了,所以想通過『減開支』的方式,保存實力。

本來,君臣理念一致,可李青的存在,以及皇帝的私心,致使君臣產生了的矛盾。

其實,大家的理念都一樣——活下去!

讓大明活下去,讓百姓活下去……

李青做了這麼多,其核心目的,也是為了這個。

活下去……

區別在於側重點不一樣,當權者,大明在前,百姓在後;李青,百姓在前,大明在後;當權者可以為了大明犧牲百姓,李青可以為了百姓犧牲大明。

前者致力於,皇權越強,皇權越弱。

李青致力於,皇權越弱,皇權越強,皇權越強,皇權越弱。

這點,極端聰明又個獨立的朱厚熜看明白了。

可群臣卻不明白,非是沒有極端聰明者,而是他們個並不獨立,個人融之後,會不可避免的降智,短視,

況且,其中還摻雜了大量的私心……

李青深疲倦,見沈煉直勾勾盯著他看,沒好氣道:

「瞅我做甚?」

沈煉:「……」

想說些什麼,可又不知從何說起,一時無言。

陸炳說道:「堵不如疏,可問題是水位太高了,一旦放閘,必定會洪水決堤,幾乎……無解。」

李青眉心,道:「是棘手……不過……算了,回去告訴皇帝,我同意了。」

不是,你同意啥了?沈煉一臉懵,訥訥道:「皇上行事還需你同意?」

Advertisement

黃錦也是一臉迷,不是質疑李青,只是不明白中詳

陸炳明白,卻無法確定,問道,「先生可以說的明白點嗎?」

「行吧,」李青嘆了口氣,瞧向沈煉,「我李青,永青侯李青的李青。」

沈煉:「???」

黃錦:(`Д)!!

陸炳明悟,起拱手一揖:「告辭。」

「沈煉,沈煉……」

「啊?哦,告辭。」沈煉與陸炳一起離開……

黃錦沒走,因為他還沒搞懂。

「李青,這是……為什麼啊?」

「因為核心矛盾沒辦法解決,只能轉移。」

「轉移到你上?」

「也不能這麼說,皇帝也要擔起一部分力。」李青說道,「準確來講,皇帝要進一步鞏固皇權。」

「我還是不太懂……」黃錦搖頭,滿臉的疑

李青笑了笑,道:「後面你就明白了,這一步我早有所預料,其實……也沒什麼。」

黃錦費解,問:「除了曝你的,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李青默然片刻,疲倦道:

「時代在前,思想在後,數千年來無不如此,人啊,不吃一塹,難長一智,大多時候,吃一塹都不見得能長一智。如今大明即將迎來大變局,可幾乎所有人的思想,卻都還停留在過去,甚至妄圖有史可依……」

「解釋本太高了,且這些人也聽不進去,一波又一波的新奇事,一波比一波大,思想與時代節日益嚴重……」李青嘆道,「正如陸炳適才所言,堵不如疏,可水位太高了,一旦開閘放水,必將洪水決堤。」

黃錦撓撓頭,「所以……要再進一步的鞏固皇權?」

「鞏固皇權只是手段,」李青幽幽道,「意在讓他們閉!」

「啊?」黃錦震驚,訥訥道,「這樣……真的可行嗎?」

Advertisement

「沒辦法啊……」

「可一直堵下去……也不可能一直堵下去吧?」黃錦問。

李青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道:「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知道什麼意思吧?」

黃錦撓撓頭:「這話好像是韓非子說的,意思是,頂級員、武將,當從基層中開始,在基層擁有了富經驗之後,再中樞才能更好的理國家政務、軍事。」

李青角泛起苦,「可這些個大員,又有幾人深過基層?說起國家大事,個個高談闊論,舌燦蓮花……呵呵,實際上,大多是空談罷了。」

「其實……群臣也沒那麼壞。」黃錦弱弱說。

李青頷首:「不錯,大多數人還是心繫大明天下的,可他們有一個致命缺點。」

「什麼?」

「對過去,過於癡迷;對未來,過於憧憬。」李青輕嘆道,「這就導致,他們常常引經據典,來展大明未來。思想觀念守舊,思維邏輯固化……說好聽點是窮酸腐儒。」

「……這還好聽呀?」

「說難聽點,就是一群誤國誤民的王八蛋!」

黃錦:「……」

李青吁了口氣,「當然了,這樣說過於武斷了些,還是有部分員明事理的,可他們……本翻不起浪花,故此,暫時的讓其閉,是最優解!」

「呃呵呵……讀書人不都這樣嗎?」

「隨著教育的普及,漸漸地……就不是這樣了。」李青說,「暫時讓這些人閉,是為了給後來人時間和空間長,未來,隨著來自基層的員越來越多,再行開閘放水,便不會洪水決堤了。」

黃錦想了想,道:「就是說,一邊加高堤壩,一邊疏通河道,待到河道疏通,再開閘放水,便能達到奔流到海之效果?」

李青輕輕笑了,「對極了。」

黃錦開心,

同時也很是心疼,「一定很累吧?」

李青輕聲說:「低下頭,彎下腰,也還好。」

「呃……啥意思呀?」

「低下頭,彎下腰,走一步,再走一步……」李青輕笑著說,「今再回首,我已走了十一朝,十一朝了。」

看著他笑,黃錦卻有些想哭。

十一朝啊……

那雙眸子,充盈著化不開的憂鬱和幾近病態的疲倦……怎能不累?

「怎麼了?」

「沒,沒什麼。」黃錦吸了吸鼻子,問,「可你有無想過,如此這般,皇上會……會……」

「會剛愎自用?」

黃錦點點頭。

「他會死的。」

「啊?」

李青好笑道:「不是你想的那樣,我是說他沒辦法長生。」

「這樣啊……」黃錦緩緩放鬆下來,「對了,財政赤字怎麼辦啊?」

「其實這從不是個問題,赤字歸赤字,可國帑之充盈,完全可以承擔,我早就詳盡計算過了。」李青說道,「時下,新鈔政策也在鼓的準備,皇帝按照諫策推行,只會更加保險。」

黃錦驚奇:「這你也知道了啊?」

「我就在江浙一帶活,怎會一直不回金陵?期間回去了下,都聽李浩說了。」李青吸了口氣,振道,「我對大明的未來……很有信心。」

黃錦凝著他,「可你的眼神……為何總是這般憂鬱?」

李青怔了怔,輕聲道:「我是個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總是……悲觀。」

黃錦不太理解,卻也沒深問,安道:

「其實,皇上還是謝你的,是真的,皇上親口說的……」

李青笑了笑,「其實,我不需要任何人的謝。」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