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喜集團的欣欣向榮相比,宋家的仙酒集團就比較糟糕了。
最慘的是2002年,只計算白酒業務的話,全年凈利潤不足5000萬元。也是在那一年,全國白酒行業的凈利潤,加起來也只有32億元,全國白酒年產量銳減到380萬千升(巔峰時800多萬千升)。
從1998年開始,每年下達的白酒相關政策,都讓中國白酒企業走下坡路。
1998年規定,糧食類(含薯類)白酒的廣告宣傳費,一律不得在稅前就扣除。同年,白酒行業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限制白酒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2001年,白酒行業實行復合計稅,糧食類白酒按出廠價25%、薯類白酒按出廠價15%征稅,同時還對每斤白酒征收0.5元的五稅。同年,白酒企業的廣告費用,不得超過銷售額的2%,超過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含非糧食類白酒)。
2002年,取消對白酒上市公司18%的退稅優惠。
這些年來,白酒企業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因為稅率太高,且競爭激烈,超過90%的白酒企業,直接放棄中高端酒型,開始以量取勝主打低端市場——市場價幾塊錢一斤,生產本特別低。這種發展模式,被2002年的復合計稅法致命一擊,五稅就是專門對準低端白酒征收的。額外論斤收稅,就問你還敢不敢走量!
于是在2002年,大量白酒企業集暴死。
五糧的發展路線是最牛的,到跟小廠子合作搞牌,專門生產中低端產品走量占市場,自己則生產中高端產品保持品牌影響力。即便被征五稅不能走量了,但各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都在,只不過中低端市場萎而已。
發展到2004年,五糧的售價最貴,甚至比茅臺整貴了一大截。
茅臺的發展路線則極為保守且有效,瘋狂拓展軍政渠道、搞團購、建專門店,不斷帶酒去部隊問,不斷到機關單位做推廣。各地的政府、部隊大院附近,到都有茅臺的專賣店。再通過在軍政方面的影響力,不斷輻到商界、民眾之間,從而潛移默化的塑造出“國酒”金。另外又搞出茅臺年份酒,抬高茅臺的價,拉開與其他高端酒的價格差距。
因為沒有上市酒企的18%退稅優惠,包括仙酒在的一些酒企,在五稅征收之后,只能主打中端市場,并穩健推出高端酒型。
直接看價格就很明顯了,就拿去年(2004年)的52度白酒舉例:五糧(360元)、茅臺(320元)、劍南春(158元)、仙酒(158元)、小糊涂仙(72元)、全興大曲(38元)、金六福(16元)。
這就是現在中國白酒行業,從低端到高端品牌的大致況,仙酒徹徹底底的混了一個中端品牌。
當然,在國家取消對上市酒企的退稅優惠政策之后,中高端品牌之間已經沒有了無法逾越的鴻。今年,仙酒就打算推出售價超過300元的新品,主攻高端商務宴席市場。
“讓我來打廣告?”宋維揚問。
宋其志說:“對啊。新品屬于高端商務酒,請哪個明星代言,都不如讓你來打廣告合適。”
“你還真會挑人。”宋維揚好笑道。
宋其志開始大吐苦水:“揚揚,不論怎麼說,你也是仙酒集團的東。前幾年白酒行業舉步維艱,每年仙酒的利潤,還不如子公司搞房地產的零頭,仙酒集團都快變一家房地產公司了!現在白酒行業好不容易回暖,我們必須抓住機會,否則就要被五糧和茅臺越甩越遠。”
“行吧,我當代言人就是。”宋維揚說。
宋其志著煙說:“今年春節的白酒市場特別怪,五糧已經漲到了380,茅臺也漲到了360(都是各自品牌的最高價)。其他品牌都跟著漲,誰要是不漲價,銷售額反而還會下降。你說消費者是不是賤得慌?不漲他們還不買了!”
“哈哈,中高端市場就這樣,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宋維揚笑道。
宋其志拿出一個文件袋:“這是廣告公司的方案,廣告劇本都已經寫好了。”
宋維揚翻出來大致看了一遍,這個廣告案做得中規中矩。就是讓宋維揚西裝革履出場,站在非常高端的商務樓里,臨窗遠眺城市建筑群,還給手腕上的名表來個特寫,臺詞是什麼“酒之道,商之道”。
“你覺得怎麼樣?”宋其志問。
宋維揚說:“如果讓我來演這條廣告,配合著海量的宣傳費用,肯定是能夠取得一些效果的。但這是我的說服力,而不
;是仙酒的說服力,仙酒現在缺乏一個核心優勢。”
宋其志兩手一攤:“核心優勢也變不出來啊。人家茅臺,在長征途中給戰士洗過傷口,五糧也有好多口老酒窖,現在兩家搞年份酒出盡了風頭。但仙酒有什麼?我們最老的三口酒窖,也不過是民國年間挖的,清朝的酒窖早不知埋哪兒去了。”
“我們沒有,但可以花錢買啊!”宋維揚說。
“上哪兒買去?”宋其志問。
宋維揚問:“文君酒現在是不是有點不行了?”
宋其志道:“不是有點不行,是非常不行。文君酒以前最火的時候,能在省排前三,市場份額甚至一度僅次于五糧。但都是在瞎整,這酒本就沒有市場定位,高中低端市場都想要。那麼大的名氣,那麼高端的品牌,居然都不換個牌子,直接以‘文君酒’的名義在農村賣幾塊錢一瓶。”
“牌子被毀了?”宋維揚問。
“早就毀了,”宋其志說,“我花一兩百塊錢買文君酒,農民花幾塊錢也能買文君酒,你說我心里是什麼?現在文君酒的高端酒型已經賣不出去,低端酒型也被五稅搞死了,全是三四十塊錢一瓶東西。品牌大概屬于低端里的高端,中端里的低端,反正不尷不尬的。”
宋維揚又問道:“那文君酒有人收購嗎?”
宋其志對省的白酒品牌門兒清,他如數家珍道:“文君酒由于虧損嚴重,2000年被藍劍出資收購。但虧損勢頭拉不住,藍劍又把文君酒甩賣給劍南春,直到去年才扭虧為盈,但全年利潤低得很,只能說沒有賠本了。”
“那咱們就把文君酒買下來,專門打造仙酒集團旗下的高端品牌!”宋維揚說。
宋其志連連擺手:“不行不行,文君酒已經了垃圾品牌。特別是在省,你買文君酒去丈母娘家里拜年,那是會被人看不起的。那酒現在的市場形象,也就比金六福高一等,混得跟全興大曲差不多了。”
宋維揚說:“但是,文君酒是有老酒窖的,還有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求凰故事。拋開老酒窖不談,只這個故事就值得買下來,現在做產品誰不是想方設法的編故事?而求凰的故事是真的,確確實實發生在文君酒的產地,誰都沒法挑出刺兒來!”
“想買文君酒的話,可能有點貴。”宋其志道。
“多能買下來?”宋維揚問。
“說不準,”宋其志道,“2000年的時候,文君酒已經資不抵債了,但藍劍出手收購也花了1.2個億。現在文君酒扭虧為盈,價錢不高一點的話,藍劍和劍南春是肯定不愿意賣的。我估計吧,如果收購能夠功,可能要花1.5億到1.8億,甚至有可能是2億。仙酒賬面上沒那麼多錢,只能找銀行貸款。再加上后續的品牌建設推廣費用,一旦市場反應不好,仙酒集團就將陷嚴重的危機。”
“沒事,陪了就陪了,”宋維揚笑道,“反正仙酒集團做房地產賺了不。”
宋其志無語道:“房地產公司是獨立運營的子公司,各走各的賬,怎麼能混為一談呢?再說了,房地產公司是咱爸的企業,我還能手找他要錢?”
宋維揚收起笑容:“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現在國白酒市場回暖,每一個重要決策,都將決定未來10年、20年的公司發展。一旦錯過這個機會,今后想打造白酒高端品牌,會比現在困難十倍百倍,所需要的資金也是十倍百倍。你自己做選擇吧。功了,仙酒就是一線高端品牌;失敗了,也能用房地產公司的錢來補。如果錯過這個機會,仙酒很可能永遠徘徊在二流。”
中國白酒行業的格局,在2004年—2005年就定下了,今后十多年都沒有什麼變化,其中涉及到生產牌照、銷售渠道、品牌定位、市場知名度等復雜因素。
特別是銷售渠道。
從2004年9月到2005年3月,中央在全國范圍進行專項整治,一方面是為了打擊假冒偽劣白酒,另一方面是消除酒類市場的地方保護和地區封鎖。重點在于第二個,導致白酒的地方市場壁壘消失,各大品牌立即開始攻城略地,各地的銷售渠道由此被掌握并固化。后來的新品牌本打不進去,中低端品牌想賣高端酒也很難轉型。
錯過這個機會,幾乎沒有翻的可能。
另一個時空的文君酒就錯過了,2006年被法國軒尼詩收購,想要打造頂級奢侈品牌。結果只晚了一年,洋爸爸也帶不啊,找姜紋做代言人也是沒任何效果。
宋其志苦思良久,終于拍板道:“我這就讓人做收購方案!”
張狂被譽為前無古人的第一天才,意氣風發,狂傲一世,獲得世界之心,被眾高手圍殺,意外重生後橫掃六合,修創世之法,囂張跋扈,快意恩仇!
阿鸞早就該知道,自己只是雙胞胎姐姐的替身。 姐姐逃婚,她以姐姐的身份嫁入宮中做了皇后,因有一張與姐姐一模一樣的臉,便享盡了皇帝的柔情榮寵,讓她難分真假,深陷情牢。 可當姐姐回來時,她還是要將身份與愛人拱手相讓。 只是她不甘心,費盡了心思,用盡了手段,最后還是一敗涂地。 重活一回,她想開了。 是皇后當得不舒服?還是后宮美人不好看? 這替身愛誰誰當去吧,她不想干了。 …… 宮闕深重,褚沂川起初只想活下去。 后來他得脫樊籠,又想要好好報答皇嫂。 再后來,他心底藏起一個秘密。 他想要皇兄的女人。 PS:替身不回頭,渣男火葬場。 男主是皇帝的弟弟,年下姐弟戀。 小白架空,就不要考據了吧XD
上一世,她新婚不久就逃離程家,最終落得淒涼悲劇下場。得上天眷顧,她重生回到新婚之夜,坐在床頭的還是那個冷峻英挺的男子。自那以後,薛淩最大的目標便是好好追這個外冷內熱的老公,好好跟他過日子,還要讓他跟自己生一大群猴子!! …
【重生+嬌俏小辣椒+冷面糙漢+甜寵+美食+女撩男】夏喬重生了。前世夏喬又胖又蠢,迷戀渣男,心甘情愿為渣男一家當牛做馬,還因為渣男進了監獄,沒想到卻被親堂妹挖了墻角,就連一對雙胞胎兒子也被殘忍害死,最后在監獄里落了個死不瞑目的下場。重新回到十七歲,看她如何逆襲翻身!手撕渣男,一巴掌打翻白蓮花堂妹,減肥,參加高考,發家致富,還順便拐了一個冷面糙漢當老公,被男人寵上了天!
蘭山君孤兒出身,長在淮陵,吃百家飯長大,學得一手殺豬的本事,本是要開一個屠宰場的。誰知老天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十六歲那年,她被接回了洛陽的鎮國公府,成了國公府第流落在外的嫡次女。 最初,她以爲這是老天看她殺豬太可憐給的恩待。後來又過了十年,她戰戰兢兢討好家人,汲汲營營嫁人,備受十年白眼,被送去暗不見天日的院子裏關着時,這才恍然發現,從鄉野來京,應當是她殺豬殺多了老天給的懲罰,而不是恩待。 此後又是一年,她被關在小院子裏看不見天日,不知日月更迭,冷菜餿飯度日,受盡苦楚,卻依舊是不甘不願,不敢死去。 唯一能聊慰苦悶的是,在黑暗之中,她摸到了一本書。 窗戶未曾封死,依舊透進了一縷春光。 她慢慢的挪到窗邊,藉着這屢光去看—— 這是一本手札。裏面記下了一個少年六歲到十六歲的感悟。有滿腔熱血,有遠大志向,他覺得自己像是一把利劍,只等着君王拔它出鞘。 她倒是認得執筆者。是她被送離洛陽那天,也同樣登上斷頭臺的鬱清梧。 所以重回十六歲,她與鬱清梧第一次相見時,便覺得他是一位可悲的紙上摯友。 等她在洛陽裏面艱難的重掌命運,偶然忽視一個個聲音,從春日裏的光曦窺見了他內心的躊躇不前,糾結痛苦卻又無愧於心的大志,毅然決然要走向一條死路時,她心裏突然生出些鬱怒來。 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都不應死在權貴的愚弄之下。 她和他,都該活下來。 —— 遇見蘭山君前,鬱清梧寫札記:先生,天下,百姓。 遇見蘭山君後,鬱清梧寫札記:山君,山君,山君。 #山君倔得很,但沒關係,我會低頭# 他心隨她動,低頭哀求,“山君,我試着剋制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