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嶺,梁軍大營中軍大帳。.
高順和諸葛亮悠閑的在棋盤上手談著。典韋卻在帳中焦急的來回踱著步子。這幾日,對霸王嶺上的佯攻依舊斷續進行著,前去打探溶況的三路斥候也已返回。
據這三路斥候的稟報,另外三有溶連接的山嶺上,朱羅軍也設置了據點,各屯守有大約千余到兩千不等的兵力。當初梁軍無論選擇那條行軍線路,都會經過包括霸王嶺在的四個據點中的一個。
這三個溶和霸王嶺一樣,都有朱羅軍駐守。為了不打草驚蛇,斥候都未打探,只是詳細的標明了窟口位置。
此時,令兵帳稟報道“啟稟將軍,前往大黑山的斥候回來了,呈上了大黑山所探的軍。”
高順接過那信箋看了起來,諸葛亮和典韋也將頭湊了過來。信箋中附帶著一張草圖,標明了大黑山的位置,以及大黑山窟的位置。
信箋中還說,朱羅軍確實利用大黑山的溶向霸王嶺調兵。自斥候開始對大黑山監視起,朱羅軍已調集了大約五千兵力前去霸王嶺。現在,大黑山還留有十名斥候繼續監視滄瀾江上的浮橋,以及大黑山的溶口。
高順將信箋給諸葛亮和典韋傳閱后說道“這朱羅軍在這幾個出口都有兵力屯守。若是按我們的計劃,就需要分兵去攻占這幾個出口。若是不能迅速拿下,豈不是打草驚蛇,前功盡棄。困不住霸王嶺的番軍,反而讓自己兵力分散而于危險之中。”
諸葛亮沉思了一會,也沒說出更好的辦法。只是說道“不急,我們不是還有一路斥候沒回稟況嗎等他們回來,我們匯總況后,總能想出辦法。”
他的話剛說完,就又有令兵帳稟報道“啟稟將軍,前去西邊天坑探查況的斥候們也回來了,這是他們上報的況匯總。”令兵邊說邊呈上一疊信箋。
諸葛亮立刻回道“有況匯總不夠,讓他們帳來親自稟報此次探查的詳。另外將那些濮人向導也全部找來。”
就在三人將況匯總看的差不多時,那些斥候和濮人向導已被召集進帳中。諸葛亮開始對疑點和自己興趣的地方一一詢問。
“你們說,這幾條溶通道匯有一個水潭。而且這里是整個溶系最低洼的地方”
斥候頭目回道“啟稟諸葛參軍,正是如此,現場卑職親自證實過。確實有一水潭,也有多個口通往其它地方,而且卑職親眼看到有番軍從此經過。至于最低洼是向導所說,卑職無法證實。”
諸葛亮轉頭問那名向導“那麼汝是如何知道此是窟的最低洼之呢”
向導著腦袋笑道“這個很簡單啊,雨季時,雨水就會從幾條窟道灌,將這里灌滿,試想不是最低的地方,怎麼會如此。”
諸葛亮心頭一,又道“哦,那雨季時,這些窟道是否也會被淹沒了。”
;這次回答的是那名老獵人“啟稟人,若是雨季暴雨之時,包括從天坑進來的那條,四條通路都會被封死。只有通往霸王嶺和大黑山的出口不會被完全封死,但那時也只能乘竹筏一類的東西退出了。”
諸葛亮呵呵一笑,對這些斥候與向導道“好了,我等已明了況,汝等且先退下吧。”
等這些人走后,高順問道“孔明可是已有破敵之策。”
“正是,況已很明了,用水淹是最合適的破敵之法。”
典韋在一旁道“可是孔明啊,人家說是雨季時才會水灌窟,雨季離現在還有幾個月呢。現在是旱季,即使偶爾來場雨,也是小雨啊。”
諸葛亮一笑,指著攤放在桌上的地圖說道“但是滄瀾江有條支流,正是從這天坑不遠流經。”
高順典韋立時明了道“原來孔明是想掘河灌。”
曠野中,在巨大的天坑與一道不寬的河流間,大批梁軍輜重兵排長長的一列。他們的矛槍槍頭都換了工兵鍬工兵鋤。
即使是本應春寒料峭的初春,南中南部的依舊不弱。這些兵士都赤膊著上,正揮汗如雨的挖掘著渠。
在他們周邊地區,大批輕騎和騎兵斥候巡弋警戒著。
經過長達一天一夜的挖掘,拂曉時刻,一條長近兩里,寬仗余,深三尺的渠出現在原野之中。
為首的將一聲令下,兵士們在那與河流相隔的數尺厚土層上,挖開一個小口。河水立刻涌出小口,向渠灌并緩緩流向天坑。在天坑邊緣,猶然出現一條小瀑布,水流向坑底傾瀉而下。
河岸,那小口被水流沖刷的越來越大。流渠的水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急。天坑邊上的那條瀑布逐漸也變了大瀑布。
天坑底部已形了個水潭,隆隆的水聲從潭底傳來。水潭的水位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上升,迅速升到了溶口的位置,最后將口淹沒。
霸王嶺的超級溶中,數以千計的朱羅兵士們或躺或臥。另有數十上百巡邏兵士,在窟室的邊緣位置來回巡邏著。
窟深,一個五人的巡邏小隊突然停住了腳步。為首的人驚訝的向地面看去,此前本是干燥的窟地表竟然漫上一層漫過腳背的水。接著,他們似乎又聽到水流流的聲音。
發現況異常的他們不敢怠慢,馬上上報給上峰。不一會,就有支小隊,被朱羅將派進窟深查探況。
這支探查況的小隊越往前走發現積水越深。最后積水都淹沒到他們腰部了,他們只能高舉著火把,蹣跚前行。
一急流之聲突然傳來,其中一人驚呼道“你們看”。眾人應聲去,在火炬火照下,他們發現壁上幾個拳頭大的眼中,正涌出大的水柱。
這些朱羅兵士驚慌失措的向后撤去,邊跑邊喊“水了,水了窟要淹了”
此時,天坑都快被灌的河水灌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