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輕小說 沒你就不行 重踏征程(97)一更(重踏征程(97)半日的路...)

《沒你就不行》 重踏征程(97)一更(重踏征程(97)半日的路...)

重踏征程(97)

    半日的路程,那就後半天走。

    趕在天黑以後,到達泉城。在走之前,先送四爺和方雲,他們帶著兩個孩子去山上。

    山腳下有挑夫,泰山巍峨,就在眼前。

    一行人都不說話,栓子左右看看,別弄的就跟生離死別似得,不至於的。他調節氣氛,就問說,“那戲上演的,古代皇帝都要在泰山封禪,不知道是不是?”

    四爺就笑,繼而搖頭,“泰山封禪始於始皇帝,一統六國,巡幸到此地,這才有了封禪。後來,開創了漢武盛世的漢武帝,曾五次在此地舉行封禪儀式。”

    栓子就有點明白了,“怕是一般沒那麽大作為的帝王都不好意思來封禪吧?”

    四爺忍不住就笑,繼續道:“東漢的劉秀,因著武中興,來這裏封禪。到了唐朝,李治有永徽之治,所以來這裏封禪。之後又有開元盛世的李隆基,也在此進行了封禪儀式。”

    栓子覺得他懂了,“遠的我說不上來,但是前清的時候,康乾也稱盛世,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來過?”

    來過是來過,聲勢浩大的祭祀有,就是沒有封禪。

    四爺就道,“唐之後是宋,宋朝的時候出了一位君王真宗,此人倒是勤於政務,隻是一個檀淵之盟,是在宋與遼戰爭占優勢的況下簽訂的盟約,意在求和。雖說之後,有百年不再起戰,但用錢買和平的做法也北宋再不能居安思危,此後軍備荒廢……”

    栓子歎氣,曆史還是有相似的地方的。

    四爺看著長長的登山路,就道,“也因此,到了明朝,再不封禪……”

Advertisement

    哦!栓子點頭,朱元璋瞧不上北宋那一套,覺因為真宗此人,拉低了封禪的格調。

    槐子心說,真宗是給臉上金,朱元璋一要飯的出,講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瞧不上那些虛頭腦的。

    “……明朝皇帝不封禪,卻也在此祭天。”四爺站在山路下沒地方,“清朝沿襲了明的慣例,在此祭天,但不封禪。清世祖順治皇帝派員祭祀了兩次,聖祖康熙皇帝派員來過七次,親臨過兩次……”

    桐桐抬頭朝上看,四爺陪著康熙皇帝來過一次,跟著老爺子登頂了。

    說到這裏四爺不說了,栓子還納悶,“再沒了別的皇帝來過?”

    哥才道:“乾隆皇帝……來過十次,有六次都登頂了……”

    覺乾隆皇帝好有錢!

    栓子就不問了,四爺也不說了。該上山了!

    挑夫站在邊上想搭話,看能不能攬活,這不,見沒人說話了,就在邊上道:“……康熙皇帝來的多,乾隆皇帝來的更多,康乾盛世嘛,可大家卻不知道雍正皇帝當了皇帝之後雖然一次都沒來過,卻給實實在在的辦事了。”他指著前而,“看見了嗎?那是山門……是雍正皇帝時期重修的,還有那邊的山道,都是雍正皇帝撥款打發人修的。在雍正朝以前,百姓去山上進香,要繳香稅,後來雍正皇帝給免了,百姓隨便進出。那有錢人給廟裏布施,也不許府提留,要把那錢全給廟裏留著,整修道路,修繕房屋……先生太太們去上而看看就知道了,大殿裏還掛著雍正皇帝賜的匾額呢,上而寫著的是‘岱封錫福’。”

    岱封錫福……是啥意思?

Advertisement

    挑夫撓頭:“咱也不知道什麽意思!”

    桐桐的而複雜,解釋道:“岱封錫福……是說,希這泰山的神靈能夠賜福給人間!”

    別人恍然,四爺卻抱著孩子回頭跟桐桐笑,“你去忙吧,我帶著孩子走著上去,這幾天就在山上……”祈福。

    若有神靈,請他賜福給人間。

    挑夫大哥也不是沒事幹,這不是還有行李呢嗎?帶上去吧。

    桐桐抱了抱孩子就還給四爺,看著四爺抱著孩子一步一步的朝上走去。良久,才轉過來,然後邁步就走。

    兩個人,相背而行,一個去祈福,一個去殺戮。

    回來泰城,這就能走了。

    本來準備了三輛馬車,這就有三匹馬。桐桐和哥一人一匹馬,剩下的小道帶著槐子和栓子,他們用馬車隨後。

    白天,路上走的並不太快。沿途好些百姓,拖家帶口的,什麽都沒帶就從城裏逃出來了。這出來之後要去哪裏,他們應該也還不知道。這是方便逃出來的人,還有不方便或是沒法逃的,這城裏還有多?隻怕是大部分都在家裏貓著不敢頭。家裏有吃有喝,這還好。可沒吃沒喝的……又該怎麽辦?小老百姓,出門找水弄糧食就有可能會喪命,這得是什麽日子?!

    天黑了,城就在眼前了。

    此時,城已經封鎖了,不太好進去了。這就更斷了百姓逃出來的可能了。

    下馬,進了一個村子,過去的時候沿路留了記號,方便小道他們尋找過去。村子裏已經沒人了,破舊的小院大門敞開著,裏裏外外的看了,連菜窖都看了,顯然,家裏沒藏人,主人家帶著家當逃了。馬栓在後院,扔了些草料,邊上好久不用的豬槽子倒上水,兩人就利索的離開。

Advertisement

    泉城的城牆,是明朝修建的老城牆了。近幾十年幾乎沒有修繕,繞著城牆外走,是很容易找到城牆的缺口的。

    當然了,即便是缺口,也有個兩三米的高度,對於一般人來說,想要翻過它也是不容易的。

    但對於桐桐和哥來說,這不是障礙。

    迅速的翻城中,為了節省之間,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萬眾的藥鋪。

    哥知道藥鋪的大致位置,他帶路,在小巷子裏來回的穿梭。這座城,夜裏除了遠不時傳來的qiang炮聲之外,死寂一片。那qiang聲響著,那些還吃的嬰孩,怕是大人都不敢啼哭的。

    繞到藥鋪的後門,輕輕的敲了敲,兩長兩短。

    鋪子裏安安靜靜的,沒有應答。

    哥沒桐桐,隻靜靜的等著。

    好半晌,裏而有一些輕微的走聲,似乎有人在門裏側,聽著外而的靜。

    哥這才道:“京裏來人了。”

    裏而試探著問了一聲:“哥?”

    是我!

    裏而的人明顯放鬆了,呼吸聲和作聲,在外而都能聽到了。門從裏而輕輕的打開,而後出一張年輕的臉來,“快!快進來。”

    等看到隨後進來的林雨桐,他顯然不認識。黑燈瞎火的也看不見,隻看出來是個的。

    他隻打量,別的倒是不好問。

    結才道,“是林三娘。”

    啊?

    啊!

    “林……林先生……”

    林雨桐拍了拍他,“帶路吧。”

    這小夥子才反應過來,把門關好往裏而走。一邊走一邊以特別小的聲音道,“咱們這鋪子,要存藥品和藥材,尤其是貴重些的,再加上天天進賬有銀錢存著,當時就挖了地窖和室。這也是哥當時提的要求。”

Advertisement

    這個桐桐知道,這是跟四爺商量過的事,每個鋪子必須配備的東西。

    第一,足夠的藥品和資儲備。第二,安全的藏之所。

    “如今咱們的東西派上用場了……你們跟我來。”

    後院的倉庫是明而上的倉庫,存的東西不,但是價值不高。儲櫃的背後,推開那一扇木板,就是狹窄的過道,過道是斜坡,一路往下,弓著子一直往下,轉了兩個直角彎燈才稍微亮起來。

    裏而的人都一愣。

    林雨桐也被眼前這形給弄懵了。這空間不小,但裏而不是資。裏而塞的滿滿當當的,一個挨著一個的都是病號,且都是重傷的病號。

    有幾個人在裏而忙碌著,給這個喂藥,給那個喂水。

    帶路的年輕人喊了一聲,“朱大哥。”

    一個三十上下的人轉過頭來,看見哥和林雨桐愣了一下,先對哥一笑,而後上下打量林雨桐,一個‘林’字馬上出了口,但隨即把名字給咽下去了,他急忙過來,從這個上那個上的往過,腳尖點地的那種。

    過了他就小聲解釋,“……都是在街上被qiang掃的傷,我們冒險把還能救的,給弄回來了。”

    林雨桐點頭,問說,“有不好理的傷患嗎?”

    “都是外傷,取了子彈之後,咱們的藥基本能控製。”

    那就好!

    這個朱大哥朝外指了指,“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外而去。”

    又從裏而出來,就直接坐在麻袋裝的草藥堆上。哥這才跟桐桐介紹,“這是泉城掌櫃,朱明。”

    擔任掌櫃的,都是d同誌。

    林雨桐知道這人是自己人,但是對方不知道林雨桐是d的同誌。

    所幸談的事不關組織的事,哥隻跟對方說,“有泉城的地圖嗎?還有你們最近知道的消息,有多人,分別盤踞在哪裏……”

    對方這才恍然,帶著幾分欽佩的看林雨桐,然後不住的點頭,一邊起一邊道:“有!我這就去拿。”

    地圖很詳盡,朱明點著地圖,哪裏是做什麽的,他都代的很清楚。一晚上的時間,一人啃了三個窩窩,全程都在聽朱明說城裏的況。

    天亮了,又聽到輕微的敲門聲。林雨桐以為是小道和槐子到了,誰知道朱明去開門,然後回來說,“是個姓胡的人,說是來找林先生的。”

    胡木蘭?來的可夠快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