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騙了康熙 第945章 漁翁得利

《騙了康熙》 第945章 漁翁得利

;

  第945章 漁翁得利

  小佟佳皇后的徽號,最終被議定為:慈康。

  至於,小皇帝生母的徽號嘛,遲早要商議的,便提前初擬為:慈惠。

  迎接老皇帝的梓宮回京,自然是越快越能現孝道,便定於明日一大早。

  因為新君在柩前稱帝之時,必須給天下臣工以恩惠,初擬大赦天下。

  只是大赦天下的範圍,老三和老九,又聯合發難了。

  玉柱端著茶盞,看著老三和老九十分認真的議政,不由微微一笑,這兩個傢伙,還當真了啊!

  唉,忒他NND的天真啊!  立即訪問🅂🅃🄾55.🄲🄾🄼,獲取最新小說章節

  難怪,歷史上的老四登基之後,先弄死了老九,再圈死了老三。

  這兩貨,喜歡作死,刻薄寡恩的老四,怎麼可能慣著他們呢?

  關於大赦天下的問題,玉柱早有盤算。;

  首先,周筌的一大家子,雖然被玉柱想辦法,從寧古塔弄回來了。

  但是,老皇帝懲罰的詔書,一直懸在頭頂上。

  周家人,一律不許科舉仕,這個實在是太狠了,必須予以推翻。

  其次,照慣例,新君正式登基之時,必然要頒下賞銀,這筆銀子至要四、五百萬兩之巨。

  改元和老皇帝的廟號、諡號等問題,這個嘛,就很有彈了。

  既可以由輔臣們定了,也可以給翰林們去商議。

  一般況下,都是由翰林們商議出初稿,輔臣們認可後,再給新君允可。

  畢竟,翰林們就是吃文化飯的,而輔臣們的文化水平,顯然不如翰林們。

  順治朝的四輔臣,從索尼開始,一直到鰲拜,他們認識的漢字都不多啊!

Advertisement

  但是,老三和老九不同啊,這兩位輔臣的文化素養,極高。

  尤其是老三,引經據典的想給老皇帝定諡號。;

  臣子稱呼先帝爺,照規矩,方固定格式為:我+廟號+(諡號最後的那個字+皇帝)。比如說,我世祖章皇帝。

  我,世祖,章皇帝,正好三抬。三抬的意思是,我世祖章皇帝這五字,必須突出於奏摺的所有正文之上。

  這個章字,就是順治帝諡號的最後一個字。

  聊天的況下,省略了三抬開頭的我字,一般問題不大,幾乎沒人會無聊的舉報你。

  若是參加科舉考試,或是寫奏摺的時候,了三抬的任何一抬,那就會被言們,上綱上線到大不敬的程度!

  老皇帝的諡號很長,最後一個字,最重要。

  玉柱對這些繁文縟節,持開放態度,隨便大家怎麼擬,就怎麼定,他完全沒有意見。

  馬齊和張廷玉,又不是笨蛋,玉柱都沒有吱聲,他們兩個敢話麼?

  結果,神奇的一景出現了,老三和蕭永藻,居然吵起來了。

  老三認為,老皇帝的廟號,應為文宗,經緯天地曰文,慈惠民亦曰文也!;

  蕭永藻則以為,應為仁宗,寬厚仁慈曰仁也!

  兩個人吵得不開,玉柱又不管,老五不懂漢學,本說不上話。

  老七看不下去了,沉聲道:「有什麼可吵的?照我看啊,不如定為聖祖仁皇帝。」他其實是隨口這麼一說罷了。

  沒想到,玉柱當即點頭贊同,「然也!」

  玉柱都表了態,馬齊和張廷玉,自然不落人後的也表態支持了。

  廟堂上的事兒,往往就是這麼神奇。

  老三和蕭永藻爭得面紅耳赤,大家卻贊同了老七的看法。

Advertisement

  公平投票的結果,五比二,老九沒吱聲。老三和蕭永藻誰都沒贏,老七反而占了上風。

  大勢底定之後,張廷玉對玉柱的高明手段,佩服一塌糊塗。

  當所有人都以為,老五和老七,只是輔臣里的擺設而已。

  誰曾想,玉柱竟然屢屢以老五和老七的意見為準。;

  八大輔臣之中,玉柱自帶三票,他支持誰,誰就可以贏。

  同樣的事,出過幾次之後,聰明絕頂的張廷玉慢慢到了玉柱的脈搏:自己不主出頭,只支持老五或老七的看法。

  這人吶,只要過暢快執政的滋味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呀!

  權力,自帶不肯放棄的魔力,誰都不可能例外!

  馬齊還沒看懂玉柱的心思,張廷玉倒是大致到了點門。

  但是,就算是捶死張廷玉,他也不敢說,反而暗暗期盼不已。

  憑什麼沒文化的滿臣,就該高人一頭呢?

  再次起之後,慈康皇太后,正式獲得了小皇帝的允準。

  至於聖祖仁皇帝的稱呼,慈康皇太后和玉柱的想法,大致相仿:無可無不可。

  既然大部分輔臣都同意了,也就點頭允準了。

  只是,其間出了個小曲。

  小皇帝畢竟耐不住子,趁著慈康皇太后喝茶潤嗓子的時機,他居然問輔臣們:「諸卿,朕之生母……」沒繼續往下說了。;

  張廷玉故意低下頭,心裡暗暗好笑,小皇帝真沉不住氣啊,惟恐大家忘記了他的生母皇太后之位。

  實際上,小皇帝真的之過急了。

  如今又不是唐朝末期,掌權的宦們,不把皇帝當人看的時代。

  先尊慈康皇太后,因為,是諸皇子的嫡母,份格外貴重。

Advertisement

  至於,小皇帝的生母,照禮制,不過晚幾日,再上奏罷了。

  這麼點事,都耐不住子,得什麼大事?

  幾乎所有人認定,小皇帝沒啥大出息,很可能是個庸主。

  但是,玉柱不這麼看!

  當年,鰲拜執政的時候,老皇帝經常鬧出無傷大雅的笑話。結果,鰲中堂喪失了警惕心,反被老皇帝所擒。

  正所謂,一失足千古恨吶!

  玉柱不的瞥了眼小皇帝,嗯哼,也好,將來只怕是有機會經典一問了。

  皇上,何故謀反?;

  實話說,由於老皇帝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二十幾個皇子,除了老五之外,沒有一個是文盲。

  散起之後,隨著一聲令下,步軍衙們的兵們和順天府的差役們,馬上行了起來。

  黃土墊道,淨水潑街,準備迎接大行皇帝的梓宮回京。

  如今的京城,和一般人想像的不一樣。

  時人云:天晴時則沙深埋足,塵細撲面。雨時則污泥滿道,臭氣蒸天。

  可見,當時京城道路環境惡劣到什麼程度?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