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終宋 第138章 文會(為盟主「提莫隊長正在待命」加更)

《終宋》 第138章 文會(為盟主「提莫隊長正在待命」加更)

(4, 0);

  「我與吳潛,有一樁大事意見不合,需問問你。」江萬里道。

  「大事?忠王?」

  「是。」

  「太子乃國本,需早立忠王,此眾所歸。」謝方叔嘆息道:「畢竟,家到了這個年紀,再想……」

  謝方叔未盡之言,江萬里自是明白。

  家先後生三子一,唯有賈貴妃所出的瑞國公主還在世,其餘三子俱已夭折……家到了這個年紀,再想生,怕是難了。

  「吳潛之意,若不立忠王,可在宗室里挑一位嗣子。」江萬里道。

  謝方叔道:「他一貫是這主張。但,唯有忠王是家親侄,家收他為養子,冊封忠王,卻又不立太子……這份心思,你難道不懂?」

  江萬里默然。

  這當然不難懂,家當然是能生就自己生,不能生就立侄子。  🆂🆃🅾5️⃣ 5️⃣.🅲🅾🅼讓您第一時間最新章節(5,0);

  謝方叔道:「不論吳潛如何反對,此事斷不可能更改。你勸他莫再癡心妄想,家絕無一一毫可能在宗室挑選。」

  最後一句話,他一字一句,語氣確定至極。

  「宗室中,有許多可繼……」

  「宗室再多適宜之人,家也不會舍忠王而立宗室,絕無可能!」

  謝方叔突然激,道:「還要再說幾遍?!國嗣未立,我等苦勸家立太子尚且不能,吳潛還要添,非要讓社稷盪才甘心?!」

  「吳潛堅持認為,忠王孱弱無能,難擔大統。」

  「不容再提!」

  江萬里忽道:「忠王是個傻子。」

  這一層所有人都不明言的窗戶紙終於捅破。

  謝方叔沒想到江萬里直說出來,微微頓了一下。

Advertisement

  他袖子一摔,道:「傻子又如何。天子垂拱而治,忠王足矣。」

  江萬里默然。(5,0);

  謝方叔鄭重道:「你與吳潛此事上意見不合,想必明白我等苦心。我已去相,往後萬一吳潛起復,你千萬勸他,不可搖國本。」

  江萬里忽然盯著謝方叔的眼睛,道:「吳潛問我,若忠王並非榮王親生,又如何?」

  謝方叔一滯。

  家、榮王,兄弟倆一共就生了這麼一個兒子,若不是親生……自是在宗室里選了。

  宗室有太多適合之人,朝臣爭相擁立,互相攻訐,黨爭百倍於如今,朝局分崩離析……

  國本搖,亡國不遠!

  一瞬間,謝方叔然大怒,目盡裂!

  「還嫌黨爭不夠多嗎?!」

  他惡狠狠盯著江萬里,一字一句道:「吳潛若敢構陷忠王,抄家滅族而已!」

  「他不敢。」

  謝方叔膛起伏,良久才稍冷靜下來,問道:「何傳出的風言風語?」

  兩名老者對視了一眼。(5,0);

  以二人行事之機,自不會無目放矢。

  「你不知?」

  謝方叔很快會意,又道:「你在試我?此事我真不知。」

  江萬里點了點頭。

  試探的目的已達到,他嘆息一聲,負手不語。

  謝方叔知道江萬里不會再說,問道:「你是何主張?」

  「我知真相。」江萬里緩緩道:「我不似吳潛,決意廢忠王;亦不似你等,只求早定國本。我查清此事,再作定奪。」

  「不必查,此必為構陷。若查,便是在害忠王,害天下社稷。」

  江萬里道:「當年我諫家『君子只知事非,不知利害』,我謹守此言。」

Advertisement

  「不可!江兄,子遠兄吶,不可查吶。」

  「萬一呢?」

  謝方叔沒再說話,自消化著心中緒。

  兩個老人著西湖,眼中皆泛起深深的憂慮。(5,0);

  「文會開始了,過去吧……」

  ~~

  文會上,季惜惜一曲歌罷,起立於臺邊,聽諸文人評點。

  今日文會與往昔不同,了那「五陵年爭纏頭」的熱鬧。

  因江萬里、謝方叔皆是譽天下的理學君子,江萬里還是朱熹的再傳弟子。故而文會上更多的還是討論學、點評政事的莊重氣氛,詩詞、角只是點綴。

  但季惜惜還是到許多人用慕的目

  心說他們未必真不,只因有尊長在,才個個正襟危坐。

  僻如那劉辰翁,分明也有荒唐之時,曾「於馬上」,並為此事賦詞。

  「當時飛燕馬上,妖艷為誰容。須扶未穩,腰褭輕籠小駐,玉最愁峰……」

  而此時再看他,坐在江公後,完全是一副古板模樣。

  但這些人再古板,以如今臨安行首的價,今日能過來表演,他們也該賦詞相贈,作為答謝。(5,0);

  果然,文人們爭相為季惜惜賦了幾首不錯的詞作,很是誇了幾句。

  季惜惜謝領了,又看向聞雲孫與劉辰翁。

  聞雲孫,時年才二十歲,卻是新科狀元郎。

  劉辰翁,時年才二十三歲,詞壇年輕一輩中造詣最尖頂的幾人之一。

  放眼天下文壇,他們是最矚目的年輕才子。

  遂看著他們,笑言願再唱一首新詞。

  然而,聞雲孫卻只是客客氣氣地說惜惜姑娘歌太好,他詞拙,無有相配的詞作。

Advertisement

  季惜惜先是惱這人孤高,無非是不願與染沾。但再一想,人家能這麼說已是給足了面子。

  一個年狀元,不驕不躁,穩重自持,且方寸拿恰到好,往後也不知是能等人

  連忙盈盈一拜,謝過聞雲孫。

  眾人又請劉辰翁賦詞,他則不推卻,大大方方應下。

  「今日既是送謝公還鄉,又聞惜惜姑娘歌。可嘆可惜,又可喜可期。辰翁不才,擬詞以述。」(5,0);

  劉辰翁一詞罷,滿座喝彩。

  「好一個可嘆可惜、可喜可期。」

  「會孟往後詩詞就可追稼軒公……」

  季惜惜面悲容,心中卻大喜過,知劉辰翁詞才之高,果非浪得虛名。

  往後人說謝公去相,都會提到季惜惜歌以相送。

  稍做準備,一邊彈奏,一邊唱起這首新詞。

  「去年太歲田間土,明日香菸壁下塵。馬上新人紅又紫,眼前歌送還迎。

  釵頭燕,勝金釧。燕歌趙舞南人。民植杖唐巾起,閒伴兒看立春。」

  ……

  歌聲飄到唐安安耳中,忽然走了神。

  唐安安一直很羨慕季惜惜的才藝,覺得季惜惜會的唱腔更全,各種曲調都能唱。

  不過,當年在劉娘學琴時,李瑕曾對唐安安說過「我覺你更有靈韻些……」

  想到這裡,唐安安搖了搖頭,心說那人與自己已不再認識了,何必再想這些?(5,0);

  想眼前吧。

  怪不得今日胡媽媽讓唱稼軒詞,原來是想向劉辰翁要詞。

  劉辰翁這人年時荒唐,但據說他娶了表妹蕭氏之後夫妻甚篤,收斂了許多。且今日他是與其妻兄蕭斯濟一起來的,想必不會有風言風語傳出去。

  經歷四月時那一遭,反而覺得就算是大才子,無權無勢,還是傳些傳聞瓜葛為好。

  但詞還是要的……

  季惜惜已經唱完了,還順利完了胡媽媽的代。

  接下來便到唐安安。

  抱起琴,準備表演。

  上前將琴擱在案上,腦子回想著曲詞,一邊準備著。

  座中還有人在點評劉辰翁的詞,一片讚譽之聲。

  忽然,聽得一個老者開口,全場安靜下來。

  「孟會此詞甚妙,也就是如今,老夫還能欺你年。再二十年,老夫若還在世該奉你為文宗。」(5,0);

  劉辰翁大驚,忙道:「謝公言重了,小子惶恐,萬不敢當此讚譽。」

  謝方叔擺了擺手,道:「再過兩百年,世人必記得你劉孟會,記不得我謝德方,此所謂詩詞傳世也。」

  劉辰翁更惶恐,心裡不知謝公為何如此捧殺。

  他往後還要走科舉仕,過份讚譽,實百害而無一利。

  終於,謝方叔笑道:「但,孟會還是年輕了,經歷,須再磨練二三十年,方可為詞壇巨摯。」

  劉辰翁終於長舒一口氣。

  「小子萬不敢當。」

  謝方叔朗笑,又道:「近日,老夫得詞三首、詩二首,不妨與諸君共賞。此五首詩詞皆出一人之筆,此子年方十六,然詞風雄渾偉麗甲冠當世。老夫斷言,往後百年,無出其右者。」

  「甲冠當世?」

  「不錯。」謝方叔鄭重道:「今日便是劉克莊、元好問當面,老夫也敢放言,詩詞一道,此年已冠絕天下……」

  如同一道驚雷,孤山文會仿佛驚起軒然大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