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東把國都暫時定在安邑城,整個河東就忙碌起來了,開始修繕城池。
霍東本意是不想大興土木的,畢竟他沒有想在安邑一直帶著,但荀攸、李錄等人都反對,認為新國就要有新的氣象。
如今霍東的后父蔡邕已經不再管理書院了,退了下來,因為歲數大的原因,無法正常行走,只能坐在椅上。
張機與華佗都給蔡邕看過,二人縱然醫卓絕,但對蔡邕這種老年病還是束手無策。
霍東推著椅,與蔡邕談著,邊還跟著許多的侍衛。
雖然天下已定,但霍東不敢大意,出行必須帶著護衛。
太曬在上非常的暖和,并且并不熱,讓人覺非常的舒服。
蔡邕終究還是忍不住問起關于劉協的事。
霍東就實話實說,把劉協帶著人去倭國的消息告訴了蔡邕。
蔡邕得知后松了一口氣,他生怕霍東把劉協殺了,在蔡邕看來,殺國君是不詳的。
“聽聞現在書院開始推廣鵝筆?這是為何?”蔡邕問道。
霍東回答道:“并不是要舍棄筆,而是鵝筆制圖方便一些,在圖紙上標注也更加容易一些。”
之前蔡邕管理書院的時候,思想還是有些保守,再加上霍東忙著打仗,很手書院的事,所以鵝筆還有阿拉伯數字并未大范圍教授。
如今換上霍東的人管理書院了,再加上霍東有時間手書院的事,開始推廣鵝筆與阿拉伯數字。
霍東并不是要廢掉筆,而是讓一些善于制作的械的人可以更好與方便的使用圖紙。
霍東把自己一些想法告知了蔡邕。
蔡邕一直看不懂他這個婿,本想勸阻一下,但一想自己歲數已經大了,腳已經不方便了,而且霍東馬上就要稱帝了,他便把話收了回去。
蔡邕看著安邑附近的良田,地里的麥子郁郁蔥蔥,隨風搖曳,心里還是比較認同霍東用人的本事的。
在蔡邕看來,這百姓生活的不錯,大半都是霍東部下的功勞,而霍東更擅長的是戰場上的廝殺。
像荀攸、諸葛亮等人都是治世良才,蔡邕尤其是看好年歲不大的諸葛亮,不是因為諸葛亮取了蔡家的子,而是諸葛亮的才學的確出眾,并且品德也好。
霍東與蔡邕聊的差不多后,便推著椅往回走。
霍東剛回到城里,便收到了從冀州送來的戰報。
霍東打開了信件,現在鄴城與趙國的匪眾已經被解決了,由于張燕的配合,太行山山上的匪眾也陸續的走下了山。
現在那些流民與之前的俘虜已經開始安置了。
沒有住的,要是家庭員有老人小孩的,將會被安置在附近的郡縣,那些單并且相對好的,則將送往北面的遼東等郡,充實那里的人口。
要是有住的,并且想要回去的,會有兵士把那些同縣的人聚集在一起,然后派兵士給統一送回去。
李吉自從跟隨高覽投降后,便期盼著回家。
雖然每日都有吃食,但李吉還是忍不住思念家中的阿母。
這日有兵士開始統計想要回家的人,他趕把自己報了上去。
李吉是館陶縣的人,后來被強行拉隊伍,然后前去清淵城守城。
李吉當時只有十四歲,如今他已經出來快要一年了。
李吉被帶走了,然后發現這里有將近二十人左右,李吉一打聽,方知這些人都是館陶縣的人。
李吉見此便知曉他們是真要回家了,心里忍不住高興。
李吉與眾人談起來,互相打聽對方是哪里的人。
后來又陸續的來了一些人,李吉期盼著與自己同村或者周邊村莊的人,可是一直沒有遇到。
李吉清楚的記得當初他們村子大約有十人被強行拉去當兵了,現在卻一個沒有遇到,大概率是死在哪里了。
大約有一百人的時候,李吉他們開始出發了,同行的還有十多個兵士,有五匹馱馬,上面放著糧食。
為了不讓這些流民跑,然后再次淪為山匪,便派一些兵士押送這些人回到本縣,等到達縣城之后,便由當地的員把他們送回家,如果家沒了的,將由當地的員安置。
李吉他們因為想要盡快的回家,在行進的速度都要比以往快了許多。
因為冀州的匪眾已經剿的差不多了,一些兵士便開始去進河郡。
霍東與袁紹、曹之前都放棄了河郡。
這河郡有些復雜,河郡有大量的匪眾,那些豪右與名門族為了對抗匪眾,不得不招兵買馬。有的匪眾是那些名門的暗子,用來打其他的大族。
縱然河郡的況再復雜,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都不堪一擊。
典韋的部眾率先進河郡,便開始清剿匪眾,解除那些大族的勢力。
典韋的兵馬也遇到了一些反抗,但都被典韋的兵馬給解決了。
霍東的兵馬進河郡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溫縣,如今的溫縣被司馬家族的人掌控著。
司馬防給袁紹當過,后來見袁紹不行之后,他又給曹當,當司馬防知曉在曹在豫州南邊布置的防線崩潰之后,司馬防便認為這曹不是霍東的對手,然后便辭去職回到了河郡。
司馬防有八個兒子,這八人都非常的聰明,其中司馬防最為看重的就是司馬懿。
司馬防把這八個兒子都來,然后說道:“據傳來的消息,霍東的大軍已經進了河郡,你們怎麼看?”
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朗率先說道:“霍東的勢大,我們不可力敵,要是反抗的話,會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司馬懿接著說道:“天下已經是霍東的了,此為大勢,不可逆轉,如今我們司馬家只能暫且蟄伏。現在從河東傳出來一些消息,說霍東稱帝之后,將會有個大考,選拔人才,以我們幾兄弟之才,定有施展才略的時機。”
等司馬懿說完之后,其他幾人也陸續的發言,都認為現在不能與霍東的兵馬對抗。
司馬防心里滿意兒子的回答,他的這些兒子定然可以重新振興司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