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富民之策
大楚朝的攝政王,竟然有兩位,還恰好是一男一,這已經夠讓人驚訝了。而一直被眾人當做花瓶的這位福澤郡君,竟然也會上本,就更讓人無語。
眾人甚至一直到現在,都不肯改口稱為攝政王,隻願意管福澤郡君。
這一點夏稻花倒是不介意——攝政王有顧明楨就夠了,自己當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花瓶,其實也不錯。
但旁聽了幾天朝政之後,發現最頭痛的除了小皇帝和顧明楨,就是戶部尚書。
這位老大人每天的任務就是跟人吵架,跟兵部尚書吵,跟吏部尚書吵,跟禮部尚書吵,跟工部尚書吵……吵到最後,不管吵得贏吵不贏,他都愁眉苦臉地祭出大招:“沒錢!”
這一招一祭出去,就能功地把他自己臉上的愁雲慘霧,轉移到旁人臉上。
夏稻花旁聽了幾天之後,就覺得還是不能乾看著。
有棗兒沒棗兒打三桿子吧!
於是認認真真地找了許多資料,琢磨了一番,寫了這個奏折。
看到夏稻花的奏折,小皇帝和顧明楨都覺得有幾分驚訝了。
雖然用的還是大白話,但格式竟然沒有太大的錯。雖然跟大家常用的格式不大一樣,但基本上做到了條理清晰,而且還很心地列出了目錄和頁碼——這在奏折中算是頭一份兒,相當出格。
夏稻花的奏折,基本上隻圍繞著一個中心:怎麼提高朝廷和百姓的收。
列出了一些後世常見的惠民之策,大大小小一共十條,排在第一條的,就是修路。
穿越過來這麼久,最深的就是通不便、通信不便,對於一個慣了現代社會的便利的人來說,這些不便,真是讓人無法忍。
雖然夏稻花可以使用一些超越時代的通工,比如心的小電驢,但可怕的路況還是嚴重影響了的驗。
而且,逃難的時候,還有之前在渤海郡糧食的時候,那些路上的損耗,都給了很深刻的印象。
不缺糧食是一回事,因為路況以及刁的小吏浪費的糧食,又是一回事。
小吏可能管不來(這部分可以讓顧明楨或者小皇帝去管),但路況麼,還是可以改善一下的。
當然了,只是提提建議,給小皇帝和顧明楨洗洗眼睛,至於他們能不能接、能不能實現,那本不在的考慮范圍。
除了修路,夏稻花還提出了一些的措施和方案,比如通過驛進行的營郵政快遞業務,比如針對農業生產的水利設施,比如針對適齡青年的教育工程,再比如給錦雲騎賦予的稽查稅關的新功能……
當然,都是作為“拋磚引玉”舉例出來的。
夏稻花建議小皇帝和顧明楨集思廣益,在朝臣中廣泛討論,征集真正靠譜的富民惠民之策,藏富於民,則國日興。
這封奏折,在朝臣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沒有想到,本來以為是個擺設的福澤郡君,竟然真的敢在朝政上指手畫腳。
最該死的是,竟然說的還有幾分道理!
即使為了反對而反對,那話都有些說不出口……
但再怎麼說不出口,他們還是把批評夏稻花的奏折,雪片一般扔到了金鑾殿上。
小皇帝看著面前摞得高高的折子,很想丟下它們不管。
但為一個優秀的繼承人,尤其是有顧明楨在一邊看著他,他到底還是著頭皮看了下去。看了不到三五本,就恨恨地把折子一摔:
“我看他們都該好好跟福澤郡君學學怎麼寫折子!”
(本章完)
唐曉曉穿越成了古代小福娃。奶奶強勢:“我就偏心我乖寶了。不服?憋著!”爺爺炫耀:“唉,我家曉曉就是不聽話,非要給我買個三進的大院子。”爹娘立場堅定:“有曉曉勝過萬貫家財!”某個重生歸來,拋棄尊貴身份一心寵妻的傢伙,高聲附和:“對!”
白手創業、坐擁幾家上市公司的姚衛民,穿越到了那個激情飛揚的年代。憑借自身能力,開局就成了供銷社的采購員。在這個一切按照計劃運行的時代,采購員不但影響著本地經濟流通命脈,同時也負責所有廢舊品的回收管理。作為穿越者,他隨身帶著一方空間。時代滾滾向前。姚衛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來……
堯小青穿越成遠古時代,成了一個被部族舍棄的首領家的小女兒,還好老天給了點福利,把她送到時順便把她的登山包也送到了。剛醫治好父兄的傷,又來了一群老弱病殘,怎麼帶著老弱病殘在群狼環伺中活下去?……